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说不尽的南北朝

50 北齐覆亡

说不尽的南北朝 邙山野人 3885 2021-04-06 08:56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说不尽的南北朝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 50 |

  北齐覆亡

  一笑相倾国便亡,何劳荆棘始堪伤。

  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

  将近三百年后,晚唐大诗人李商隐有感于北齐末年的史事,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言诗。诗歌中,冯小怜风华绝代的肉体与铁马金戈的战争场景并现,构成了一副旖旎万分却又凄美哀婉的意象,读之不禁令人浮想联翩,感慨良多。

  而考诸史实,诗中描写的这一幕确实很有可能发生。

  据史料记载,在从晋阳逃走之前,北齐后主高纬已经将冯小怜和皇太后胡氏、太子高恒等人一起送往了北朔州避难。之后高纬一行于十二月十六日回到邺城,次日周军便擒获高延宗,拿下了晋阳。晋阳距邺城不过四百多里,紧急的军情战报一天便可传至,就算是驿传体系此时已经因战乱而崩溃,那也有莫多娄敬显等从晋阳逃出的人可以传递消息,因此在当月十八日,至迟到十九日,邺城方面就能够得知晋阳陷落的情形。而皇太后一行则是在二十日自北道回到邺都(高纬既不去突厥,便派人将她们迎回)。史料还特别记载说,皇太后胡氏的车驾抵达的时候,“帝不出迎”,但是一听冯小怜快到了,就“凿城北门出十里迎之”。

  想来高纬和冯小怜这一对乱世鸳鸯小别重逢之后,势必会有一番唏嘘感叹和云雨柔情。玉体横陈之夜,周师入晋阳的消息多半会让他们觉得分外忧愁和伤感,但更会让他们觉得良辰美景的易逝和春宵一刻的可贵。帝王卿相也好,红粉佳人也罢,既然所有这一切都不过是过眼烟云,那还说什么天长地久、海枯石烂?就让我们惜取眼前的每一分每一瞬,今朝有酒今朝醉,得贪欢时且贪欢吧!

  正是在这样的心态之下,高纬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的所作所为,更加颓唐和消沉,几乎完全丧失了奋战抵抗的意志。

  其实眼下并州虽失,但整个河北和河南尚在北齐的控制之下,如果能对这些地区的军力和资源善加利用,至少能给周军的行动造成不小的麻烦。例如广宁王高孝珩就提议,可以命时任瀛州刺史的任城王高湝统领幽、瀛方面的州兵自井陉故关入太行,扬声趋并州;命洛州刺史独孤永业统领河南之兵西入潼关,扬声趋长安;他自己则带领京畿之兵出滏口,鼓行逆战。并州的周军听说南北有兵,后方又受到威胁,自然就会迅速撤离,如此则晋阳便可收复。

  且不论这个计划是否能够顺利执行,在当时至少是个值得尝试的选择。然而,高纬对此却置若罔闻。高孝珩还请求将皇宫里的珍宝和宫女分赏将士,高纬也相当不悦。甚至当斛律孝卿为他写好了稿子,请他亲自出面慰劳将士,专门叮嘱他“宜慷慨流涕,以激励人心”的时候,高纬一时忘了词儿,竟然大笑出来,引得左右侍从也纷纷讪笑附和。将士们怒道:“你自己尚且如此,我辈又有何急!”以致皆无战心。

  虽然高纬也召集群臣,赐以酒食纸笔,征询他们该如何抵御周军,可面对众人纷纭各异的意见,他完全无法判断哪些真正可行,只能“莫知所从”。最后他采取的措施,除了大肆封授一些空头官爵试图挽救人心之外,竟然是以“望气者言,当有革易”为理由,决定将皇位禅位给八岁的太子高恒。

  于是在转年的大年初一这一天,高恒成了北齐名义上的新君,而高纬则效仿天统年间父亲高湛的先例,当起了“太上皇帝”。

  揣摩这时高纬的心理,其实与后世面临金兵南下的宋徽宗十分相似,自己玩不起了,干脆就摆出一副甩手不干的嘴脸,拉上别人来承担把国家搞完蛋的历史责任。可宋徽宗传位的钦宗好歹是个成年人,多多少少有自己的主见,而高纬的儿子高恒只不过是个八岁的娃娃,哪里能担得起眼前的危难局面?所以高纬此举除了给后人留下个笑柄之外,完全不具备任何实际上的效果。

  当此国家生死存亡的关头,一国之主却仍是这样昏庸与荒唐,又怎能不令京城里的文武士庶齿冷心寒?史料记载,当时的邺城“人情恟惧,莫有斗心;朝士出降,昼夜相属”。叛逃投奔周军的官员如此之多,以致右仆射高劢(音mài)不得不向高纬提议,应该将五品以上官员的家属都召置三台软禁起来,威胁说如果京城失守就放火焚台,官员们顾惜老婆孩子,才能拼死一战。高纬也没有听从。

  在晋阳稍加整顿后,周武帝统军于十二月二十九日挥师东下。

  眼看周军距邺城越来越近,莫多娄敬显、尉相愿等齐军将领决定抛弃高纬这个不成器的饭桶。他们计划在邺宫西门设下伏兵,先杀死高阿那肱,然后废掉高纬、高恒,立广宁王高孝珩为君。然而却由于高阿那肱临时改变行程,转由便道入宫而未能实施。高孝珩求兵权出拒周师不得,急怒之下对高阿那肱、韩长鸾等人说道:“朝廷不派我去击贼,难道是怕我造反么?我就算是击破宇文邕,那也不过是攻入关中,到长安去造反,跟我国家又有何相干?现今局势急迫如此,你们还这般猜忌干什么!”

  高纬及其身边人当然有理由猜忌高孝珩,因为他弟弟高延宗便是先例。正如高纬自己说的那样,他是宁肯叫周人得了并州,也不愿让高延宗得了去的。眼下高孝珩说出这样的话,他们更不会允许他掌握兵权。很快,朝廷便下诏出高孝珩为沧州刺史。领军大将军尉相愿得知这一消息,气得拔刀斫柱,叹道:“大事去矣,知复何言!”

  高纬宣布禅位于儿子高恒的当天,即派尉世辩带着千余骑兵去探察周军的动向。尉世辩西出滏口,登上山顶极目西望,遥见远处有大群乌鸦飞起,就以为是周军的黑旗,吓得急忙驰还,一路头都不敢回。于是黄门侍郎颜之推等文官都劝高纬借口“往河外募兵”马上离开邺城南逃,以图后起,若实在不济,也可以去投陈国。高纬这时巴不得有人给自己个台阶下,立刻表示同意。正月初三和初九,他先后把太皇太后胡氏、太上皇后穆氏和幼主高恒送往了济州。

  十五日,周军进抵邺城西郊的紫陌。十八日开至城下,次日围城,放火焚烧西门。虽然城里的齐军出城拒战,但很快便被击溃。当天高纬就带着一百来人夺路东出,直奔济州而去。其余王公百官皆降。二十日,周武帝卷甲入邺,令将军尉迟勤率两千骑兵追击高纬。

  与此同时,高纬在济州与幼主会合后,先是宣布将皇位再次禅让给身在瀛州的任城王高湝,接着留胡太后于济州,使高阿那肱守济州关觇候消息,自己则带着穆黄花、冯小怜、幼主高恒、韩长鸾等数十人又奔了青州。

  到青州后,本来高纬是想马上继续南逃,去投奔陈国的。但这时断后的高阿那肱为自家前途考虑,终于也决心投降周朝了。他秘密与周军联络,约定生擒高纬以作为自己的投名状,便屡次送信给高纬说:“周师尚远,而且桥路已被我烧断,可以暂且在青州收集兵马,不急南行。”高纬一行便放缓了行进速度。不久,尉迟勤抵达济州关,高阿那肱随即投降,引领周军追了上来。二十五日,尉迟勤终于在南邓村一带将高纬等十余骑追及,尽数擒获送往了邺城。

  虽然此后周武帝征服瀛、幽、定、朔等齐国州郡又花费了一些时间,但北齐王朝二十八年的历史至此已宣告结束。如果从北魏分裂为东西两国开始算起,那么整个北方中国在四十四年后终于又重新纳入到了同一个王朝的统治之下。

  后来周武帝将高纬送到长安,封他为温国公。然而这位亡国天子却依然忘不了当年他与冯小怜“愿得生死一处”的誓言,仍向周武帝请求将小怜赐还给自己。周武帝倒也大方,道:“朕视天下犹如脱屣,区区一个婆娘有什么好可惜的!”两人由此又得以团聚。

  不过,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半年后,周武帝借口高纬与穆提婆等人阴谋反叛,将高氏宗族数十人尽皆赐死。冯小怜则被赐给代王宇文达为妾,一度颇为得宠,后来死于隋文帝时。 说不尽的南北朝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