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说不尽的南北朝

57 远交近攻,离强和弱

说不尽的南北朝 邙山野人 4462 2021-04-06 08:56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说不尽的南北朝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 57 |

  远交近攻,离强和弱

  前文提到,在佗钵可汗时代,突厥人便改变了以往亲近北周的策略,尤其是在北齐灭亡后,佗钵转而扶持来投的北齐宗室高绍义和割据营州的高宝宁,不断侵扰北周边境。周武帝宇文邕本想亲自大举攻伐来解决这个问题,却不幸在发兵途中病逝。因此在杨坚即位之时,北方的突厥仍然是隋朝面临的重大威胁。

  好在佗钵可汗去世后,突厥内部因汗位继承发生争执,佗钵的侄子沙钵略虽力压诸兄弟当上了大可汗,却迫于压力,不得不封了几个小可汗,内部的不和给了杨坚分化瓦解敌人的天赐良机。恰在此时,曾经护送北周千金公主入突厥与佗钵和亲的长孙晟出使归来,将此行获得的种种情报上书汇报给了杨坚,并提出了削弱突厥的“远交而近攻、离强而合弱”策略。

  具体而言,就是利用突厥内部的矛盾,扶植实力较弱、距隋朝边境较远的小可汗,离间他们和大可汗沙钵略之间的关系,怂恿他们与沙钵略争权,以达到分裂突厥人的目的。

  杨坚闻计大喜,立刻付诸实施。他首先停止了自北周以来对突厥大可汗的岁贡,修缮边塞长城、强化防御体系的同时,又派遣使者携带厚礼,联结居于今伊犁河谷的西边达头可汗和掌控东边奚、霫(音xí)、契丹部落的沙钵略之弟突利设。当达头的使者和沙钵略的使者同在隋朝之时,则刻意优待达头使者而冷落沙钵略的使者。

  没过多久,长孙晟的计策便收到了效果。

  开皇二年春,由于失去了来自隋朝的物资供应,大草原上又连续发生灾害疾疫,沙钵略遂以为可敦(北周千金公主依照突厥风俗,在佗钵死后又嫁沙钵略,成为可敦)复仇为借口,发动举国部众四十余万大肆南侵。

  本来按照沙钵略的计划,除了高宝宁配合突厥寇掠平州(今河北卢龙北)之外,包括他自己在内的五可汗应在东起燕山、西至河湟的漫长战线上分别发动攻击,使隋朝陷入顾此失彼的局面。然而,当沙钵略在中央突破长城防线,更欲大举深入之际,西边的达头可汗却打起了退堂鼓,径自带着到手的战利品率部回了天山。与此同时,牙帐位于漠北的小可汗阿波在侵入凉州后屡次败于秦州总管窦荣定。当时在窦荣定军中效力的长孙晟趁机遣使对阿波说:“你和沙钵略本来就互相看不顺眼,现在他沙钵略屡战屡胜,你阿波却一来就连吃败仗,将来沙钵略一定会拿此事当借口归咎于你,从而谋求吞并你的北牙。你可要好好掂量掂量,就凭自己,能不能对付得了他!”

  不久,阿波派使者入隋,长孙晟又说:“现在达头可汗已经与我隋朝通和,沙钵略根本管不了。你阿波不如也依附我大隋天子,然后跟达头结盟,共同对付沙钵略,这才是万全之计。怎么说也总比归国认罪、受他沙钵略的折辱杀戮要强得多吧!”

  阿波果然被长孙晟说动,派使者随他入朝,向隋朝示好。

  此前,长孙晟还说服了沙钵略的儿子染干,让他放出风声说:“漠北铁勒反叛,欲袭我牙帐!”沙钵略大惧,遂收兵退出了长城。

  然而,隋文帝杨坚已经看出了沙钵略的外强中干和色厉内荏,岂肯善罢甘休!次年初夏,他颁下诏书,痛骂突厥狼子野心,以卫王杨爽为行军元帅,分兵八道出塞,大举北伐。四月十二日,隋军与沙钵略相遇于白道。一场激战过后,沙钵略大败,丢弃了可汗所穿的金甲,落荒而逃。加以军中缺粮,疾疫流行,突厥人死亡甚多。几乎与此同时,高宝宁也败于幽州总管阴寿,逃入契丹,最终为部下所杀。

  沙钵略本来就忌惮阿波骁勇剽悍,自白道败归途中又听说阿波投靠了隋朝,心下大怒,纠集余众返回漠北后,马上北征袭破了阿波的老巢,还杀了阿波的母亲。消息传来,阿波悲恨交加,又无所归依,便西奔去投了达头可汗。两人联兵一处,共同征讨沙钵略,其余可汗、部酋见状也纷纷站队,有的支持阿波、达头,有的支持沙钵略,一场内战迅速爆发,不久后便席卷了整个北方草原。

  突厥人之间的这场内战,一打就打了二十年。

  直到隋文帝在位晚期的仁寿三年(公元603年),这场内战才最终平息下来。其结果就是突厥人以阿尔泰山为界,形成了两个独立的政权:东突厥汗国和西突厥汗国。

  内战过程中,失势的一方常常投靠隋朝,而隋朝则继续贯彻长孙晟“离强和弱”的策略,拉一派、打一派,借此控制突厥。开皇十九年(公元599年),随着东突厥汗国第一代可汗(启民可汗)阿史那染干正式向隋朝款塞称臣、和亲纳贡,承认了大隋天子的宗主地位,隋文帝杨坚基本上解决了困扰北方边境多年的突厥问题。

  可以说,自从突厥汗国内部爆发内战开始,突厥人就失去了与隋朝争夺东亚霸权的实力。此后不久,契丹、奚、吐谷浑等原本亲善突厥的边疆部族纷纷遣使归附,标志着隋文帝杨坚构建世界帝国的雄心正一步步地走向现实。

  现在,只剩下最后一个重大的任务等待他去达成。

  那就是:打过长江,统一全国!

  在宋、齐、梁、陈这南方四朝里,在侯景之乱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陈朝是实力最为弱小的一个。论领土,它还比不上三国时代的东吴;论户口,政府能够实际掌握的只有五六十万户。有学者认为,陈朝境内的实际人口数量当在一千五百万左右,是南朝中最低的。而隋朝在统一北方之后,又经过“开皇之治”的数年生息和括户,此时已有户口六七百万,足足是陈朝的十倍有余!实际人口数量当在三千万以上,也是陈朝的两倍。所以论经济和军事实力,陈朝绝对不是隋朝的对手。

  更糟糕的是,在陈宣帝陈顼去世后,其长子陈叔宝接了班。这位小名“黄奴”的皇帝虽然即位时已经年满三十,但由于自幼“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不仅不知稼穑艰难,而且个性柔弱,除了在诗文音乐方面偶有所作之外,主要的爱好是醇酒美人,政事一概交给手下佞臣处理。

  据说陈叔宝最宠爱的妃子名叫张丽华,虽然出身卑微,但天生丽质,性情聪慧,十岁时被选入东宫,便得到了身为太子的陈叔宝的宠幸。史籍在叙述张丽华之美时,说她“进止闲暇、容色端丽”,一对剪水双瞳极为动人,“每瞻视盼睐,光采溢目”,而且她“发长七尺,鬒(音zhěn)黑如漆,其光可鉴”,在阁楼上凭轩而立之时,遥望的宫人都觉得见到了神仙。更要命的是,这样一位光凭颜值就秒杀众生的神仙姐姐还特别聪明,特别有心计,除了“才辩强记,善候人主颜色”之外,张丽华在处理后宫的人际关系时亦显得游刃有余,以至于其他嫔妃“咸德之,竞言贵妃之善”,连皇后沈氏对她独得恩宠也没有怨言。

  有这样一位男人心目中的完美情人日夜相伴,本就胸无大志的陈叔宝自然越发沉溺于温柔乡里难以自拔。即位后的第二年,陈叔宝下令在后宫新起临春、结绮、望仙三阁。数十间楼阁皆高数丈,其中的窗牖、壁带、悬楣、栏槛之类,全部用名贵的檀香木制成,上饰金玉,杂以珠翠;阁内遍设宝床、宝帐,施用的服饰器物以也尽是瑰奇珍丽的极品。每当微风吹来,阁中香闻数里,朝阳映照之下,金宝散发出的光芒闪耀整个殿庭。阁下则积石为山,引水为池,其中遍植奇树名花,春夏时节便落英缤纷,百鸟鸣啭,宛如人间仙境。陈叔宝自居临春阁,命张丽华居于结绮阁,龚、孔二贵嫔则居望仙阁,阁与阁之间通过复道交相往来。史书说,陈叔宝身边那些插戴貂尾的佞臣有五十人之多,日常侍奉的美貌嫔御也有千余人。江总、孔范等经常陪他嬉游宴乐的十人,号曰“狎客”。在这穷极江南民力而人为营造的仙境里,陈叔宝用诗酒与音乐将自己与凡尘俗世隔绝开来,或是命诸贵人及女学士与狎客共赋新诗,或是叫容色俏丽的宫女们“分部迭进”,吟唱新制的艳曲,君臣酣饮,通宵达旦……

  那首历史上著名的亡国之音—《玉树后庭花》多半就作于此时: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妆艳质本倾城。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美人如花,江山如梦。尽管后人在《隋书·乐志》中推测,这首曲子在演唱时很可能是男女合唱,而且“其音甚哀”,但我们在歌词中看到的却只有纸醉金迷的奢华和软语调笑的淫腻,而陈叔宝在创作此曲时,似乎也并没有透露出任何哀伤的情绪。

  倒是同样生于末世的晚唐诗人杜牧,在秦淮河边发思古之幽情,联想到家国人事的无常,不免徒增了几分感慨,写下了“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名句。

  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

  陈朝的国运,便在这飘荡于秦淮河畔的歌声里走到了尽头。 说不尽的南北朝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