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仲秋风雨天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全面战争·日式三国(吉川英治笔下的三国英雄记)(套装共5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第二十一章
仲秋风雨天
“不知道袁术看了我的信,会做如何反应呢?”
孙策将淮南的信使打发走后,暗自思量。
“袁术有可能勃然大怒,然后率兵渡江而来,攻打东吴。”
孙策思虑至此,便开始着手调兵遣将。他在长江沿岸布置战船,严阵以待,以备袁术来袭。
正在这时,曹操自许昌派来使者,使者带来了天子的旨意,封孙策为会稽太守。
孙策接受了天子的册封,同时使者又告知了曹操的要求,同时也是朝廷的命令:“特命会稽太守孙策,立刻出兵淮南,诛伐伪帝袁术!”
孙策自然不敢违命。他深知这传国玉玺落入袁术之手,他也要负一定责任。
“下官谨遵圣命。”
许昌使者很快就回朝复命。而东吴长史张昭则及时进谏:“主公,此番圣旨传来,我们接得不妙啊。想那淮南之地,土地丰饶,袁氏一族家世显赫。虽然袁术在与吕布之战中落败而逃,但他的势力也不容小觑。与之相比,东吴成立不久,锐气有余而财力军备不足。与之抗衡,难有胜算。”
“莫非你欲进谏,阻我出兵不成?”
“非也!主公既已领旨,自然不得反悔,否则朝廷会认为我们怀有异心。”
“那依你之见,我该如何是好?”
“依属下看来,主公不妨立刻致信曹操,告知东吴愿意出兵渡江,攻击袁术的侧翼,希望许都派来大军攻击其正面。这样一来,我们的压力就小了。让那曹军去负责主要战场,我们只需作为援军增援即可。”
“此计甚好!”
“主公此次出兵,乃是出于援助曹操的立场。因此,若是将来东吴有难,也可开口向曹操求援,到时他也难以拒绝。”
“先生妙计!孙某感激不尽。既然如此,我依计而行就是。”
孙策立刻修书一封,派人急送至许昌的曹丞相府。
今年秋天,丞相府里人人忧心忡忡。
“丞相近来性情大变,竟有些痴愚之态。”
曹操近来忧愁甚多,不免每日发呆,少言寡语。
他于春天率远征军征讨张绣,最后惨败而归。可能那次大败动摇了他的自信心,抑或是他生性多愁善感,难以忘怀芙蓉帐中的美人明眸,以及晚春之夜的胡笳奏鸣。这个秋天,他仿佛觉得秋意异常萧索,他的身影也无比落寞。
“不会的,丞相不是那种自寻烦恼的人。”
相府中有人常常看见曹操前往祠堂祭拜,因此出言辩解,打消了他人的臆测。
这所祠堂是为恶来典韦特意兴建的。典韦战死于征讨张绣之战中,而曹操返京之后,立刻为他专门设立祠堂,又提拔其子典满为中郎。可以看出,曹操对典韦之死十分遗憾惋惜。
这时,东吴孙策的急信送到。曹操毫无异议,立刻回信允准,并于当日整备三十万王师作为中军。曹操的性情中,有多愁善感的一面,也有果敢决绝的一面。在指挥三军,统领兵马之时,当断则断,十分威武。
三十万王师大军离开许昌,向淮南挺进。
时为建安二年秋九月,许昌当晚,月朗星稀,秋色宜人。
此番南征的王师虽号称三十万之众,实际上只有十万步兵、四万骑兵和千余辆辎重车队。
在离开许昌前,曹操对豫州刘备和徐州吕布分别发文,邀请一同参战。文中写道:“秋天将至,吾将南下淮水,征讨袁术,望与众位将军途中会合。”
刘备接到檄文后,立刻率关羽和张飞带领精锐部队,在豫州边境等待曹操。曹操一见到刘备,立刻喜笑颜开。
“刘公果然是遵信守义之人!今日得蒙相助,曹某十分欣慰。”
两军会于一处,军旗交相掩映。趁将士们稍作调整的工夫,曹操和刘备坐下来共议战略。
刘备回头示意关羽,让他将某样物品拿来。
关羽立刻出去,不多时便手捧两颗人头回来。
曹操惊道:“此乃何人之首级?”
刘备答道:“一个是韩暹,一个是杨奉。”
“哦?这两个人是不是在战时背叛袁术,投奔吕布的韩暹和杨奉?后来听说吕布将他们派到地方镇守。刘公怎么会得此二人的首级?”
刘备答道:“正如丞相所言,此二人被吕布分别派往沂都、琅琊两地驻守。但他们横征暴敛,设置各种苛捐杂税,老百姓苦不堪言。他们还纵容部下奸淫掳掠,作恶多端。我不忍见百姓受苦,决定为朝廷匡正吏道。于是命关羽和张飞以酒宴相诱,于席间诛杀了两贼。”
“原来如此!”
“刘某在此恭迎丞相大军,并请丞相降我独断杀人之罪,我等甘愿受罚。”
“刘公何出此言?你们诛杀此二人乃是肃正吏道,为民除害,乃是有功之臣,又何罪之有。”
“承蒙丞相大度,宽恕我等之罪。”
“那是当然。日后我也自会替你向吕布解释,请刘公安心就好。”
一连几日,秋高气爽,万里无云。只有中午时分比较炎热。
但在南下行军途中,却有一麻烦。由于今年徐州以南的淮水流域普降大雨,导致河水泛滥。而堤坝也难堪重负,崩溃决堤。在淮南平原上形成了许多大小湖沼。南征队伍的人马和载负辎重的车辆,在泥泞中裹足不前,辛苦跋涉。
“丞相一路前来,路途辛苦!”
大军一路艰辛,终于抵达徐州地界。吕布也在边境上相迎。
曹操一见吕布,立刻恭喜他先前的战果。
“听闻吕将军打败袁术大军,曹某不胜佩服啊!”
几人寒暄礼毕,暂将大军驻于城外。吕布则在驿馆之中安排了盛大酒宴,欢迎王师南下。刘备也受邀参加,一时之间,讨伐袁术的气势更为壮大。
曹操处事圆滑,首先给吕布戴上高帽。
“此番南征,需要仰仗吕将军威武之势。曹某已经奏请朝廷,封赏你为左将军。待凯旋之时,必将赐予印绶。”
吕布最喜此等封官加爵之事,闻听曹操此言,更是大喜过望,便立刻表示:“吕某愿为丞相尽犬马之劳!”
于是,曹操、刘备和吕布的三支队伍合为一体,阵容庞大,一同南行。
这支队伍以曹操为中军,刘备为右军,吕布则为左军。
而面对曹、刘、吕这三支军队组成的讨伐大军,那位身处淮南的伪帝袁术,又将如何应对呢?
“糟糕!有敌军来袭!”
淮南边界之上,哨兵见此阵势,立刻放出狼烟。
哨所之中更是派出数次飞骑,向寿春急报而去。
“什么?曹操、刘备和吕布已经结盟,率领大军前来征讨?”
袁术得到急报后,惊得险些晕厥在地。
“速召桥蕤进宫!”
袁术立刻下令召见大将桥蕤,命他作为先锋,前去抵抗。又紧急召开重大军事会议,商议对策。
下一封急报随即而至:“敌军已经突破边境线,不日即将抵达寿春城。”
袁术闻讯终于下定决心,亲自率领五万骑兵前去驱敌,但行军途中又传来消息。
“我军的先锋遭遇大败!”
没过多久,前线又传来噩耗。
“我军的先锋大将桥蕤,遭遇敌军先锋夏侯惇。两人交战之时,被对方挑于马下,当场刺死。”
除此之外,还有数骑急报传来,皆是一个又一个坏消息。袁术的脸色也越来越难看,将士们的士气也有所动摇。
有士兵小声议论道:“你们看呐!前方的尘土飞扬,莫不是敌军已经杀过来了吧?”
将士们闻讯,不禁骚动不安。见士气如此涣散,袁术立刻下令“不准后退”,却仍无法提高士气。既然军队难以进攻,袁术也只得率兵逃回寿春城。
他下令紧闭八个城门,打算以守为攻。
袁术别无他法,只得困守城池,与敌军展开长期作战的准备。他鼓舞手下将士们:“敌军皆是远征而来,早已疲惫不堪了。我们只要坚守城门,就能保卫寿春城!”
就在这时,敌军已经兵临城下。
吕布率军从东翼而来,刘备则带兵从西翼而来。曹操的中军则越过城北的高山,扎在寿春城外不远处,俯视淮南。
寿春城中,人人惊慌失措。诸位大将只知道每日开会,议论敌情,却无人有好的计谋破敌。而且正在这时,从西南方面又传来一则急报,给早已动荡不安的局势雪上加霜。
“东吴孙策已经整备战船,正在大举渡江,与曹军呼应,一起攻城。”
袁术得到西南方面的急报之后,如闻晴天霹雳一般,大惊失色:“怎么?孙策竟然也在此时攻我?”
他忽然忆起不久前,孙策写来的那封言辞无礼的回信,不禁气得浑身发抖:“孙策这个忘恩负义的东西!竟然在此时加害于我!”
但如今,无论袁术如何咒骂于他,都已经毫无意义了。
袁术已经山穷水尽了。他日日听到城外曹军震耳欲聋的呐喊之声,又想到来自东吴的数百艘兵船在身后威胁。袁术早已吓得胆战心惊,夜夜难以成眠。
袁术早已心灰意冷,白天和手下将领开会商议之时,只觉得众人聒噪。在今天会上,长史杨弘建议道:“陛下,臣以为如今已无计可施,我们也无法再死守寿春城,否则只会自取灭亡。陛下不若率领御林军,横渡淮水,暂时移居别处避难。然后等待时机,以谋后计。” 全面战争·日式三国(吉川英治笔下的三国英雄记)(套装共5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