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论、唯心论、感知论与薛定谔的猫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感知新文明》(感知论.第二部)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唯物论、唯心论、感知论与薛定谔的猫
唯物论产生的时候,薛定谔的猫还没有出现,更早的时候,当人面对赖以生存的一切事物,他们是怎么看的呢?人们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发生着,碰巧被我看见了。事物运动着、变化着、存在着,人认识到了一切的存在,人不知道一切为什么会存在?并且为什么会这样存在?人作为认识者,本能地认为:事物存在于事实之前,事物的存在与我们无关,我们认识了事物,与事物发生认识关系和利用关系,这就是人们的唯物论。唯物论是人最早产生的世界观,是人的初级认识。当薛定谔设置并怀疑盒子里的猫生或者死的时候,唯物论在一旁早已得出了肯定的结论:猫或生或死是个客观事实,与观测者没有任何关系,我们的任务是怎么处理一只活猫或死猫,而不是耗费精力在观测的过程中。人们一直是这样做的,人们的智慧和能力都用于处理发生的客观事实,人们一直强调:客观事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你看没看到与那只猫的死活毫无关系。唯物主义的论断毫不含糊。而薛定谔的实验却表明说:在未观测之前,盒子里的猫的死活机率各占百分之五十,也就是猫死活不明,必须等到盒子打开,观测的到达才能确定猫是死是活。注意是确定,不是知道。这显然给唯物论出了难题,唯物主义怎么看待这只猫?
唯物主义的逻辑是转不过这个弯来的,唯物主义早就一揽子把盒子中的猫交给了客观,而客观有待于人去认识,人认识到什么事实就是客观的,人没有认识到的也是客观的,客观是不可知的,我们只是尽力去知,知道多少算多少。人一直这样对待世界,世界就是一个客观对象,而人只是栖居者,我们偶然地栖居在这个世界上。但薛定谔的猫把这个客观的世界弄得不确定了,这世界在与不在?,怎么存在,与观测者有决定性的关联。如果盒子永不打开,观测者永不出现,这世界还存在吗?而且是一个什么状态的存在呢?缺乏观测者的世界存在吗?你能证明它们存在或不存在吗?
很有意思的是唯心论怎样看待盒子里这只猫呢?唯心论认为:打开盒子,猫被我看见了,我就知道它的死活,在未打开盒子之前,猫是不存在的。注意:它们是说知道,而不是确定(认识并不参与事实的构成)。唯心论不但认为盒子中的猫死活未知,它们认为猫根本就不存在,打开了盒子,死猫或活猫就被我知道而存在了。所以,贝克莱说:存在就是被感知。王阳明也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猫在"被感知之前""与汝同归于寂"是什么状态?不就是不存在吗?这就是说:存在在观测之前是不存在的。
而感知论是这样看待猫的,感知论认为:存在就是在感知。存在发生在感知运动中,盒子里的猫在打开盒子的一刻与观测者发生了感知运动关系,观测者依据感知规则给予对象以属性,猫是什么猫?是死是活?是观测者与对象感知运动的结果,是双方共同决定的,不是猫(客观)也不是观测者(主观)单方面决定的,也就是说:世界是人感知的事实,不是客观的事实,也不是主观的事实,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错了,薛定谔的猫证明了感知论。
比较三种理论,三种不同的世界观产生了:唯物论认为,存在是客观的独立而固有的存在,人只是认识者与利用者;唯心论认为,存在因人的认识而存在,在人的认识以外无存在;感知论认为,存在在人的感知运动中存在,感知以外不存在。注意,三者有三个限度:唯物以客观(无限、不可知)为存在的限度;唯心以认识(意识、心)为存在的限度;感知以感知范围为存在的限度。所以,唯物论者存在于无限中,无家可归;唯心者存在于心中,心就是家;感知者存在于感知中,感知就是家园。三种理论对猫的存在有三种观念:唯物主义认为猫自己决定存在;唯心主义认为猫由我决定存在;感知主义认为我们与猫共同决定存在。三种观念导致三种世界观,三种世界观导致三种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三种观念的存在状态大相径庭。
另外,薛定谔的理论把注意力全集中在盒子里猫的身上,我们都忽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谁是观测者?把观测者设定为一个不变的常数是错误的,这跟唯物主义把猫设定为常数是一个性质的错误,我们都没有对观测者进行确定,设定观测者是人,或者唯心论认为的心,是一种状态,如果观测者变了,是一只蝙蝠或一只海豚,那观测结果不受影响吗?也就是说,观测者因素是一个前提,如果前提不确定,结果就不能确定,这就是感知论的存在原理。
世界的存在是缘于人的感知运动,一切事实都是我们感知创造的结果,这个存在只对人有效,但我们不能否认有蝙蝠和海豚感知的世界,用超声波和我们用感觉器官感知的世界能相同吗?所以,世界不是客观即与人无关的存在,也不仅是主观的以人心为界的存在,世界是所有感知体的感知结果,世界是所有感知体的世界。如此,当太阳再从东方升起,我们就知道作为顶级感知体——人,该怎样对待世界和对待自己了。 《感知新文明》(感知论.第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