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全面战争·日式三国(吉川英治笔下的三国英雄记)(套装共5册)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全面战争·日式三国(吉川英治笔下的三国英雄记)(套装共5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第六章

  刘备借荆州

  “孔明已有一计,”诸葛亮凑近刘备耳边,低声说道,“如今荆州刘表病入膏肓,我听说他已经形容枯槁,不日便会撒手人寰。此乃天赐良机,倘若我们能因此巧借荆州,便可谋得万全之策。一旦荆州落到我们手中,我们不仅可以依靠那里广阔的地势,险隘陡崖,还能得到大量军需财源。”

  刘备听罢,却连连摇头:“此计不妥。刘表于我有恩,刘某之所以能取得今日之成就,全靠他的提携。若要让我乘人之危,夺走恩人的领地,刘某怎能做到?”

  “主公应以大义着眼,而不该执着于这些小节。倘若我们此时不取荆州,则日后必定会后悔莫及。”

  “不行!若刘某取刘表的荆州,岂不是背信弃义之举?”

  “主公若此时不取荆州,那么当曹操的大军来袭之时,我们又当如何是好?”

  “无论如何,刘某不愿做一介忘恩负义之徒!”

  “果然!我主乃是一代仁君啊!”

  诸葛亮只得住嘴。

  夏侯惇惨遭大败,只身逃回许都,觉得深受奇耻大辱。他自行绑缚,跪在丞相府的阶下。他如此举动代表他深受悔过,无颜面对丞相。

  曹操见夏侯惇此状,只得露出一丝苦笑。

  “来人啊!给夏侯将军快快松绑!”

  曹操一边说,一边示意手下人为夏侯惇松绑,之后,又让其到堂上说话。

  夏侯惇拜在大堂中央,一五一十地向曹操汇报了此战失利的情况。他痛定思痛,悔不当初:“末将罪该万死。当率部抵达博望坡之时,竟未察觉到敌人欲用火攻之计,导致深入溪林,折损众多将士。请丞相治罪!”

  “夏侯惇,你自幼便操练武艺、学习兵法。如今久经沙场,身为一员老将,怎能不知狭道之中必用火攻之兵法?你到底是怎么搞的?”

  “末将知罪,也不再开脱自己。当日于禁也来提醒我小心火攻,却为时已晚了。”

  “于禁确实有胆识,足以胜任大将军之职。但夏侯将军也绝非寻常将官,从今以后,你要严加操练,以雪今日之耻!”

  曹操只是口头上斥责了夏侯惇,却未治他的罪。

  待到同年七月下旬,曹操集合了八十万大军,准备再度南征新野。他将部队分为先锋四个军团,中军五路人马,还有机动、游击、辎重等队伍。此番南征军的队伍庞大,声势浩大。

  待南征军即将启程离开许都之时,中大夫孔融特来谏言:“启禀丞相,想当年,我军北伐袁绍之时尚且无此番之声势浩大。属下以为,此番出兵规模过于庞大,恐怕会掀起类似当年洛阳之乱、长安惨案的祸端。待到那时,将士牺牲,民不聊生,国家动乱,恐怕天下人会怨叹丞相好战。况且那刘备乃是汉室宗亲,不曾背叛朝廷。东吴孙权亦无任何不义之举,他坐拥江南六郡,又兼长江之险,要想取胜,绝非易事啊!”

  “一派胡言!还不给我住口!大军出发之时,你竟然如此口无遮拦!”

  曹操怒发冲冠,大声责骂道,“再敢造次,便拖出去斩了!”

  孔融只得怏怏退下。走出大门,孔融仰天长叹:“以不仁讨伐仁义,怎会不败啊!”

  不料,孔融的话语却被附近马厩一名仆从听见,他立刻将此事禀告给主人。而此人正是素与孔融不睦的郗虑,他立刻向曹操告状,添油加醋地进谗言。

  所谓小人,总能抓住细枝末节的小事,夸大其词,再利用主人的弱点,巧立名目地挑拨是非,便能顺利地将谗言送到主人心中。

  曹操原本并不是一个轻信谗言,不辨忠奸的昏庸之辈。但是,一旦拥有了一个庞大的组织,并且处于上层地位已久,心态难免会有所改变。他当初立志之时所具有的克己、反省的初心,也会渐渐失去。而当他失去对自身约束的制约,其表现会变得愈发露骨。

  有许多的无能小人,他们擅于摆弄甜言蜜语,并将运用佞智当成一种习惯。虽然在曹操周围,有荀彧这样的忠臣良将敢于苦谏,能压制一部分小人作恶,但佞臣也绝非少数。

  “孔融似乎对丞相的斥责心怀怨恨。昨晚他离开丞相府时,还大骂道‘以不仁讨伐仁义,怎能不败’!反观他平素的言论,似乎早有不满之意。”

  进谗言之人总是惯于卖弄口舌,将平素搜刮的各种“罪状”一一道出。

  “记得之前,丞相发布禁酒令之时,孔融便讥讽道:‘天有酒旗之星,地有酒郡。倘若没了欢喜泉之源,人间怎会再有笑声?丞相若想让百姓禁酒,倒不如禁止婚姻了。’如此反对丞相的言论,孔融经常言说。”

  ……

  “另外,孔融一直与那位在朝廷御宴之上,赤身裸体辱骂丞相的祢衡有来往。听说当初祢衡在朝堂上所为,便是孔融指使的。”

  ……

  “不仅如此,孔融从很久之前便与荆州刘表有书信来往,据说他和刘备也有交情,因此他才会一直向着刘备说好话。丞相如若不信,便可突袭他的宅邸,一定能拿到他们私自往来的证据。明天丞相便要率军远征荆州了,在此之前,一定要彻查此事才妥当啊!”

  ……

  郗虑一直喋喋不休,鼓唇弄舌地讲了许久。曹操一言不发地听了半天,面露厌恶之色,对他喝道:“真是啰唆,快退下吧!”

  曹操让手下像赶苍蝇一般,不耐烦地将郗虑赶走。曹操貌似洞悉了他进谗言的险恶用心,实则相反。他在赶走郗虑之后,立刻叫来了廷尉。

  “速去孔融家搜查!”

  曹操一声令下,吩咐廷尉前去搜查。

  廷尉领命出发,带着一队人突袭孔融的宅邸。孔融来不及做出反应,便被捉拿了。

  一位仆从急匆匆奔入内院,带着哭腔禀告孔融的两位公子:“大事不好!老爷被廷尉抓走了!你们快跑啊!”

  两人正在下围棋。他们闻讯却毫不惊慌,只说了一句:“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之后,两人又下了二三盘棋。

  这时,捕吏们已经闯入后院,将孔融的两个儿子都斩于刀下。不仅如此,他们还一把火烧了孔融的宅邸,父子三人都被枭首示众。

  荀彧事后获悉此事,长叹一声:“惨啊!”

  事已至此,荀彧便不再向曹操进谏言。他对此事一直沉默不语,他的沉默本身也代表他的意见了。

  曹操亲率八十万大军南下,铁蹄铮铮。而此时荆州刘表已经病入膏肓,他急召刘备而来:“你我原是汉室同宗,我视你情同手足……”

  刘表斜卧在病榻之上,奄奄一息地对刘备交代道:“待我死后,这荆州便由贤弟统领,此事不会有人怪罪于你的。我已经立好遗嘱,无人会说你夺取荆州的。”

  刘备却连连推辞:“这个使不得啊!您尚有子嗣可以托付,我怎可代替他们继承您的领地呢?”

  “他们不行啊!我那两个儿子都不成器,荆州交给他们我怎能放心。请贤弟不要推脱,我把我的儿子和荆州就托付给你了!”

  刘表一再恳求,刘备却执意不肯接受。

  诸葛亮事后得知此情,不禁长叹:“我主如此固执,反会给荆州招致大祸啊!”

  之后,刘表的病情日愈恶化。当他听闻曹操率八十万大军前来征讨的消息后,更是吓得魂飞魄散。他留下遗嘱,一切后事皆仰仗刘备,他还嘱咐:“倘若刘备不肯答应继位,便立长子刘琦为荆州之主。”

  蔡夫人对刘表的遗嘱十分不满,他的兄长蔡瑁和心腹张允更是连夜商讨对策,打算除掉刘琦,拥立刘琮继位。

  而正在此时,刘琦听说父亲病危,立刻日夜兼程,从江夏赶回荆州。他一刻也不肯耽误,连在驿站落脚的时间都没有,便急匆匆要进城探望父亲。

  可是无论他如何叫门,荆州城门却始终对他紧闭。

  “你们快开门啊!我是刘琦啊,刚从江夏赶来为父亲探病的。快开门让我进去!”

  只听得城楼之上传来蔡瑁的声音:“刘琦啊,你不是领命去江夏守卫国境的嘛,如今竟敢擅自返回荆州?你好大的胆子啊!是哪个准你弃边境于不顾,擅离职守的?虽说你是嫡子,但也决不能违背军令让你进城。你啊,还是速速回去吧!快点走吧!”

  “讲话之人可是舅父蔡将军吗?我是你的外甥刘琦,远道从江夏赶来。请让我进去见父亲最后一面,便即刻离去。请舅父莫要如此绝情啊!”

  “不行!”蔡瑁以舅父之名,疾言厉色地斥责刘琦,“你既然知道父亲身染疾病,如今违令而归,只会惹他生气,使病情恶化。你岂不是要背上有违孝道之名?你大老远地赶回来,难道就为了气死父亲吗?”

  刘琦万般无奈,只得在城门外大哭一场,惆怅而归。

  同年秋八月的戊申之日,刘表终于撒手人寰。

  蔡夫人、蔡瑁和张允等人伪造了刘表的遗嘱,声称由次子刘琮继承荆州的大统。

  蔡夫人之子刘琮,年方十四岁,天资聪敏。有一次,在众将齐集一堂之时,刘琮公开发问道:“母亲、舅父,你们都说有亡父的遗嘱,立我为后。但是,如今我哥哥在江夏,叔父刘备在新野,倘若哥哥和叔父兴师问罪而来,我当如何是好?”

  蔡夫人和蔡瑁听了顿时脸色大变。

  刘琮发问之下,立刻从末席站起一人,此人正是幕僚李珪。他立刻直言而答:“少君问得好!你年纪轻轻,天真烂漫,能说出这样的话来,说明你的本性善良。所谓君臣有道,长幼有序,如此弃长兄而不顾,却强行立幼,违背人伦。于今之计,应当立刻派使者去江夏,迎接长公子刘琦回荆州,立他为主。这样,荆州在刘备的扶持下,可以内整军务,北防曹操,南拒孙权。如若不然,则难以做到上下一体,同心卫国,荆州势必大乱啊!”

  李珪慷慨陈词,毫不隐晦。而蔡瑁一听之下,暴跳如雷:“大胆狂徒!你竟敢妖言惑众,有辱先主遗言,扰乱人心!你这个逆臣赶快给我住嘴!”

  蔡瑁立刻带领手下,冲到李珪身边,大喝一声:“给我把他押下去!”

  李珪被众人推搡,却仍然无所畏惧,他大声骂道:“你们结党营私,伪造遗命,废长立幼,将荆州的法纪置于不顾!荆州被你们这些人毁于一旦,如何抵抗外敌?荆州就要毁在你们手里了!”

  李珪不住叫骂,终于激怒了蔡瑁。蔡瑁手起刀落,将李珪的人头砍下。

  之后,李珪的尸体被丢进城外乱坟岗里,城中百姓听闻此事,无不伤心落泪。

  故主刘表被厚葬于襄阳以东四十里的汉阳,墓地华丽壮观。在为刘表举行了国葬之后,蔡氏一族立刻拥立刘琮为主,之后又下令迁都。

  如今曹操的大军压境,荆州危在旦夕。此时迁都旨在避难,但此举能否真正奏效,却令众多有识之士感到忧心。

  新主刘琮在蔡夫人守护下,迁都至襄阳。

  此时,曹操亲率大军南下,不时有快马急报:“曹军已逼近宛城了!”

  幼主刘琮和蔡夫人居于主座之上,召集蔡瑁、蒯越等宿将群臣们,整日开会,商讨如何应敌。

  “我们和曹军拼了!”

  武将主战居多,而文官却大多持不同看法。其中,东曹掾傅巽,字公悌,提出:“荆州如今有三大弱点。”他列举荆州的种种不足,以劝主公不要硬拼。

  第一,刘琦身在江夏,他身为国主之长兄,却被排挤在外,心怀不满。倘若他趁荆州全力抵抗曹军之时,却举兵从背后偷袭,则两面夹击之下,荆州必亡。

  第二,刘备身在新野,新野与襄阳只有一江之隔。如今我们尚不清楚他的向背如何。

  第三,故主刘表刚刚故去,为时不久,如今朝中众臣人心惶惶,内政未理,难以应战。

  傅公悌说罢,立刻有一人起身附和道:“公悌此言不错,我亦有同感。另外,我认为还有三个不利之处。”

  说话之人名叫王桀,山阳高平人,字仲宣,他力陈交战的害处。也是三条:

  “其一,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他亲率百万雄师而来,打着朝廷的名义,我们若与之对抗,便背负了违抗皇命的罪名。

  其二,曹操威震四方,手下更是兵强马壮。而荆州之军却人少势寡,难以抗衡。

  其三,倘若我们求助刘备,他也绝非曹操的对手。而且,如果刘备有能力抵挡曹操,恐怕他更不愿委身于我军之下吧?”

  听了傅巽的三弱之说和王桀的三害之论,大家再判断,以目前的荆州之兵,该如何抗衡曹操的百万大军?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于是荆州不战先降,刘琮立刻派出使者,从襄阳出发赶赴曹军所在之处,递上降书。 全面战争·日式三国(吉川英治笔下的三国英雄记)(套装共5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