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说不尽的南北朝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 41 |
余波难平
高俨发动的这场政变虽然以未遂而告终,但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事情的余波仍未平息。
首先是胡太后责问高俨此事到底因何而起,高俨为了推卸责任,说自己是受了冯子琮的教唆。史籍云:“太后怒,又使执子琮,遣右卫大将军侯吕芬就内省以弓弦绞杀之。”若真是如此,胡太后不惜杀死自己的妹夫,很可能是为了替儿子脱罪,而故意用冯子琮来背黑锅。因为从此以后,胡太后经常将高俨安置在自己宫中,每餐饮食都要自己先尝过才让他用,深恐一时疏忽,高俨就会为人所害。
胡太后此举并非多虑。
既然高俨没能杀掉陆令萱,现在陆令萱当然要加以报复。事情刚结束不久,她便劝少主高纬道:“人们都说琅琊王聪明雄勇,当今无敌,我观其相貌志度,只怕他绝非人臣。既然他能擅杀和士开,别的事情也能干得出来,陛下应该早做防备才是。”恩幸何洪珍等和士开余党也力主杀掉高俨。
高纬一时犹豫不决。这时,祖珽已经被他提拔为侍中,既然此人号称“智士”,他就派人用食舆将祖珽秘密接进宫来,征求他的意见。
祖珽别的没说,只举了两个历史上的例子:一个是周公诛管叔,一个是季友酖庆父 。周公于管叔为兄,季友于庆父为弟,这两起事件都是为了保证君位继承由父传子而对亲兄弟大义灭亲的先例。
听了祖珽的这两个故事,“帝纳其言”,下了杀掉高俨的决心。
八月下旬,高纬再度西巡晋阳,请太后和高俨同行。
到晋阳后,高纬一开始想安排右卫大将军赵元侃诱执高俨。但赵元侃说:“臣昔事先帝,日日见先帝深爱琅琊王,今宁就死,不能行此事。”高纬就出赵元侃为豫州刺史,让他滚蛋了事。
一个月后的一天,高纬亲自对胡太后打招呼,说明天要起早跟高俨一起去游猎,一定早去早还。当夜四更时分,高纬就派人来召高俨。见高俨心中疑惑,陪侍太后的陆令萱就说:“兄兄唤你,儿何不去?”高俨无奈,只好告辞而出。走至永巷,隐身在暗处的刘桃枝突然闪出,反剪其手,将他绑了起来。高俨大惊,呼道:“我要见家家和尊兄!”刘桃枝毫不理会,用衣服塞住他的嘴,蒙了他的头,抱着他直奔大明宫(高湛时在晋阳营建的别宫),随即将他杀死,裹了一张席子埋在室内。天亮后,高纬才将此事告知胡太后,允许她临哭十余声,便命左右拥入殿去。直到次年三月,才将其安葬于邺西,赠谥号为楚恭哀帝,以此稍慰太后。高俨死后还留有四个遗腹子,诞生数月后亦相继夭折。
其实早在此事之前,因为胡太后淫乱宫闱一事,她与少主高纬之间本就不甚亲密的母子关系已经变得相当冷淡了。初时,高纬虽然对母亲的不谨行为时有所闻,但一直并未深信。直到有一次他去拜见胡太后,在她的殿中见到两个俊美的尼姑,高纬色心顿起,就召这两个尼姑来侍奉自己。哪知这样一来,立刻穿帮,原来这尼姑竟是男人假扮的!高纬惭怒交加,下令彻查,这才知道了胡太后与和尚昙献奸通的事。后来除昙献之外,还有不少胡太后平常亲昵之人尽皆被杀。
这次诛除亲弟高俨之后,高纬遂决心趁机摆脱母亲的压制。
十月十五日,高纬一行从晋阳返回邺都。进至郊外的紫陌,忽然遇上一阵极为猛烈的大风。精于风角之术的舍人魏僧伽上奏说,这意味着有暴乱叛逆之事将要发生。高纬以此为由,诈称邺城里出了事变,自己带着亲随脱离队伍,全副武装疾驰入了南宫,然后命管事太监将胡太后迎入北宫幽禁起来,还颁下敕令,严禁内外亲属与太后相见。胡太后自知有愧,准备了一些好吃的讨好高纬,高纬则连尝也不敢尝。
史籍没有告诉我们幽禁胡太后是不是陆令萱的主意,但很明显的是,从此之后,陆令萱在北齐的权势便达到了顶峰。《北史》明言:“自武平三年之后,令萱母子势倾内外,卖官鬻狱,聚敛无厌,每一赐与,动倾府藏。令萱则自太后以下,皆受其指麾;提婆则唐邕之徒,皆重迹屏气。”尤其是祖珽在和士开死后与陆令萱互相抬举,逢人就说:“陆虽妇人,然实雄杰,自女娲以来,未之有也。”陆令萱则赞祖珽为“国师”“国宝”,还推荐他当了尚书左仆射。而之前的左仆射赵彦深已经在祖珽的谗言之下被外放为兖州刺史。所以这时的北齐,基本上是内廷以陆令萱为首,外朝以祖珽为首,共同把持了朝政。考虑到祖珽是因陆令萱而得幸,大体可算是她的鹰犬和附庸,因此即使说是“陆媪”一人权倾天下,也并不为过。
另一方面,由于陆令萱的权力归根结底来源于少主高纬,而他们两人的利益又基本一致,所以这一阶段也是北齐皇权最为集中的一个时期。从高欢时代曾经存在的四大势力(六镇鲜卑、河北大族、尔朱荣余部和洛阳士族),到高洋时代晋阳勋贵与邺城官僚之间的对立,途经高演政变后勋贵集团的得势,再到高湛时代对宗室和勋贵的重新压制,最后则是高纬时代内廷势力对政权的全面掌控。总体而言,虽然中间因皇位继承而屡生波折,但皇权集中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也是历代王朝在开国后几十年间普遍出现的一个规律。
理解了这一趋势,我们也就能更好地理解这一年北齐发生的另一个重大事件—斛律光被杀。 说不尽的南北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