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少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凤凰联动文库:论文学涵养细节(套装共15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老少[1]
书法可以用老练与鲜活来概括,这一对概念明晰了,就可以区分清楚各家书法功力的深浅。古今书法虽然体势各异,其根本的道理却是相同的。所谓老练,就是结构精致严密,取法高古,如层峦叠嶂,旌旗列阵。所谓鲜活,就是气质温婉,雅致秀美,百般姿态,千种风流。
书有老少,区别浅深。势虽异形,理则同体。所谓老者,结构精密,体裁高古,岩岫耸峰,旌旗列阵是也。所谓少者,气体充和,标格雅秀,百般滋味,千种风流是也。老而不少,虽古拙峻伟,而鲜丰茂秀丽之容。少而不老,虽婉畅纤妍,而乏沉重典实之意。二者混为一致,相待而成者也。试以人品喻之,谋猷谙练,学识宏深,必称黄发之彦;词气清亮,举动利便,恒数俊髦之英。老乃书之筋力,少则书之姿颜。筋力尚强健,姿颜贵美悦,会之则并善,析之则两乖,融而通焉,书其几矣。玄鉴之士,求老于典则之间,探少于神情之内。若其规模宏远,意思窈窕,抑扬旋折,恬旷雍容,无老无少,难乎名状,如天仙玉女,不能辨其春秋,此乘之上也。初视虽少,细观实老,丰采秀润,结束巍峨,引拂轻扬,气度凛毅,世所谓少年老成,乘之次也。鳞羽参差,峰峦掩映,提拨飞健,萦纡委婉,众体异势,各字成形,乃如一堂之中,老少群聚,则又次焉。筋力雄壮,骨气峻洁,剑拔弩张,熊蹲虎踞,只见其老,不见其少,有若师儒寿耇,正色难犯,又其次焉。灿烂似锦,艳丽如花,初视焕彩,详观散怯,正如平时夸伐,自称弘济,一遇艰大,节义遂亏,抑又其次矣。夫任笔成形,聚墨为势,漫作偏欹之相,妄呈险放之姿,疏纵无归,轻浮鲜着,风斯下矣,复何齿哉!
【注释】
[1]老少:原指年龄大小,或者老人小孩,书法上常用来指笔法或功夫的老练或幼稚。本篇是指书法中结构笔法的高古与神气鲜活灵动的对立统一关系。
[2]浅深:功夫功力的浅显和深厚。
[3]势:字体俯仰动静的体势。
[4]同体:同一个本质。
[5]体裁:一般指诗文的结构及文风辞藻,也指文学的样式和字体结构。宋濂《题永新县令乌继善文集后》:“其所造固有浅深高下之殊,而体裁终不失于古。”唐代窦臮《述书赋下》:“体裁,一举一措,尽有凭据。”
█ 〔明〕姜立纲《东铭册》
█ 〔南北朝〕安弘嵩《大智度论》
[6]岩岫:峰峦。唐代戴叔伦《听霜钟》诗:“仿佛烟岚隔,依稀岩岫重。”宋代朱弁《曲洧旧闻》卷八:“新安郡黄山有三十六峰,与池阳接境,在郡西,岩岫秀丽可爱,仙翁释子多隐其中,图经不著其名。”
[7]气体:精气和身体,古谓气之实体。《礼记·内则》:“凡养老:五帝宪,三王有乞言。五帝宪,养气体而不乞言。”宋代司马光《随乞宫观表辞位札子》:“臣以病羸拜起……旬日以来,疾大势虽退,饮食亦稍进,然气体疲乏。”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日月星辰,若皆是气,气体轻浮,当与天合,往来环转,不得错违。”
[8]充和:亦作“冲和”。淡泊平和。语本《老子》:“冲气以为和。”后以“冲和”指真气、元气。
[9]标格:规范,楷模,风范,风度。
[10]雅秀:文雅秀丽。唐代蒋防的《霍小玉传》:“素闻十郎才调风流,今观仪容雅秀,名下固无虚士。”明代王世贞《与徐子与书》:“自楚蜀以至中原,山川莽苍浑浑,江左雅秀郁郁,咏歌描写须各极其致。”
[11]纤妍:形容纤细美好。
[12]典实:典雅平实。《晋书·华峤传》:“后以峤博闻多识,属书典实,有良史之志,转秘书监,加散骑常侍,班同中书。”《南史·褚裕之传》:“褚玠及长,美风仪,善占对,博学能属文,词义典实,不尚淫靡。” 金代王若虚 《文辨》:“凡为文章须是典实过于浮华,平易多于奇险,始为知本。”
[13]一致:趋向相同。亦谓没有分歧。《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晋代陆机《秋胡行》:“道虽一致,途有万端。”宋代曾巩《上范资政书》:“推而通之,则万变而不穷;合而言之,则一致而已。”
[14]相待:对待。《韩非子·六反》:“犹用计算之以相待也,而况无父子之泽乎?”
[15]谋猷:计谋,谋略。《宋书·刘穆之传》:“故尚书左仆射、前将军穆之,爰自布衣,协佐义始,内端谋猷,外勤庶政。”明代王铎《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节寰袁公神道碑》:“不冋敦琢,萋苴用升;佛肩式遏,谋猷抂东。”
█ 〔宋〕李建中《书咨》
[16]谙练:熟习,熟练,明晓事理,历练老成。
[17]黄发之彦:年长的贤哲。黄发,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旧时象征长寿,后用指老人。彦,有文采。本义指有才学的人,贤士,才德出众的人,贤才,俊才。《尔雅》:“美士为彦。”《礼记·大学》:“人之彦圣。”《诗·郑风·羔裘》:“彼其之子,邦之彦兮。”
[18]恒数:指定数、常规的意思。
[19]俊髦:才智杰出之士。唐代殷尧藩《帝京》诗之一:“列郡徵才起俊髦,万机独使圣躬劳。”宋代王安石《敕修南郊式表》:“恭惟皇帝陛下体圣神之质,志文武之功,嘉与俊髦,灵承穹昊。”元代欧阳玄《送振先宗丈归祖庭》诗:“矧今抡俊髦,往往论根器。”
[20]筋力:筋骨之力。汉代王充《论衡·物势》:“夫物之相胜,或以筋力,或以气势,或以巧便。”
[21]姿颜:姿态容貌。
█ 〔元〕倪瓒《江亭山色》
[22]会之:相互融合,交相辉映。
[23]析之:分离。
[24]两乖:两败俱伤。
[25]玄鉴:睿智聪敏,有深刻的鉴别能力。《淮南子·脩务训》:“诚得清明之士,执玄鉴于心。照物明白,不为古今易意。” 高诱注:“玄,水也;鉴,镜也。”唐代武则天《郊庙歌辞五》:“丹襟式敷衷恳,玄鉴庶察微诚。”晋代葛洪《抱朴子·行品》:“夫惟大明,玄鉴幽微。”《旧唐书·太宗纪上》:“ 太宗幼聪睿,玄鉴深远。”
[26]典则:经典范式和规则。《南齐书·东昏侯纪赞》:“乃隳典则,乃弃彝伦,玩习兵火,终用焚身。”唐代杜甫《入奏行赠西山检察使窦侍御》诗云:“政用疏通合典则,戚联豪贵躭文儒。”
[27]神情:精神状态和情绪。这里指书法表现出来的神采。
[28]规模:学习和研究的范围。
[29]宏远:宏大而久远。
[30]意思:心意和思维。
█ 〔明〕沈度《归去来辞》
沈度引领明代“馆阁体”的形成,被明成祖誉为“我朝王羲之”。其字形稍长,间架规整。点画齐平,波挑翻飞。笔锋尖利,起收如斩钉截铁。上述源自魏晋铭石书法的特色,在沈度手中操作得精熟又谨慎,也更具装饰特色。
█ 〔清〕朱彝尊《临曹全碑卷》
[31]窈窕:心灵仪表兼美的好样子。《楚辞·九歌·山鬼》:“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汉书·杜钦传》:“必乡举求窈窕,不问华色,所以助德理内也。”
[32]抑扬:抑制或掀起,指笔法的变化。
[33]旋折:转折。
[34]春秋:年龄。
[35]结束:头发盘结束裹。唐代杜甫《陪王使君晦日泛江就黄家亭子》诗之一:“结束多红粉,欢娱恨白头。”仇兆鳌注:“结束,衣裳装束也。”元代白朴《梧桐雨》第二折:“把个太真妃扶在翠盘间,快结束,宜妆扮。”
[36]引拂:引动拂掠。
[37]凛毅:凛然刚毅。
[38]提拨:振作。明代方孝孺《深虑论》:“则当博求众庶之善,施于政,而持其大纲,以提拨天下之倦怠,洗濯天下之昏秽。”
[39]飞健:飞动矫健。
[40]萦纡:盘旋环绕。汉代班固《西都赋》:“步甬道以萦纡,又杳窱而不见阳。”唐代白居易《长恨歌》:“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宋代范成大《惜交赋》:“玉宛转而不断兮,茧萦纡而连缕。”
[41]寿耇(gǒu):老年人。《书·召诰》:“今冲子嗣,则无遗寿耇。” 清代龚自珍《尊隐》:“童孙叫呼,过山中者,祝寿耇之毋遽死矣。”
[42]焕彩:光彩焕发。
[43]散怯:散漫胆怯;也可作动词,意思是使涣散和退却。
[44]夸伐:自夸自大,夸耀。《后汉书·王允传》:“布亦负其功劳,多自夸伐,即失意望,渐不相平。”《南史· 胡藩传》:“至于涉猎记传,一咏一谈,自许以雄豪,加以夸伐,搢绅白面之士,辐凑而归,此毅不肯为公下也。”
[45]弘济:弘扬光明的信念,为天下谋福利。
[46]艰大:艰难危险的大事业。
[47]鲜着:很少有落脚之地。
[48]复何齿:还能如何说起。
█ 〔唐〕国诠《善见律卷》
此卷为手抄小乘佛教律部重要经典《善见律》。字作典型的唐代“经生体”,结构谨严优美,笔画挺拔腴润,使转灵活生动,实为唐人小楷上乘之作。今日所见唐人写经主要为百年前敦煌藏经洞发现,多出民间写手,且断烂残破。此卷则为千年传世之本,首尾俱全。
【译文】
书法有老练与鲜活的概念,把这一对立统一的概念明晰了,就可以区分清楚各家书法功力的深浅。古今书法虽然体式各异,其根本的道理却是相同的。所谓老练,就是结体精致严密,取法高古,如层峦叠嶂,旌旗列阵。所谓鲜活,就是气质冲和,雅致秀美,百般姿态,千种风流。如果老而不少,虽然古拙俊伟,然而缺少丰腴秀丽的容貌。少而不老,虽然婉转鲜艳,但缺乏厚重古典的味道。只有老少混融无间,如阴阳相辅相成才能成为书法艺术。如果用品评人物的方法来类比的话,谋划老到,学识深厚,必然是睿智持重的长者;遣词谈吐清新明亮,抬手动足爽利干净,那一定是才智杰出的少年英才。老练表示书法的筋骨力量,鲜活表示书法的姿态容颜。筋骨最好强健有力,姿态容颜最好赏心悦目,互相交融则互见美好,相互抵触则两败俱伤,融会贯通则书艺成功。有深厚功力的有识者在经典作品中取得笔法的规则,使得书艺老到干练;又在表达情感的微妙变化中求得清新悦人的美感,使得书艺充满鲜活的气息,这就是少的概念。如果他再能取法深远,心意曲折丰富,笔法掩仰转折,神情恬淡旷达,达到看不出老少的痕迹,难以言传的美妙,如天仙玉女,看不出她的年龄,这就达到了书法艺术的上上乘。如果初看稚嫩,细看则老到泼辣,风采秀丽温润,体势高耸巍峨,举止飘逸,而气度却凛然刚毅,这就是少年老成,也是上乘之作。如鸟兽之鳞羽参差,如山岳之层峦叠嶂,气势振作飞动,回环萦绕,盘桓委婉,各种字体势态不同,每个字都协调一致,就像堂屋之中大会宾客,老少咸集,则此种是第三等的艺术。筋骨雄壮,骨气高洁,笔法如剑拔弩张,姿态如熊蹲虎踞,只能看到他老到的笔法气势,看不到他的鲜活灵动,就如年长的大儒严师正气凛然,让人畏惧,此种书法就又低一等。如像绸缎一样灿烂,像花一般艳丽,初看神采焕发,细看则散漫松怯,就像那个平时夸耀,自称能拯救天下的人,一遇到艰巨的事情就知难而退,气节大义弃而不顾,则此种又在其次。如果任笔成形,聚墨为势,随意胡乱地搞一些倾斜倒倚的姿容,莽撞地呈现险绝狂放的姿态,神情怠慢没有归属,气质轻浮没有着落,则其风气更低下了,又有何言呢?
【延伸阅读】
孙过庭《书谱》:“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不管书法还是绘画,达到高境界最需要的是时间,只有时间长了,人变老了,知识广泛、阅历丰富、修养更高、道行精深,到此境界或意境方能“人书俱老”。“通会之际,人书俱老。”孙过庭用极简洁的话语指出了书道研习的演化过程,即从开始的平正,走向险绝,最终又归于平正。指出书法艺术需要艺术家用一辈子去钻研,乃至直到晚年书法艺术方能走向成熟的“老”境,即中国书法具有大器晚成的特征。
█ 〔唐〕孙过庭《书谱》
孙过庭专习王羲之草书,笔法精熟。本卷纸墨精好,神采焕发,不仅是一篇文辞优美的书学理论,也是草书艺术的理想典范。卷中融合质朴与妍美书风,运笔中锋侧锋并用,笔锋或藏或露,忽起忽倒,随时都在变化,令人目不暇给。笔势纵横洒脱,达到心手相忘之境。
【名家杂论】
老少问题是作者用来探讨书法境界的一个新概念,这在其他书论者是很少见的,由此可见作者对书法艺术的思考是很深入的,不断有意识地抽取具有一般意义的对立统一概念来分析书法艺术,这使得项穆的书法理论上升到了较高的哲学境界。老少一般用来比喻人物的成熟或稚嫩,而将它移植过来用以比喻书法的功力和神采的表现这一对矛盾的关系。人的老意味着经验的丰富、技艺的娴熟、人情的练达、思维的深入,然而也带来了世故的圆滑、羸弱的暮气;而年轻自然朝气蓬勃,心灵纯净,身手敏健,但也会轻急稚嫩,浮夸妄信。最好的状态就是两者的融合,少年而有老年的成熟睿智,而老人还能保持少年的积极进取精神,对书法而言既要有功力的深厚,又要有灵性的抒发和通透,既要能够做到结构严整,骨力雄健,又能神采飞动,感动人心。此老少问题与前章所言之正奇概念都是相似的范畴,老可通于正,少可以同于奇。老与正,少与奇,强调书法的继承性、规范性、实用性,强调正大气象,强调骨骼气度的健壮宏阔,奇与少强调书法的个性、创新性、艺术性,强调真情实感,强调精神的挺拔清逸。只有两者兼善,才是书法艺术的终极目标。
█ 〔明〕沈藻《橘颂帖》 凤凰联动文库:论文学涵养细节(套装共15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