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生命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感知新世界(感知论第一部)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解放生命
一
每个人只有一条命,生命成了人存在的核心,即使生命存在的时间非常短暂,即使生命必然要死亡,人仍然将自己的生命看作第一存在,人仍然会为必死的生命付出全部努力和全部代价。人不能死亡,人一旦死去,一切存在会毫无意义。那么,人活着,一切存在有什么意义?如果一切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让人活着,生命的意义就是生命本身,这就是没有逻辑的逻辑,人就是在这样的逻辑下生存的。人努力活着,其实就是被生存观念挟持的一具肉体。
人找不到生命以外的存在意义,生命自然就成了唯一的意义,生命成了生活的焦点。每个人都站在自我生命的立场上,每个人的行为都是为了自己的生命利益,个体生命一段不长时间的存在就是人存在的绝对单位。虽然人将所有人的生命组成人类生命共同体,但生命本身是一个封闭体,生命与生命之间不可能完全融合,貌似整体的人类生存史其实就是若干个体生命历史的组合拼接,个体之间布满裂缝。而生命之外的抽象的意识形态才是一体的存在,这才是整体的人类文明史。
生命是独立的、个体的、封闭的、暂时的存在,但却是人存在的基本状态。一切都建立在人生命存在的基础之上,生存的秩序、法则及所有意识形态无一不是这个核心基础的产物。所以,人最重要的就是生命,无论是财富、地位、荣誉即人能拥有的一切都是为生命服务的,人的所有行为就是为了保证生命安全、舒适、长久地存在。生命就像圆心,人的活动就是半径,人经受的一切都指向生命中心,都是生命的负载。所以,有“命比天大,人命关天”、“命根子”……这些生命的普遍概念,人把一切都押在生命上,人把生命视作自己的绝对存在。
人将一切生存的内容与压力都归结到生命之上,而生命却只会短暂的存在,这就造成了人的极大矛盾、极大的紧张、极大的恐惧和极大的无助感和无奈感。生命的死亡将人的存在意义导入一条无法走通的死胡同,人使用一生的作为来拒绝死亡。没有一种理论和一条理由能让人心悦诚服地接受死亡,因为死亡使生前的一切理念都失效,死亡彻底颠覆和取消了人生存的全部意义。
生命的一次性、唯一性和个体性让人有无法承受之重,所以,人的自私自利、贪婪暴虐、冷酷无情、贪生怕死……等等所有人性的弱点都有了来由和根据。向死的一生让人无法轻松,更让人无法自由。
人们普遍采用的安抚措施与解脱方法既表面又无力,既牵强又虚幻,于是,人的一生只能在生命的紧张和压迫中疲惫地喘息,脆弱的生命事实上是人挣脱不开的痛苦根源。
二
每个人都有一条负重的、脆弱的、短暂的的生命,这似乎成了人的不幸?人不幸有了生命,这岂不荒唐?天下生物都有维护生命,拒绝死亡的本能,但这本能对于人,则成为致命的负担。人不明白为什么就有了生命?为什么又怕失去生命?人拿生命来做什么?只拿来担忧、恐惧、爱惜、痛苦的吗?既然这样,失去它不更好吗?人不知道生命到底有什么用处,但并不妨碍人将生命当作私有物,当作生存最终的抵押与本钱,不到最后一刻,人都不愿舍去生命。
人的生命就这样矛盾地存在着:既不知凭空怎么得来,又不知得来的生命有什么用处,更不愿意为任何理由失去生命。人找到许多关于生命的理论,但无论哪种论说,都不能解释生命的私有性、唯一性、暂时性和绝对性。生命不能得到根本的解释使人的生命存在处于无理状态,理性的人类拥有无理的生命,岂不是对自己的极大嘲讽?但这却是存在了千万年的事实。
人就在这样的生命立场上建立了人类的文明,至今的人类社会是什么形态人所共知:矛盾贯穿于人的始终——生命既尊贵又卑贱,人既智慧又愚昧,生活既快乐又痛苦,存在既真实又虚幻……人在盲目和不可靠的生命逻辑上构建的一切仅有暂时的和权宜的合理性,其生命与存在的认识内部有巨大的缺失与虚空,这也是人与物、人与人存在诸多矛盾的根本原因。
人的生命没有充分的理由、目的和意义存在,人只能随遇而安,随机而行,人大多效仿动物的生存之道,为生存的本能而活着。但是,人毕竟不是动物,人的精神意识不得不为生死存亡算计、担忧、衡量。苦心积累、劳碌终生为了生存,生命的存在让人得到什么?除了少量的欢愉和满足,多是辛酸和苦痛……于是,人至死还在发问:人生一场到底为了什么?
事实上,人能接受一切的艰难困苦,但不能接受没有目的意义的人生,人为设置的人生目的与意义实际上没有意义,除了付出的代价以外,人最终的获得非人所愿,并无可靠的价值。生命的终极意义缺失是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负重的生命没有实在意义,人就生活在这重与轻之间,一方面生活的艰难使人如负重轭,一方面又发现这样的生活毫无意义,而一切又都是为了生命存在,这个终极结果不能不让人失望,因为又回到一切的起点,生命究竟为什么存在?
三
生命是人存在的终极目的,这是一个明显的误区。人为了生命而存在?或者人因为生命而存在?那人是什么?人是生命的奴隶?人是生命的外壳?人并不等同于生命,生命只是人存在的方式,人以生命感知的方式存在于世界上,人是生命感知意识的综合表达与体现,这才是人的本质。
生命是人的生命,是生命服务于人,不是人服务于生命,认识生命的从属地位而不是最终地位对于人的生存立场非常重要。如果生命的实质就是能够活动的身体,那么人的意识比身体和生命重要,如果身体、生命、意识三者不可分离,那么代表人的只能是意识,意识才是人存在的本质。
人概念中的自我生命,实际就是指自我意识,生命运动和身体机能都服务于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来源于人的感知,是人的各种感知的综合结果,各种感知才是人的本质存在。具象的生命替抽象的感知背了黑锅,感知才是存在的本质、目的和意义所在。所以,人的生存最重要的不是生命,而是生命的感知,感知才是生命存在的精髓。
生命不是人存在的中心,感知才是人存在的中心。所以,存在的价值不由生命存亡来决定,而由人的感知来决定。这将是存在立场的根本性改变,人的感知决定存在的形态、目的和意义,存在的可能性从生命的存亡取舍中释放出来,将得到空前的扩张:感知到什么,世界就是什么;感知的变化就是世界的变化,人的感知意图就是世界存在的意图。物质的属性从生命概念中解放出来,完全从属于感知的需要,物质的使用范围将大大扩展,物质的存在目的将得到明确。
生命不再是存在的决定依据,生命不再是一切存在的责任者,生命不再是世界的最终所有者。生命回归到它本来的职责:进行新陈代谢、维持机体组织运转、不断提供感知力。生命是感知的服务过程,生命的目的是感知,感知的目的是存在,生命的意义就是服务于感知的存在。
人的生命从原有沉重的角色中解放出来,感知才是第一性的存在,生命服从于感知的存在。人从感知中找到存在的目的和意义,人服从于感知,人的感知才是生存的本质。
人的生存以感知为中心,感知为主,生命为辅,生命原有的一切负担消失,生命只有一个义务:服从于感知的需要。感知为本与生命为本的区别是:感知是分享的共享的和互享的,感知是互益的和共益的;感知不会因为运转而损益,反因运转而增益;感知弱化财富的消费性,增加互利性和共有性。世界存在的实质不在物质财富而在于感知,感知方法、感知过程和感知状态才是人生存的重心。感知到什么和感知对象是什么不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而是互相转化的关系。人关注自身胜于关注物质对象,人建立感知自觉性的努力超过建立物质对象的努力,人的自身存在全面超越物质存在。感知将人从生命的桎梏里彻底解放出来,人有了前所未有的自由。
人的自由就是生命的自由,生命在这种自由自在的状态下,才能更轻松更健康更长久。生命的个体性、碎片性和断续性被感知的连续性、共有性和永恒性替代。不久的将来,科学技术肯定能够把人的感知和生命存在合为一体,到那时,个体生命完全融入人类共有的感知存在之中,那无疑就是生命的彻底解放、永生、幸福和自由。 感知新世界(感知论第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