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全面战争·日式三国(吉川英治笔下的三国英雄记)(套装共5册)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全面战争·日式三国(吉川英治笔下的三国英雄记)(套装共5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第四章

  蜜蜂和世子

  吴军在攻克江夏之时取得大捷。之后,吴军又乘胜追击,直奔江夏城而去。

  黄祖盘踞江夏已久,号称此地固若金汤,他为当地之王。而如今,从未败给东吴的江夏之军,却遭到吴军的猛烈攻击。

  吴军将江夏城围得里三层外三层。甘宁对此地最为熟悉,他一马当先,怒目眦裂,誓要拔得头功:“甘某誓要亲手斩了黄祖的首级,别人休要和我抢!”

  东吴的大军猛攻江夏城的西门和南门,而尚未攻到东门。甘宁暗忖,黄祖若是想逃,必定会从东门逃出。因此甘宁立刻率兵,埋伏在东门外数里之处,静待黄祖经过。

  江夏城中火光四起,浓烟滚滚。城中的各式建筑、望楼殿阁都被大火焚为灰烬。黄祖自知不敌,只得带着手下二十余人,从东门夺路而逃。还没等他跑远,就见道路两旁冲出五六名将士,身披铁甲,挡住了黄祖的去路。

  “是何人与我争头功?”

  甘宁见状,心中纳闷。

  待他定睛一看,发现不是别人,正是东吴老将程普。

  程普对此番江夏之战极其看重,他早就暗中发誓,定要拿下黄祖的人头。

  老将程普曾经追随孙坚远征,但当年孙坚惨死在黄祖刀下。自从那时起,程普历经孙策和孙权,整整追随了三代孙家之主。他一心想为故主报仇,因此怎能放过今日的机会?见到黄祖仓皇逃出,程普誓要拿下仇人的首级。

  甘宁见程普在前,不甘心被他抢得头功,但怎奈已经落在人后。甘宁连忙摸出铁弓,向黄祖射出冷箭。

  黄祖被冷箭射中后背,一声惨叫,栽落马背。

  “是我射中的!哈哈哈!我射中了黄祖!”

  甘宁大喜,连忙上前,和程普一起砍下了黄祖的首级。

  占领江夏城后,甘宁和程普二将一起将黄祖的首级献给孙权。

  孙权将黄祖的首级用力扔在地上,骂道:“这个杀父的贼人已死,孙某终于得以报仇!来人啊!把黄祖的首级装入木匣,带回去。待我取下苏飞的首级后,将他们一起送到我父亲坟前祭奠!”

  之后,孙权便论功行赏:“甘宁此战立得头功,封为都尉之职。”

  孙权打算留下若干兵马,负责镇守江夏。但张昭却认为不妥,希望孙权能够三思而行:“主公若向此处派兵镇守,恐怕并非妙策。江夏一座孤城,若要派兵镇守,则难以维持。若弃城而走,则刘表必然会派兵而来,为黄祖报仇。我军不妨再趁机一举打垮刘表,乘胜直逼荆州城下,则势必事成。虽然敌军所处地势险要,但若我军一而再,再而三地进攻,攻克荆州也非难事。”

  张昭此计意在将江夏城作为诱饵,引得刘表出兵后再将他歼灭。

  “果然是妙计!”

  孙权认为张昭此计甚好,大为赞成,于是决定放弃所占地区。东吴大军又乘上兵船,高唱凯歌,得胜回国。

  黄祖手下大将苏飞被俘,他被关入囚车,先行送回了东吴。当他听说吴军已经凯旋,心中惶恐,于是盘算:“我曾经救过甘宁一命。若是现在求他,念在旧情的份上,可能我会保住性命。”

  于是苏飞暗中写下密信,托人带给甘宁。

  东吴大军胜利而归,孙权立刻来到父兄的墓前祭扫。他告诉了父兄大仇已报、远征告捷的喜讯后,又与诸位有功之臣举杯畅饮,共庆胜利。

  庆功宴上,甘宁突然跪倒在孙权脚下,苦苦哀求道:“末将有一事求主公恩准。”

  “甘将军快快请起,你有何事?”

  “末将承蒙主公厚爱,恩赏有加,如今唯愿以此换取苏飞一条性命。想当初,末将若非苏飞出手相救,便不得逃生,更不得为主公立下寸功。因此求主公开恩,饶恕我的恩公苏飞吧!”

  甘宁不断叩头,请孙权恩准。孙权思量再三,确实若非苏飞当年出面搭救,甘宁早已人头落地,哪来的今日东吴的大捷?

  但他还是摇头道:“如此不妥!若我今日饶了苏飞一命,他日后恐怕会反过来向东吴复仇吧?”

  “绝无可能!甘某绝不会让苏飞做出如此事来!”

  “此话当真?”

  “末将以性命担保,请主公开恩啊!”

  “既然如此,那我就看在你的面上,饶过苏飞一命!”

  孙权当即便赦免了苏飞的死罪。

  不仅如此,孙权还赏赐了当初引荐甘宁的吕蒙,封他为横野中郎将。

  不过,孙权的话音未落,却传来一声断喝,打破了庆功宴的欢乐气氛。

  “竖子!拿命来!”

  一人持剑而起,从宴席一角直扑到甘宁面前。

  “啊!你要做甚?”

  甘宁仓皇地打翻餐桌,踉跄地躲过了对方的剑锋。

  “凌统!快些住手!”

  事出突然,孙权根本来不及招呼手下,只得自己冲上前去,将出剑之人从后面押住。

  这位仗剑暴起之人,便是凌统。

  在建安八年 之战中,其父凌操率领东吴大军攻打黄祖,立下大功。但不幸却殒命于战场之上,杀害他的不是别人,正是这位降将甘宁。

  凌统当时年仅十五岁,他初上战场便痛失父亲。从此他便忍住泪水,练习武艺,发誓要为父亲报仇雪恨。

  孙权清楚凌统的心境,因此他并不责罚于他,反而宽慰道:“凌统啊,你一心要为父报仇,孝心有加,因此才会有今日冲动之举。这些我都可以不追究。甘宁当日之举,乃是因他当时效命于黄祖,为主公出战也情有可原。如今,黄祖已亡,甘宁效命于东吴,我们便是一家人了。既然是一家人,便不要再提旧日恩怨才是。我知道你的孝心,十分感动,但也希望你不要执着于私怨。为人臣者,不仅要知孝心,还要知尽忠才是。请你看在我的分儿上,将过去与甘宁的恩怨一笔勾销吧!”

  主公既已开口,凌统只得放下手中之剑,跪拜在地:“凌统晓得了。我自幼深受主公的恩情,怎敢忘记。主公的教诲,我必铭记在心。但请主公体谅我的苦衷,我的杀父仇人就站在眼前,我又怎能咽得下这口气来?”

  凌统恸哭失声,连连叩首,额头上的鲜血将地砖都染红了。

  “你莫要悲伤,待我妥善处理。”

  孙权和诸将一起宽慰凌统。

  凌统虽然年仅弱冠,但随父出征江夏以来,骁勇善战,赫赫有名。孙权对他十分爱惜。

  事后,孙权封凌统为承烈都尉,又将甘宁远调在外,率兵船百艘和水军五千去镇守夏口去了。

  如此安排,凌统的宿怨也便逐渐淡忘了。

  东吴的势力日益膨胀。

  南方的天空,也弥漫着一派兴盛昌隆之气。

  如今,东吴的军事力量也日益增强,特别是组建了水师。造船技术也突飞猛进。

  周瑜时任水军大都督,东吴大兴造船业,鄱阳湖上囤积了大批新建兵船,频繁演习。

  孙权自己也毫不放松,他命叔父孙静镇守吴会,自己则亲率大军,屯守在鄱阳湖附近柴桑郡(今江西省,九江西南)一带。

  与此同时,新野的刘备已迎来了军师诸葛亮。他们每日殚精竭虑,筹划大计。

  “哦!荆州派来了急使,说有大事相商,邀我前去。我到底如何是好呢?”

  一日,刘备接到了刘表的来信,左右为难。

  诸葛亮则立刻做出明断,他建议道:“主公前去为好。吴军刚刚斩杀了黄祖,想必那刘表是打算请你前去,同商报仇之事。”

  “那我见到刘表后,该如何应对呢?”

  “主公不妨说些当初襄阳盛会、檀溪逃难之事。但若刘表要你率军攻打东吴的话,万万不可答应。”

  于是,刘备便带着张飞、诸葛亮等人,离开新野,前往荆州。

  到了荆州后,刘备命张飞和五百名随从士兵留在城外待命,自己则只带诸葛亮进城。

  刘表来到阶下相迎,他一见面便先致歉:“上次在襄阳盛会上,都怪刘某照顾不周,令贤弟受惊了。为兄原想将那蔡瑁斩首问罪,好来谢罪,但见他本人已经悔过求饶,众人又苦苦哀求,我才留他一命。为兄替他向你赔不是了,万望贤弟海涵,将此事付之一笑吧。”

  “哦!上次之事恐怕不能怪蔡将军,可能是些小人挑拨。您若不提起,我倒是已经忘了。”

  刘备微微一笑,客气答道。

  “贤弟可曾听说,江夏之败,黄祖战死之事?”

  “黄祖傲慢无礼,战败也是咎由自取。他战死沙场也只是时间问题。”

  “我欲率军征讨东吴,为黄祖报仇,贤弟怎么看?”

  “若是荆州南征,只怕北方的曹操会乘虚而入,进攻荆州啊!”

  “唉!此事确非易事啊!为兄如今老迈多病,领兵打仗已是力不从心。如何应对此局面,我冥思苦想,却难觅万全之策。不过好在还有贤弟,你我既是汉室宗亲,又是刘家同宗,若愚兄战死,就有劳贤弟替我统领荆州吧!”

  “这怎么成?荆州乃是刘兄之荆州,玄德不才,怎能担此大任呢?”

  诸葛亮闻言,在一旁频频向刘备使眼色。但刘备毫不理会,只是一味推脱:“您莫要再说如此丧气的话了。请您好生调养身体,待精神好些了,定能为国制定良策。”

  见过刘表后,刘备一行便下榻到城下的驿站中。诸葛亮立刻问道:“主公刚才为何不接受刘表的提议呢?”

  “刘表于我有恩,如今他深陷危难之中,我又怎能乘人之危呢?”

  “我们势必要取得荆州的,此乃良机。”

  “虽然此番刘表要将荆州让给我,但恩人之不幸便是刘某之不幸。我是绝不能趁此时机取得荆州的。”

  诸葛亮只得长叹一声:“主公果然是一位仁君啊!”

  这时,门卫来报:“刘表之子刘琦求见。”

  刘备闻言,心中纳闷,但立刻出迎。

  “公子来访,所谓何事?”

  刘备将刘琦让进房中,殷勤询问来意。刘琦却突然泪水满眶,颤声说道:“上次与您相见时我便说过,虽然我生为长子,乃是荆州的继承人,但继母蔡氏却欲立其亲生之子刘琮,因此屡次设计害我。如今我若再留在荆州城中,只怕不日便被加害致死。我走投无路,只求您能搭救于我!”

  “此事刘某确有所闻,但这毕竟是你的家务事,岂容外人插手。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你也当好生孝敬继母,以图全家和睦才是啊。”

  “我何尝不想全家和睦啊,可是如今性命堪忧啊!”

  刘备转头问诸葛亮:“孔明,你可有良策能救他一命?”

  诸葛亮表情冷淡,摇头说道:“那是他们的家务事,轮不到我来插手。”

  ……

  刘琦无奈,只得起身告辞,怅然而返。

  刘备心中不忍,便送出驿站,在他耳边轻轻低语道:“不如这样,我设法请诸葛亮明天去找你一趟。到那时,你再求求他,为你出谋划策吧。”

  第二天,刘备对诸葛亮说道:“昨晚世子来访,今日理当还礼。可是我今日腹痛不止,麻烦先生代我走一趟吧!”

  于是,诸葛亮奉命,前去刘琦的馆舍还礼。他原想速去速回,可不料刘琦盛情接待,还备了美酒佳肴殷勤招待。诸葛亮难以推脱,只好留下饮酒。

  酒至半酣,刘琦又说道:“今日先生能莅临寒舍,刘某心中欢喜得紧。我这里有些稀世孤本的古书,想请先生一览,不知可否?”

  刘琦知道诸葛亮是位好学之人,便以观看古书为名,请他来到书阁。诸葛亮进入书阁,四下观看一番,便问道:“你说的古书在哪里?”

  刘琦见四下无人,便一头拜倒在诸葛亮的脚下,含泪说道:“先生,请恕在下冒昧。今天将您请上书阁,只为求您搭救于我。昨日我所说之危难,求先生赐我良计,救我性命啊!”

  “我哪有什么良计?”

  “求先生垂问!”

  “你们家的家务事,我哪有资格插手?你要的良计,我一概不知。”

  诸葛亮说罢,正要拂袖下楼。却不料下书阁的楼梯早已被刘琦的下人撤走了。

  “啊!你居然诓骗于我!”

  “先生,如今能搭救于我的人,只有您了!求求您,救救我吧!”

  “我哪有什么良计?你要想避难保命,只有自己想办法,拿主意!”

  “您难道真的不肯为我出计吗?”

  “所谓‘疏不间亲’,请恕在下难以从命。”

  “也罢!那我只有死路一条了!”

  刘琦绝望地拔剑,便要当场引颈自裁。

  诸葛亮连忙按住他的手臂:“且慢!”

  “先生别管我了,反正我也难逃活命了。”

  “既然如此,我便授你一计,你一定要保密。”

  “真的吗?”

  刘琦这才松开手中剑,跪倒在诸葛亮面前,聆听良计。

  诸葛亮诚恳地说:“春秋时期,晋献公的夫人生了两个儿子。哥哥叫申生,弟弟叫重耳。”

  诸葛亮以史为背景,展开话题。刘琦全神贯注,侧耳倾听。

  “后来,晋献公的如夫人骊姬也生了一个儿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亲生儿子继承王位,便常在晋献公面前挑拨申生和重耳的是非。但晋献公十分疼爱正室的两个儿子,因此无论骊姬如何费尽心机,也难以说动晋献公废嫡立庶……”

  “这位申生的境遇竟与我如此相似。”

  “有一日,骊姬设计陷害申生。她趁春色和暖,请晋献公登楼赏景。她将窗帘拉开,请晋献公在窗前观赏。自己则暗中在衣襟之上涂抹蜜糖,再将申生请入园中赏景。很快,野蜂闻到蜜糖的香味后,突然成群结队地飞到骊姬周围,落到她的头上、衣襟上。申生毫不知情,但见成群的野蜂袭来,便匆忙护住骊姬的身体,拍打她的衣领、后背,为她驱赶野蜂。晋献公坐在楼阁之上,远远见到申生如此举动,以为他是在调戏骊姬,非常愤怒。从此之后,晋献公对申生愈加反感。”

  “啊……蔡夫人也是如此。她屡次三番对我父亲挑拨我们父子之情,因此我也逐渐遭到冷落。”

  “此计得逞后,骊姬便变本加厉。她又设下一条毒计,在祭祀祖先之时,她暗中在祭品里下了毒药,之后又告诉申生说这些祭品不要白白扔掉,不如送给父亲品尝。申生便按她的吩咐,将供品献给父亲品尝。哪知骊姬却突然闯入,佯装不知的样子,反而说献给晋献公的食品需要测试是否有毒。骊姬随手将供品扔给狗吃,狗立刻毒发而亡。晋献公见状大怒,以为申生有意陷害于他。终于在骊姬的毒计下,申生被害,死不瞑目。”

  “那申生的弟弟重耳又当如何是好?”

  “重耳得知哥哥惨遭杀害,深知自己也将面临杀身之祸,于是立刻远走他国,隐姓埋名起来。待到十九年后,重耳返回故国,复辟成为晋文公。如今,荆州东南的江夏之地自东吴灭了黄祖之后,一直荒弃,无人镇守。你不妨向父亲要求去江夏驻守,便可避开继母之害,得以远走避难。”

  “多谢先生指教,我终于可以有活下去的希望了!”

  刘琦连连拜谢,又击掌命下人搬来梯子,送诸葛亮下楼离府。

  诸葛亮回去后,便将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刘备。刘备听后,忍不住连连赞叹:“此计甚好!”

  不久后,刘表又派使者来邀请刘备议事。刘备立刻登城拜见了刘表,只见刘表十分困扰地说道:“不知为何,我的长子刘琦突然提出要去驻守江夏,贤弟以为如何?”

  “这是好事嘛!您的长子如今能独当一面,独自驻守边疆,确实能够磨炼自己。另外,江夏邻近东吴边境,地处战略要地。您能将自己的长子派去那里驻守,必定会提高荆州将士的士气。”

  “是吗?”

  “总之,荆州东南的防守由你们父子负责,我会承担好西北的防守。”

  “嗯!我听说最近曹操在玄武池大造兵船,演练水师,似有南征的野心。西北方面就有劳贤弟了。”

  “请放心吧!”

  刘备辞别刘表,返回新野去了。 全面战争·日式三国(吉川英治笔下的三国英雄记)(套装共5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