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国学在台湾

嗟来之食:困境中也要活得有骨气

国学在台湾 王鹏华 2126 2021-04-06 08:56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国学在台湾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第八课

  品味圣贤的境界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耐得住寂寞与孤独

  品味圣贤的境界,走进圣贤的精神世界,不但可以丰富我们的见识,还可以提升我们的修养。而圣贤们的气度、深邃、超逸、睿智等“大智慧”等像一盏盏灯塔,为每一个人现代人的生活带来了光明——不论我们是智是愚,是官是民,都能够从中得到熏陶与升华,知道自己的渺小与无知,不断学习,不断改进,最终让自己成为梦想中的自己。

  嗟来之食:困境中也要活得有骨气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履,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选自《礼记·檀弓下》

  这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制度典籍《礼记》中讲述的一个故事:齐国发生严重饥荒,黔敖在路边摆放食物,用来施舍给经过的饥饿的人吃。有个饿汉用袖子蒙着脸,拖着鞋子,昏昏沉沉地走来。黔敖左手拿着食物,右手端着汤,吆喝道:“喂!来吃吧!”饥民抬起头瞪大眼睛盯着他,说:“我就是因为不愿意吃带有侮辱性施舍的食物,才饿成这个样子的!我宁愿饿死也不愿意吃这种失去尊严而换来的食物”最后,这个人因为不肯吃施舍的食物而饿死了。

  不食嗟来之食,这是从中国古代时期就有的一种骨气,而这也是流淌在每一代中国人血液中的精神。所以,从古至今,每一个中国人都崇尚骨气,把骨气视作比生命更为珍贵的东西——文天祥在被俘虏之后会展现出“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不屈精神,鲁迅先生在国家动荡之时会发出“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呐喊。

  在台湾,关于骨气的故事传播最广泛的当属傅斯年与蒋介石的故事了。20世纪中叶,蒋介石率领当局官员迎接美国贵宾,在贵宾室,傅斯年就跷着二郎腿叼着烟斗坐在蒋介石和美国贵宾的身边,令很多人惊叹不已。其实,早在1944年,傅斯年就在参政会上表现出了极有骨气的一面,他当场揭发蒋介石的连襟孔祥熙在发行美金公债中贪污舞弊。会后,蒋介石亲自请他吃饭,为孔说情。席间,蒋介石问:“你信任我吗?”傅斯年答曰:“我绝对信任。”蒋介石于是说:“你既然信任我,那么就应该信任我所任用的人。”傅斯年立刻说:“委员长我是信任的,至于说因为信任你也就该信任你所任用的人,那么,砍掉我的脑袋我也不能这样说。”

  一个人有没有骨气,决定了他的一生是一棵大树还是一根小草。假若你没有骨气,只想着吃嗟来之食,那么就算你吃得再多也还是长不大,因为你吸收的不是阳光和雨水,别人给你食物的同时也从你的身上踩过,久而久之,你就习惯了这种安逸,习惯了被人来来回回从身上踩着走过,最终成为一根小草。相反,你如果是一个有着铮铮骨气的人,从不想着吃嗟来之食,就算你一开始遭遇很多磨难,那也会因为你深深地扎根在大地母亲的怀里,不断地吸收营养,最终成长为一颗人人都需要仰视的参天大树——在很遥远的地方,人们就能看到你,走近你,你能给人一片绿色,活着是美丽的风景,死了依然是栋梁之才,活着死了都有用。

  这,就是骨气的作用和力量!

  【国学智慧】

  骨气,指体貌气质。后多指刚强不屈的人格及操守,也喻书法的笔力和雄健的气势。南朝刘义庆就在《世说新语·品藻》中说道:“时人道 阮思旷,‘骨气不及右军,简秀不如真长。'”

  对于一个人来说,最容易失去骨气的时候往往是在身处逆境时候,经受不住困难的人在逆境中就会成为失去骨气失去尊严的“逆境囚徒”,他们以出卖尊严的方式去走出逆境,最终得到的结果却可能是永远走不出失去尊严的生命逆境之中。而那些在逆境中始终没有丢掉骨气的人,则会成为从困境中走出来的勇敢者,他们会笑看八千里路云和月,三十功名尘与土那也是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豪情,最终赢得身前身后名。 国学在台湾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