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主持人要注意气息的调控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主持人是怎样炼成的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三、主持人要注意气息的调控
古人云:“善歌者必先调其气。”善言者也需先调气。这个“调”字相当重要。调气在语言传播发声艺术中是最基本的技能,也是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所以主持人要注意气息的调控。
“气是音之帅。”气息是发声的动力,是声音的支撑。发声的音质、音量、高低、强弱、长短等都与气息有直接的关系。换句话说,气息运用得正确与否,是决定声音好坏的关键。只有获得了灵活而有力的气息状态,才能发出理想的声音。因此,主持人应该把气息的锻炼放在语言基本功的第一位。
气息还是有声语言表达的重要手段。停顿与连接、重音的强调、语气的变化、节奏的显现等,都离不开对气息的灵活调节。正如徐恒先生所指出的:“气息是‘情动于内’与‘声发于外’的中间过渡环节,是情与声之间必经的桥梁。只有在‘气随情动’的情况下,声才能随情而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讲,气息控制是由情及声,由内及外的贯穿性技巧。要想使声音能自如地表情达意,必须学会气息的控制与运用。”即在使用“胸腹联合呼吸法”的气息运行过程中,形成气根和气柱,自如地控制吸气、呼气的流量和流速,以增强发声的支撑力量,减少声带的压力,加大唇舌喷弹力度,使气随情变,丰富声音的表现力。
1.胸腹联合呼吸
语言传播发声所需要的气息量比日常说话要大得多,而且对声音质量有一定要求。要想使声音响亮持久、圆润优美,发得清、送得远,就必须掌握科学的、适应性较强的呼吸方式——有控制的胸腹联合呼吸。这是在胸腹联合呼吸基础上加以控制的呼吸方式(以下简称“胸腹联合呼吸”)。
胸腹联合呼吸总的感觉是,吸气时,气息从口鼻被吸入肺的底部,膈肌收缩下降,两肋向两侧扩张,后腰发胀(腰带渐紧),小腹随之收缩。呼气时,保持小腹的收缩感,以牵制膈肌与两肋,使其不能迅速回弹;随着气流的缓缓呼出,小腹渐渐放松,但最后仍不失去收住的感觉,而膈肌与两肋在这种控制下逐渐恢复自然状态。
根据语言传播发声实践,气息控制有如下要领。
(1)气沉丹田
气沉丹田是指以气息沉入丹田的意念,引导气息通达肺的底部,使气息吸得尽可能深,有效地增加气息量。吸气时,口鼻同时进气,并且以口为主。
(2)腰部撑胀
腰部撑胀,这样可以使胸腔充分扩展,膈肌尽力下降。在肩胸放松的状态下,气息吸到肺的底部,使下肋得到充分扩展,以扩大胸腔前后左右径;膈肌尽力收缩下降,以扩大胸腔的上下径。由于膈肌下降压近腹腔,引起后腰部膨胀,此时明显感觉到两肋向左右展开,后腰发胀,腰带渐紧,有一股外撑的力量,胸腔容积有效扩大。
(3)小腹内收
小腹内收是指在腰部撑胀的同时,小腹部肌肉向“丹田”(小腹的中心)位置收缩,腹壁稳健而有力地微向内收。
上述要领是胸腹联合呼吸一次吸气动作的分解,实际上它们在吸气过程中是同时完成的。所以,在分解体会的基础上,还应获取综合感觉,以建立胸、膈、腹在呼吸过程中的相互联系。正确的综合感觉应是,随着吸气量的增加,腰带周围向外撑胀,胯下沉重有力,但双肩仍处于放松状态,两臂能自由活动。由于生理特征的不同,吸气最后一刻的感觉会略有差异,有的人胸腔下部似扇面一样打开,有的人则感觉腰部撑胀较为明显。
有声语言是在呼气过程中发出去的,因此,对气息的控制理应包括对呼气的控制。呼气控制的要领就是,保持吸气最后一刻的状态(气沉丹田、腰部撑胀、小腹内收)。其中最重要的是找到“力发于丹田”的感觉。可以说,丹田是气息控制的枢纽。
丹田于左右两侧下肋间,由两侧腹肌和膈肌连接,形成一个倒三角形。吸气结束时,两肋打开,膈肌下降,腹肌向丹田收缩。呼气发声时,保持腹肌向丹田收缩的力量,以牵制膈肌和两肋不至于迅速回复到自然状态,“拉住”上行的气流,从而产生稳劲呼气的效果。正是由于丹田在理想的呼吸状态中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所以在发声理论中把它称为“气根”或“气息支点”。
2.气感的把握
关于语言传播发声中的气感及其特点,播音学有关理论著作中已做过一定的分析和阐释,主要有以下几点。
(1)气息流动感
气息流动感是气息运用最重要的感觉。
气息的流动形成声音的活力。流动感最明显的是在吐字阶段。气息的流动使颗颗字音形成的珠链从口中吐出,流动向前。气息的向前流动感与气息被小腹向下拉住的感觉又形成一对矛盾的力量。如果拉而不流,声音就会僵滞,反之,如果流而不拉,气息又失去了控制。下拉上流,就形成了声音“弹性带”的感觉。
(2)小腹微收感
小腹微收感是控制气息流动的钥匙。
声音“弹性带”的枢纽在小腹。在发声过程中,小腹始终保持一定的紧张度,即处于“微收”状态。小腹的紧张度是随发声的强弱高低而变化的。发较高较强的声音,吸气量较大,呼气压力大,小腹控制比较紧张;发中间偏低、中等强度的声音,气吸五六成满即可,呼气的压力不大,小腹控制比较松而灵活,发声效率最高;发低音,小腹控制松,而进出的气息量比较大。播音发声多在中低音中等强度的基础上灵活变化,腹肌调节适度而灵活,能使声音得到有弹性的气息支持。
(3)鼓“橡皮球”感
鼓“橡皮球”感是自动补气的基本感觉。
当小腹与两肋相互作用使胸廓处于适度扩张状态时,胸廓就成了一个充满气息的有出口的“橡皮球”;随着气息的外流用掉,小腹与两肋逐渐松下来;当需要补气时,两肋同时张起,小腹一收,气息便“自动”地经口鼻得到补充,使“橡皮球”又鼓起来。
(4)“一气呵成”感
“一气呵成”感是表达中气息贯通的良好感觉。
这种感觉来自于情感的贯穿,而气息的运用也起一定的作用。播一篇稿件,从始至终,气息都要处于有控制的状态,不能中途“泄气”,即或在层次间的大停顿处,胸廓松下来了,小腹也仍然要处于微收状态,不能完全松下来,以适应感情转换的需要。这样,气息“停而不断”,才能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整篇稿件播完,才能完全放松。
(5)“气随情动”感
“气随情动”感是气息自如调节的最佳感觉。
气息强弱疾徐的弹性变化源于感情的运动,感情的运动是推动气息变化的内在动力。
以感情为契机调节气息的运动变化是控制的高级阶段。 主持人是怎样炼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