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传统文化阅读与鉴赏

20.国家

传统文化阅读与鉴赏 陈引驰 13002 2021-04-06 09:00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传统文化阅读与鉴赏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第四部分

  政治与经济

  ※ 20.国家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

  ——《礼记·礼运》

  【阅读导语】

  大约在170万年前,随着云南元谋人的出现,中国进入了原始社会。之后,又相继经过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阶段。据史书记载,到公元前21世纪,华夏各族的联盟首领禹逝世,他的儿子启取得首领权位。世袭制取代了原始部落以“禅让”方式推举联盟首领的制度,“公天下”从此成为“家天下”,中国第一个国家形态——夏朝出现了。公元前17世纪,商汤推翻了夏桀的统治,建立商朝。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在牧野打败商纣王,建立周朝。由于国都镐京(今陕西西安)地处西北,不利于控制幅员辽阔的疆土和统治商代后裔,周天子便大规模地分封诸侯,把大片领土连同居民分赏给王室子弟和立有战功的臣子。诸侯在其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但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西周后期,随着诸侯国的日益强大,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春秋战国时代,各诸侯国互相征战兼并,几百个小国逐渐并为七个大国和它们周围的十几个小国。

  公元前221年,秦国先后消灭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实现了华夏民族的统一。秦朝改“分封制”为“郡县制”,全国共设36郡(后增至41个),郡下辖县,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命,由此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统一王朝。西汉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的局面。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中国陷入分裂状态,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在政权分立的冲突中逐渐汇聚,异族交融的趋势逐步加强。公元618年,继隋朝统一全国后,中国历史上诞生了一个强盛的多民族国家——唐。在随后的宋元时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明清社会专制统治加强,逐渐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因素。随着西方资本主义体系的扩张,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在列强的炮火中走入了20世纪。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确立了共和政体。然而,要让自由、民主的观念深入人心,依然任重道远。

  【选文】

  封建论 注释标题 据《柳宗元集校注》,[唐]柳宗元撰,尹占华、韩文奇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封建:指分封建国的政治制度。古时君主把土地分给宗室和功臣,让他们建立自己的诸侯国。

  [唐]柳宗元

  天地果无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生人果有初乎 注释标题 生人:人类。 ?吾不得而知之也。然则孰为近 注释标题 孰为近:(有初和无初)哪个更接近(事实)? ?曰:有初为近。孰明之?由封建而明之也。彼封建者,更古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而莫能去之 注释标题 更古:远古。 。盖非不欲去之也,势不可也。势之来 注释标题 来:产生。 ,其生人之初乎?不初,无以有封建。封建,非圣人意也。

  彼其初与万物皆生,草木榛榛 注释标题 榛(zhēn)榛:草木丛生的样子。 ,鹿豕狉狉 注释标题 狉(pī)狉:兽类成群走动的样子。 。人不能搏噬 注释标题 搏噬:搏击吞噬。 ,而且无毛羽,莫克自奉自卫 注释标题 克:能够。奉:供养。 。荀卿有言:必将假物以为用者也 注释标题 必将假物以为用者也:《荀子·劝学》:“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夫假物者必争,争而不已,必就其能断曲直者而听命焉 注释标题 曲直:是非。 。其智而明者,所伏必众,告之以直而不改,必痛之而后畏。由是,君长、刑政生焉。故近者聚而为群,群之分,其争必大,大而后有兵。德又大者,众群之长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属。于是有诸侯之列,则其争又有大者焉。德又大者,诸侯之列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封 注释标题 封:封地。这里指封地内的百姓。 。于是有方伯、连帅之类 注释标题 方伯、连帅:殷周时诸侯领袖。 ,则其争又有大者焉。德又大者,方伯、连帅之类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人。然后,天下会于一。是故有里胥而后有县大夫 注释标题 里胥:即里长,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县大夫:县的长官。 ,有县大夫而后有诸侯,有诸侯而后有方伯、连帅,有方伯、连帅而后有天子。自天子至于里胥,其德在人者,死必求其嗣而奉之 注释标题 嗣(sì):后代。 。故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

  夫尧、舜、禹、汤之事远矣,及有周而甚详。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 注释标题 五等:指公、侯、伯、子、男五个爵位。 ,邦群后 注释标题 邦群后:指分封诸侯。邦,封国。后,君主,这里指诸侯。 ,布濩星罗 注释标题 布濩(hù)星罗:(诸侯)像繁星一样遍布天下。布濩,散布。 ,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 注释标题 轮运而辐集:车轮运转,辐条聚集。形容天子政令畅通,诸侯齐心协力。辐,插入轮毂以支撑轮圈的木条。 ,合为朝、觐、会、同 注释标题 朝、觐(jìn)、会、同:诸侯朝见天子的不同说法。 ,离为守臣扞城 注释标题 扞(hàn)城:保卫。这里指保卫疆土的诸侯。 。然而降于夷王,害礼伤尊,下堂而迎觐者 注释标题 降于夷王,害礼伤尊,下堂而迎觐者:夷王,即周夷王姬燮,西周第九位君主。周夷王受诸侯拥戴,继承其叔孝王的王位,即位后走下朝堂会见诸侯,被认为不合礼制。 。历于宣王,挟中兴复古之德,雄南征北伐之威,卒不能定鲁侯之嗣 注释标题 历于宣王,挟中兴复古之德,雄南征北伐之威,卒不能定鲁侯之嗣:宣王,即周宣王姬静,西周第十一位君主。周宣王在位期间,选贤用能,借助诸侯之力陆续讨伐猃狁、西戎、淮夷、徐国和楚国,使西周的国力得到短暂恢复,史称“宣王中兴”。《国语·周语下》记载,周宣王十一年(前817),鲁武公带领长子括和少子戏朝见周宣王,周宣王立戏为鲁国太子。鲁武公去世后,戏继位,却被鲁人杀死。次年,周宣王讨伐鲁国,另立戏的弟弟称为鲁国国君。 ;陵夷迄于幽、厉,王室东徙,而自列为诸侯矣 注释标题 陵夷迄于幽、厉,王室东徙,而自列为诸侯矣:陵夷,衰微。幽、厉,即周幽王姬宫湦和周厉王姬胡,西周第十二位和第十位君主。周厉王暴虐成性,独断专横,最终激发民变,在叛乱中出逃,死于彘。周幽王耽溺酒色,不问政事,被犬戎杀死。周王朝迁都洛邑,王室地位从此一蹶不振,几乎沦为诸侯。 。厥后 注释标题 厥后:此后。 ,问鼎之轻重者有之 注释标题 问鼎之轻重:见“6.技术”选文《楚子问鼎》。 ,射王中肩者有之 注释标题 射王中肩:《左传·桓公五年》记载,周桓王十三年(前707),桓王率领诸侯讨伐郑国,郑庄公出兵反击,王师大败,桓王还被射中了肩膀。 ,伐凡伯、诛苌弘者有之 注释标题 伐凡伯:凡伯,周卿士。《左传·隐公七年》记载,周桓王四年(前716),凡伯奉命出访鲁国,归途中经过楚丘,遭戎人绑架。诛苌弘:苌弘,周大夫。《国语·周语下》记载,周敬王二十三年(前497),晋国内乱,苌弘支持参与叛乱的范吉射。内乱平息后,晋大夫赵鞅向王室问责,周敬王迫于压力杀掉了苌弘。 。天下乖戾 注释标题 乖戾:背离,抵触。 ,无君君之心 注释标题 君君:把天子当成天子。 。余以为,周之丧久矣,徒建空名于公侯之上耳。得非诸侯之盛强,末大不掉之咎欤 注释标题 末大不掉:即“尾大不掉”。尾巴太大,难以动摇。指诸侯势大,王室难以驾驭。咎:灾祸。 ?遂判为十二 注释标题 判:分。十二:指鲁、齐、秦、晋、楚、宋、卫、陈、蔡、曹、郑、燕十二国。 ,合为七国 注释标题 七国:即战国七雄——秦、楚、齐、燕、韩、赵、魏。 ,威分于陪臣之邦 注释标题 威分于陪臣之邦:陪臣,诸侯国卿大夫对天子的自称。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晋大夫韩虔﹑赵籍﹑魏斯瓜分了晋国,建立韩、赵、魏三国。周安王十六年(前386),齐国大夫田和篡位,自立为齐侯。 ,国殄于后封之秦 注释标题 国殄(tiǎn)于后封之秦:殄,灭绝。周平王东迁时,秦襄公带兵护送有功,才被封为诸侯。秦庄襄王元年(前249),相国吕不韦奉命诛杀东周君,周朝灭亡。 。则周之败端,其在乎此矣。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 注释标题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都会,诸侯国的都城。侯卫,即侯服和卫服。周代将王畿以外的土地划分为九服,侯、卫是其中两服,这里借指诸侯。守宰,郡守和县宰。秦朝统一全国后,取消诸侯国而设置郡县,废除诸侯而委派地方长官。 ,据天下之雄图 注释标题 雄图:宏大广阔的版图。 ,都六合之上游 注释标题 都六合之上游:六合,东、南、西、北、上、下,借指天下。秦建都咸阳,地处西北,居高临下,东向控制天下,有如在河流上游。 ,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 注释标题 亟役万人:指秦始皇役使百姓开拓疆土,造阿房宫,筑长城,修寝陵等。亟,屡次。 ,暴其威刑,竭其货贿。负锄挺谪戍之徒 注释标题 负锄挺谪戍之徒:指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吴广等。挺,同“梃”,木棍。谪戍,因罪被遣送至边远地区担任守卫。 ,圜视而合从 注释标题 圜:同“环”。合从:即“合纵”,联合起来。 ,大呼而成群。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 注释标题 徇(xùn):依从。 ,剖海内而立宗子 注释标题 宗子:嫡长子。这里泛指皇室子弟。 ,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 注释标题 奔命扶伤:忙于救治伤员。这句是说诸侯国一再反叛,屡屡造成死伤。 。困平城 注释标题 困平城:平城,今山西大同。《汉书·高帝纪下》记载,汉高祖六年(前201),韩王信叛降匈奴。次年,高祖前往讨伐,在平城白登山被匈奴围困了七天。 ,病流矢 注释标题 病流矢:《汉书·高帝纪下》记载,汉高祖十一年(前196),淮南王英布反,高祖在平叛过程中被乱箭射伤。 ,陵迟不救者三代 注释标题 陵迟:衰微。救:阻止。三代:指汉惠帝、汉文帝和汉景帝。 。后乃谋臣献画,而离削自守矣 注释标题 谋臣献画,而离削自守:画,谋划。离削自守,分散并削弱他们的力量,使其安分自守。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让诸侯把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孙后代,以逐渐削弱诸侯的势力。 。然而封建之始,郡国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继汉而帝者,虽百代可知也。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犹桀猾时起 注释标题 桀猾:凶残狡猾的人。这里指安史之乱后拥兵自重的藩镇将领。 ,虐害方域者,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时则有叛将而无叛州。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

  或者曰:封建者,必私其土,子其人,适其俗,修其理 注释标题 理:治理。 ,施化易也 注释标题 施化:施行教化。 ;守宰者,苟其心思迁其秩而已 注释标题 苟:假如。迁:升迁。秩:官职品级。 ,何能理乎?余又非之。周之事迹,断可见矣:列侯骄盈 注释标题 骄盈:骄傲自满。 ,黩货事戎 注释标题 黩货:贪财。事戎:好战。 ,大凡乱国多,理国寡。侯伯不得变其政,天子不得变其君。私土子人者,百不有一。失在于制,不在于政,周事然也。秦之事迹,亦断可见矣:有理人之制而不委郡邑 注释标题 理人:治理百姓。委:托付权力。 ,是矣 注释标题 是:正确。 ;有理人之臣而不使守宰,是矣。郡邑不得正其制,守宰不得行其理,酷刑苦役而万人侧目 注释标题 侧目:斜着眼睛看。形容愤恨。 。失在于政,不在于制,秦事然也。汉兴,天子之政行于郡,不行于国;制其守宰,不制其侯王。侯王虽乱,不可变也;国人虽病,不可除也。及夫大逆不道,然后掩捕而迁之 注释标题 掩捕:趁其不备时加以逮捕。迁:流放。 ,勒兵而夷之耳 注释标题 勒:率领。夷:铲除,消灭。 。大逆未彰 注释标题 彰:显露。 ,奸利浚财 注释标题 奸利浚(jùn)财:非法牟利,搜刮钱财。浚,榨取。 ,怙势作威 注释标题 怙(hù)势作威:倚仗权势,滥用刑罚。怙,依靠。 ,大刻于民者 注释标题 刻:伤害。 ,无如之何。及夫郡邑,可谓理且安矣。何以言之?且汉知孟舒于田叔 注释标题 汉知孟舒于田叔:孟舒,汉初赵王臣子,曾在赵王危难时与田叔等自戴刑具去长安赴难,高祖拜为云中郡太守,后因郡地受匈奴劫掠被免官。田叔,汉初赵国郎中,后为汉中郡太守。《史记·田叔列传》记载,汉文帝即位后询问田叔谁是“天下长者”,田叔推荐了孟舒,于是孟舒重新被任为云中太守。 ,得魏尚于冯唐 注释标题 得魏尚于冯唐:魏尚,汉文帝时曾任云中郡太守。冯唐,西汉名将。《史记·冯唐列传》记载,魏尚为了让士兵多得利益,向朝廷多报了首级,被削职查办。后经冯唐辩护,得以赦免。 ,闻黄霸之明审 注释标题 闻黄霸之明审:黄霸,西汉大臣,晚年官至丞相。明审,明察精细。《汉书·循吏传》记载,汉宣帝即位后听说河南太守丞黄霸执法公平、仁厚爱民,就召升他为廷尉正。 ,睹汲黯之简靖 注释标题 睹汲黯之简靖:简靖,简约清静。靖,同“静”。汲黯,西汉名臣,为人耿直,好直谏廷诤。《史记·汲郑列传》记载,汉武帝时汲黯任东海太守,采用清静无为的治理方法,东海郡大治。后因犯小罪被免官。几年后,汉武帝重新征召汲黯出任淮阳太守,汲黯称病推辞,汉武帝便批准他“卧而治之”。 ,拜之可也,复其位可也,卧而委之以辑一方可也 注释标题 辑:安抚。 。有罪得以黜 注释标题 黜(chù):罢免。 ,有能得以赏。朝拜而不道,夕斥之矣 注释标题 斥:罢免。 ;夕受而不法,朝斥之矣。设使汉室尽城邑而侯王之,纵令其乱人 注释标题 纵令:即使。乱人:祸害百姓。 ,戚之而已 注释标题 戚:忧虑。 。孟舒、魏尚之术莫得而施,黄霸、汲黯之化莫得而行,明谴而导之,拜受而退已违矣。下令而削之,缔交合从之谋周于同列,则相顾裂眦 注释标题 裂眦(zì):瞪裂眼眶。 ,勃然而起。幸而不起,则削其半;削其半,民犹瘁矣 注释标题 瘁:劳苦。 ,曷若举而移之以全其人乎?汉事然也。今国家尽制郡邑,连置守宰,其不可变也固矣。善制兵,谨择守,则理平矣。

  或者又曰:夏、商、周、汉,封建而延 注释标题 延:长久。 ;秦,郡邑而促 注释标题 促:短促。 。尤非所谓知理者也。魏之承汉也,封爵犹建;晋之承魏也,因循不革。而二姓陵替 注释标题 陵替:衰落。 ,不闻延祚 注释标题 祚(zuò):国运。 。今矫而变之 注释标题 矫:纠正。 ,垂二百祀 注释标题 垂:接近。祀:年。 ,大业弥固,何系于诸侯哉?

  或者又以为:殷、周,圣王也,而不革其制,固不当复议也。是大不然。夫殷、周之不革者,是不得已也。盖以诸侯归殷者三千焉,资以黜夏 注释标题 资:凭借。黜:摒除。 ,汤不得而废;归周者八百焉,资以胜殷,武王不得而易。徇之以为安,仍之以为俗,汤、武之所不得已也。夫不得已,非公之大者也,私其力于己也,私其卫于子孙也。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 注释标题 畜(xù):顺从。 。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夫天下之道,理安,斯得人者也 注释标题 理安:社会治理得稳定有序。斯:就。得人:赢得人心。 。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以理安。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 注释标题 继世而理:世代继承以治理疆土。 ;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则生人之理乱,未可知也。将欲利其社稷以一其人之视听 注释标题 以:表示并列,相当于“而”。 ,则又有世大夫世食禄邑以尽其封略 注释标题 世食禄邑:世世代代享受封地的利益。尽其封略:占有全部疆域。 。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立于天下,封建有为之也,岂圣人之制使至于是乎?吾固曰:非圣人之意也,势也。

  李煜词二首 注释标题 据《李璟李煜词校注》,[南唐]李璟、李煜著,詹安泰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李煜(937―978):南唐最后一个皇帝。北宋开宝八年(975),兵败降宋,被俘至汴京(今河南开封),三年后亡故。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

  [南唐]李煜

  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 注释标题 四十年:南唐于公元937年建国,李煜作此词时975年,将近40年。 ,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 注释标题 凤阁龙楼:指帝王居所。霄汉:云霄和天河。借指天空。 ,玉树琼枝作烟萝 注释标题 烟萝:烟聚萝缠。借指枝叶茂盛的树木。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销磨 注释标题 沈腰:指身材消瘦。沈,即沈约。《南史·沈约传》:“(约)言已老病,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潘鬓:指头发斑白。潘,即潘岳。潘岳《秋兴赋》:“斑鬓发以承弁兮,素发飒以垂领。” 。最是仓皇辞庙日 注释标题 庙:这里指古代帝王供奉祖先牌位的宗庙。 ,教坊犹奏别离歌 注释标题 教坊:宫廷音乐机构。 ,垂泪对宫娥。

  浪淘沙令

  帘外雨潺潺 注释标题 潺潺:形容雨声。 ,春意阑珊 注释标题 阑珊:衰减,消残。 ,罗衾不耐五更寒 注释标题 罗衾:丝绸被子。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饷贪欢 注释标题 一饷(xiǎng):片刻。 。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阅读探究】

  庙号、谥号和年号是最常见的三种称呼古代帝王的方式,其中:庙号和谥号都是皇帝死后取的,前者是太庙立室奉祀时起的名号,后者是依照皇帝生前行迹而立的称号;年号则是皇帝纪元所立的名号,始于汉武帝。此外还有表示尊崇的尊号。你能判断以下这些称谓属于哪种类型吗?

  商纣王,周武王,汉高祖,汉武帝,隋炀帝,唐太宗,唐明皇,武则天,成吉思汗,建文帝,康熙,乾隆

  【阅读训练】

  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合称,包括: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

  请把“二十四史”的书名按照顺序背下来。

  【拓展阅读】

  少年中国说 注释标题 据《饮冰室合集》,梁启超著,北京:中华书局,2015年。

  [清]梁启超

  日本人之称我中国也,一则曰“老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是语也,盖袭译欧西人之言也。呜呼!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梁启超曰:恶!是何言!是何言!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

  欲言国之老少,请先言人之老少: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恋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进取。惟保守也,故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惟思既往也,事事皆其所已经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将来也,事事皆其所未经者,故常敢破格。老年人常多忧虑,少年人常好行乐。惟多忧也,故灰心;惟行乐也,故盛气。惟灰心也,故怯懦;惟盛气也,故豪壮。惟怯懦也,故苟且;惟豪壮也,故冒险。惟苟且也,故能灭世界;惟冒险也,故能造世界。老年人常厌事,少年人常喜事。惟厌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可为者;惟好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不可为者。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阳;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老年人如僧,少年人如侠;老年人如字典,少年人如戏文;老年人如鸦片烟,少年人如泼兰地酒;老年人如别行星之陨石,少年人如大洋海之珊瑚岛;老年人如埃及沙漠之金字塔,少年人如西伯利亚之铁路;老年人如秋后之柳,少年人如春前之草;老年人如死海之潴为泽,少年人如长江之初发源。此老年与少年性格不同之大略也。梁启超曰:人固有之,国亦宜然。

  梁启超曰:伤哉,老大也!浔阳江头琵琶妇,当明月绕船、枫叶瑟瑟、衾寒于铁、似梦非梦之时,追想洛阳尘中春花秋月之佳趣;西宫南内,白发宫娥,一灯如穗,三五对坐,谈开元、天宝间遗事,谱《霓裳羽衣曲》;青门种瓜人,左对孺人,顾弄孺子,忆侯门似海、珠履杂遝之盛事;拿破仑之流于厄蔑,阿剌飞之幽于锡兰,与三两监守吏或过访之好事者,道当年短刀匹马驰骋中原、席卷欧洲、血战海楼,一声叱咤,万国震恐之丰功伟烈。初而拍案,继而抚髀,终而揽镜。呜呼!面皴齿尽,白发盈把,颓然老矣!若是者,舍幽郁之外无心事,舍悲惨之外无天地,舍颓唐之外无日月,舍叹息之外无音声,舍待死之外无事业。美人豪杰且然,而况于寻常碌碌者耶?生平亲友,皆在墟墓;起居饮食,待命于人。今日且过,遑知他日?今年且过,遑恤明年?普天下灰心短气之事,未有甚于老大者。于此人也,而欲望以拏云之手段、回天之事功、挟山超海之意气,能乎不能?

  呜呼!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立乎今日,以指畴昔:唐虞三代,若何之郅治;秦皇汉武,若何之雄杰;汉唐来之文学,若何之隆盛;康乾间之武功,若何之烜赫。历史家所铺叙,词章家所讴歌,何一非我国民少年时代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之陈迹哉?而今颓然老矣!昨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处处雀鼠尽,夜夜鸡犬惊。十八省之土地财产,已为人怀中之肉;四百兆之父兄子弟,已为人注籍之奴。岂所谓“老大嫁作商人妇”者耶?呜呼!凭君莫话当年事,憔悴韶光不忍看。楚囚相对,岌岌顾影;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国为待死之国,一国之民为待死之民,万事付之奈何,一切凭人作弄,亦何足怪!

  梁启超曰: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是今日全地球之一大问题也。如其老大也,则是中国为过去之国,即地球上昔本有此国,而今渐澌灭,他日之命运殆将尽也;如其非老大也,则是中国为未来之国,即地球上昔未现此国,而今渐发达,他日之前程且方长也。欲断今日之中国为老大耶,为少年耶,则不可不先明“国”字之意义。夫国也者,何物也?有土地,有人民,以居于其土地之人民,而治其所居之土地之事,自制法律而自守之;有主权,有服从,人人皆主权者,人人皆服从者。夫如是,斯谓之完全成立之国。地球上之有完全成立之国也,自百年以来也。完全成立者,壮年之事也;未能完全成立而渐进于完全成立者,少年之事也。故吾得一言以断之曰:欧洲列邦在今日为壮年国,而我中国在今日为少年国。

  夫古昔之中国者,虽有国之名,而未成国之形也。或为家族之国,或为酋长之国,或为诸侯封建之国,或为一王专制之国。虽种类不一,要之:其于国家之体质也,有其一部而缺其一部。正如婴儿自胚胎以迄成童,其身体之一二官支先行长成,此外则全体虽粗具,然未能得其用也。故唐虞以前为胚胎时代,殷周之际为乳哺时代,由孔子而来至于今为童子时代,逐渐发达,而今乃始将入成童以上少年之界焉。其长成所以若是之迟者,则历代之民贼有窒其生机者也。譬犹童年多病,转类老态。或且疑其死期之将至焉,而不知皆由未完全、未成立也,非过去之谓,而未来之谓也。

  且我中国畴昔岂尝有国家哉?不过有朝廷耳!我黄帝子孙聚族而居,立于此地球之上者既数千年,而问其国之为何名,则无有也。夫所谓“唐”“虞”“夏”“商”“周”“秦”“汉”“魏”“晋”“宋”“齐”“梁”“陈”“隋”“唐”“宋”“元”“明”“清”者,则皆朝名耳。朝也者,一家之私产也;国也者,人民之公产也。朝有朝之老少,国有国之老少。朝与国既异物,则不能以朝之老少而指为国之老少明矣。文、武、成、康,周朝之少年时代也;幽、厉、桓、赧,则其老年时代也。高、文、景、武,汉朝之少年时代也;元、平、桓、灵,则其老年时代也。自余历朝,莫不有之。凡此者,谓为一朝廷之老也则可,谓为一国之老也则不可。一朝廷之老且死,犹一人之老且死也,于吾所谓“中国”者何与焉?然则吾中国者,前此尚未出现于世界,而今乃始萌芽云尔,天地大矣,前途辽矣!美哉,我少年中国乎!

  玛志尼者,意大利三杰之魁也。以国事被罪,逃窜异邦,乃创立一会,名曰“少年意大利”。举国志士,云涌雾集以应之。卒乃光复旧物,使意大利为欧洲之一雄邦。夫意大利者,欧洲之第一之老大国也。自罗马亡后,土地隶于教皇,政权归于奥国,殆所谓老而濒于死者矣;而得一玛志尼,且能举全国而少年之。况我中国之实为少年时代者耶?堂堂四百余州之国土,凛凛四百余兆之国民,岂遂无一玛志尼其人者!

  龚自珍氏之集有诗一章,题曰《能令公少年行》,吾尝爱读之,而有味乎其用意之所存。我国民而自谓其国之老大也,斯果老大矣;我国民而自知其国之少年也,斯乃少年矣。西谚有之曰:“有三岁之翁,有百岁之童。”然则国之老少又无定形,而实随国民之心力以为消长者也。吾见乎玛志尼之能令国少年也,吾又见乎我国之官吏士民能令国老大也。吾为此惧!夫以如此壮丽浓郁、翩翩绝世之少年中国,而使欧西、日本人谓我为老大者,何也?则以握国权者皆老朽之人也。非哦几十年八股,非写几十年白折,非当几十年差,非捱几十年俸,非递几十年手本,非唱几十年喏,非磕几十年头,非请几十年安,则必不能得一官、进一职。其内任卿贰以上,外任监司以上者,百人之中,其五官不备者殆九十六七人也。非眼盲则耳聋,非手颤则足跛,否则半身不遂也。彼其一身饮食步履、视听言语尚且不能自了,须三四人左右扶之捉之乃能度日,于此而乃欲责之以国事,是何异立无数木偶而使治天下也?且彼辈者,自其少壮之时,既已不知亚细、欧罗为何处地方,汉祖唐宗是那朝皇帝。犹嫌其顽钝腐败之未臻其极,又必搓磨之、陶冶之。待其脑髓已涸,血管已塞,气息奄奄、与鬼为邻之时,然后将我二万里山河、四万万人命,一举而畀于其手。呜呼!老大帝国,诚哉其老大也!而彼辈者,积其数十年之八股白折、当差捱俸、手本唱喏、磕头请安,千辛万苦,千苦万辛,乃始得此红顶花翎之服色、“中堂大人”之名号,乃出其全副精神,竭其毕生力量以保持之。如彼乞儿拾金一锭,虽轰雷盘旋其顶上,而两手犹紧抱其荷包;他事非所顾也,非所知也,非所闻也。于此而告之以亡国也,瓜分也,彼乌从而听之?乌从而信之?即使果亡矣,果分矣,而吾今年既七十矣,八十矣,但求其一两年内洋人不来,强盗不起,我已快活过了一世矣。若不得已,则割三头两省之土地奉申贺敬,以换我几个衙门;卖三几百万之人民作仆为奴,以赎我一条老命。有何不可?有何难办?呜呼!今之所谓老后老臣、老将老吏者,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手段,皆具于是矣。西风一夜催人老,凋尽朱颜白尽头。使走无常当医生,携催命符以祝寿。嗟乎,痛哉!以此为国,是安得不老且死?且吾恐其未及岁而殇也。

  梁启超曰: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国者,则中国老朽之冤业也;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彼老朽者何足道?彼与此世界作别之日不远矣,而我少年乃新来而与世界为缘。如僦屋者然,彼明日将迁居他方,而我今日始入此室处。将迁居者,不爱护其窗栊,不洁治其庭庑,俗人恒情,亦何足怪?若我少年者,前程浩浩,后顾茫茫。中国而为牛为马,为奴为隶,则烹脔鞭棰之惨酷,惟我少年当之;中国如称霸宇内,主盟地球,则指挥顾盼之尊荣,惟我少年享之。于彼气息奄奄、与鬼为邻者何与焉?彼而漠然置之,犹可言也;我而漠然置之,不可言也!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中国为过去之国,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此岳武穆《满江红》词句也。作者自六岁时即口受记忆,至今喜诵之不衰。自今以往,弃“哀时客”之名,更自名曰“少年中国之少年”。

  作者附识 传统文化阅读与鉴赏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