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记忆法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聪明的孩子与家长”教育心理丛书(套装全3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 理解记忆法
“不求甚解”读书法是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提出的一种读书方法。在给孩子介绍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的时候曾经发生过一个小插曲。有个孩子很疑惑地问:“老师,我前几天刚刚学过‘不求甚解’这个成语,它的意思是指学习不认真、不深入,随随便便知道大概就满足了。如果陶渊明是个喜欢读书又有名的诗人,那他为什么要‘不求甚解’地读书?这种说法前后矛盾。”我们应该为孩子的提问感到欣喜,这说明他在思考,在尝试通过理解来记忆老师讲授的内容。只是在理解的过程中,新的知识和他已有的知识体系冲撞了。我们没有直接告诉他为什么,反而要求他自己去找答案。再次见面的时候,孩子很开心地告诉我:“我知道了。这句话出自《五柳先生传》,整句话是‘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不是指陶渊明读书不认真,而是指他不喜欢死板的读书方式。因为古代有很多读书人非常迂腐。”的确,对于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最合理、最恰当的解释就是指读书时要善于抓住重点,去繁就简,不要被书中某些琐碎的、枝节的、不一定可靠的内容所影响,也不要过于追求对字句的穿凿附会,应该有目的、有辨析地读书,并能够拥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读书重在理解,重在感悟,不能只知“寻章摘句”,而对文章一知半解。之所以要孩子独立完成“寻求真相”这个过程,是因为希望他能够建立“不能因浮于表面的理解或纯粹的字面理解就毛毛躁躁地认为理解了全部”这种观念。理解是对一样事物从“是什么”到“怎么样”再到“为什么”的一个逐步发展的认识过程,不但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只有准确理解了的知识才能快速、全面、牢固地掌握,才能达到永久记忆的效果。在记忆之前充分理解记忆材料,可以事半功倍。
理解是记忆的前提和基础,是帮助记忆的“加速器”。学生的理解能力是衡量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种具体的训练方法。
一、“身体力行”理解记忆法
“把一件简单的事情坚持做好就是不简单。”这句积极心理暗示小阳背了很久还是无法记住,不是漏字就是内容前后颠倒。小阳今年三年级,注意力非常不集中,厌恶学习,最喜欢说“不知道”、“我不要”、“好无聊”。因为长期被批评和否定,小阳身上有种自我放弃式的随意性,行为自控能力极差,对训练指令反应很慢,情绪变化明显且容易判断:只要提到学习就拉下面孔一脸的不开心。整个训练过程就像一场我们老师和小阳斗智斗勇、比赛耐心的博弈,为了降服这匹小烈马,我们着实费了不少心思。
“我背过了记不住!什么时候可以出去玩?”小阳眉头频皱。
“你举个例子来说明这句话的意思,说完就可以去玩游戏了,”我们笑眯眯地说,“没思考就说不知道,那你等会要背诵的话就从一句变两句了!”
小阳听了嘴上叫嚷着“怎么这样”,却还是开始思考。过了一会回答说:“意思就是说一件很难的事我们去做就是容易的。”
“首先要表扬刚才你思考得挺认真,不过你的回答离正确答案还有点距离。这句话要求我们做简单的事情呢,还是困难的事情?”
小阳一头雾水地抓头发。
“换个问题,这句话中最关键的词语是哪个?”
“简单?”
“不对。”
“做好?”
“不对。”
“坚持?”
“终于让你猜对了。这样吧,我们做个游戏。”
一听做游戏,小阳就来劲了,脸上马上浮现笑意:
“什么游戏?”
“能让你记住这句话的游戏。首先找一件你觉得很容易,并且愿意每天做的事情。”
“侧手翻,我侧手翻做得很好的。”
“好,那游戏的内容就是每天主动完成一个侧手翻动作。游戏的时间期限为14天,你做,妈妈监督,老师评分,完成得好还能获取奖励。”
“这个太简单了,我一定做得好!”小阳自信满满。
两周后,小阳将妈妈为他做的记录表给我们看,14天里有大半时间都没完成任务。我们问:“现在理解‘把一件简单的事情坚持做好就是不简单’这句话的含义了吗?”
小阳本以为老师会批评惩罚他,所以显得有点垂头丧气。见老师并无生气之意,他便高兴地大声回答:“知道。一天做一个侧手翻很容易,但每天都做就变得不容易,因为有时候会忘掉或懒得做。如果能够每天坚持做,说明这人很有毅力,所以不简单。”
“非常棒!现在这句话不会忘记了吧?”
“不会!”
后来无论我们抽查多少遍,小阳都没再背错。通过这番身体力行的实践,小阳明白了理解在记忆中的重要性。一个人对事物的认知程度决定着这个人思考和行为的模式。训练者在训练过程中不可忽视这一点。
“身体力行”理解记忆法在培养低年龄小孩的理解记忆能力时特别好用。通过动作演示,可以帮助小孩快速准确地理解并记忆某些知识。如对于《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两句诗中“举头”这个词语的学习。“举”是往上托,往上伸的意思,怎么把头往上托呢?通过动作演示与模仿,小孩可以准确地理解词意,并在以后的提问中记忆犹新。还比如“提”、“推”、“拉”这几个动作的区别,在孩子学习时将这几个动作形象地演示几遍并让其模仿,比家长绞尽脑汁地用语言来解释,学习效果要好很多。孩子理解了词意,就能很准确地将这些词用于语言表述中了。
二、“寻找关键词”理解记忆法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在《进学解》中提到:“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应用到学习上,就是要求学习时能精辟而简明地指出文章中提及的要点、难点和关键点。在理解掌握了关键内容的基础上,再去理解和记忆次要内容,这样学习的效率就会翻倍。“寻找关键词”理解记忆法对于讨厌语文,阅读能力特别差的学生训练效果明显。
小李,男孩,13岁。情绪自控能力较差,在学校里少言寡语,但在家喜欢朝父母发火。讨厌语文,讨厌记东西。语文考试时常不及格。仔细分析他的语文试卷,可以发现他在默写、阅读理解这两方面失分严重。针对他的薄弱环节,我们重点向他介绍了“寻找关键词”理解记忆法。在小李的认识里,妈妈总是在否定批评他,所以对妈妈的抵触情绪比较强烈。为了让小李认识到妈妈也在努力地改变自己,训练老师特意将妈妈写给小李的表扬单作为第一份训练材料:
注意力训练已经是第二周了,这周回家作业完成的速度有所提高,而且不再需要爸爸妈妈陪在旁边了。写作业的时候也没有一会儿上厕所,一会儿喝水,一会儿吃东西等坏习惯,基本可以坚持独立完成一门课的作业,最长学习时间将近坚持了1小时,这是很大的进步。单脚独立训练本周也有较大的进步,由上周的最好成绩1分钟到现在的2分钟,而且训练时态度也非常好。爸爸妈妈非常开心,请继续加油!
第一遍训练时,训练老师没给小李任何记忆提示,只给小李3分钟时间记忆上述内容,然后要求条理清晰地表述上周父母主要表扬了他哪几个方面。3分钟不到,小李就表示记好了,但在正式表述时只记住了“注意力提高了”这一点。我们告诉小李:“理解是快速记忆的第一步。学会找重点、找关键则能加快我们对记忆内容的理解。可以通过这些关键字句从而了解整篇文章的大意,而且这些关键词还能帮助我们理清文章脉络层次。”听了老师的建议,小李尝试着找出关键词。第一次他划出了“提高”、“坚持”这两个词语。从他划出的内容中就可以发现平时小李在语文学习中是多么的盲目。面对一堆不理解的东西当然记不住了。
在众多文字中准确找出关键字词并非一日之功。在接下来的训练中,我们要求小李在寻找关键词时首先掌握三点:
1.能否根据划出的关键词语猜出文章大概意思,如果什么都说明不了,那就是没找准关键词。
2.注意文章中表现文章内容走向的“路标”。如“同样”、“此外”等表示并列的词语或“但是”、“然而”等表示转折的词语等。
3.注意层次的划分。
依着这三个标准,小李在第二段关键词划找中进步不少。
有位孤独的老人,无儿无女,又体弱多病。他决定搬到养老院去。老人宣布出售他漂亮的住宅。购买者闻讯蜂拥而至。住宅底价8万英镑,但人们很快就将它炒到了10万英镑。价钱还在不断攀升。老人深陷在沙发里,满目忧郁,是的,要不是健康情况不行,他是不会卖掉这栋陪他度过大半生的住宅的。
——选自《爱人之心》
这次小李划出的关键词是“老人”、“搬”、“宣布出售”、“蜂拥而至”、“深陷”、“度过”(文章中划线部分),虽然没有全部找准,还因为漏看了一个“不”字,错误理解了最后一句话,认为老人是想卖房子。但相较于作业的质量,更可喜的是在小李脸上找到了一种“原来如此”的轻松感。过了一段时间,小李妈妈很高兴地告诉我们小李每周都会按照老师教的方法训练阅读理解,进步非常明显。学校里的老师也曾公开表扬他。现在小李对学习语文和背书也不再像以前那么排斥了。
三、“阅读”理解记忆法
著名数学家苏步青说:“我从小打好的语文基础,对我学习其他学科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我还觉得学好语文对训练一个人的思维很有帮助,可以使思想更有条理。这些,对我后来学好数学都有很大好处。”阅读建立在对字、词、句、段、篇的理解和掌握上。阅读丰富了学生的词汇,扩充了他们的知识面,还培养了他们的综合能力,如理解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等。从小培养孩子主动阅读的习惯是非常必要的。
乔乔今年4岁,很聪明也很调皮。在别的小朋友安静地坐着看图画书时,他就像脚上安装了弹簧一样,总是蹦跶个不停。妈妈很头痛,孩子这么不喜欢看书可怎么办。我们建议乔乔妈妈试试这个方法: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为乔乔念书5分钟。乔乔太好动,一开始3分钟都坚持不到就要跑开。妈妈抱着乔乔说:“刚才我们勾过手指了,一定要听5分钟的故事。乔乔是个小男子汉,所以说到要做到。”5分钟一到,乔乔迫不及待地跑开。第二天,妈妈还是为乔乔念书5分钟,时间到了,不管念到哪里都必须停下来。到了第四天,妈妈刚好停在紧要关头。乔乔很想知道后来怎么了,就一直拉着妈妈问。妈妈说:“5分钟就5分钟,说话算话,明天继续。不过你要是想知道,可以自己看,那本书上有画。”妈妈指指特意放在边上的图画书,然后走开。等妈妈回来,发现乔乔正趴在地上翻着图画书。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好奇心才是引发孩子阅读兴趣最好的药引子。至于为什么要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为孩子念书,这其实是一种潜在的暗示,就如看到游乐场会想到玩,到了晚上会想到睡觉一样,孩子一到这个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就会条件反射似的暗示自己:我应该安静地念书了。
四、“回溯”理解记忆法
回溯有回顾过去之意,“回溯”理解记忆法即是结合历史、背景来记忆学习内容。尤其是文科学生在学习历史时,能够深入了解历史背景的学生,往往比死记硬背课本条文的学生更能保持长久而正确的记忆。
比如,记忆《汤姆叔叔的小屋》的出版是在南北战争之前还是南北战争之后。关于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记忆。
1.作者哈里特·比彻·斯托(又称斯托夫人)是怎样的一个人?她为什么写这部小说?
斯托夫人是一位积极的废奴主义者,她目睹黑奴在奴隶主残酷压迫下的悲惨命运,心生怜悯之情。所以她亲自到南方了解真实情况,决定以自己的方式参与解放黑奴的战斗。
2.《汤姆叔叔的小屋》主要讲述了怎样一个故事?
这本书主要围绕一位受尽苦难的黑奴汤姆叔叔的故事展开,讲述了他与他身边的人(奴隶与奴隶主)的经历。汤姆叔叔直到生命奄奄一息,才悟出只有斗争才会有自由的真理。
3.《汤姆叔叔的小屋》这本书带来了什么社会影响?
这部小说是19世纪最畅销的小说,被认为是废奴主义兴起的一大原因。小说中关于非裔美国人与美国奴隶制度的观点,对当时的社会影响极大。并在某种程度上,激化了导致美国内战的地区局部冲突。南北战争爆发初期,总统林肯在接见斯托夫人时曾说道:“你就是那位引发了一场大战的小妇人。”
若了解这些背景,又何愁记不住区区一个出版时间?同样道理,在学习语文时也可应用这种方法。如学习《赤壁之战》就去了解《三国演义》,学到《海的女儿》就多关注安徒生童话,等等。这样不但能达到持久记忆的目的,也丰富了孩子的知识面。
五、“复述”理解记忆法
“复述”理解记忆法是指用自己的语言去解释或重复所学的新知识。这既能加强对新知识的理解,帮助记忆,同时也是自我检测的一种手段。
在复述训练时应根据受训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复述内容。训练前期尽量选些贴近受训学生喜好的文章或内容,以此来提升他们的训练热情。如小雨是个喜欢听故事的女孩,所以我们特意为她选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富翁造三层楼》。
有一个富翁,是愚蠢无知的人。一天,他到另一个富翁家去,看到这个富翁所住的三层楼,高大壮丽,华贵无比,心里很是羡慕。他想:“我的钱,并不比他少,为什么不也来造一座三层楼呢?”于是他回家以后,立刻请来了一位建筑工程师,问他说:“你能造三层楼吗?”工程师回答他可以。富翁就说:“那好,你就立刻替我造,并要造得和我朋友那座楼房一模一样。”于是,工程师领导工人们开始平地基,垫础石,打墙脚,忙个不停。
富翁等了几天,还不见楼房的影子,就把这位工程师叫来问道:“你在做什么啊?”工程师回答说:“我在给你造三层楼呀!”富翁又问道:“怎么造三层楼要在下面造,不到上面去造呢?”建筑工程师说:“要一层一层造上去,不先造好下面两层,又怎能造第三层呢?”不料富翁立刻阻止他说:“不!不!我不要下面的两层,我只要第三层,你给我造最上面的一层就可以了!”工程师一再向富翁解释不可能直接造第三层,但富翁很固执,坚决要他只造第三层。最后,工程师没有办法,只得停止工作回家去了。
聪明的小雨在听完故事后,不但将整个故事完整地复述出来,还加上了自己的见解,她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不可以偷懒,学习也一样,如果不打好基础,那么就不会有好成绩。”显然,小雨对这个故事把握得很到位。
对于一些基础较差,无法独立完成复述任务的学生,训练者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帮助他们将记忆内容的纲要梳理一遍,再要求其根据整理后的思路进行复述。除此之外,根据记忆材料对训练者进行细节提问,也是提高记忆精确度的一种强化训练。
记忆趣谈
有一次,列宁去一个远离莫斯科的城市视察工作。在火车上,列宁带了好几本厚厚的书,并专心致志地阅读。这时,坐在列宁对面的一位同志问道:“这么多书,您看完之后记得住吗?”列宁说:“当然可以记住,不信你可以提问。”列宁把书递给了对面的同志。那人真的拿起书来向列宁提问。结果,列宁居然全部答对了。“简直是超人的记忆力啊!”那位同志钦佩不已。没想到列宁笑呵呵地说:“也没什么。这种阅读已经习惯了,学习总要抽空才行的嘛。要想记住,首先要理解,理解的东西,才能记住,记住才会有用啊!”
记忆之星小竞赛
1.用理解记忆的方法记忆卢纶的《塞下曲》。
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2.仔细阅读并划出下面这段文字的关键词,然后根据关键词进行理解记忆,最后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一遍。
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名叫王鲁的人,他在做官期间爱财如命,收受贿赂,贪赃枉法,不顾老百姓的死活,全县的老百姓对他恨之入骨。上梁不正下梁歪,王鲁的手下也竞相贪占,敲诈百姓。有一天,有人递了一张状纸到衙门,控告王鲁的手下徇私舞弊,贪赃枉法。王鲁一看,状纸上所写的各种罪状,和他自己平日的违法行为一模一样。王鲁一边看着状纸,一边发着抖:“这……这不是在说我吗?”想起平日种种不法行为,王鲁感到大祸临头,不禁出了一身冷汗。如果此案被上司知道,自己可就暴露无遗了。王鲁愈想愈怕,居然在状纸上写下了八个大字:“汝虽打草,吾已惊蛇。”意思就是说你们虽然告发的是我的手下,可是我已经感到事态的严重;就像你们打地上的草,却惊动了躲在草里面的蛇一样呀! “聪明的孩子与家长”教育心理丛书(套装全3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