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丝路望长安Ⅰ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第5章
第三日清晨,西行的车马整装待发。谢夫人用小红布袋装了石榴树下的一抔土说:“儿啊,宁要家乡一把土,不恋他乡万两金,哪怕一去千万里,家乡明月照我还。”
谢文元扶母亲上了车,欲放下车帘。
谢夫人说:“儿啊,不要遮挡,我还想看看我们的乡亲、我们的家。”
谢文元悲上心头说:“临水凄凄潼水哀,时不利兮奈何天。待到云开日出时,学有所成好还乡。”
谢忠赶车,谢文元牵着黑骏马,恋恋不舍地上路了。沿途哀鸿遍野,惨不忍睹。过了西安城,盘上秦岭,雨雪霏霏,此情此景,更生悲凉。
谢夫人让谢忠停车。谢文元搀扶母亲下了车,回眸东望,云山雾罩,将要离开生生不息的故土,怎不让人哀叹?
谢夫人说:“儿啊,你看见家了吗?”
谢文元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满天道马不前。”
谢夫人说:“儿啊,家在心中,若娘以后回不了家,你一定要回来。”
谢文元说:“母亲何出此言?送走了瘟神,来年择吉日回家,儿为爹爹守灵三年,发奋苦读,考取功名,孝敬母亲颐养天年。”
山路泥泞湿滑,谢文元牵马在前面探路,谢忠助马拉套,小心前行。
等谢忠上来,谢文元对母亲说:“苦了母亲了。”
谢夫人道:“这点苦算什么?你父数九寒天翻山越岭,苦心经营,才有了我们的衣食无忧。铁要打,人要练,走尽崎岖路,方有平坦途……儿啊,你俩该加件衣服。”
谢文元只道不冷,取了件棉袍给母亲披上。又对谢忠说:“小弟,我稳住车,你来加件衣服。”
谢忠说:“俺不冷。俺头上戴的是皮帽子,身上穿着羊皮袄,脚上穿的马靴,都出汗了。俺过得好,有力气,走千山过万水都中。当年俺爹俺娘领俺逃难,也是这样的天,肚里无食,身上连个麻袋片子都没有。俺爹俺娘搂着俺冻饿死了,要不是父亲救俺,哪有俺的命。”
到了凤翔天色已晚,在客栈住下。夜半谢夫人心痛气喘,呻吟不断,慌得谢文元要去请郎中。
谢夫人说:“儿啊,为娘旧病难愈,你父在世请名医治疗,配置了丸药常备。”于是让儿子取来自己带的丹参丸吃了,又道:“路途遥远不可停留,为娘没事,明日照行。”
第二日,谢文元见母亲的病没有好转,执意去请郎中,忽地瞧见几队驼队。原来,每年年前都有来自河西、西域的驼队到凤翔柳林驮西凤酒过年。要能随驼队去肃州投亲这样安全可靠。
请来郎中给母亲看了病,郎中说:“你母亲是操劳过度,心力交瘁,气血两亏,心脉不调,好好调理才行。”谢文元接过方子,抓来药,煎好了伺候母亲吃药。
谢夫人说:“儿啊,此处非安全之地,还是赶路吧。”
谢文元说:“母亲身体欠安,将养好了再走。”
谢夫人劝说:“在外做客与在车上有何区别?听娘的话离疫区越远越好,明天赶路。”
谢文元坚持:“一路风寒,颠沛流离,母亲要有个三长两短,让儿子怎么承受得起?还是养上几日再走。”
谢夫人说:“我的病我知道不要紧,我夜深听到凄惨的哭声,心如刀割,我儿听话,万不可在此地停留。”
谢文元这才把随驼队去肃州的想法告诉母亲。
谢夫人大喜:“我儿长大了,出门在外,人生地不熟,这样好有个照应,再好不过了。”
谢文元买了烟茶点心前去拜会肃州驼队把式。驼把式是位四十多岁西北汉子,为人爽快,也是西安人。听了谢文元要去肃州投亲,投的又是有口皆碑的魏农官,便说:“他们可是好人!前些年闹瘟疫,魏医堂支起大锅熬药散发,救了不少人,说是神仙啊。你跟我们走,包你安全到达。”便说好了明日出发,在凤翔西门日出相会,不见不散。 丝路望长安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