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说不尽的南北朝

51 历史的转折点

说不尽的南北朝 邙山野人 4270 2021-04-06 08:56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说不尽的南北朝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 51 |

  历史的转折点

  攻灭北齐除了带给周武帝关东地区五十个州、一百六十二个郡、三百多万户人口之外,更极大地满足了他隐抑多年的征服欲和虚荣心。要知道,这可是自己的父亲宇文泰奋斗终生也没能达成的至上伟业,而自己仅仅在亲政五年之后便大功告成!

  当年四月,回到长安的周武帝举行了盛大的入城仪式和献俘太庙的典礼,围观者发出山呼海啸的“万岁”之声,以此赞颂他们伟大的君主凯旋。

  为了巩固周朝在原北齐境内的统治,周武帝在擢用山东人物的同时,废除了晋阳的宫室和六府,并将并州军民四万户迁至关中。他还追赠斛律光、崔季舒等被高湛父子冤杀的齐臣官爵谥号,放免杂户和在战争中被掠为奴婢者为良民,以此安抚人心。

  由于这些措施得当,除了逃入突厥的高绍义和割据辽西的高宝宁这两个齐国宗室之外,关东地区在被征服后几乎没有出现过任何反抗。

  而北齐在短短数月之内即告覆亡,也彻底改变了当时东亚地区的国际格局和南北关系。

  突厥人在木杆可汗统治期间一直与北周保持有联盟关系,周武帝宇文邕因此还迎娶了木杆的女儿阿史那氏为皇后。不过木杆死后,继位者佗钵可汗改变了一贯亲周反齐的策略,开始精明地周旋于两国之间以牟取更大的利益。当时,北周方面在与突厥和亲之后,每年都要以礼物的形式送给佗钵纺织品十万段;对居留长安的突厥人,也待以高规格的礼遇,“衣锦食肉者常以千数”。而北齐为了将突厥拉拢到自己这一边,更是不惜血本,以致达到倾空府藏的程度。这一来,本就因国势强盛而“有凌轹中夏之志”的佗钵更加骄狂自负,时常对手下说道:“只要在南边的两个儿子孝顺,我哪里还担心缺东少西?”

  到了北齐灭亡前几年,突厥已经在和齐国谈婚论嫁,所以当晋阳被围后,后主高纬一度想北奔突厥。随后邺都陷落,高纬被擒,时任定州刺史的范阳王高绍义便从马邑入突厥投奔了佗钵。而佗钵认为高绍义颇像乃父“英雄天子”高洋,对他很是欣赏,况且他也绝不愿意看到一个统一强盛的北周,便将突厥境内的齐人都交由高绍义统领,声称要助其复仇。

  在南方,陈宣帝听闻齐国已为周人所灭,震惊的同时心里很不是滋味,觉得当初跟北周合纵伐齐是自己吃了亏。于是他立刻动了再次兴兵北伐的心思,想要趁北周在河南立足未稳之时攻取徐兖等地。

  为此,陈宣帝征求五兵尚书毛喜的意见道:“我欲进兵彭、汴,于卿意下如何?”

  毛喜当年跟陈宣帝一同在长安居留多年,回国后又长期处理军务,对周陈两国的情况都很了解。他回答说:“臣以为如今淮左新平,边民尚未尽安,周人又刚刚并吞齐国,难与争锋,怎好以我之弊卒疲兵,复行深入?况且进伐中原,势必弃舟楫之工而践车骑之地,用我之所短迎彼之所长,实在不便。臣愚以为,不如安民保境,息兵结好,然后广募英杰,顺时而动,此乃长久之计也。”

  可惜陈宣帝并未听从。

  就在北周攻灭北齐的当年冬季,陈宣帝不顾毛喜、蔡景历等大臣的反对,下诏命吴明彻统诸军再度北伐。

  吴明彻自淮河溯泗水北进,首要的目标是攻取徐州重镇彭城。当时驻守的彭城的已经是北周徐州总管梁士彦,陈军进至吕梁后,梁士彦阻击不敌,只好退回彭城死守,吴明彻便将彭城围困起来。

  得到陈军进犯的消息,周武帝并不意外。其实在他统一天下的构想里,伐陈本来就是今后应有之义,此番陈国主动进攻,倒使得他免除了将来毁约背盟的麻烦,并且正好可以利用这次机会先探查一下陈国军事力量的虚实,于是便派上大将军王轨(又名乌丸轨)统兵去救徐州。

  开往徐州的路上,王轨探知吴明彻用堰水灌城之法,已经在城下环列舟舰将彭城围了个严严实实,遂决定暂时不与陈军正面交锋,而是轻行疾进,插入到陈军后方的淮口,先去切断陈军水师的归路。王轨命士兵在清水(即泗水)河道中竖起木栅,横缠铁锁,上贯车轮,然后在岸边筑城,以此彻底封锁由清水入淮的水路。

  陈军自知陆战难敌北方骑兵,本方的给养辎重又全靠水路运输,因此得知周军栅断了淮口之后大感恐慌。萧摩诃当时便对吴明彻道:“听说王轨刚刚封锁了下流,正在两岸筑城,眼下还未筑好。如果现在派兵进击,他们一定不敢相拒。只要水路不断,我军便能与敌人相持;一旦岸城修好,归路断绝,只怕我们都要成为俘虏了啊!”

  彭城久攻不下,难以向陈宣帝交待,自己又得了苦不堪言的背疾,吴明彻近几日心绪相当糟糕。听萧摩诃这么说,当即拉下脸来怒道:“陷阵夺旗是将军你的事,长算远略则是老夫我的事,何必多言!”萧摩诃碰了个大钉子,只好讪讪而退。

  十天之内,进抵淮口的周军陆续增多,岸城也修筑完毕,陈军诸将愈发认为不可在此久留。有人提议,应该凿破大堰,然后以舟载马,乘水势奔涌之力突破王轨在下流的防线。马军主管裴子烈则认为,如果决堰下船,船只多半会在大浪冲击之下倾覆,反不如先派骑兵自陆路撤退为好。

  这时,吴明彻的背疾愈发严重,以致几乎难以骑乘。萧摩诃便再次进言说:“如今求战不得,进退无路,即使潜军突围,也谈不上可耻。愿公率步卒、乘马舆徐行,摩诃自领铁骑数千,驱驰前后,必当使公安达京邑。”

  吴明彻道:“老弟此计,实乃良图。然而老夫我受命专征,不能战胜攻取,又处此进退失据之窘境,实在惭愧无地!况且我军步兵既多,身为主帅,我一定要身居其后,相率偕行。弟马军宜须在前,不可迟缓。”最终吴明彻拒绝了与萧摩诃同行的提议,决定自统步卒决堰乘舟而下。

  于是,萧摩诃带着数千骑兵先在夜里轻装出发。第二天,吴明彻也下令决开堤堰,亲领三万将士乘水势顺流直下。

  然而,随着下游的河道逐渐变宽,水势亦逐渐变缓,等到陈军的船队抵达淮口之时,水面已经远低于王轨设下的封锁线,舟舰被铁锁和车轮所阻,压根无法通过。王轨乘机引军合围,将卡在河心的陈军船队包了饺子。这种情况下,陈军稍加抵抗便全面溃败,吴明彻被周军生擒,包括全部器械辎重在内,三万将士就此全军覆没,只有先期出发的萧摩诃等率领骑兵逃了回来。

  消息传到建康,陈宣帝悔恨不已,对毛喜说:“卿之言今日应验矣!”并诏令沿边州郡高度戒备,以防周军乘胜南侵。

  不过,虽然周军在淮北取得了大捷,但周武帝却并没有继续对陈朝发动大规模的攻势。因为他觉得在南征之前,为了杜绝后顾之忧,很有必要先处理一下北边的突厥问题。自从高绍义北投突厥之后,佗钵可汗数次寇扰边境,如果置之不理,迟早会构成严重威胁。

  于是在宣政元年(公元578年),也就是淮北大捷的第二年五月二十三日,周武帝宣布将亲统大军北伐突厥,计划五道俱入,直捣王庭!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大军尚在向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集结当中,周武帝却突然病倒了。而且病情很快恶化,二十七日发病,三十日便不得不因此终止了这次北伐的军事行动。当时曾经医治过周武帝的姚僧垣已经因年老退休在家,也被紧急召至云阳宫为武帝看病。

  内史柳升私下问姚僧垣道:“陛下已经数日不曾进膳,不知脉候何如?”

  姚僧垣面色严峻地说道:“天子上应天心,或许当能非凡庶所及。若是常人如此,怕是万无一全了!”

  然而“上应天心”云云,不过是说给人听的场面话,帝王也是凡胎肉身,在生老病死面前,岂能与常人无异?

  周武帝自己也觉察到了大限将至。他急召宗师宇文孝伯前来,执其手道:“我自思必无全理,今以后事付君。”便任命他总领宿卫禁兵,又令他驰驿入京镇守,以备非常。

  六月初一,在赶回长安的路上,周武帝宇文邕病危,当夜即崩逝于乘舆之中,时年三十六岁。

  历史的走向由此再次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 说不尽的南北朝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