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全面战争·日式三国(吉川英治笔下的三国英雄记)(套装共5册)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全面战争·日式三国(吉川英治笔下的三国英雄记)(套装共5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第二十四章

  北客

  曹军日夜兼程,一路被敌军骚扰,但终于安全抵达许昌。在解散之前,曹操对众将官说道:“我军之前在安象城遭遇敌军之时,有一将率领不足百人的队伍前来援助。那是何人,属于哪支军队?”

  一位幕僚根据曹操的指示,站在将台之上,向全军传达了此事。

  不多时,从队伍末端走出一名武将,他腋下携着一杆枪,来至曹操面前回话道:“启禀丞相,属下乃是刚刚所说之人。”

  曹操向那人瞥了一眼,问道:“你乃何人?报上名来!”

  “可能丞相不大记得我了。我名叫李通,字文达,曾因征讨黄巾贼之战中建功,受封为镇威中郎将,后来因故回到家乡汝南。”

  曹操与此人虽不相熟,但对其名有所耳闻,于是如获至宝一般高兴地说:“你很不错!既会把握机会,解救我于危难之中,又让我及时关注到你。实有将才!既然你的家乡在汝南,不如就由你主持吧。”

  曹操当即封李通为稗将军、建功侯。

  之后,留守许都的荀彧前来拜见曹操,他问道:“属下有一事不明,请丞相明示。之前我派快马向您报告,刘表和张绣会成联军,占据险要位置意图阻击大军通过。而丞相当时回复‘已知此事,在意料之中!’属下奇怪,当时丞相怎么会未卜先知的呢?”

  曹操微微一笑,耐心答道:“你说的是那个时候啊。那时我军溃退而归,兵困马乏,而刘表和张绣既已联手,一定会对我们痛下狠手。在面临如此困境之时,全军将士置之死地而后生,必然拼死一搏。人往往如此,只有在死中求生之时,才有可能寻求转机。我正因为领悟到此道理,才会有充足的把握,可以取胜。”

  众人闻言,皆心悦诚服。大家交口称赞道:“曹丞相果然了得!深得孙子兵法之精髓!”

  因此,曹操此番远征虽然惨败,但人们却对他尊重有加。只是此番班师回朝,并未如上次那般兴师动众地举行庆贺仪式。

  秋凉时节,候鸟南飞,但许昌都城之中的各家客栈却人满为患。各州各县进贡来的时令瓜果蔬菜纷纷而至,还有各式绢布、骏马也被一批批地送到都城。货品丰富,无比繁盛。

  这一天,有一行人来到王都许昌,他们带了大约五十名随从,个个衣着华丽,来到客栈投宿。

  “听说他们乃是冀州袁绍派来的使者,要好生招待才是。”

  旅舍老板不敢怠慢,对这些人殷勤招待。

  袁绍的大名,在这普天之下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袁家世代在朝为官,是远近闻名的名门望族。袁绍本人受封大片北方领土,可谓占据几分天下。一般人都会先入为主地以为,无论是名望还是地位,袁绍皆在曹操之上。

  一日,曹操下朝之后,回到相府休息。这时,郭嘉求见。

  “丞相容禀,属下有一物要呈给您。”

  “哦?是书信吗?”

  “正是!袁绍特遣使来到许昌,如今使者住在驿馆之中,委托我将此信转交丞相。”

  “哦?袁绍能有什么事?”

  曹操当下拆开书简,一边浏览,一边发出喑哑的笑声。看罢,曹操说道:“袁绍真是痴心妄想,竟然提出如此荒唐的要求。之前他趁我远征之时,意图派兵攻占许昌。而如今他又说,因与北平太守公孙瓒之间有边境纷争,而目前粮草不足,人马缺乏,竟来问我能否与他联手合作。不仅如此,袁绍在信中文辞甚为傲慢,简直不把我曹操看在眼里。真是岂有此理!”

  曹操见信,面露愠色。他心中不悦,将书简扔到一边。

  曹操余怒未消,转头对郭嘉说道:“袁绍一向傲慢无礼,不仅今日这封书信如此荒谬,就连平日我与他往来文书之时,他也常口出不逊,完全不将我视为一国之相,而只当作普通小吏。我平时多有隐忍,就等着有朝一日能压过他的威风,煞煞他的锐气。但是冀州一带皆为袁绍旧部,我亦对他奈何不得。如今袁绍自己的粮草不足,人马缺乏,居然反来向我求援。他想吃我的粮草,用我的兵马去攻打北平,真是异想天开!他当我曹操是什么人,能听他如此调遣!”

  “丞相息怒!”

  郭嘉待曹操脸色稍霁后,才说道:“有些道理,妇孺皆知。比如当年汉高祖灭掉项羽之时,若论权势兵力,项羽要远远高于高祖之上。但他最后仍是被高祖所灭。若论其究竟,那是因为项羽只崇尚武力,而轻视智谋。而且属下认为,取胜的关键也在于高祖的隐忍。”

  “此话有理!”

  “属下妄评丞相的功过,实在罪该万死。今日斗胆,先请丞相恕罪。属下认为若将丞相与袁绍相比较,则丞相有十处强项,而袁绍有十处短处。”

  于是郭嘉开始屈指历数曹操和袁术的各种长短优劣之处:

  一、袁绍不明时势,思想保守,倒行逆施。而丞相则顺应时势,勇于革新。

  二、袁绍注重繁文缛礼,趋炎附势。而丞相崇尚自然速效、亲政爱民。

  三、袁绍号称宽大仁政,而百姓常有轻蔑之态。丞相施政严谨,赏罚分明,百姓虽心怀畏惧,但尊重丞相的做法。

  四、袁绍虽然表面宽容,实则心中多疑,用人之时多有猜忌,因此常常任用亲眷为官。而丞相用人不分亲疏,且明察秋毫,用人不疑。

  五、袁绍虽然善于谋划,但缺乏决断之力,犹豫不决。而丞相机敏善断,临危不惧。

  六、袁绍虽出身于名门,却徒有虚名。而丞相则爱才惜才,任人唯贤。

  ……

  “好了好了!已经足够多了!”曹操哈哈大笑,摆手说道,“要是再听你这么夸奖下去,恐怕曹某也要变成第二个袁绍啦!”

  当天晚上,曹操一人独处一室。

  “如今曹某正站在人生的岔路口上,是向左还是向右,如今必须做出选择了。”

  当曹操面对袁绍这个重量级的对手时,他不得不慎重思考。这个严峻的问题,令他整夜辗转反侧。

  “我已不用再畏惧袁绍了。”

  他的心中鼓起了勇气,但同时又有一个声音在提醒自己:“可是那袁绍不容小觑,我还要小心,否则自取其辱。”

  他回想起郭嘉历数自己与袁绍的相异之处。郭嘉说过“丞相有十长,袁绍有十短”。

  而在曹操自己的心中,他也早已有此判断。他十分认可郭嘉之言,认为自己远胜于人。但仅凭这些优点,还不足以将袁绍打败。

  在袁氏一门中,虽有淮南袁术那样的谋逆之贼,但门下也豢养了许多贤才义士,忠臣良将。

  袁绍家世显赫,历代为官,堪称国之元老。而曹操在出身等方面远远不及于他。曹父原为宫中官吏,但早已退隐乡间。而且曹操年少之时,整日游手好闲,不过是个浪荡子弟而已。

  而当袁绍在洛阳都城担任军府要职之时,曹操只不过还是个守城警吏罢了。

  袁绍虽然急流勇退,曹操开始借势而起,但袁绍的势力依然不容小觑,有不少保守派的重臣暗中拥护。而曹操作为一股新势力,除了几名心腹之臣外,其他朝臣对他仍是充满嫉妒和反感。

  如今曹操已位居丞相之职,处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天下人仍认为他只顾谋私。民众只是畏其武力,但心中多有不服。

  天下人如何看待自己,曹操并不在意。他最在乎的是自己的事业,他对能否成就大业而感到不安。

  曹操深知,他如今坐拥重兵,可以靠武力征服袁绍,但他更明白,如果只靠武力,则有损德望。

  思前想后,曹操仍然十分迷惘,若此时与袁绍硬碰硬,到底会出现何种后果。

  若从地理上看的话,目前以许昌为中心,西面的荆州和襄阳一带有刘表和张绣蠢蠢欲动,而东面有袁术贼心不死,北面则有袁绍虎视眈眈。曹军一旦出征,必将四处受敌,各个方向的敌人都会趁虚而入,让他自顾不暇。

  曹操又想到:“如今我身处许昌王都,虽身为丞相,却四面受敌。若我静而不动,则最后会被劲敌压迫,窒息而亡。既然曹某如今的成就乃是各种风云际会之中而来的,便更应该威慑天下!因此我须得时刻警醒,向前跃进。而那些陈腐势力,敌军封锁,都将为我所破。”

  思虑至此,曹操终于要做出一个重大的决断。

  “没错!若想开辟蹊径,必然伴有风险!而那袁绍又何足惧也!天地万物之法乃是推陈出新之准则。而如今我为新,那袁术为旧势力的代表!曹某必会将他取而代之!如此便罢!”

  当他做好决定之后,立刻安心就眠。第二天一早,他为确定自己的决断正确与否,吩咐一名小吏道:“立刻叫荀彧过来!”

  没过多时,荀彧便应召前来。

  曹操特意支开旁人,在秘阁中等待荀彧。

  “荀彧,我今日特召你来,是问询你的意见。你先看一下此物。”

  “是这封书简吗?”

  “正是。此为袁绍使者带来的亲笔书信。”

  “属下遵命。”

  “我来问你,读了此信之后,你有何感想?”

  “属下以为,袁绍他狂妄至极。他不但词句无礼,而且提出如此要求,简直欺人太甚!”

  “我亦如是认为。他多年来皆是如此。曹某本来一直隐忍,纵容袁绍的无礼狂妄,但如今竟被他如此愚弄,实在难以忍耐。”

  “那是自然。”

  “不过,我也深知若是此时讨伐袁绍,恐怕实力不足,尚无多少把握。”

  “丞相所虑乃是事实。”

  “若我此时决定出兵征伐袁绍的话,你待如何?”

  “丞相当真要出兵吗?”

  “不知爱卿能否支持?”

  “属下自然从命。”

  “我的胜算有多大呢?”

  “丞相若决心出征,则出兵必胜。属下认为丞相有四胜之长,而袁绍有四败之短。”

  荀彧居然和昨天的郭嘉一样,将曹操和袁绍两人的优势和劣势进行比较,从而得出结论。

  曹操哈哈大笑,将荀彧打断:“爱卿所言,竟和郭嘉如出一辙。曹某深知自己尚有很多缺点,并非完人。”

  曹操又接着问荀彧:“既然决心要战,我现在就将袁绍来使斩杀于许昌,以此宣战如何?”

  “此时尚且不可!”

  “哦?不能斩杀来使吗?”

  “属下以为,此时绝非良机!”

  “何以见得?”

  “丞相一定要将吕布考虑进去,他若一只猛虎一般,一直觊觎许昌。另外,荆州刘表方面也可能随时起事,不得不防。”

  “那我到底还要如此忍耐袁绍到何时?”

  “短期之内,恐怕必须如此。丞相只需要暂时忍耐,以至诚之心辅佐天子,以至仁之心关爱士农,时势必将慢慢有所扭转。待到时机成熟之时,丞相无需采取任何行动,袁绍这些旧官僚旧势力必将被时代所淘汰。到时丞相只需放上最后的一棵稻草,便会将他压倒。那时无需一兵一卒,便可成功。”

  “如此说来,我仍要等待相当长的时间吧。”

  “属下以为,这段时间转瞬而逝。风云变化,难以预测,非人力所能及。正如植物生长,幼童长大一般,这样的变化在一时之间难以觉察,但我们只要耐心等待,必将有显著的变化。天地运行之道理亦如是。丞相此时只需稍加忍耐,不日便会有新的契机出现。”

  曹操见郭嘉与荀彧两人意见一致,于是不再犹豫,他第二天就将袁绍的特使请来丞相府,并告诉来使说道:“请回去禀告袁绍大人,他的要求曹某全部照办就是。”

  之后,曹操立刻筹备军粮、马匹以及各种军需用品,又特别设宴款待使者。之后曹操还特别上奏朝廷,封袁绍为大将军、太尉,将冀州、青州、幽州和并州四州交与他统领。 全面战争·日式三国(吉川英治笔下的三国英雄记)(套装共5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