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首战告捷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全面战争·日式三国(吉川英治笔下的三国英雄记)(套装共5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第五章
首战告捷
此时,曹操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朝廷内外呈现出一片清新的政风。他不但大规模提拔贤才,还大幅度增强内阁的权力。
在曹操的治理之下,全国上下处于战备状态,随时都能应战。
毛玠被任命为东曹掾,崔琰被任命为西曹掾,另外主簿司马朗的弟弟司马懿,字仲达,河内温县人,被任命为文学掾。
司马懿负责文教和官吏的选拔,才干超群,充分展示了其文官的能力,但他军政方面的才华,尚未显露。
当时把持军务方面的,依然是夏侯惇、曹仁、曹洪等大将。
某日,曹操召开军事会议,商议南方局势。夏侯惇进言:“如今刘备盘踞新野,又拜诸葛亮为军师,日夜操练兵马,充实国防。末将以为,若对其置之不理,则必将发展为后患。我们不如先除掉刘备,解决掉征讨南方的绊脚石,再谋大计才是。”
诸将之中,尽管有人持反对意见,但曹操当即拍板:“好!就这么定了!”
曹操他当场决定征讨刘备。征讨军由夏侯惇担任都督,于禁、李典为副将。十万大军将择吉日,远征新野。
在准备出兵的期间,荀彧曾两次向曹操提出异议:“听说诸葛亮绝非普通军师,倘若我军此时贸然出兵,可能只会取得小胜。但若一旦失败,则中央威严将严重受挫。对刘备之战,得失之间,并不划算。请丞相三思啊!”
夏侯惇则在一旁冷笑道:“刘备和诸葛亮这帮人,不过是一群没有固定领地的鼠辈。你这么说,不过是杞人忧天罢了!”
“非也!将军绝不能小看刘备!”
突然,传来一个声音,附和荀彧的说法。一看之下,原来发言之人是徐庶。他前不久刚从新野而来,对刘备近况非常熟悉。
“噢,是徐庶吗?”曹操一见徐庶开口,立刻问道,“你可知道,刘备的新军师诸葛亮,究竟是何等人物?”
“诸葛亮,字孔明,道号卧龙先生。他上通天文,下悉地理,精研六韬三略,神算鬼谋,是个世上罕见的奇才,绝非寻常人。”
“他与你比,又当如何?”
“我与诸葛亮,毫无可比之处。我若是萤火之光,诸葛亮便是天上皓月之明。”
“此话当真?”
“绝无虚言!”
夏侯惇闻言,却毫不以为然。他觉得徐庶不过是虚张声势罢了,还夸口道:“诸葛亮不过是个凡人,又有什么了不起的?既然是人,便不会与他人差别太大。在我看来,诸葛亮不过是草芥之辈。他一次带兵打仗都没有,有什么可怕的?若此战不能将他生擒,我愿献上我的项上人头!”
曹操见夏侯惇如此豪情壮志,也受其鼓舞。出兵当天,曹操亲自立马于丞相府门口,为十万将士送行。
另一方面,自从刘备请来诸葛亮之后,新野之中就有一片不和谐之声。
众人心中不悦,常常私下议论:“那个诸葛亮年纪轻轻,却位居众人之上,难道我们都要听从他的指挥?如今主公和他同进同出,亲密无间,寝同床食同桌,恩宠过盛了。”
关羽和张飞也心中不快,他们见到诸葛亮总是面带不悦,甚至直接对刘备发起牢骚来:“那个诸葛亮究竟有什么本事?为什么大哥对他如此深信不疑?”
“你们不用担心。”刘备微微一笑,答道,“我得诸葛亮,宛如鱼儿得水。”
张飞听后,更是愤愤不平。他每次只要见到诸葛亮,便会面露讥讽,刻薄地嚷嚷:“大家注意!水来了嘿!水过来啦!”
诸葛亮则宛如一潭静水,在众人身边也总是沉静无声,鲜少多言。
而有次,他偶然发现刘备帽冠镶上了装饰,便立刻皱起眉头,不悦地问道:“那是何物?”
刘备颇为喜欢修饰仪容。他常在帽冠上镶贵重饰物,还镶嵌珍珠。见诸葛亮如此责问,他便慌忙解释道:“这个嘛,这是牦牛的尾巴,是之前一位襄阳富豪赠我的。据说此物十分珍贵,因此我将它戴在帽冠上。先生莫非以为不妥?”
“确实不错。只是,真是可叹啊!”
“因何发叹?”
“主公竟然像女子一般,喜欢修饰容姿。这不就证明主公已经丧失大志了么?”
诸葛亮正色而言,刘备听后立刻摘掉帽冠,讪讪地答道:“先生怎能如此说呢?刘某把玩此物,只不过为了暂时忘却心中烦忧。”
诸葛亮闻言,便开口问道:“主公以为,你比刘表如何?”
“刘某远不如他。”
“和曹操相比,又当如何?”
“我丝毫比不上他。”
“既然如此,主公自知如今比不得他们二人,而且我们此处兵力只不过数千人,倘若曹军明日来袭,我们又当如何防守呢?”
“这个嘛……刘某也非常忧心啊!”
“忧心并不能解决问题,我们应该想办法,找出对策。”
“请先生明示,有何妙计?”
“这倒不难,我们从明天开始便抓紧办吧!”
诸葛亮抵达新野之后,便重新整理了户籍典册,招募壮丁。因此,他认为除了目前的数千名守城官兵以外,可以组建民兵队伍。
从第二天开始,诸葛亮便亲自上阵,操练队伍。他组建了三千多人的民兵队伍,教导他们各项行军打仗的技巧。不仅教会民兵们集合列队、埋伏进退以及摆阵站位,还要求他们如军人一般克己守纪。民兵们还学习了使用武器,刺杀敌人的技术等。
通过两个月的操练,这三千名民兵已经熟练掌握了各项本领,成为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这支民兵队伍成为诸葛亮手下一支精锐强兵。
正当诸葛亮密集操练队伍之际,便传来了曹操命夏侯惇率十万大军,前来征讨新野刘备,南征而来的消息。
“曹操派十万大军南征而来,我们该如何是好?”
刘备闻讯大惊,匆忙召来关羽和张飞共商对策。
张飞嘿嘿一笑,说道:“曹军来了,宛如猛火。大哥既然有水,去浇灭不就得了。”
值此危急紧要的关头,张飞竟然说出风凉话。
刘备自然不能让他们有任何矛盾,于是恳切地劝说二位义弟:“诸葛亮能出谋划策,但若论行军打仗,为兄还要仰仗你们二人之力啊!”
张飞和关羽退下后,刘备便召来诸葛亮,向他问策。
“主公倒不忙担心曹军。”诸葛亮恳切地说道,“如今我们的外忧尚不如内患。关羽和张飞二人若不能服我,无法贯彻军令,那么无论再好的良策,也注定会失败。”
“刘某也很担忧此事,不知先生有何好办法?”
“既然如此,请主公将自己的宝剑和印绶借我一用。”
“这倒不难。”
“还请主公召集众将听令。”
刘备立刻拿出自己的佩剑和印绶一并交予诸葛亮,又立刻召集诸将上堂议事。
议事堂上,刘备正坐主位之上,诸葛亮居于军师之位,起身安排各处如何布阵。“离新野城九十里之外的地方,有一个博望坡,地处险要。左有豫山,右有安林,我们便要在那里布下阵来。”诸葛亮手点地图,继续说道,“命关羽率一千五百人,埋伏在豫山。待敌军通过一半之后,你们掩杀后卫,直攻曹军的辎重车,放火焚之。命张飞率一千五百人,进入安林,埋伏在后面山中。当看到南面火起,便立刻率兵杀出,堵住曹军的先锋队伍。命关平、刘封各率五百人,准备硫磺、烟硝等易燃之物,从博望坡的两面投掷而出,放火烧敌。”
接着,诸葛亮又命赵云道:“命赵云担任我军先锋。”
诸葛亮知道赵云骁勇善战,但他却嘱咐道:“赵云,你若要取得战功,必须十分谨慎。此战只许诈败,不可抢胜。你要负责诱敌深入,不得延误战机。”
之后,诸葛亮又给诸将逐一下达命令,命众人在各处布置。而张飞却突然发难,他大声嚷道:“军师给我们大家都布置了任务,可你到底给自己布置了什么任务啊?”
“主公也将率一支队伍在后,与赵云形成首尾之势,以阻挡曹军进攻。”
“我没说别人,问的是你!打这个仗你到底在什么地方待着呢?”
“在下便在新野城中指挥作战。”
张飞咧嘴大笑,讥讽道:“嘿嘿!我算看透你了!诸葛亮可真是聪明过人啊!大家伙都听清楚了吗?”
张飞指手画脚,大声笑道:“诸葛亮这个计策真好啊!他把主公和咱们都派到前线去,自己却留在新野城中。咱们上阵杀敌,拼上性命,他自己倒好,留在城中,过得太平。这是什么道理啊?哈哈哈!他可真是太高明了!”
诸葛亮大喝一声,打断张飞的指责,凛然斥责道:“主公的印剑在此,违令者斩!军纪你都敢不从吗?”
诸葛亮凌厉的眼神,瞪着张飞。张飞正欲反抗,但见刘备示意,这才心不甘情不愿地讪讪而退。
表面上,众位将官都领命而去,各自奔赴前线,但大家内心都十分怀疑诸葛亮的才能。关羽和张飞尤其不服,但关羽奉劝张飞道:“我们姑且按诸葛亮的布阵行事,看他的指挥是否有效。你还是听命吧!”
时为建安十三年,七月。夏侯惇率领十万大军,逼近了博望坡(今河南省,新野北方)附近。
他叫来当地的向导,询问博望坡的情况。向导答道:“这个后面是罗口川,左右是豫山和安林,前面就是博望坡。”
于是,夏侯惇命令军粮辎重留在后方,由于禁、李典二将看管,自己则带着副将夏侯兰、护军韩浩向前行进。他带着几十名轻骑,来至一处高地探看敌军的情形。夏侯惇一见之下,忍不住哈哈大笑:“哈哈哈!这也不过如此嘛!”
“将军因何大笑?”
“我只笑出发之前,想那徐庶在丞相面前将诸葛亮吹得神通广大,不比凡人。如今我看他布的阵势,也不过如此。他们新野只有微不足道的一点兵力,这么脆弱的阵容又怎能与我军抗衡?我们拿下他们,就好比虎豹拿下犬羊一般容易嘛!哈哈哈!”
夏侯惇止不住又仰天大笑。他曾在曹操面前夸下海口,说要生擒刘备和诸葛亮,如此看来,岂不是易如反掌。
夏侯惇自以为胜券在握,于是立刻下令发起进攻,自己便一马当先地冲在最前面。
这时,赵云拍马而来,他直奔夏侯惇杀来。夏侯惇见状,立刻高声大骂:“呔!赵云你不过是食鼠辈刘备米粮的一介毛贼,你们犯上作乱,今日我夏侯惇在此,便要你的性命!”
“休得胡言!”
赵云哪容他造次,立刻跃马舞枪,与夏侯惇斗在一处。两个人打了十几个回合,赵云佯装不敌,转身就逃。
“想跑?没门儿!”
夏侯惇不知有诈,紧追不舍。护军韩浩见状,立刻追上来谏道:“将军小心有诈!属下觉得那赵云的样子恐怕要诱敌深入,小心前面有埋伏啊!”
“休得胡言!”
夏侯惇冷笑一声,“他就算有埋伏又有何足惧?遇到埋伏我便一并歼灭就是。像新野军这样的孱弱之辈,就算设上十面埋伏,又能如何?咱们如今就要乘胜追击,将他们斩尽杀绝!”
夏侯惇毫不理会,一直追进了博望坡。
果然不出韩浩所料,突然传来一声炮响,战鼓齐鸣,乱箭如雨。一面刘字大旗飘扬而出,刘备领兵拦在面前。夏侯惇见状,却哈哈大笑:“哼!你们这也算埋伏吗?你们只会卖弄这些小伎俩,待我将你们一一歼灭!”
说罢,夏侯惇催起战马,杀入敌阵。
夏侯惇率部一路追击,恨不得一天之内便可以攻克新野城,将敌军一网打尽。
而刘备则并不恋战,他作势招架一阵便退下阵来。按照诸葛亮部署下的计策,他佯装不敌,与赵云会合一处,落败而逃。
此时天色渐晚,日落西山,夕雾轻薄,皎月初升。
“喂!于禁!等等我!”
于禁回头,只见李典正气喘吁吁地追上来:“李典啊,出什么事啦?”
李典焦急地说:“夏侯都督哪里去了?”
“他那个急性子,哪里肯等我们啊!他早就纵马冲到第一线了,咱们落下他已经两里多路了。”
“这可不行啊!恐怕会出危险的!”
“怎么说?”
“轻敌深入,他可是犯了兵家大忌。”
“新野这帮破破烂烂的弱兵有什么可怕的?咱们直接冲进去就取胜了。你看咱们这一仗打得他们落花流水的,你又有什么担心的?”
“我倒不怕新野军,只不过兵法有言,狭路之上,山川相逼,草木芜杂,应忌火攻啊!你看这一带的地形,是不是很险要?”
“哎!这么说来,这块地方确实很险要啊。”
于禁闻言,立刻勒住马缰。他同时下令部队停止前进,之后对李典说:“这里就由你留下来防守,做好警戒。我瞅着这里的地形也有些怪异,我这就追上去,提醒都督要小心为好。”
于禁说罢,立刻飞奔向前,赶上了夏侯惇。待他将李典的意见告诉夏侯惇后,夏侯惇这才醒悟:“不好!我们过于深入了,你怎么不早说啊?”
夏侯惇此时忽然觉得背后一凉,只觉得周围杀机四伏。这个久经沙场的老将都忍不住打个寒战,觉得毛骨悚然。
“快撤!”
夏侯惇一声大喊,话音未落却见熊熊的火光从四面的峡谷山川升起。他来不及掉头,却见狂风大作,火仗风势将曹军周围的树木荒草全部点燃。溪水也沸腾起来,宛如灼灼热流。
“糟糕!有伏兵!”
“敌人用火攻啦!”
曹军为躲避火势,乱作一团。人马互相踩踏,死伤无数,惨叫声声。而此时,却闻呐喊喧天,金鼓齐鸣,吓得曹军魂飞魄散。
“夏侯惇,你还敢逞能吗?”
赵云的声音悠悠传来,充满讥讽。
夏侯惇陷在一片火海之中,眼睁睁看着手下的士兵或是坠入溪川被淹死,或是四处逃窜被马蹄践踏而死,自己却无能为力。此时他怎敢再冲上前去,与赵云单挑独斗。
“骑马逃不出去了!大家快弃马,走水路逃跑!”
夏侯惇一边命令手下赶快逃命,一边自己也弃马而行,企图逃生火海。
李典当时位于后方,他突见前方火光冲天,心知不好。
待他匆忙引兵上前救援时,却被关羽率领的一彪人马挡在前面。李典又想退回博望坡保护军粮,却发现张飞早就带兵赶到,将全部辎重尽数焚烧。
“烧死他们!一个都休想逃走!”
新野军摇旗呐喊,从后面夹击而上。曹军不敌,死伤无数。夏侯惇、于禁和李典等人眼见全部辎重车队都被敌军烧毁,毫无办法。
“大势已去!”
夏侯惇懊恼地顿足不止,他只得率领残部向山上逃命。逃跑途中,夏侯兰被张飞一刀毙命,护军韩浩虽侥幸生还,却身受重伤。
此战直到拂晓时分才停息。
博望坡的草木植被都已化作焦炭,曹军死伤无数,尸横遍野。待关羽和张飞检点战场时,不禁意气风发,他们的战果颇丰。
“敌军尸骸超过三万,看来能安全逃走的士兵不到一半而已。”
“咱们几乎全歼敌军了!”
“首战大捷,真是个好兆头!咱们此战缴获了大量军粮,还有数不清的战利品。咱们能取胜,都靠的是平时的刻苦训练啊!”
“刻苦训练只是一方面。”
关羽与张飞并驾齐驱,他面带微笑,继续说道,“若是没有诸葛亮指挥得当,咱们也难以取胜。军师功不可没啊!”
“嗨!诸葛亮的策略确实不错,这次也算他的运气好!”
张飞虽然心中还有些不服气,但不得不暗挑拇指,觉得诸葛亮果然足智多谋。
两人一路得意扬扬,返回新野。
走到半路,忽见迎面来了一驾座车,旌旗招展,由五百兵士和数员大将簇拥保护。
“来者何人?”
待二人仔细观瞧,却见军师诸葛亮悠然端坐车上,车驾两侧是糜竺和糜芳两员大将。
“恭喜关将军、张将军得胜而归!”
“军师在上,请受我等一拜。”
关羽和张飞一见诸葛亮,不敢怠慢。他们连忙下马,跪在诸葛亮的车驾之前,报告昨夜大捷之事。
“此战得以取胜,一来是仰仗主公的御德,二来是依靠诸位大将的忠诚勇武,实在是可喜可贺啊!”
诸葛亮坐在马车上,谦逊地慰勉关张两位大将。虽然关羽和张飞比他年长许多,但他们都觉得,诸葛亮的言谈举止浑然不似一位刚满二十八岁的年轻人。
过了不久,赵云、关平和刘封等人,也各自率部集合而来。
关羽的养子关平缴获了曹军大量军粮,还有七十余辆运粮车。他初战获胜,气势轩昂。
不多时,刘备也跨坐在白马之上,与众人会合而来。诸位大将立刻簇拥上前,高呼胜利。
“恭喜主公,贺喜主公!”
“你们都辛苦啦!”
“如今取得胜利,我们速速返回吧!”
众人皆欢欣鼓舞,向新野走去。
回程的路上,将士们高唱凯歌,高举旌旗。新野的老百姓们夹道欢迎,他们欢呼雀跃,向凯旋的将士们表示感谢。孙乾负责留守新野,他也早早率领一众守军,出城相迎。
老百姓们齐声夸奖:“都靠刘大人的英明领导,才让我们这些百姓免受敌军蹂躏,我们都感谢您啊!”
众人皆赞刘备的领导有方,也敬诸葛亮的才德过人。
但是,诸葛亮却并不满足于此战胜利,也没有陶醉于自我满足中。
回城后,刘备对诸葛亮百般夸赞,但诸葛亮却依旧紧锁双眉,他谏言道:“主公过奖了。孔明认为,此战虽胜,但我们尚不可高枕无忧。此番夏侯惇率十万铁骑而来,虽被我们歼灭了大部,得以暂时休息。但下次出兵之时,曹操必然亲率大军而来。因此,我们现在一定要设法考虑如何应对。”
“你说得不错。倘若曹操亲征而来,恐怕我们难以对付。曹操曾大败袁绍,之后又打下了冀北、辽东和辽西等地。你以为,曹操当真会亲率大军,南下征讨新野吗?”
“那是自然。因此,我们需早早准备。新野地方狭小,各处要害设防薄弱,难以抵抗曹军劲敌。”
“莫非先生是让我们退出新野吗?”
“是的!我们必须离开新野,再觅他所。”
诸葛亮一边说着,一边谨慎地环顾四下。 全面战争·日式三国(吉川英治笔下的三国英雄记)(套装共5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