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说不尽的南北朝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 42 |
自毁长城
当年斛律金随高欢共同起兵,战功卓著,不但是东魏北齐的开国元勋,而且历事六朝,始终荣宠不替,两个儿子斛律光、斛律羡同为方岳,为国之干城,其余子孙也皆封侯显贵。斛律家还世代与皇室联姻,“一门一皇后,二太子妃,三公主”,可谓尊荣莫比,实乃勋贵中的领袖。斛律光本人则从高洋时代以来就镇守齐之西境,北拒突厥侵寇,南与北周争锋,战邙山、略汾北、救宜阳,在与同时代的名将韦孝宽、宇文宪等人的较量中屡有斩获,数次挫败了北周咄咄逼人的攻势。尤其是北齐在政治日益昏乱、国势渐颓之际,之所以军事上以一敌二还能暂时不落下风,几乎全凭他和另一位名将段韶苦苦支撑。前一年段韶病逝后,斛律光的地位愈发重要,这一点在高俨事件中已经得到了证明。
然而,在北齐皇权集中化的趋势下,斛律光的功劳越高,地位越重要,越容易引发来自君主的猜忌。尤其是这时斛律光自以国丈之尊,又居左丞相之位,行事稍欠谨慎,也给少主高纬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武平二年,北周派陕州总管宇文纯领兵攻围洛阳以西的门户宜阳。斛律光统步骑五万往救,回师之时,大军未至邺城,少主高纬便降敕命先将士兵放归。斛律光却觉得,士兵们多有勋功,此时未及慰劳便加以遣散,将会损害政府的号召力,因此就一边秘密上表请朝廷派使者宣慰,一边继续进军,直到进至邺城郊外的紫陌,才扎下营盘待使者前来。这一举动在高纬看来,大有引兵犯阙以逼使自己就范的嫌疑,心下十分厌恶。但畏于斛律光的威势,一时又不好发作,只得急忙派使者宣劳,并召斛律光入见加以封赏。从此以后,功高震主的斛律光就成了笼罩在少主高纬心头的一道阴影,长久挥之不去,哪怕后来斛律光助他平定了高俨政变,也没能改变他的想法,反倒是加剧了他的疑惧。因为在高纬看来,斛律光既然能仅凭三言两语便平息高俨的叛乱,自然也就有充足的能力将自己赶下台,现在虽然他表面上忠于自己,可谁又能保证他将来不生异心?
与此同时,斛律光与祖珽、穆提婆等佞臣的关系恶化,也加深了他与少主之间的裂痕。
据说斛律光上朝之后,常在朝堂垂帘而坐。祖珽因为眼盲,曾经乘马在其坐前经过而未加施礼。斛律光大怒,对人道:“此人竟敢这样放肆!”后来祖珽在内省当值,言声高慢,斛律光恰巧经过听见,又发了一顿脾气。他还发牢骚说,以前赵彦深执掌尚书省时,兵马之事经常跟我们商量,而自从这个瞎子当政,有事全瞒着我们,这样下去迟早要坏事!凡此种种,祖珽也有耳闻,为了探知斛律光仇视自己的原因,他还特意收买了他身边的奴仆加以询问。结果那奴仆说,自从祖珽用事以来,斛律光时常在夜里抱膝长叹,说什么“盲人入,国必破矣”之类的话。看样子,由于政治立场不同,斛律光对祖珽积怨很深,而且殊难化解。
而对于陆令萱和其子穆提婆,斛律光也并无好感。穆提婆曾想求娶斛律光的庶女为妻,被他拒绝;高纬赐给穆提婆晋阳附近的一片田地,斛律光又谏阻说,这田是神武皇帝以来便蓄养战马的地方,赐给私人于国防不利。由此穆提婆和祖珽一样,对斛律光怨怼在心。
齐主高纬及其身边的幸臣对斛律光不满的情况亦被北周勋州刺史韦孝宽侦知。近年来,韦孝宽与斛律光数度交手,基本上没占到什么便宜,尤其是汾北之地被斛律光连筑十三城,蚕食了不少土地。再加上他手下有个擅长卜筮的参军曲岩推断,不久后齐朝将会发生自相杀戮之事,韦孝宽遂决定利用这一机会实施离间之计。他编造了一首童谣,其辞为:“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又曰:“高山不推自崩,槲木不扶自举。”然后叫间谍秘密散布于邺都。没过多久,邺城街巷间的小孩就唱起了这首歌谣。
古代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斛,所谓“百升”即指斛律而言;而斛律光字明月。“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这话,意思是斛律光将会吞并长安,然后自己称帝建国。“高山不推自崩,槲木不扶自举”,自然是说高氏政权将会解体,斛律氏将会取而代之。
当这首歌谣传入祖珽的耳朵,他很快意识到可以善加利用,而且为了激怒陆令萱,他还在后面续了一句“盲眼老公背受大斧,饶舌老母不得语”,然后叫穆提婆将此事透露给其母得知。陆令萱这个“饶舌老母”一听,当然火冒三丈,就与祖珽合谋,将此童谣誊录下来呈奏给少主高纬,还附会说:“斛律家累世大将,哥哥明月声震关西,弟弟丰乐(斛律羡字)威行突厥。女为皇后,男尚公主。以此看来,这谣言实在不可不畏啊!”
高纬被说动了。然而斛律光毕竟是勋贵领袖,兄弟二人又手握重兵,此事如果处理不好,很可能会激起新的变乱,而且他的另一名心腹韩长鸾对此也并不赞成,一时间高纬颇费踌躇。
祖珽见状,私下请见。当时除君臣二人之外,唯有少主宠幸的胡人弄臣何洪珍在旁。高纬对祖珽道:“前得公启,即欲施行,只是长鸾以为无此理。”祖珽未及回答,何洪珍抢先进言说:“若本无此意,也就罢了;既有此意又不施行,万一泄露,如之奈何?”高纬深以为然。
祖珽据此认为,除掉斛律光之势现在已成,所欠者唯有导火索而已。对此他暗中进行了布置。不久后,斛律光属下的一个名叫封士让的府佐密启高纬,告发斛律光前次从宜阳回师后,“令军逼帝京,将为不轨,不果而止”,还说他在家中私藏武器甲胄,豢养数千僮奴,又时常与其弟斛律羡(时任幽州刺史)、其子斛律武都(时任兖州刺史)密信往来,似有重大阴谋,“若不早图,恐事不可测”!同时,斛律武都有一个姬妾的哥哥也告斛律光谋为不轨。善观天象的曹魏祖亦上奏:“上将星盛,不诛,恐有灾祸。”所有这些终于促使高纬下定了决心。
他对何洪珍道:“我早就怀疑此人欲反,现在果然如此!”并立刻命他召祖珽前来。祖珽出主意说,为了麻痹斛律光,可以先派人赐给他骏马一匹,交待说明日将游东山,请他乘此马与陛下同行,斛律光必定会入宫拜谢,到时便可将其擒获。
高纬依言而行。
七月二十八日,斛律光果然入谢请见。高纬命人将他带至凉风堂,刚一站定,刘桃枝便从后猛扑,想要将他推翻在地,但斛律光身强力壮,这一扑竟没能将其扑倒。他大怒转身,瞋目喝道:“这种事刘桃枝干得多了!我斛律光不负国家,不知因何获罪!”然而并没有人向他解释。刘桃枝率领三名力士一齐上前,奋力用弓弦勒住了斛律光的咽喉,终于将其制服,然后杀死了他。传说斛律光的血流到了地上,事后怎么铲也铲不掉。
与此同时,高纬还下诏处死斛律光诸子,抄没其家产,并派人乘驿至州,去执杀斛律羡和斛律武都。临刑前,斛律羡叹道:“富贵如此,女为皇后,公主满家,常使三百兵,何得不败!”而从斛律光家里最终只搜出弓十五张、宴射用箭一百支、贝刀七口、御赐矟两杆而已,找不到任何他意图谋反的证据。
《北齐书》的作者李百药评论此事,认为少主高纬此举同战国时赵王迁诛杀大将李牧一样,无异于自毁长城,从而直接导致了数年后北齐的倾覆。
史籍还记载说,周武帝宇文邕得知了斛律光被杀的消息,喜不自胜,甚至为之大赦天下。后来周师攻入邺城,周武帝还指着处死斛律光的诏书感叹:“此人若在,朕岂能至此!” 说不尽的南北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