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聪明的孩子与家长”教育心理丛书(套装全3册)

表扬,是“捧杀”还是“教育绝招”?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聪明的孩子与家长”教育心理丛书(套装全3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 表扬,是“捧杀”还是“教育绝招”?

  在聚焦!

  我亲爱的儿子皮皮:

  你知道吗?妈妈今天心里装了满满的快乐和感动想和你分享!你在慢慢地长大,每天都给爸爸妈妈带来惊喜和快乐。同样,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挑战!如何恰当地对待你,就是妈妈最大的一个挑战!

  今天上午你告诉我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需要妈妈陪着,然后就自己一个人待在客厅玩。我很欣慰!20分钟后,走到客厅一看,天哪!我刚擦的地板,刚洗的沙发套!你就坐在一堆玩具中间啃着核桃酥,像只小花猫!你抬头看看我,在我开口前说道:“妈妈不要着急,等我吃完我会整理干净的。”我一噎,瞬间无语。按压下心头那丝烦躁,我冷静回答:“好的。”然后走开。离你吃完点心又过了15分钟,你承诺的“自己整理干净”仿佛从未说过似的。把脱口想质问的“你为什么还没开始整理?”重新咽回肚子,走到你面前,假装没地方坐:“皮皮,这里太脏太乱了,我希望你现在就开始整理。”“好的,妈妈,我玩得太高兴忘记了!”你起身跑开去拿你的玩具箱。我坐在一旁看你整理,边看边想:“哎呀,那玩具上面粘着好多饼干渣,就这么放进去太脏了!不行,要忍住,不能打击孩子的积极性。”把玩具一股脑装进玩具箱后,你又跑开,这回拿了一块干抹布,开始整理地上的饼干屑。看你拿着抹布这边甩到另一边,我依旧没有干涉。等了好一会,你烦恼地说:“妈妈,弄不干净,请你帮我。”我走到你身边蹲下,说:“好的,让我们看看怎么把地上这些屑屑弄干净。宝贝你看,这些屑屑很容易飞起来,湿抹布可以帮忙粘住它。擦的时候呢往一个方向擦,这样脏东西不乱跑……”你接受了我的建议,很耐心地把地弄干净。擦完后,你突然大叫:“妈妈这里还没擦干净。”然后把玩具箱里的玩具又“呼啦”一声全倒了出来,拿起一个玩具边擦边念叨要用湿毛巾擦。

  刚整理好的客厅又乱糟糟了。但这次,妈妈觉得心里有花朵在开放!好高兴,原来在不知不觉之间,我的皮皮进步了这么多。你独立了,能够自己一人待着;你有担当了,主动提出整理的要求;你知错能改,妈妈一提醒就意识到该去整理了;你很有礼貌,需要别人帮忙会说“请”“谢谢”;你很虚心,态度诚恳地接受了我的意见;你还很耐心,把整理好的玩具擦干净又整理了一遍。

  今天,妈妈对你很满意,对自己也很满意。我很高兴没有在最开始的时候对你“横眉冷目”,而是选择相信你;没有在你未实现诺言时“横加指责”,而是选择再等等你;没有在你打扫不干净时,按照大人的标准要求你,对你“指手画脚”,而是让你自己去尝试,去体验。今天的妈妈很棒,今天的皮皮更棒!

  为你骄傲的妈妈

  有话说!

  多么感人的一封信!妈妈对儿子的爱和赞赏仿佛能从纸上跃出。如果你是孩子,看到这样的一封信你的心情会如何?适时且恰如其分地赞赏和鼓励不但能促进亲子关系,还可以增加孩子的自信,让他们拥有更加积极的心态,在愉悦情绪中学习进步。

  看到这,一定会有家长开始皱眉了。“我经常鼓励孩子,但孩子根本无动于衷!”“我的孩子表扬不得,一表扬就翘尾巴!不如不表扬!”“我也想夸夸孩子,可我根本找不到值得夸的地方!”……从这些零星表达中,我们可以窥见,其实有很多家长是将表扬、鼓励、赞赏混淆在一起的。他们认为表扬就是鼓励就是赞赏。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从业多年,我对“表扬”“鼓励”“赞赏”的认识与感知。当然,这只属于个人的一些浅见,仅供大家参考品读。

  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表扬是指“对好人好事的公开赞美”;鼓励包含“激发、勉励”之意。意思有重叠的地方,但细细品味,带给人的感觉却不尽相同。表扬是表达了“对行为的肯定和鼓励”,但它更强调结果,更多的是在根据结果监督和评判孩子的行为——“好”或“不好”,“对”或“错”。而且通常都是在和他人做比较。表扬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和功利性。鼓励注重的则是做事的过程,更多的是引导孩子要和自己做比较。今天比昨天进步了一点点。这一点点需要肯定与鼓励吗?当然需要!就是在这无数的一点点中,孩子因为被认可,有了成功的体验,从而才逐渐树立起了自信。失败时需要鼓励吗?更加需要!这会赋予孩子勇气与前进的力量!但失败会被表扬吗?通常不会。若用自然现象作比喻,表扬犹如狂风骤雨,气势十足,吸引人眼球。但长久为之,带来更多的可能是疲惫和破坏。鼓励则如斜风细雨,润物于无声,持续滋养着孩子的心灵!所以,让孩子感受到家长无条件的鼓励非常重要。当然,这不是说孩子就不需要表扬了。表扬也很重要,它是激励孩子进步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如果错误地使用或滥用表扬,不但无法促进孩子进步,还很可能让孩子变得骄纵自大,“捧杀”了孩子。

  最后再来品一下赞赏。词典中赞赏被解释为“赞美与赏识”。这不禁让我联想到世界最著名的六种教育方法之一——赏识教育,以及它的首倡者周弘老师。周弘是一位普通的父亲,同时也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他探索研究赏识教育20多年,不仅把全聋的女儿周婷婷培养成留美博士,并当选为首届“《中国妇女》时代人物”,更是改变了成千上万的孩子和家庭的命运。赏识教育的核心理论就是“花苞心态,全纳的爱”。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无条件地爱孩子,接纳孩子,信任孩子,欣赏孩子,以此激发孩子的动力及潜能。那么我们能不能把赞赏理解为除了要表扬鼓励孩子外,更要学会去尊重、欣赏孩子这个个体本身呢?当我们放弃要求和评价,真心去赞赏一个孩子时,内心一定是充满喜悦、满足、甚至惊喜的!我始终认为,习惯用赞赏的眼光去发现孩子的家长,除却技巧外,更体现了他们的一种心态:包容、淡定与智慧!

  用这么多笔墨向大家描述“表扬”、“鼓励”和“赞赏”,不是因为它们之间存在优劣之分,而是家长若能领悟其中的差异,再配合表达的技巧,适度、适时、适地、适人地使用这三者,教育的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

  接下来,想重点分享一下来自美国著名亲子沟通专家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的关于“如何赞赏孩子”的一个操作技巧——用描述性的赞赏代替评价性的赞赏。看到孩子好的行为,家长仔细体验并且将它详细描述出来——描述你所看到的和你的感受,然后把孩子值得赞赏的行为总结为一个词。为了更好地掌握这种技巧,我们先来区分一下“评价性赞赏”和“描述性赞赏”。

  时常有家长感觉疑惑:为什么自己夸奖孩子,有时有效有时无效?那是因为家长使用了太多评价性的赞赏。如“你真聪明!”“你真能干!”“你太厉害了!”“好棒!”“你真是个好孩子!”“你真漂亮!”……这类赞赏都属于评价性赞赏。赞赏是需要谨慎的,使用不当,善意的赞赏也会让人心生不愉,导致相反的效果。比如:孩子把数学作业做完了。家长夸奖:“你真是太聪明了,全都做完了!”孩子心里可能会想:“你真的觉得我聪明吗?你昨天还说我没某某小朋友听话聪明。骗小孩呢!”评价性的赞赏并不能实实在在地鼓励孩子相信自己,帮助孩子建议积极正面的自我评价。其实想想我们成人不也是这样吗?有时别人的赞赏太过夸大虚浮,反而令我们心虚、不安,倍感压力。会不由自主地想“他这是在夸我吗?”“哎呀,我要是下次没做好不是很没面子?”“开玩笑吧?就我这水平还真好?不是故意让我难堪吧?”之类的负面念头。所以,夸孩子“聪明”“漂亮”之类的词除了带给孩子暂时的愉悦,不具备任何可持续性的教育效果。

  孩子怎么夸才能更有效地鼓励他?试试描述性的赞赏方式吧——向孩子描述你所看到的和你感受到的。比如:孩子主动整理好了房间。家长不用说:“真干净,你太棒了!”而向孩子描述你看到的情景:“地板擦得很亮,被子叠得很整齐,书桌上的书也摆放得很整齐。”再告诉孩子你此刻的感受:“走进这间房间,让人感觉很舒服。”最后,在描述之后,还可以把孩子值得赞赏的行为总结成一个词:“不用大人催促,自己把房间整理得这么干净,这叫主动。”让他们对自己有个新的认识。这样做不仅肯定了孩子的努力,还可以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强项和优点,让他们学会相信自己,赞赏自己。最重要的是,给了他们继续努力的动力和方向。

  “描述你看到的和你的感受”带来的教育结果是不可思议的。它通过赞赏孩子的行为结果,来强化孩子好的行为。通过赞赏孩子的行为过程,来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动力。周弘曾说:“赏识教育是密切关注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及时对孩子竖起大拇指,充分肯定孩子的每一次小成功。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自觉奋斗,努力成才。”描述性赞赏就是一个真正在听,在看,在关注,在表达的一个过程。从家长日复一日对孩子细微成功处的描述与肯定,孩子内心的力量和自信将会不断加强。

  比起简单的、脱口而出的评价性赞赏,描述性赞赏是需要不断练习和揣摩的。在一开始,很多家长不知道该说什么,甚至会觉得别捏、不自然。不管家长最初的感受如何,一旦开始尝试,请一定严格按照要求去做。只要坚持,一定能从孩子身上看到进步。那是否再也不能和孩子说“你真棒”之类的评价性赞美?万一脱口说了怎么办?没关系,家长可以用“描述”来补充对孩子的赞赏。也可以在完成“描述”后,加上这句“你真棒”来强调你对孩子的欣赏。只要你的赞赏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孩子一定会感受到!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描述性赞赏”的使用步骤并且尝试描述。描述性赞赏没有什么标准答案,家长要做的就是用心去观察孩子,发现孩子点点滴滴的进步,并真心欣赏这种进步。然后将这些进步和感受尽可能用具体、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

  第一步:描述你所看见的。

  ◎你把第二天要用到的课本分门别类地放进书包里,还把要穿的衣服、红领巾也整齐地叠放在床头。

  ◎你已经做了一个多小时的作业,中间弟弟吵闹,你也没有分神,一直做自己的作业。

  ◎我们约定好看20分钟的电视,时间一到你就主动把电视机关了,并把遥控器递给了我。

  第二步:描述你的感受。

  ◎看到你自己把东西理得这么好,一下子觉得好轻松。你已经能帮我分担事情了。

  ◎看到你没被弟弟打扰,我很开心,觉得你的注意力真的进步很多。

  ◎只要一想到你的主动,我就想微笑,感觉很欣慰。

  第三步:用一个词总结孩子这个值得赞赏的行为。

  ◎你这种提前把第二天要用的东西整理好的行为,就叫“有条理”。

  ◎你这种一心一意做自己事情的行为,叫做“专心”。

  ◎你遵守了和我的约定,这种行为叫“守信”。

  也有家长提问,如果实在发现不了可赞赏的地方怎么办?比如,早上上学,时间快来不及了,孩子仍在磨蹭;数学题做10题错8题……看到这些情景,家长恼怒生气,很想狠狠地责骂孩子:“为什么总是拖拖拉拉?到现在还没开始吃饭!”“10题错8题!你上课有没有认真听?天天就想着玩!”……这时,家长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换个角度提醒自己:不管他完成了多少,要向孩子描述他们已经完成的部分。家长可以尝试说:“你已经自己穿好衣服,洗好脸刷好牙,再把早饭吃完,我们就可以出发了。”“让我看看。嗯,你做对了2题,而且这2题的算式你列得很工整。”……家长会发现,在最不可能赞赏的时候去赞赏孩子,尤其在孩子犯错、失败的时候,不去责骂孩子,而是关注他们已经完成的、做得好的部分,或提醒他们以前做得好的部分,这都能激励孩子,带给孩子坚持不懈的勇气。

  前文我们还多次提到“适度、适时、适地”的重要性,下面再补充几点:

  一、赞赏要及时

  任何事都要注重时效性,教育孩子也一样。当孩子需要家长,家长回应要及时;孩子犯了错,批评要及时;孩子要求不合理,拒绝要及时;孩子做得好,赞赏也要及时。家长要能敏感地发现孩子的每一个变化,并及时做出表示。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赞赏的话都能给予孩子肯定,令他们感到自信与温暖。这样孩子才会持续往家长所期待的、积极的方向去发展。

  二、不要过度赞赏

  家长要把握赞赏的尺度。有些家长为了鼓励孩子,对孩子的行为表现出过度的满意或夸大(如你就像个天才小画家!)。这种超出孩子实际情况的期待会让孩子感到有压力,影响他们完成事情的积极性。同样,也不要事事都赞赏。有时,家长要压抑一下赞赏的冲动,让赞赏变得更加可贵。如果什么都赞赏,孩子要么对赞赏变得无动于衷,要么变得依赖赞赏,做事的目的变成了向家长邀功。

  三、尝试在公开场合夸奖孩子好的行为

  中国家长喜欢谦虚,习惯在别人面前说自家孩子不够好。其实这是一种非常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行为。多在人前夸夸孩子,不但能很好地强化和巩固孩子的良性行为,还能增加他们的自我认同感。“原来我在父母眼中是这样的,我是被认可的!”要注意的是,在公开场合夸奖的一定是孩子好的性格、行为或习惯,而不是炫耀他的成绩或荣誉。

  四、慎用物质奖励

  有这样一个心理实验。心理学家挑选了一些喜欢绘画的孩子,将他们分成两组。老师对A组的孩子许诺:“只要画得好就给你们奖品。”而对B组的孩子说:“我想看看你们创作的画。”心理学家暗中观察,发现A组的孩子大多被动地画着什么,B组的孩子则是兴致勃勃地在创作。最后检验画作,B组孩子的画充满创意,平均水平明显高于A组。对于这种现象,心理学家解释说:“奖品虽然可以强化某个行为,但它会使人的兴趣集中在奖品上,而对被奖励的行为本身失去兴趣。”所以,喜欢采用物质奖励,或习惯和孩子条件交换的家长,需要引起谨慎。

  在使用奖励时,可以采用积分的形式。鼓励孩子通过自身努力获取积分,再使用积分兑换相应的奖励。家长希望孩子习得的好行为或希望孩子改掉的坏习惯都可以成为孩子获取积分的来源。家长可以事先准备好任务单,列出完成每个任务可以获取的积分以及累计积分可以换取的奖励。制定时要和孩子协商,取得共识。

  以文章开头提及的皮皮为例:

  皮皮家的快乐任务单

  “聪明家长”在行动

  一、在下述表达中,哪种赞赏方式更能帮助孩子欣赏自己?

  1.孩子参加学校举办的文艺演出

  A.你唱得真好听,是整场演出中最棒的一个!

  B.你唱完的时候,全场掌声特别热烈,旁边的观众都说:“这同学唱得真不错!”

  2.你换了一套新衣服参加同学生日晚会

  A.我喜欢你的围巾,和你的裙子非常搭配。看到你我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B.你真漂亮!

  3.孩子练完描红让你检查

  A.你写的字虽然还行,但还需要练习。你看字都跑到格子外面去了,横竖都歪歪斜斜的。

  B.这5个字写得特别端正。全部在格子内,横平竖直,字的比例也把握得不错。

  4.吃完饭,孩子主动帮忙洗碗,还擦了水龙头。

  A.你看我今天比较累,主动帮妈妈洗碗,还把水龙头擦得这么亮。我觉得你好贴心!

  B.你真棒,洗得真干净!

  5.孩子数学考试100分

  A.你数学考了100分!你真聪明!

  B.你考试前把以前做错的题目都复习了一遍,直到把每道题都弄懂为止。态度认真,复习得法,真棒!

  6.下午放学,孩子按照约定好的时间准时到家。

  A.今天表现不错,没有像昨天一样晚回家。

  B.你和我约好5点回家,现在正好5点,你很守时。

  参考答案:1B,2A,3B,4A,5B,6B

  二、发挥创意,设计一份表扬单,用描述性赞赏方式记录孩子的点滴进步。 “聪明的孩子与家长”教育心理丛书(套装全3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