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传统文化阅读与鉴赏

1.儒家

传统文化阅读与鉴赏 陈引驰 11487 2021-04-06 09:00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传统文化阅读与鉴赏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第一部分

  哲学与科技

  ※ 1.儒家

  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论语·八佾》

  【阅读导语】

  儒家原是先秦诸子百家之一,以“仁”为核心理念,重视伦常关系,崇尚等级制度,提倡仁政、德治和礼乐教化。儒家思想自汉代起得到朝廷独尊,成为官方意识形态,垄断了文化教育与入仕之途,并逐渐渗透到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儒家学说还流传到了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地,广受尊崇,成为整个东亚地区最重要的思想体系。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儒家学说创始人。他出生于春秋末年的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做过大司寇,后为实践政治理想而周游列国十余年。孔子曾整理《诗》《书》《礼》《乐》《易》等文化典籍,修订鲁史《春秋》。他还长期从事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学在王官”的局面,据传先后有弟子三千人。《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儒家经典,系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所作,以语录为主,叙事为辅,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和教育原则。《论语》一书从多个方面生动展现了孔子的形象,它既不是刻板的说教,也不是琐碎的言行辑录,而是一个光辉人格的多层次展露——这是其他任何先秦子书所不能及的。

  孟子(约前390—前305,一说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生于战国时期的邹国(今山东邹城)(一说鲁国)。据说受业于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人,曾任齐宣王客卿,后周游列国,宣传儒家政治主张。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认为人性本善,强调个人人格完善的作用,主张施“仁政”而成“王道”。他和弟子著有《孟子》七篇,全书气势充沛,文笔犀利,而且感情激昂,语意极为真切,还善于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富有鼓动性。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书”,《论语》和《孟子》还被列入“十三经”。

  本单元选取《论语》中富有戏剧性的八个片段,以期展现一个“有性格”的孔子。《孟子》五章讨论的则是心性修养问题,其中尤以孟子关于“性善”的论述最为著名,可与荀子《性恶》篇对读。

  【选文】

  《论语》八章 注释标题 据《论语译注(第3版)》,杨伯峻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

  子路宿于石门(《宪问》)

  子路宿于石门 注释标题 子路:春秋时鲁国人,孔子最亲近的弟子之一,曾随孔子周游列国。为人爽直,勇敢莽撞。本名仲由,子路是他的字。石门:春秋时鲁城外门。 。晨门曰 注释标题 晨门:早上看守城门的人。 :“奚自 注释标题 奚自:从哪里来? ?”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注释标题 与:同“欤”,语气词。 ?”

  在陈绝粮(《卫灵公》)

  在陈绝粮 注释标题 陈:西周封国,都城位于今河南淮阳。 ,从者病,莫能兴 注释标题 兴:站起来。 。子路愠见曰 注释标题 愠:生气。 :“君子亦有穷乎 注释标题 穷:困窘。 ?”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注释标题 小人穷斯滥矣:小人一旦陷入窘迫的境地,就什么事都干得出来。斯,就。滥,放纵,不加节制。 !”

  阳货欲见孔子(《阳货》)

  阳货欲见孔子 注释标题 阳货:亦称“阳虎”,春秋时鲁国季氏的家臣。季氏家族架空国君,掌握鲁国朝政,阳货后来又控制了季氏,所以孔子不愿与之交往。 ,孔子不见,归孔子豚 注释标题 归:同“馈”。豚:小猪。这里指烹熟的乳猪。 。

  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 注释标题 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按照当时的礼制,孔子收到阳货的礼物后必须回拜致谢——阳货正是利用了这一点。但孔子不想见到阳货,所以趁他不在家时前去拜谢。时,趁。亡,外出。 。

  遇诸涂 注释标题 涂:同“途”。 。

  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 注释标题 宝:珍贵的东西。这里比喻治国的本领。迷其邦:任凭自己的国家陷入混乱。 ,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 注释标题 好从事:喜欢做官。亟(qì)失时:屡屡失去机会。亟,屡次。 ,可谓知乎 注释标题 知:同“智”。 ?”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注释标题 吾将仕矣:仕,做官。孔子虽然口头答应,但根据《左传》的记载,他并没有在阳货当权期间出来做官。 。”

  孺悲欲见孔子(《阳货》)

  孺悲欲见孔子 注释标题 孺(rú)悲:春秋时鲁国人。按《礼记·杂记》的说法,鲁哀公派他向孔子学习士丧礼。 ,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 注释标题 将命者:奉命传话的人。 ,取瑟而歌 注释标题 瑟:一种拨弦乐器,外形类似古琴。 ,使之闻之。

  三年之丧(《阳货》)

  宰我问 注释标题 宰我:亦称“宰予”,春秋时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利口善辩。 :“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 注释标题 没(mò):吃完。 ,新谷既升 注释标题 升:登场,即谷物收割后运到打谷场上。这里借指谷物成熟。 ,钻燧改火 注释标题 钻燧(suì)改火:燧,取火的器具。古时钻木取火﹐随季节更替而改用不同的木料,称为“改火”。 ,期可已矣 注释标题 期(jī):一整年。 。”

  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 注释标题 女:同“汝”。 ?”

  曰:“安!”

  “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 注释标题 旨:美味。这里指美味的食物。 ,闻乐不乐,居处不安 注释标题 居处:指住在日常生活的房子里。古代守丧期间,孝子应在父母坟边搭草棚居住。 ,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

  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楚狂接舆(《微子》)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 注释标题 接舆(yú):春秋时楚国人,佯狂避世。 :“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注释标题 何德之衰:(你的)德行怎会如此衰微? 往者不可谏 注释标题 谏:匡正,挽回。 ,来者犹可追。已而 注释标题 已而:罢了。 ,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注释标题 殆:危险。 !”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 注释标题 辟:同“避”。 ,不得与之言。

  长沮桀溺耦而耕(《微子》)

  长沮、桀溺耦而耕 注释标题 耦(ǒu)而耕:一起耕地。 ,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注释标题 津:渡口。 。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 注释标题 执舆:指驾车。 ?”

  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

  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 注释标题 是知津矣:那(他)一定知道渡口在哪里了。 。”

  问于桀溺。

  桀溺曰:“子为谁?”

  曰:“为仲由。”

  曰:“是鲁孔丘之徒与?”

  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 注释标题 滔滔:形容洪水奔流的样子。这里指世事纷乱。 ,而谁以易之 注释标题 谁以易之:和谁一起去改变这种局面呢?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 注释标题 而:同“尔”。辟人之士:辟,同“避”。对于意见不合的人,孔子往往避而不见(比如上文中的阳货和孺悲),所以桀溺称其为“辟人之士”。 ,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注释标题 辟世之士:即隐士。也就是长沮、桀溺这样的人。 ?”耰而不辍 注释标题 耰(yōu):一种农具,用来弄碎土块,平整土地。这里作动词用。辍:停止。 。

  子路行以告。

  夫子怃然曰 注释标题 怃(wǔ)然:怅然若失的样子。 :“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注释标题 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既然不能和鸟兽为伍,那么我不和世人待在一起,又能和谁待在一起呢?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注释标题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要是)天下太平,我孔丘就不用和别人一道去改变它了。 。”

  子路从而后(《微子》)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 注释标题 丈人:老人。 ,以杖荷莜 注释标题 荷(hè):扛。莜(diào):古代除草用的农具。 。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

  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注释标题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你)四肢不劳动,五谷分不清,(谁知道)哪个是你的老师! !”植其杖而芸 注释标题 植:同“置”,放下,放在一边。芸:同“耘”,除草。 。

  子路拱而立 注释标题 拱:拱手,表示尊敬。 。

  止子路宿 注释标题 止子路宿:(老人)留子路在家里住宿。 ,杀鸡为黍而食之 注释标题 为黍:用黍米做饭。食(sì):拿食物给人吃。 ,见其二子焉 注释标题 见其二子焉:让两个儿子出来(和子路)相见。见,同“现”。 。

  明日,子路行以告。

  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 注释标题 反:同“返”。 。至,则行矣 注释标题 至,则行矣:(子路)回到老人家里时,(老人)已经走了。 。

  子路曰:“不仕无义 注释标题 不仕无义:不出来做官是不符合道义的。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 注释标题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既然长幼之间的礼节不能废弃,那么君臣之间的道义又怎能废弃呢!(老人向子路引见自己的儿子,说明他遵守“长幼之节”。) ?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注释标题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君子出来做官,不过是履行道义罢了;至于自己的政见无法推行,(我们)早就知道了。 。”

  《孟子》五章 注释标题 据《孟子译注(第3版)》,杨伯峻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离娄下》)

  孟子曰:“大人者 注释标题 大人:指德行高尚的人。 ,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注释标题 赤子之心:如婴儿般纯真的内心。赤子,初生的婴儿。 。”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离娄下》)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注释标题 几希:一点点。 ,庶民去之 注释标题 庶民:老百姓。去:丢弃。 ,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 注释标题 舜:又称“有虞氏”,传说中的上古贤君。明于庶物:懂得万事万物的道理。 ,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注释标题 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以仁义为出发点来做事,而不是做表面上符合仁义的事。 。”

  性无善无不善也(《告子上》)

  公都子曰:“告子曰:‘性无善无不善也。’或曰:‘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是故文武兴 注释标题 文武:指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是周朝的奠基者和建立者。 ,则民好善;幽厉兴 注释标题 幽厉:指周幽王和周厉王,前者是西周的亡国之君,后者也是昏暴无能的君主。 ,则民好暴。’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是故以尧为君而有象 注释标题 尧:又称“陶唐氏”,传说中的贤明君主,后来把帝位传给了舜。象:舜的异母弟,为人凶暴狠辣,多次寻机杀害舜。 ;以瞽瞍为父而有舜 注释标题 瞽(gǔ)瞍:亦作“瞽叟”,舜和象的父亲,因双目失明故称“瞽瞍”,曾参与象谋害舜的计划。瞽,瞎。瞍,老年男子。 ;以纣为兄之子 注释标题 纣:即帝辛,商朝的末代国君,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且以为君,而有微子启、王子比干 注释标题 微子启:帝辛的长兄,多次向帝辛进谏而未被采纳,商亡后归附周朝。比干:帝辛的叔父,屡谏不听,最终被杀。 。’今曰‘性善’,然则彼皆非与?”

  孟子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 注释标题 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就人的本质而言,都是可以使其向善的,这就是所谓的性善。乃若,发语词。情,指人的本质。 。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 注释标题 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有些人之所以没有向善,并不是他们的天性有问题。才,指人的天性。 。恻隐之心 注释标题 恻隐:见别人遭遇不幸而心有不忍。 ,人皆有之;羞恶之心 注释标题 羞恶:因自己不好而觉得耻辱,因别人不好而觉得憎恶。 ,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 注释标题 铄(shuò):渗透。 ,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注释标题 弗思耳矣:没有去仔细琢磨罢了。 。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注释标题 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只要去找就能得到,一旦舍弃便会失去。 。’或相倍蓰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 注释标题 或相倍蓰(xǐ)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有的人和别人相差一倍、五倍,甚至无数倍,就是因为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天性。倍,即一倍。蓰,五倍。无算,无法计算,形容数目多。 。《诗》曰 注释标题 《诗》:即《诗经》。先秦时称作《诗》,西汉开始才被儒家奉为“经”。 :‘天生蒸民,有物有则 注释标题 天生蒸民,有物有则:上天造就了黎民百姓,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蒸民,亦作“烝民”,即百姓。则,法则,规律。 。民之秉彝,好是懿德 注释标题 民之秉彝,好是懿德:人们(只要)掌握了那些恒常不变的道理,就会去追求美好的品德。秉,掌握。彝,恒常不变的道理。懿德,美德。 。’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 注释标题 知道:懂得大道。 !故有物必有则。民之秉彝也,故好是懿德。’”

  仁人心也(《告子上》)

  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 注释标题 仁,人心也;义,人路也:仁,是人应有的本心;义,是人该走的道路。 。舍其路而弗由 注释标题 弗:不。由:走。 ,放其心而不知求 注释标题 放:放弃,丢失。 ,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注释标题 求其放心:寻找那颗丢失的本心。 。”

  人皆可以为尧舜(《告子下》)

  曹交问曰:“人皆可以为尧舜,有诸 注释标题 有诸:即“有之”,有这样的说法吗? ?”

  孟子曰:“然。”

  “交闻文王十尺,汤九尺。今交九尺四寸以长 注释标题 以:助词,表示数量界限。 ,食粟而已 注释标题 食粟而已:只会吃饭罢了。 ,如何则可?”

  曰:“奚有于是 注释标题 奚有于是:这有什么关系? ?亦为之而已矣 注释标题 亦为之而已矣:只要去做就行了。 。有人于此 注释标题 有人于此:(假如)有这样一个人。于此,如此。 ,力不能胜一匹雏 注释标题 匹雏:小鸡。 ,则为无力人矣;今曰举百钧,则为有力人矣。然则举乌获之任 注释标题 举乌获之任:举起大力士乌获所能承担的重量。乌获,秦国大力士。任,负荷,承担。 ,是亦为乌获而已矣。夫人岂以不胜为患哉?弗为耳 注释标题 夫人岂以不胜为患哉?弗为耳:人难道是因为无法胜任而烦恼吗?是因为不去做罢了。 。徐行后长者谓之弟,疾行先长者谓之不弟 注释标题 徐行后长者谓之弟,疾行先长者谓之不弟:慢慢走,走在年长的人后面,这叫“悌”;走得快,抢在年长的人前面,这叫“不悌”。弟,同“悌”,敬爱兄长,泛指尊重长辈。 。夫徐行者,岂人所不能哉?所不为也。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子服尧之服,诵尧之言 注释标题 诵:说。 ,行尧之行,是尧而已矣;子服桀之服,诵桀之言,行桀之行,是桀而已矣。”

  曰:“交得见于邹君 注释标题 得:必须,应该。见:谒见。邹君:邹国国君。 ,可以假馆 注释标题 假馆:借用馆舍,即借住。因孟子是邹国人,所以曹交要拜见邹君,借宿求学。 ,愿留而受业于门 注释标题 受业于门:在(您的)门下学习。受业,跟老师学知识。 。”

  曰:“夫道若大路然,岂难知哉?人病不求耳 注释标题 人病不求耳:只怕人们不去寻找罢了。病,担心,忧虑。 。子归而求之,有余师 注释标题 有余师:老师多得是。 。”

  【阅读探究】

  在“快餐文化”大行其道的今天,很多人难以静下心来品读经典。但一些普及性的文化节目却很擅长迎合观众的口味,成功地把经典也变成了“快餐”。2006年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播出的《〈论语〉心得》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主讲人于丹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演讲口才吸引了大量观众,其后出版的同名图书截至2017年销量已逾600万册。《论语今读》的作者、著名美学家李泽厚称,于丹等人是文化的“布道士”“精英和平民之间的桥梁”。但也有很多学者指出于丹对《论语》的解读是有一些问题的,担心人们接受的是被歪曲的经典。

  你看过于丹的节目或读过于丹的书吗?你认为“于丹现象”是否值得肯定?经典的学术性和普及性该如何兼顾?

  【阅读训练】

  孟子认为,人本来就有“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因此人性本善;而同为儒家代表人物的荀子却主张人性本恶(“人之生也固小人”),一切道德都是后天习得的。

  以“性善还是性恶?”为题,组织一场小型辩论会,记录正反双方的主要论点和论据。

  【拓展阅读】

  性恶(节录) 注释标题 选自《荀子》。据《荀子校释》(修订本),[战国]荀况著,王天海校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

  [战国]荀况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故枸木必将待檃括、烝矫,然后直;钝金必将待砻厉,然后利。今人之性恶,必将待师法,然后正;得礼义,然后治。今人无师法,则偏险而不正;无礼义,则悖乱而不治。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扰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使皆出于治、合于道者也。今之人,化师法、积文学、道礼义者为君子,纵性情、安恣睢而违礼义者为小人。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孟子曰:“人之学者,其性善。”曰:是不然!是不及知人之性,而不察乎人之性、伪之分者也。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也。今人之性,目可以见,耳可以听。夫可以见之明,不离目;可以听之聪,不离耳。目明而耳聪,不可学明矣。

  孟子曰:“今人之性善,将皆失丧其性故也。”曰:若是,则过矣!今人之性,生而离其朴、离其资,必失而丧之。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所谓性善者,不离其朴而美之,不离其资而利之也。使夫资朴之于美、心意之于善,若夫可以见之明不离目、可以听之聪不离耳。故曰:目明而耳聪也。今人之性,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此人之情性也。今人饥,见长而不敢先食者,将有所让也;劳而不敢求息者,将有所代也。夫子之让乎父、弟之让兄,子之代乎父、弟之代乎兄,此二行者皆反于性而悖于情也。然而孝子之道,礼义之文理也。故顺情性则不辞让矣,辞让则悖于情性矣。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问者曰:“人之性恶,则礼义恶生?”应之曰:凡礼义者,是生于圣人之伪,非故生于人之性也。故陶人埏埴而为器,然则器生于工人之伪,非故生于人之性也;故工人斫木而成器,然则器生于工人之伪,非故生于人之性也。圣人积思虑、习伪故,以生礼义而起法度。然则礼义法度者,是生于圣人之伪,非故生于人之性也。若夫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感而自然,不待事而后生之者也。夫感而不能然,必且待事而后然者,谓之生于伪。是性、伪之所生,其不同之征也。

  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于性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然则礼义法度者,是圣人之所生也。故圣人之所以同于众,其不异于众者,性也;所以异而过众者,伪也。夫好利而欲得者,此人之情性也。假之人有弟兄资财而分者,且顺情性,好利而欲得,若是则兄弟相拂夺矣;且化礼义之文理,若是则让乎国人矣。故顺情性则弟兄争矣,化礼义则让乎国人矣。

  凡人之欲为善者,为性恶也。夫薄愿厚,恶愿美,狭愿广,贫愿富,贱愿贵,苟无之中者,必求于外。故富而不愿财,贵而不愿势,苟有之中者,必不及于外。用此观之,人之欲为善者,为性恶也。今人之性,固无礼义,故强学而求有之也;性不知礼义,故思虑而求知之也。然则生而已,则人无礼义,不知礼义;人无礼义则乱,不知礼义则悖。然则生而已,则悖乱在己。用此观之,人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传统文化阅读与鉴赏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