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持人要明确吐字归音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主持人是怎样炼成的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第十二章
主持人应该是出色的播音员
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有声语言应该尽可能自然流畅,贴近生活,用流动的语言与听众沟通。因此,主持人更需活学活用吐字技巧,以克服由于片面认识而造成的脱离生活、刻板僵死的“字话”。
一、主持人要明确吐字归音
吐字归音是我国传统说唱艺术的一种发音手段。它根据汉语语音的特点,将一个字音分为字头、字腹和字尾三部分,并分别提出了发音要领,通过对吐字过程各个环节的精心控制,使发音达到清楚有力、圆润动听的境界。
1.音节特点
按照传统的汉语语音学的分析方法,一个音节可以切分成三个部分。音节开头的辅音叫做“声母”;声母后面的部分统称为“韵母”;贯彻整个音节的声音高低变化叫做“声调”。比如,“壮”(zhuànɡ)这个音节,“zh”是它的声母,“uɑnɡ”是它的韵母,发音时由高到低的音高变化就是它的声调。
有的音节只有韵母和声调,称之为“零声母音节”。零声母音节虽然没有声母,但为了发音清楚,开头也要形成一定的摩擦,对气流加以节制。比如,“安”在发音开始要将喉部轻轻闭合一下进行阻气。
韵母又可以再分为韵头、韵腹、韵尾三部分。
比如“uɑnɡ”这个韵母,一般认为,“u”是韵头,“ɑ”是韵腹,“nɡ”是韵尾。但是并非每个韵母都能三分的。普通话的韵母有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一是由一个单元音构成的韵母,称为“单韵母”或“单元音韵母”,它没有头尾,只有韵腹。二是由两个或三个元音复合而成的韵母,称为“复韵母”或“复合元音韵母”,其中二合元音韵母,韵腹不可缺少,头尾不全只有其一;三合元音韵母是头、腹、尾齐全的。三是由元音加鼻辅音构成的韵母,称为“鼻韵母”或“鼻尾音韵母”,其中一个元音的鼻韵母,没有韵头;两个元音的鼻韵母,头、腹、尾俱全。
韵母中,韵腹是不可缺少的成分,一个韵母如果只有一个音素,那它就应该是韵腹。韵腹也是韵母的核心,它的发音开口度最大,时间最长,因此最为响亮清楚。韵头发音虽然短暂,但在声母与韵母的连接中起着重要的过渡作用,同时影响着声母发音时的唇形。韵尾在音节中起收音作用,能够保证字音的完整。普通话韵母的韵尾共有四种,两个元音韵尾“i”和“u(o)”,两个鼻辅音韵尾“n”和“nɡ”。韵尾“i”发音时舌位向“i”滑动,但比单韵母“i”偏松;韵尾“u(o)”发音时舌头向“u”滑动,但也比单韵母“u”偏松;韵尾“n”收音时,舌头尖要抵住上齿龈;韵尾“nɡ”收音时,舌根要抵住硬、软腭交界处。鼻韵尾属于“唯闭音”,成阻即收音,不应拖长。
2.吐字归音的要领
吐字归音的要领,是吐字归音理论的核心,也是播音发声研究的重点。
(1)字头有力,叼住弹出
字头包括声母和韵头。韵头和声母结合得十分紧密,直接影响声母发音时的唇形,是声母到主要元音(韵腹)之间的过渡性成分,因此发音时要做到声母加韵头一步到位。
字头发音又称“出字”,要成阻有力,除阻轻捷。所谓“叼住”,是指声母的成阻部位既要准确,又要使肌肉保持一定的紧张度,以形成有力的阻气、蓄气。叼字的力量应集中在唇舌的纵中部,而不能满口用力。所谓“弹出”,是指声母除阻要轻捷,具有弹动感,不粘不滞,不拖泥带水,不使拙劲。
“叼”要用巧劲儿,不能过松或者过紧。叼住了,才能弹发有力,并带动整个音节,使之响亮清晰。字头发音口腔相对闭合,具有阻气、蓄气作用。如果叼字无力,气息会大量流失,影响到字头和整个音节的力度。但如果叼字过死,也会使发音显得笨拙。所以,字头成阻和除阻的力量既不可过大,也不可过小。
(2)字腹饱满,拉开立起
字腹在整个音节中明显突出,一方面,它作为主要元音,开口度最大,因而比较响亮;另一方面,它的发音较完整,持续时间较长,给人的听感显著。一个音节的发音能否达到玉滑珠圆,与字腹有密切关系。
字腹饱满是指音节中的主要元音发音清晰、共鸣充分,字音随着口腔的由闭到开好像“立”了起来,因而又称“立字”。“拉开”,指字头弹出后应迅速打开口腔,使气流在口腔内形成较丰富的共鸣。口腔开度要大,应有竖着展开的感觉。“立起”,指主要元音的发音要占据足够的时间,使其响亮、圆润,在听感上形成字音立起来的饱满感。结合声束向硬腭前部的流动冲击,有字音“挂”于上腭的感觉。立字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一个音节里突出字腹的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字腹的发音是在滑动中完成的,即使是单韵母,其发音动作也会在本音位范围内做轻微移动,不可能僵死不变,复韵母的滑动感更为明显。
(3)字尾归音,趋向鲜明
字尾处于音节的末端,是发音过程中力渐松、气渐弱、口渐闭、声渐止的阶段,容易归音不到位,影响字音的完整性。与出字、立字相比,归音的难度更大一些。
字尾归音是指字尾部分应发音完整,不能虎头蛇尾,只顾字头、字腹,不顾字尾。“趋向鲜明”首先是指唇舌动作要“到位”。如韵尾i,舌位应抬到一定高度;韵尾u,唇形应收圆;韵尾n,舌尖要收到上齿龈,并阻住口腔通道,鼻音一出立即收声;韵尾nɡ,舌根应收到软、硬腭交界处,并阻住口腔通道,鼻音一出立即收声。其次,“趋向鲜明”还要求声音“弱收”。所谓“弱收”是指字尾发音时唇舌力量渐弱,声音简短,点到为止,不像音素单发时那么紧、那么长。
字尾发音最容易犯的毛病是不归音。这往往是由于吐字时只注意了声音的响亮,没注意音节的完整,忽略了气息和声音处于衰落阶段的字造成的结果。
(4)吐字的整体处理——“枣核形”
字头、字腹、字尾三部分构成了字音的整体,播音学理论形象地将其描述为“枣核形”。这个“枣核形”以声母为一端,韵尾为另一端,以韵腹为核心。从发音时口腔的变化来看,正好是由闭到开再到闭的过程,两头小,中间大;从时值来看,又是两头短,中间长。
“枣核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是在咬字器官各部分不断滑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并非由字头跳到字腹再跳到字尾,整个字音要在滑动中有整体感。“枣核形”还是吐字“珠圆玉润”的状态,它体现着字音的清晰圆润、颗粒饱满。
“枣核形”既是吐字归音的一种规格,又体现了清晰集中、圆润饱满的审美要求。它作为吐字技巧训练,对于发音的规格化是必要的。但是在语言表达中,“枣核形”应有所变化,或拉长或缩短,这样才有助于思想感情的传达。如果“枣核形”一成不变,字字如出一模,必然会削弱语言的表现力,破坏语言的节奏感,以致影响到内容的表达。
3.吐字归音的要求
吐字归音一向被认为是播音专业人员的一项基本功。“字正腔圆”是作为播音吐字的最高境界。具体来说,播音吐字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四点:准确规范、清晰集中、圆润饱满、流畅自如。
(1)准确规范
播音吐字应准确规范,这是首要的也是最起码的要求。这是因为语言传播工作在我国还同时承担着向全民推广普通话的重要责任。要做到准确规范,就要按照普通话的标准发音,每个音的发音部位、发音方法都要准确无误。在此基础上,还要努力提高发音质量,改正那些一般人不易察觉的细小的发音问题,取得比人们日常口语更好的效果。可以说,播音吐字所要求的准确规范比一般人所理解的更为严格和精细。
(2)清晰集中
字音清晰是播音吐字的又一明显特点。在十分嘈杂的环境中,清晰的播音吐字是具有良好穿透力的。吐字清晰以发音准确为基础,但准确并不能代替清晰。清晰的吐字建立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发音技巧之上,它不是靠提高音调或加大音量所能奏效的。发音集中可以提高字音的清晰度,也是积极的发声状态的反映。同时,声音集中还便于话筒吸收,提高发声效率,尤其在使用小音量或播讲环境较为开阔时,集中就显得更为重要。
(3)圆润饱满
吐字既要准确清晰,又要圆润饱满,前者关系到“字正”,后者关系到“腔圆”。圆润饱满,就是要有比较丰富的共鸣,使字音悦耳动听。这是对吐字的审美要求。我国传统说唱中的所谓“吐字如珠”,就是对吐字圆润饱满的形象描绘。当然,“腔圆”也好,“珠圆玉润”也好,都是在形容字音的优美动听,但必须注意的是,圆润是以字音准确清晰为前提的,不可为追求声音优美而损害了字音。
(4)流畅自如
字音只有进入语流才能传情达意。播音吐字必须灵活自如,轻快流畅,才有助于表达。如果字音咬得过死,一字一板,不仅雕琢痕迹明显,听起来不自然,而且会使语流滞涩,影响语言表达的顺畅。播音要流畅自如,还需要吐字富于变化。播音吐字也应遵循生活语言的规律,疏密相间,错落有致,该强则强,当弱则弱。这样,语言才能流动起来。
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有声语言应该尽可能自然流畅,贴近生活,用流动的语言与听众沟通。因此,主持人更需活学活用吐字技巧,以克服由于片面认识而造成的脱离生活、刻板僵死的“字话”。 主持人是怎样炼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