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主持人要正确对待新闻事实变值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主持人是怎样炼成的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五、主持人要正确对待新闻事实变值
新闻事实的变值问题,是一种客观存在。采访对象介绍事实的过程,就是一个思维活动的过程,其中加入个人的心理成分,使原有的新闻事实增值或减值,这在采访活动中是十分普遍的现象。
在一般情况下,采访对象为事实增值,多出于一种强化心理,包括美化事实与丑化事实,从正反两个方面使事实增值。例如,在美化心理作用下,采访对象对听到的事实总向好的方面联想,一旦表述出来,就会或多或少地增加美化成分;而丑化事实者,则会对其厌恶的东西给以夸大,往往会把问题、错误说得性质更加严重,其结果也是事实增值。
至于采访对象对事实进行减值,通常出自于一种淡化心理其中包括合理化作用与贬低事物的心理。合理化作用能使采访对象对他认为“好人办的坏事”的事实打圆场,试图以各种客观原因将问题淡化,以推脱责任或部分转移到其他方面;而贬低事物心理又使采访对象对他认为的“坏人假惺惺办好事”极力贬低其意义,将其成绩归功于其他原因,这些都会使事实减值。
一般情况下,当采访对象谈话内容的主观态度与谈话内容的性质相同时,所谈事实有增值倾向;而当采访对象的谈话内容的主观态度同谈话内容的性质相反时,所谈事实有减值倾向。
采访对象在接受采访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虽然有“黑箱”之称,但其间采访对象心理与事实的变值关系,仍然是有规律可循的。
1.采访对象谈正面事实
当采访对象谈正面事实时,由于是表扬、称颂当事人,往往体现着对于人类美好的品质、情操和追求,任何反映也都应该是客观的。但是,当谈话主体与被介绍客体有某种关系时,谈话人常常会有意无意地把介绍客体的行为作为实现自己社会需要的一部分,以强化或淡化对方的事实来表现自己,甚至将介绍的对方事实的好坏,视为自己好坏程度的参照点。在背景关系复杂的情况下,不见得都是被美化,同样也有被淡化的可能。
一般说来,采访对象和被介绍客体不是一个人时,如果他与被介绍者关系不好,或妒忌心强,其介绍往往会淡化事实;如果采访对象与被介绍客体关系密切,其介绍往往会强化事实;如果采访对象与被介绍客体没有什么“特殊”关系(指正常关系的两极发展),而他又心理正常,介绍情况时,主观态度对事实的影响较小,事实变值的可能性也就小,其介绍客观性强,也较贴近事实。
当采访对象同被介绍客体是一个人的时候,谈话内容为自我行为介绍。虽然其中有一部分可以用一种较客观的态度,冷静地介绍与分析自己的工作情况、思想状况,摆出自己的成绩和问题。但是,有相当一部分采访对象在介绍情况时,仍然存在事实变值的问题。一种属于谦虚型采访对象,他们不愿意或不好意思谈自己的成绩、优点,在主持人的劝说之下,即使介绍情况,也常常会淡化事实,以避免“自吹自擂”、“往自己脸上贴金”之嫌;另一种是喜功型采访对象,在介绍情况的过程中,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往往争功委过,所谈事实有可能被淡化。
2.采访对象介绍反面事实
采访对象在介绍反面事实时,由于内容多含有贬义,有指责与批评的性质,采访对象在介绍这类事实时,不如谈正面事实那样轻松、随便,谈话人常会感到负有一定的责任,也会意识到自己的言辞对事实的评价作用,甚至会直接影响到当事人的后果。所以,采访对象在介绍情况时,无论主客体是否一致,都会十分谨慎,往往淡化事实的情况比强化事实的情况要多一些。而当采访对象主客体一致时,这种情况会更加突出,以致拒绝采访或不配合主持人的采访,通过强调客观原因来淡化事实,或通过缩小事实后果来淡化事实。
主持人对反面事实进行报道,当采访对象主客体不一致时,如果采访对象与事实主体关系密切,会产生“亲痛仇快”之感,往往会尽力为之开脱、隐瞒,从而淡化事实;如果两者交往不多,可以较客观地介绍,或在“与人为善”的心理作用下,稍有淡化;如果是他厌恶的人、瞧不起的人的反面事实,在幸灾乐祸的心理作用下,可能会把自己没有根据的猜测、没有把握的传闻都不负责地掺进去,从而强化事实。但从程度上来看,除了个别别有用心的之外,平常的人即便是对自己不满的人,也极少有无端捏造而有意去强化对方反面事实的情况。
事实两极的临界点是中性事实,这类事实多为工作情况,采访对象在介绍这一类事实时,一般都较客观。在少数情况下会有两种例外:一是不完全排除谈话主体对自己不满的客体的行为,使事实弱化,对自己喜欢的客体涂脂抹粉,使事实强化;二是个别采访对象习惯于表现自己,在“听众效应”的心理支配下,可能会夸大其词,使新闻产生增值现象。
采访对象的情感倾向造成事实的变值,将直接影响到主持人的采访。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事实本身,还在于采访对象的情感也同样会作用于主持人,加强或削弱主持人对于新闻事实的感受与评价,而最终影响到访谈的效果。所以,主持人能否正确理解采访对象所谈当事人的情感,也是衡量主持人情感素质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参数。 主持人是怎样炼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