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国学在台湾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完璧归赵:做人一定要有很强的责任感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邯郸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熟计议之!”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战国时期,赵惠王得到了一块稀世珍宝,和氏璧。秦昭襄王听说以后,便马上派人来赵国,表示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换取和氏璧。赵惠王听说之后,举棋不定,不知道秦昭襄王在拿到和氏璧之后能不能兑现自己的承诺。没办法,只好派蔺相如出使秦国。
蔺相如带着和氏璧来到秦国将和氏璧呈现给秦昭襄王之后,不想秦昭襄王却赖着不肯兑现承诺。蔺相如看穿了秦昭襄王的心思之后,便对秦昭襄王说:“大王,这块璧上有一块瑕疵,我指给您看吧。”秦昭王信以为真,便把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蔺相如拿到和氏璧之后,马上站到一根大柱子旁边,对秦昭襄王说道:“看来大王并不是想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取和氏璧了。如果是这样,那就不要怪小人无理了。大王要是逼迫小人交出和氏璧的话,我就连同这块璧一起撞在这根大柱子上,人亡玉碎!”
秦昭襄王害怕伤了和氏璧,便装出一副很诚心的样子,拿出地图要求交换和氏璧。蔺相如知道秦昭襄王肯定不会拿十五座城池来换取和氏璧,便和秦昭襄王斡旋一番后派人悄悄将和氏璧送回了赵国。
秦昭襄王知道和氏璧已经被送回赵国后,虽然很生气,但是也拿蔺相如没有办法,只能客客气气地送他回国了。
俗话说得好:“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当我们肩负着别人的重托之时,就应该像蔺相如那样有责任感——蔺相如以不畏死的决心完成了赵惠王的重托,体现的不仅仅是智慧与勇气,更多的是一种令人敬佩的责任感。
【国学智慧】
国学大师梁启超说:“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人只有尝到了负责任的苦,才能够感受到尽职尽责所带来的快乐。所以,我们想感受尽职尽责所带来的快乐,那就必须忍受负责任时的一切折磨,并且像蔺相如一样拼尽全力去做。 国学在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