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说不尽的南北朝

58 兴兵伐陈

说不尽的南北朝 邙山野人 4079 2021-04-06 08:56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说不尽的南北朝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 58 |

  兴兵伐陈

  开皇八年(公元588年)三月,隋文帝杨坚下诏大举伐陈。

  其实杨坚早在上台之初,便抱定了削平南朝、一统海内的决心,只不过当时条件尚未成熟,内有三方叛乱,外有突厥寇侵,朝中的局势也并不稳定,并不适宜对南大举用兵。

  因此,当老将梁睿在开皇元年(公元581年)上书建议伐陈之时,杨坚便以“初临天下,政道未洽”为由,认为并不急于征讨,拒绝了这一提议。

  之后数年里,杨坚忙于各种内政和对付突厥,在对待陈朝的策略上一直显得十分克制。在南境诸将收复了陈朝趁司马消难叛乱而夺取的江北失地后,他一再下令诸将不得深入,以免将战事扩大;他还派使臣南下向陈朝示意修好,并在陈宣帝去世后以礼吊唁,大大缓和了与陈朝的关系。不久,陈隋之间便恢复了正常的使者往来。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一时期的对陈策略是为杨坚“远交近攻”解决突厥问题而服务的。维持南境的缓和局势,使得杨坚能够心无旁骛地着手于攻略突厥,避免了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

  到开皇三年沙钵略败于白道,尤其是突厥人陷于内战,已无实力大肆寇边之后,杨坚终于慢慢调整战略方向,开始耐心、系统地筹划南征事宜。

  杨坚深知,虽然大隋的国力远胜于陈,但灭国之战非寻常边境冲突可比,切不可急功近利、轻举妄动,否则就很有可能像当年赤壁之战的曹操、淝水之战的苻坚那样,在占据优势的情况下遭遇耻辱性的失败。为此,他尽管早已下定了兴兵伐陈的决心,却仍然公开 向陈朝频频示好,以麻痹陈朝君臣,消解他们的警惕性。陈朝边将来降,杨坚一律不纳;双方国书往来,杨坚卑辞厚礼;甚至面对陈朝边将的越境挑衅,杨坚也只是命守军坚守拒敌,不准主动出击。

  另一方面,杨坚则秘密向一些心腹之臣征求灭陈的具体方略。这其中,又以高颎和崔仲方的建议最有见地。

  高颎的计策是,利用江南江北气候不同、农时有异的特点,每到江南庄稼收获时节,便虚张声势,扬言南讨,使陈朝军民不能安心收获;而在陈军聚兵屯守之后,我方则解甲营田。这样反复搞上几次,陈军必定习以为常。到时候我军真的集兵,陈人一定不信,还在犹疑的工夫,咱们早就渡过了长江,在陆上作战,更加得心应手!此外,江南的房舍多用竹茅建造,粮秣储积不像北方都存在地窖里,可以秘密派遣间谍潜入,因风纵火,等他们建好了新的,再派人去烧。这样不出数年,陈国便会财力俱尽。如此再发兵攻伐,取胜易如反掌!

  崔仲方则从军事部署的角度建言道,应该在长江上游诸州大造舟楫、兴建水军,张扬声势,而在长江下游抽调精兵,暗中准备渡江作战。这样一来,陈朝一定会将舰船集结于汉口、峡口,准备在水战上一决胜负。到时,倘若陈军以上流为防御重点,派兵增援,那么我们就命下游诸将相机渡江;倘若敌人聚兵下流以自保,那么上游的水军便鼓行而东,效仿当年西晋灭吴之故伎。再加上陈国昏君失德,哪怕坐拥三吴、百越之兵,也无济于事了!

  这两个建议都被杨坚不同程度地采纳,在后来的灭陈之战中果然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开皇五年(公元585年)之后,心机深沉的杨坚还利用后梁事件为契机,诱使陈朝成了主动破坏两国关系的一方,在道义上为兴兵灭陈寻找到了名正言顺的借口。

  自从江陵政权在三十年前被北周纳为附庸以来,这个史称后梁的小朝廷总体来说一直对宗主国服服帖帖,即便是杨坚篡周之时也不曾反叛。但后梁统治集团的上层毕竟大多是南人,故而内部始终存在亲陈反隋的势力。开皇五年,梁明帝萧岿去世,继位的萧琮威信不足,梁国内部的反隋派蠢蠢欲动。不久,便发生了大将军许世武欲献城招引陈荆州刺史陈慧纪的事件。虽然因计划泄漏未能成功,却使得杨坚加强了警惕:江陵是南征灭陈的重要基地,任何异动都会影响整个攻陈计划的实施,何况未来天下一统,这个附庸政权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如今必须加强对江陵的控制。

  因此在开皇七年(公元587年)筹划攻陈的前夕,杨坚在召萧琮入朝的同时,派遣酷吏崔弘度为江陵总管,领兵进驻江陵,很明显是要彻底吞并梁国。江陵百姓闻知后,都彼此垂泪交语道:“吾君其不返矣!”

  结果,在萧琮带着两百名大臣已经离开江陵而崔弘度又尚未抵达这个节骨眼上,留守的萧琮叔父、太傅萧岩等人立刻向陈朝荆州刺史陈慧纪请降。九月十八日,陈慧纪引兵来至江陵城下接应。次日,萧岩等便裹挟梁国士庶百姓十万口出城奔了陈朝。陈叔宝为之大赦天下,还封萧岩为开府仪同三司、东扬州刺史。

  有历史学家认为,萧岩奔陈这事儿并不像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因为根据记载,早在八月十八日,梁主萧琮就到了长安,而崔弘度至少在八月二十三日也已抵达距江陵不足二百里的鄀州(今湖北荆门北)。然而在接下来的二十多天里,崔弘度就此按兵不动,居然坐视萧岩与陈慧纪勾勾搭搭,又对十万江陵军民的出奔置若罔闻。而且在事后,崔弘度并未因为放任萧岩出奔受到杨坚的处分,反而在平陈战役中被委以行军总管的重任。这些线索暗示,对于江陵士民的南奔,杨坚本人如果不是有意纵容,至少也是不愿阻挠的态度。

  因为这样一来,就可以陷陈朝于不义,名正言顺地获得南征伐陈的理由。

  果不其然,当萧岩南奔、陈朝坦然接收梁国降民的消息传到长安,杨坚勃然大怒道:“我为民父母,岂能因一条大江相隔便舍弃他们不救!”随即下令大造战船,意欲攻陈。有臣下劝说造船一事应该秘密进行,杨坚却道:“我将替天行诛,有什么好保密的!”

  显然,杨坚是要向天下人宣示:是你陈叔宝纳我叛臣、受我降民,首先破坏了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背弃了互不侵犯的约定!而我杨坚是有德明君、爱与正义的化身、护法金刚那罗延转世,现在要代表月亮消灭你啦!

  以江陵事件为契机,从开皇七年冬开始,隋朝全面进入战备状态。

  从开皇八年三月下诏历数陈叔宝罪恶,宣布将大举伐陈开始,隋文帝杨坚花了整整半年多的时间,制定了一套万无一失、详尽周密的作战计划。

  首先,是通过新增军府、征召乡兵等方式,集结了超过五十万人的庞大军队。而陈朝的军队据推测不过十万,这就在兵力上形成了绝对碾压。

  其次,参酌手下谋臣宿将的诸多建议,博采众长,将整个长江战线划分为两个战区:江州以西是西战区,由秦王杨俊和清河公杨素节度,主要负责略取陈国上游州镇,切断上游敌军与下游的联系,策应东部作战;而江州以东的东战区由晋王杨广统领,目标是直取陈国京师建康。各战区遴选将士,共设行军总管九十名,举国精兵强将尽汇于此。

  最后,杨坚还在陈国境内广布间谍,秘密策反了一些陈朝官员,使他们充当内应,任命熟悉江南地理的南朝降将为向导等。

  经过细致而充分的准备,到开皇八年十月底,在扣留陈朝来聘的使者和告祭太庙之后,隋文帝杨坚终于下达了作战命令:

  东线以晋王杨广为淮南道行台尚书令、行军元帅,以左仆射高颎为副,统领宇文述、贺若弼、韩擒虎、燕荣等六十名行军总管,总兵力三十余万。其中左翼贺若弼部自广陵攻击京口;右翼韩擒虎部自庐州出横江,剑指采石;青州总管燕荣统水军由海路攻取吴地,以断建康后路;杨广的中军则自寿春出六合,直取石头城。

  西线以秦王杨俊为山南道行台尚书令、行军元帅,下督杨素、崔弘度、王世积、刘仁恩等三十总管,总兵力十余万。王世积出蕲春,刘仁恩出江陵,杨素领水军战船出三峡东下,杨俊的中军自襄阳出屯汉口,总领上游战事。

  一场声势浩大的渡江作战即将上演。 说不尽的南北朝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