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主持人是怎样炼成的

六、主持人要正确认识误传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主持人是怎样炼成的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六、主持人要正确认识误传

  就传播的内容而言,强调的是有价值的信息。但价值本身的含义在这里却是模糊的,因为对于一个个不同的个体来说,是很难建立起绝对统一的价值观的,对于同一信息的价值评价,其差异往往超过了人们的实际预想。在一般情况下,价值趋向应该是一致的。但有时也会出现相反的情况。主持人由于工作的需要,担负着传播的重责,有时也面临着“误传”的危机。所以,主持人要正确认识“误传”。

  作为现象,误传是难以避免的,它可以是因听者的原因或说话人的原因,也可以是说话人错误地表述或有意误导,它可能出现在传播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上。但在一般情况下,误传离不开特定的情境。美国学者爱森伯格与菲利蒲斯从四个方面对误传进行了评估,反映了20世纪以来在行为主义的刺激下产生的大众传播学与西方现当代社会科学背景之间的独特联系。

  ①在结构主义式的机器比喻中,有效性被定义为:

  为了效能,受者则是可更替的、被动的机器零件,而传播就成为了信息的直接传递。一个传者将其头脑中的东西以很少的“溢出”移送给受者时,就是传播得很好。从管道的意义上看,成功的传播应当是清晰的、促进理解的,并传递必需的信息以使“机器”能够最理想地持续操作。但是,当没有信息被收到,或信息虽然收到,却没有用说话人所希望的方式被理解时,误传就发生了。清晰等同于语言能力,而模棱两可则应不惜一切代价去避免。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典型的传播“崩溃”就是信息超载、歪曲和模棱两可。在信息超载方面,一个接收者被输入的东西所淹没,因而无法理解说话人的全部意图;在信息歪曲方面,信息的系列传递改变了其初始的含义;在模棱两可方面,疏于选择容易理解的字眼可能导致接收者解释信息的活动空间太大,而偏离了说话人的要旨。结构主义的这一解释,揭示了传播者惯于命令式或教训式而藐视践踏下行传播的态度。这里问题出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信息的接收者被看做是相当被动的,在意义的建构上,扮演着极不重要的角色;二是假定信息的传递者总是打算清晰地传送,而实际上并不总是这样,在一定的条件下,模棱两可反而能够促进有效的传播。

  “交往协作原则”曾要求“避免模棱两可”及“不要说你相信是错误的话”,作为规则,它的存在的确减少了许多人在大多数时间里打破这些规则的事实。但在许多情况下,特别是在复杂的组织中,传播者的语言能力要比把信息从A点简单地移送到B点所要求的多得多。而模棱两可往往能够被组织成员策略性地用来实现一些重要的目标,如,促进多样性的一致;保持特权地位;可以否认;使组织易于变迁;等等。一致化的多样性在组织的任务陈述中随处可见,如果讲得太清楚,反而可能引起分裂、不和,在确定目标时,往往也必须保持足够的抽象。模棱两可的现象在人们的传播活动中更是大量存在,特别是在一个组织的内部,一些在外人看来是无意义的词汇,却能够使群体内部的传播更有秩序,更有效率。而可否认性,则使上对下的传播者能够很容易地左右逢源。模棱两可又使组织的变迁;更为容易,团体和个人会因此获得改变集中行动的足够的自由而适应变迁的需要。模棱两可的策略性使用说明了传播不只是理性的,即试图理解最大化,而且还包括了其他个人因素。故理性的信息工程模式应该被更广泛的礼貌、圆滑、无恶意的谎言等诸如此类的信息控制的观点所代替,这样,就将人们的思考方向引入到了实用主义中去。

  ②实用主义把有效性等同于目标完成,其最大的问题却来自于道德相对主义。

  在实用主义者看来,称职的传播是在特定的环境下采用并说出合适的东西。而不合适则意味着策略选择的目标完成之间缺少配合,意味着误传,但其道德含义却在于研究对谁不合适。现实中经常发生有意撒谎和隐瞒却使传播更有效的例子,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善意的谎言的妙用,但其中往往存在着严重的道德问题。实用主义的另一个焦点是如何决定适当的时机进行有效的传播。假定某个目标是要“改变受者的基本信念”,其转变的发生需要多久呢?一个批评性的观点,事实上可能首先是一个防卫性的反应,其转变也许要几个月后才能逐渐显示出来。而且,具体的传播往往不只有一个单一的、压倒一切的目标,有效性总是意味着多个目标之间的平衡。但即使这样,又怎样从目标取向的传播的固有的道德困境中解脱出来呢?

  ③关于人际传播,一些学者强调了开放性和自我表露的重要性,认为进一步的坦率同传播的有效性具有同等的价值。在组织中,开放性应当是建立一个有效工作团体的基础。反对者则批评这种开放意识形态使人既没有时间、精力,也没有充分的理由与其同事之间保持彻底的开放,而在许多组织中,人们从封闭中而不是从开放传播中获得报偿。虽然人们可以断言开放传播能够使工作关系的建立和做出更好决定来得更为顺利,但还没有清楚的证据能够证明这一点,因而它只能是一种感性的推测。因为现实的传播情境所提供的是更为复杂的社会窘境。关键的是,具有挑战意义的决定泄露(或隐瞒)多少,怎样、什么时候及向谁泄露。对开放给予肯定的另一个理由是在社会关系的分享比喻方面的不精确的信念。分享比喻暗示出了有效传播要求互动者之间认知与情绪的分享,而且这种倾向在关于强势文化——被同质的理解、信念和价值观打上了标记的态度磬石——的发展的争论中,也有所体现。对于分享和一致性的追求,反映出了一种霸道的解决分歧而不是学会与它共处的欲望。对于一个有效的组织来说,分享不是必需的,行动的协调常常比信念的协调更加重要,即意见分享的缺乏还可以提供一个支持多样性的气氛,组织成员们如果彼此了解得更好,反而会互相妨碍。一定程度上开放,可能对一个目标是适当的,对其他目标则不然。所以,仅仅由于不够开放、公开、诚实,就认为是误传,是不适当的,至少需要相应的条件因素。

  ④在过去的研究中,传播内容曾被视为“罐装的独白”,是从一个说话人口中“全烹式”出现的,劝服也被看做是传播者向受者的单向灌输。现代观点则认为,传播的内容是在对话中共同建构起来的,受众在传播过程中,是一个积极的对话者。这一思考比其他观点更加民主,而且具有了行动取向。批判学派则将组织视为阻止参与者发挥全部潜能的支配系统,因此,组织的有效传播,是能够产生个人解放的开放式对话,而误传则是压制个人而支持组织的任何传播。但这一观点虽然避开了道德相对主义,却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同时产生的问题是,谁包括在了对话之中?因为被排除在对话之外和被剥夺权利是一样的。而且,误传不仅当对话失败时发生,当某一利益集团被排斥在对话之外时,也可能发生。

  事实上,传播总是在扮演着双重角色,一方面,它是约束的一种表达,促进组织化的责任、行动和任务的完成;另一方面,传播表达了创造性,通过互动,个人能够锻炼其自主性及展示创新能力。组织化行动和个人性施动,在所有的社会结构中都存在,个人努力保留足够的独立来获得成长和福利;而同时,也进行必要的协作并感受到个人是团体的一部分。个人性施动和组织化约束之间的微妙平衡成了一个标准,有效传播就意味着自主和控制之间的适当平衡,而误传则是平衡的失败。从整个发展过程看,这里也只是问题的提出,而不是问题的解决。 主持人是怎样炼成的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