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记忆法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聪明的孩子与家长”教育心理丛书(套装全3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 故事记忆法
故事记忆法就是用编故事将看似没有联系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的记忆方法。在学习字、词、句的过程中,很多学生虽想学好,但因为记词语、背句子本身就是一件比较枯燥的事情所以记忆兴趣不高。故事就像神奇的丝线,将这些枯燥的字词编织成一个个美丽的奇迹。每个孩子都喜欢故事,因为故事有情节、有内容、有顺序,既方便记忆又生动有趣。在编故事时,不要求真实,不讲究逻辑,没有所谓的合不合理,只需不断朝一个目标靠拢:记牢。甚至,一些荒谬、怪异的奇思妙想在编故事时会更受追捧。因为故事越是夸张,越是荒谬离奇、出人意料,人们对它的印象就越加深刻。自然的,记忆效果也就更好了。
展开丰富想象是编好故事的第一步。但令人遗憾的是很多孩子的思维仿佛被禁锢了,显得那么的贫瘠。越是高年级的学生,这种迹象越是明显。我们要求用编故事的方法记忆“面包”、“火车”、“猴子”这三个词语,一个14岁男孩说道:
“我在火车上看到猴子,就将面包给它吃。”
再来看一个6岁的小男孩是如何编这个故事的。小男孩除了讲述还搭配了动作:
“有一个人在火车上吃面包,他觉得面包好吃极了。这个人走下火车,发现面包不见了,就跑去动物园问猴子:‘猴子,猴子,我的面包在哪里?’猴子说:‘你真笨!你的面包我怎么知道!’这个人听了猴子的话又仔细想了想,然后大声叫:‘哦,我想起来了!我的面包已经在火车上吃完了!’说完就和小猴说拜拜。这时猴子不高兴了,大声叫:‘别走,别走。把你的面包给我!不然我就吃了你!’这个人吓了一大跳,赶紧跑了。”
相比之下,哪个故事更生动,更让人印象深刻呢?
如何开拓孩子的想象空间呢?在2009年小精英夏令营活动中,为了唤醒孩子的想象力,带队老师和队员们进行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游戏:答非所问。
首先,老师发给每个队员白纸,要求他们在纸上提一个问题。无论什么问题都可以,没有任何限制。写完后将纸折好,放入一个盒子,由老师收走。接着,将刚才自己所写问题的答案写在另一张白纸上,同样折好放入另一个盒子。完成这两步后,老师从写着问题和写着答案的盒子里各随意抽取一份,将配对后的问题和答案大声念给大家听。这种笑料百出的答非所问,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如:
“今天午饭吃什么?”
“蜘蛛。”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的后一句是什么?”
“我最牛!”
“夏令营的同学里面谁最牛?”
“你个大嘴公。”
“‘南阳诸葛亮,稳坐中间帐,摆起八卦阵,单捉飞来将’指什么动物?”
“糖醋排骨、鱼头、大虾,不要蔬菜。”
“有一个人在大雨倾盆的旷野中奔跑了十分钟,头发却没有湿,为什么?”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Mr.张,为什么你这么喜欢向老师告状?”
“因为他是秃头。”
……
笑完之后,老师再指着户外盛开的向日葵让大家展开联想,学生们的勇气提高了不止一点点,敢想敢说,整个现场气氛活跃极了!
绘画也是激发孩子想象力的一个好办法。绘画是要求孩子眼、手、脑紧密配合的一项活动。通过对实物的观察、记忆、比较,孩子的认识能力和记忆能力得到发展;通过分析、概括、取舍,发展了他们的思维能力;绘画时的联想和虚构则发展了他们的创造能力。编故事时,除了想象,敢于创造也是非常关键的。下面这两幅图是孩子参加夏令营时对营队生活的感受以及对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祝福。这些画或许没有高明的技巧,却非常可爱,让人体验到生机勃勃的活力。
在使用故事记忆法时,应将需要记忆的内容编进故事里,以方便记忆。这就要求在编故事时我们的思维走向、故事定位等都要为突出记忆重点、方便记
忆而服务。无目的地编造故事并不能达到最佳的记忆效果。如用故事记忆的方法记忆“荷包蛋”、“玩具”、“长白山”、“同学”、“火车”这五个词语。
故事1:同学们坐在火车上,看到了长白山。有的同学手上拿着玩具,有的同学拿着荷包蛋。
故事2:有的同学坐在火车上看到了长白山,有的同学在玩玩具,有的同学把荷包蛋放在饭盒里。
第一个故事是一个11岁女孩编的,第二个故事则为一个13岁男孩所编。两个故事相比较,从情节间的联系紧密度来看,故事1更容易帮助孩子记忆。故事2的编造者使用了排比句,仔细观察并分析这几句话,可以发现前后句子间的关联程度并不大,每个句子都表达了一个独立的意思。不存在任何因果关系,也没有可供回忆联想的故事情节,这样的故事很容易就会被遗忘。再看一则例子:
用故事记忆的方法记忆“蜜蜂”、“狗熊”、“故事书”、“宇宙飞船”、“7”、“球鞋”。
故事1:一只狗熊在宇宙飞船上看到7只蜜蜂,它们正在自己的球鞋里看故事书。
故事2:7只狗熊在宇宙飞船里。一只蜜蜂看到了一本故事书,害怕地躲进了球鞋里。
显然,故事2的编造者同样忽视了情节的关联性和完整性。在使用故事记忆法时,有一个细节一定要记住:故事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可以保证记忆者记忆的完整性。对于故事2,可以认为它实际上是由两个故事构成,其一是“7只狗熊在宇宙飞船里”,其二是“一只蜜蜂看到了一本故事书,害怕地躲进了球鞋里”。这种割裂的故事并不是帮助记忆最好的方法。
在使用故事记忆法时,还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在编故事之前,首先要学会站在一个高度去思考、构架整个故事框架,完成这一步思考工作后,再去完善故事情节。这对保证故事的完整性和整体感是非常有帮助的。训练时,很多孩子拿到记忆材料后,没进行任何思考就习惯性地叫嚷“编好了”,检验时不是发现有些词汇没用上,就是没有适当的地方安插某些词汇,于是就开始慌慌张张地蛮横挤塞。至于记忆效果早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了。
小舟,12岁,男孩,特别的粗心、马虎,从不仔细看题。老师问他训练要求听清楚或看仔细了吗,他总是点头答是,但结果却总出纰漏。团体训练时,训练编故事记忆法,小舟因为这个坏习惯,比赛成绩落后大家好多。为了让小舟意识到这个坏习惯带来的恶果,我们要求小舟完成下面这个任务。
遵从指导
要求:先仔细看一遍题目,然后在右边空白纸上按题目要求做题,速度越快越好。要求记录时间。
小舟完成这份作业总共花了5分35秒。等到小舟真正明白题目的意思,他懊恼地哇哇大叫:“都是不用做的,我多做了好多!”其实这个游戏除了让大家重视题意外,也告诉了我们综观全局、提纲挈领的重要性。有全局意识的孩子在使用故事记忆法时总显得更加得心应手,他们编的故事也更加妙趣横生。如某个很有悟性的小孩用这么一个故事将“汽车”、“12月12日”、“北京”、“目瞪口呆”、“学校”、“樱花”、“湖泊”、“狂风”、“银河”、“蚂蚁”、“南柯一梦”这11个八竿子打不着的词语串在了一起,令人难忘。
12月12日,蚂蚁王国的精英蚂蚁,对,这个精英大名就叫蚂蚁,开着汽车环游北京。北京城里的汽车可真多呀!到处都堵车。蚂蚁不耐烦的敲打着汽车方向盘。突然看到了一条无人的小路,就赶紧把车子开了进去。开着开着看到了一所学校。学校的大门高高大大,看得蚂蚁目瞪口呆。蚂蚁偷偷溜进了学校,一进学校,蚂蚁又目瞪口呆了。眼前是一个大大的湖泊,湖泊的边上种满了樱花树。盛开的樱花美不胜收。突然,湖边刮起了一阵狂风。狂风刮得樱花纷纷掉落。蚂蚁不禁闭上了眼睛。等睁开眼睛时,蚂蚁再一次目瞪口呆了。它发现自己竟然跑到了银河系。银河系真漂亮呀!蚂蚁漫步在银河系里,嘴里念着“真神奇,真神奇!难不成狂风卷着樱花把我带到了银河?”蚂蚁突然顿了一下,“不对,12月12日,这是冬天,哪来的樱花?难道我这是南柯一梦?”突然,蚂蚁被一阵喇叭声惊醒,四处一看,叹道:“原来这真的是南柯一梦呀!”
这个故事的成功之处在于:内容奇特,结构完整,条理清晰,记忆词汇反复出现。这些都是帮助完整记忆的有利因素。尤其是“增加记忆词汇出现频率刺激记忆”这一点,也是利用故事记忆法时要把握的一个技巧。
对于觉得编故事困难的孩子来说,可以先放低要求,由造句开始。然后再尝试将所造句子编成一个故事。
编故事除了应用在记忆词汇句子上,在记忆数字时,结合联想记忆,也是非常有趣的。
小雨喜欢听故事讲故事,在所有的记忆方法中她最喜欢用故事记忆法。在快速记忆数字“82379”时,她说这是“戴眼镜的鸭子在爬山,手上还拿着手枪和锤子”。因为她觉得“8”像“眼镜”,“2”像“鸭子”,“3”像“山”,“7”像“手枪”,“9”像“锤子”。不同的孩子对数字的想象是不同的,如男孩小邓在记忆数字479132时,他觉得“4”像“旗子”,“7”像“吸管”,“9”像“勺子”,“1”像“火柴”,“3”像“弓弩”,“2”像“鸭子”,就编了一句“猎人降下旗子,拿出吸管、勺子、火柴,放下弓弩去烤鸭子。”来帮助记忆。
任何一种记忆方法,若想在学习中发挥威力都离不开勤加练习。在练习记忆方法时,可以有意识地将所学方法和自己的课本知识结合起来使用,这样就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记忆方法给学习带来的益处。
在语文学习中,我们就时常会举些这样的例子来证明故事记忆法的妙处。其中一例就是要求快速记忆鲁迅的文章题目《狂人日记》、《孔乙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件小事》、《故乡》、《社戏》。这么多题目,其实凭借一个小故事就能快速完成记忆:鲁迅写完《狂人日记》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找《孔乙己》帮忙做《一件小事》,然后一起回到《故乡》看《社戏》。
在英语学习时也可以使用故事记忆法来记忆单词。如下面这则小笑话:Who's 50 Cents(谁的50美分)。
杰克:我在学校门前的sidewalk(人行道)上拣了50分钱。
汤米:我想那是我的,今天我在那儿drop(掉)了50分钱,找不到了。
杰克:但是我拣的是两个quarter(25美分)的呀。
汤米:那就更是我的了。因为钱在掉到地上的时候probably(可能)摔两半了。
记忆趣谈
其实谈到记忆方法,大多数人或多或少都有涉及,也清楚记忆方法对记忆的重要性。但为什么他们在了解甚至使用后,还是成为不了记忆高手呢?道理其实很简单,因为只有坚持才是成为记忆高手的不二法门。曾经在《许昌晨报》上看到一篇《6岁女童坚持早读两年》的报道,让我深有感受。
“一棵树和一只鸟是好朋友,鸟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4月15日清晨,在市区清潩河游园,6岁的小女孩王侯成功一口气背完了《去年的树》这篇400字左右的文章。小成功坚持晨读两年,能熟读小学五年级的语文课本。得知本报开设了《早读早餐早锻炼》这一栏目,她想和读者分享一下自己的早读“成果”。
运动+学习,度过“黄金早晨”
每天早晨6点钟,小成功就会准时起床,洗漱之后,和父母一起打乒乓球、篮球,锻炼40分钟。7时开始读书、读报。
小成功的父亲王宝录说,之所以把运动和读书结合起来,是因为运动之后精神振奋,记忆也增加了,学习效果特别好。
小成功只有6岁,能理解文章的内容吗?记者对她进行了一番考验:“你知道《去年的树》这篇文章是什么意思吗?”
“它讲得是一棵树和一只鸟的故事。我喜欢小鸟,清晨的小鸟特别可爱……”小成功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让人惊喜。
4岁开始读报
小成功3岁的时候,父母开始教她识字。到4岁时,她已经能够认识1000多个常用的汉字了。由于小成功的父亲一直坚持订阅《许昌晨报》,《许昌晨报》也就成了小成功最喜爱的读物。她从4岁开始读《许昌晨报》,尤其爱读小记者的文章,对《许昌晨报》的《成才宝典》等版面也很熟悉。
除了报纸之外,《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书也是小成功非常喜欢的晨间读物。如今,小成功已经学会了查字典,遇到生僻的字,她不再向父母请教,而是自己动手消灭这些“拦路虎”。
记忆力惊人
小成功的父亲王宝录说,两年的晨读和晨练让孩子受益匪浅。起初教孩子认字时,他采用的方法是在晨练休息的间隙,读一遍报纸上的文章,然后让孩子复述。后来他发现孩子的记忆力很好,复述得非常准确,就开始有意识地指导她读书、读报。
如今,小成功不仅语文成绩比同龄孩子高出许多,每天写一篇200多字的日记,还会操作电脑,而且拥有惊人的记忆力。只要听一遍,她就能记住30位无规则的阿拉伯数字。
“早晨空气清新,趁这个时候学习、锻炼,会让人充满信心和激情。”小成功的父亲王宝录认为,培养女儿晨读、晨练的习惯,对于她以后的人生道路非常有益处。他表示,他们一家会把晨读、晨练的好习惯坚持下去。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记忆方法也许可以模仿、学习,但是那种不畏艰难,坚持到底的坚韧却不是每个人都会拥有的,而学习恰恰需要的就是这种坚韧。
记忆之星小竞赛
用故事记忆法记忆下列5组词语、数字。
组一:牛奶、孩子、通道、花园、上学;
组二:8、宇宙、讨论、包容、乌龟、问题;
组三:神奇、治疗、家喻户晓、寿司、丛林、兄弟、婚礼;
组四:少女、手臂、坚强、山崖、飞机、街道、恶作剧、东方;
组五:蝴蝶、洞穴、秘密、声东击西、精彩绝伦、鼬鼠、再见、害怕、
天空、蔚蓝。 “聪明的孩子与家长”教育心理丛书(套装全3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