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聪明的孩子与家长”教育心理丛书(套装全3册)

为情绪安装一个暂停键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聪明的孩子与家长”教育心理丛书(套装全3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 为情绪安装一个暂停键

  暂停是为了把自己从情绪中抽离出来冷静思考。有些事只有停下来,才可能想得更清楚。

  ——(美)南丝·格尔马丁

  什么是暂停?暂停就是不管别人说了什么,做了什么,都不要马上回应。暂停没有规定的时间,可以是10秒、3分钟、15分钟或更长时间。暂停是留给我们思考问题用的,它是一种安全机制,让我们有机会作出不同的选择。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潜伏着各种各样的情绪,有积极的、消极的、快乐的、悲伤的、愤怒的、敌意的等等。人的内心有一定程度的不良情绪是正常的、健康的。甚至有研究表明,有负面情绪的人想问题会更加深刻,更具有分析能力,特别是能够在困难时期保持头脑清醒。但若坏情绪过多,又不善于控制和调节,就犹如在自己的生活中埋下了一颗炸弹,随时会伤人伤己。不管是在工作时,与人相处时,还是教育孩子时,若没有良好的情绪自控能力,再好的意图和策略,都抵不过情绪的连锁反应,很容易做出不理智的破坏举动。这时,就需要采用“策略性的暂停”,阻挡坏情绪倾泻而出。暂停不是意味着示弱或妥协,而是努力“不要继续让周遭的人、事、物影响你、控制你。”

  教育孩子需要暂停吗?当然需要!家长不妨回忆一下,当孩子不听话,或者有什么状况发生时,你的情绪通常表现为:

  很多家长喜欢用“我知道这样不好,但是……”这个句式来诠释自己的情绪反应。心理学家詹姆斯曾说:“人类常常沦为他人想法和情绪的牺牲品,这是极为不幸的。让人的情绪和想法可以迅速地冲破你的思维结构,闯入你的心理结构,激起你的各种情绪。这就表明,你的心理已经处于弱势,你自愿成为一个心理上的弱者,把自己的内心变成了别人意志的跑马场,任由他人操作。”所以,当我们对着孩子大吼大叫发泄着自己的情绪时,已经预示着失败。从表象来看,孩子可能畏惧于家长的权威选择了屈服。但从教育的长远意义来看,孩子失去了从家长身上学习正确处理情绪、处理矛盾的机会。家长放弃了用更智慧的方法来教育孩子、引导孩子。

  情绪自控能力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中世纪时,著名阿拉伯学者阿维森纳曾做过一个实验。他把一胎所生的两只羊羔分别置于两种不同的生活环境中:一只小羊羔随着羊群在水草地快乐地生活;而另一只小羊羔则生活在一只狼的边上。这只小羊羔时刻感受着来自狼的威胁。在极度惊恐不安的状态下,根本吃不下任何东西,不久就因为恐慌而死去。家长如果时常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不但会影响自己的健康和生活,更是对孩子的一种毒害和扭曲——他们会变得易怒、不安、反复、暴躁、注意力分散、冲动或胆怯、自卑。行动起来吧!每个人都拥有掌控自己情绪的能量!关键在于,你的内心怎么想,你一开始的目的是什么,你愿意做怎样的选择。情绪掌控并不难,只要你有“必须改变”的意志,再加上一些方法,通过练习很快便能取得效果。

  “聪明家长”在行动

  一、勤做“行为演练”

  首先,家长先来了解一下自己的情绪起爆点。什么事情最容易挑起你的怒火,引起你的失控?家长 可以按照生气程度罗列一下。

  根据罗列的内容,家长可以事先针对这些状况在心里进行行为演练。“重获自制力之路在于,耐心找出自己对周遭的人事物的反应模式。”这是一种“创造性机制”。家长假设可能会发生的对话和问题,在心里模拟平和情绪下该有的一举一动。尽量想象自己心平气和和孩子对话的场景。比如,家长可以在头脑中演练有助于和孩子愉快沟通所需的一些幽默话题;事先记住一些可以加强说服力的话语或故事;想象如果孩子出现“气人”的言行时,自己如何控制怒火,理性地处理冲突的情景。对于每一个问题,家长还需要多想几种解决方案。行为演练的关键就是:事先计划好应对各种问题的反应模式,做好充分的准备事情就成功了一半。然后,一旦机会来临就实施你的计划。自古以来,许多成功者都曾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这种方法来完善自己,获取成功。拿破仑在带兵横扫欧洲之前,他的阅读笔记多达400多页。并在想象中“演练”了多年的军队,设想了各种布防和进攻策略。

  二、为自己的情绪设置一个暂停键

  情绪来得多快,矛盾和冲突就来得有多快。当事情发生,不良情绪侵袭而来时,一旦出现下面几个念头,家长内心就要警醒,提醒自己可以按暂停键了。这个暂停键可以是几次深呼吸,一句积极的自我提醒,握紧拳头再松开等等,只要能克制立即回应的冲动,帮助自己冷静下来就行。它就是我们情绪这辆车的刹车装置。

  ◎我别无选择!

  家长的后悔总是出现在发完脾气之后。但即便如此,每次遇事还是选择走老路。“因为除了发火,我没有其他的办法,我别无选择!”真的是这样吗?

  “即使觉得别无选择,我们还是可以选择!”这句话是《活出意义来》的作者弗兰克博士说的。他是纳粹对犹太人大屠杀下的幸存者。他说:“像我们这种在集中营待过的人,永远都不会忘记那些来营房安慰同伴,又把自己身上最后一片面包分给大家的人。这种人或许不多,但是从他们身上见证了一件事:人的一切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仅剩的一样东西不能,那就是选择的自由。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人都有自由去选择用什么态度做你可以做的事。”

  选择不同,结果也会不同。其实什么也不做,这也是一种选择。这个选择为我们留出思考的空间,是改变现状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又是这样!我都说过多少遍了!

  暂停一下问问自己:“为什么我说过那么多遍孩子还是无法做到?是我说得不够清楚?还是孩子没有理解我的意思?或许有其他什么我暂时没发现的事情发生了?”

  ◎那不是我想看到的!

  预期,是人潜意识里的一种估计和期待。一般来说,事情结果超出人的预期越远,引起人的情绪反应就越强烈。家长习惯对孩子做各种预期,如:希望看到孩子考双百,结果出来却是刚及格;孩子犯错,家长预期中孩子的表现应该是主动认错,诚心悔改。但孩子却只会辩解、顶嘴、掩盖,不知悔改。家长失望又愤怒,情绪开始暴走。这时,也请按一下暂停键,让自己冷静下来思考:是不是我的目标不切合孩子的实际能力?孩子犯错,里面有没有我还没了解清楚的内情?

  ◎你必须按照我的要求去做!

  坚持己见,听不进任何建议。心想:“你一个孩子知道什么!小孩就应该听家长的,难道我当妈/爸的还会害你?”家长这种过于自以为是、强势、武断的做法,只会激化矛盾,造成孩子对家长的不信任。这时不妨想一想,若换个角度思考,换种选择尝试,结果会不会不一样?

  三、倾听孩子,培养足够的虚心和智慧问自己:“有没有什么我以为知道,其实根本不知道的事?”

  “有没有什么我以为知道,其实根本不知道的事?”这句话是南丝·格尔马丁在沟通商数效能方程式中反复提及的。这是一句非常棒的自问。它可以督促我们带着好奇、尊重的心去倾听孩子,不急于下判断。抱着“找出事情背后原因”的态度和孩子交流,理清可能存在的误解。同时也让孩子知道父母很重视他的意见,加深孩子对父母的信任。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就像家长在愤怒之下的言语会刺伤孩子,孩子的态度也会成为家长怒火的助燃剂。避开孩子的引爆点(如家长不由分说地指责,居高临下的态度等),对稳定孩子和家长的情绪都有帮助。

  四、倾听自我,面对最真实的自己!

  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需要和自己进行一场对话,用心地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剖析自我,揭开掩盖的面纱,面对一个最真实的自己。只有当我们面对了现实,接受了现实,才能坦然地对待自己的沮丧、愤怒或其他消极的情绪和状态。只有当内心重获平静,才能更理智、更智慧地去解决问题。

  和倾听他人一样,倾听自我也是一种艺术,需要讲究方式方法。下面的几个问题可以帮助家长更快地接触到自己的内心世界。

  ◎对于发生的事我为什么这么生气?

  ◎我真实的感受是什么?

  ◎我所有的感受究竟因何而起?

  ◎我真正的需求是什么?

  ◎若需求得不到满足,我会如何?

  ◎是孩子(或他人)一个人的错吗?

  ◎回头再看让自己生气的事,是什么感受?

  ◎我需要改变吗?

  ◎我内心发生改变了吗?

  ◎我能无视内心的需求和改变,假装像以前一样生活吗?

  ◎阻碍我改变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改变对我意味着什么?

  下面和大家分享的是一位妈妈自我倾听的练习过程,可供参考。

  事件:可可吃早饭,把牛奶洒了一桌,打翻了粥,还弄脏了刚买的衣服。妈妈大为光火,狠狠数落了可可一通。看着可可哭哭啼啼地上学校,妈妈内心又充满了懊悔,整整一天都感觉心里堵堵的。她找了一处安静的场所,按照心理老师的建议,和自己的内心进行了一场对话。

  ◎孩子也不是故意打翻牛奶,我为什么这么生气?

  我气孩子做事不长记性,和她说过很多次倒牛奶要两手拿稳再倒。可她总是记不住。为了让她早上吃得营养点,每天都要早一小时起来做饭。她辜负了我的付出。现在弄得一团乱,早饭没得吃,上学又要迟到了。这样一想,胸口更堵,更生气了。这孩子怎么就不能让我省点心呢?

  ◎我真实的感受是什么?

  生气?烦躁?失望?都有。但最深刻的感觉应该是心累,这种疲惫打从心底升起。

  ◎我所有的感受究竟因何而起?

  真的一切都是因为孩子吗?最近烦心的事好多。工作上的事,家里的事。昨晚刚跟老公吵完一架。我希望他能多点时间照顾一下家里和孩子。可他只会说忙忙忙,好像孩子就是我一个人的一样!还埋怨我没把孩子带好。感觉自己好累,什么都不想做。

  ◎我真正的需求是什么?

  孩子别惹麻烦?不惹麻烦就不是孩子了。老公帮我带孩子?我可能还要担心他带不好,照旧要生气。撒手什么都不管?我做不到。一天不见女儿我就想得不得了。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再体会一下。其实,我希望他们能认可我,承认我的付出。我觉得自己现在就是一个老妈子,除此之外别无价值。更确切一点说,我希望自己是有价值的。

  ◎若需求得不到满足,我会如何?

  我感觉自己在逐渐枯萎,逐渐麻木。我原本是个感性的人,可现在完全感受不到生活的美。我越来越不喜欢自己。

  ◎是孩子(或他人)一个人的错吗?

  不是的。我现在浑身充满怨气和躁气,所有的人都成了我的敌人。我想要发火,想要大吼,想要别人也感受和自己一样的难受心情,尤其是老公。

  ◎回头再看让自己生气的事,是什么感受?

  其实这只是一件小事,是我把问题扩大化,迁怒了孩子。孩子成了我的出气筒。

  ◎我需要改变吗?

  需要,我渴望着改变。

  ◎我内心发生改变了吗?

  是的。

  ◎阻碍我改变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我担心招来更多的麻烦事,担心别人不能理解我,拒绝我。对我来说,和人沟通其实是一件很累的事情。我总是在压抑,也习惯了压抑。我渴望改变,却又害怕改变。

  ◎我能无视内心的需求和改变,假装像以前一样生活吗?

  不能。

  ◎改变对我意味着什么?

  改变不是对我原有生活的破坏,而是对自我的挑战。如果我继续无视问题,无视内心真实的声音,我要如何坦然地面对孩子,面对自己?如果我自己都不快乐,又如何带给孩子和家庭快乐?不尝试就放弃,如何能甘心!

  千万不要让情绪主宰了我们的生活,让自己沦为情绪的奴隶。有了消极的情绪,不能只追求单纯地释放。而是要从问题的本身,以及我们自身的角度,去积极地寻找原因,寻求解决之道。我们要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来舒缓生活带来的坏情绪。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倾听他人,倾听自己!请记住:人生最大的智慧,就是坦然地接受我们必须接受的,尽力改变我们能够改变的! “聪明的孩子与家长”教育心理丛书(套装全3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