首页 男生 其他 主持人是怎样炼成的

二、主持人要懂得吐词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主持人是怎样炼成的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二、主持人要懂得吐词

  语句是语言中的基本表达单位,句子又是由词语构成的,吐词能够基本反映句子的语言面貌,所以主持人一定要懂得吐词。

  1.何谓吐词

  吐词是根据汉语语音结构特点提出的词语吐送的发声方法。它吸取了传统的“吐字归音”发声法的优点,结合词语中音节连读变化的规律,提出了在音节组合层面动态把握语言发声的全新概念,能够使语言传播发声达到既清晰圆润,又自然流畅的要求,更加符合主持人的口语化特点。

  词语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从表意角度来看,词语是具有确定含义的最基本的表达单位,单独一个词就能成句;从语音角度来看,词语是语流中最基本的节拍单元,词语之间可以顿歇,但通常是不允许断开的;从语法结构来看,词语构成了语句的基本成分。在现代汉语的口语中,单音节词数量很少,人们大量使用的是双音节或多音节词,据统计仅双音节词就占了现代汉语词汇总量的85%以上,词语的双音化也成为汉语词汇发展的一种趋势。因此,语言发声训练以词语为单位,更符合现代汉语语言结构的特点,更有利于将发声与表达结合起来。

  实践证明,不恰当的咬字,会造成语言板滞和思维不畅。吐字是以音节为单位的,汉语中一个汉字代表的就是一个音节。在大多数情况下,单独一个音节不具有明确的含义,它是以语素的身份作为词语的构成单位而存在的。因此,吐字训练很容易造成语音与思维的脱节。而且,吐字归音的精髓又恰恰在于将音节再行切分,一个音节被一分为三:字头、字腹、字尾。这样的吐字训练很容易诱使人们更加专注于声音,将语义搁置一边。久而久之,有些受过训练的人,语言变得板滞,思维运行不畅,就是在所难免的事了。

  不少经过吐字归音训练的人,语言清晰圆润的程度虽然提高了,但对语音的处理把握能力却仅仅停留在音节层面上,未能进入语言的运用层面。从音节层面到语言运用层面,中间缺少一个过渡阶段——音节组合层面的训练。音节组合在汉语里就是词语的声音形式,它包括双音节组合、三音节组合、四音节组合甚至更多的语音单位。跟单音节相比,音节组合中声音有轻重、长短、高低的丰富变化,呈现出错落有致的韵律特征。而这些韵律特征与语句的韵律特征基本是一致的。因此,在吐字归音训练的基础上,进行更高层面、更大单位的“音节组合”训练,把握音节连读时的动态变化规律,对于顺利实现向语言运用层面的过渡,是十分必要的。吐词训练,就是在这方面进行的一种探索,其目的是寻求一种既能达到清晰圆润的要求,又比较符合自然语言规律,更适合“说”的发声训练方法。

  2.吐词训练的意义

  有声语言是在流动之中表情达意的。这种流动性给语音带来了种种变化,汉语韵律方面的变化最多。吐词恰好能够体现汉语语音动态变化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表现在轻重音变化和连读变调上。

  重音是一个词语中听起来最清楚、最响亮的音节;轻音(也叫“轻声”)则是比较模糊、不太响亮的音节。就语音的轻重程度来说,可分为重、中、轻3个等级。从听觉上判断,一句话中至少有一个语音片段最清楚、最响亮,一个词语中通常有一个音节最清楚、最响亮。这些听起来清楚响亮的重音构成了句子或词语的主体,其他非重音部分则成为附体。词语的轻重音变化和句子的轻重音变化有很强的一致性。比如在“我们明天去长城”这句话中,“明天”和“长城”这两个词都属于“中重”格,但由于“长城”是句子的语意重心,它在整体上就比“明天”要重一些。尽管“明天”相对于“长城”弱一些,但这一双音节词内部的轻重格式是不变的,依然是“中重”格。如果把这句话处理成“明天我们去长城”,“明天”就会变得比“长城”清楚、响亮了。又因为“明天”作为语意重心,隐含着跟“今天”与“后天”的对比,使得“明”字成了“明天”这一双音节词的主体,而“天”字成了附体,于是“明天”就由原先的“中重”格变成了“重中”格。无论是句子重音或者是词重音,跟非重音词语或音节相比,在音长、音高以及音强等方面都会显示出一定的韵律特征。

  连读变调现象通常也发生在词语中的音节之间。变调一般是以词语为单位的逆向音变,即前音节受后音节的影响而发生音变。它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调形升降发生明显改变的变调,如普通话的上声变调和“一”“不”变调等;二是调形基本不变而调域发生宽窄的变化,如在词语中随轻重格式不同而发生的变调,非重读音节的调域通常会变窄,而调形没有明显改变。连读语音的动态变化特点,在单独一个音节上是反映不出来的,只有在吐词过程中通过音节的组合,才能得到比较全面的体现。

  语句是语言中的基本表达单位。而句子又是由词语构成的。可以说,由音节组合而成的词语是构成句子的基础。每个由音节组合而成的词语不论多长或多短,其中音节之间的相互影响,必然会引起一定的音高、音长和音强的变化。所以,吐词能够基本反映句子的语音面貌。

  在生活口语中,很少听到一个音节一个音节连着说话的。音节在语句中,原本是一种鲜活的流动状态,音节之间自然过渡,声母、韵母、声调的发音跟音节单发时有所不同。吐字归音的求“全”(强调音节的完整性)到吐词的求“变”(强调音节的动态变化),可以使语言向既清晰规范又自然流畅的目标前进一步。

  吐词并不排斥吐字归音对字音清晰、圆润的要求,它是在吐字归音基础上对语音的动态把握,可以说,它是吐字归音能力的拓展。从单音节的吐字控制到词语中音节组合的调节变化,体现了发音调控能力的提高,也是由控制性逐步向自如性过渡而迈出的第一步。在吐词中,也需要动用叼住字头、拉开字腹、收好字尾等吐字技巧,但这已经是在更高层面上的调控了。根据词语中语意重心的位置和音节排列顺序的不同,有的字音叼字头,有的字音拉字腹;有的字尾需要收音,有的字尾可以忽略;有的字音音程长显得清晰响亮,有的字音相对短可以轻松带过。这种在吐字力度上的调节变化,能够使发音变得自然流畅。随着调节能力的不断增强,语言发声自如感的获得就将成为水到渠成的事了。 主持人是怎样炼成的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