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名医华佗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全面战争·日式三国(吉川英治笔下的三国英雄记)(套装共5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第十三章
名医华佗
如今,江东业已平定。
孙策的军事实力蒸蒸日上,威名远近传扬,可以说孙策的大业已经迈入下一个阶段。
“此时尤为重要。我的当务之急究竟是什么?”
孙策不禁陷入深深的思考之中。
“对了!我该将母亲接回来了。”
孙策第一个决定就是尽孝。
他的母亲和家眷自从其父孙坚死后,一直生活在曲阿的偏僻乡下,生活窘迫。
于是孙策派出珠帘车舆,锦盖华车,以及众多大将和护卫赶去了曲阿,将孙老夫人和其他家眷亲族一并接来。
许久未见,孙策亲自牵着母亲的手,将她迎入宣城。
“母亲,请您在此安享晚年。儿子已经长成大人,可以照顾您了。”
孙母白发苍苍,她看到长子孙策如此有出息不免欣喜。她连连啜泣道:“若你父亲尚在人世,他一定为你骄傲!”
孙策交代弟弟孙权道:“我派大将周泰与你共守宣城,请你一定要替我孝敬母亲。”
孙策安顿好家眷之后,再次出征,打算争霸南方。
每当他得到一座城池村庄,首先会重视治安,以得民心。
孙策施行法治,救济贫民,扶持产业,而对于恶意违法乱纪之徒则毫不留情,严加惩罚。
“孙策来啦!”
每当听到这句话,百姓们立刻为其开路,并拜于路旁;而恶人们则吓得肝胆俱裂,逃得销声匿迹。
“孙郎爱护百姓,广纳信义之士!”
听到这个消息,有许多之前弃官归隐的官吏都纷纷返城,申请重新从仕。
孙策尽量多任用文官,利用他们的治国之才,让各地在和平的气氛之下,恢复经济,产业复兴。
为了稳定据实,长治久安,孙策又准备亲自南征。
当时,在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一带,有一个人名叫严白虎,他自称为“东吴德王”。此人一向欺压百姓,当他听说孙策即将南征而来之时,不禁吓得胆战心惊。
“大事不好!”
严白虎的弟弟严舆,紧急布置军队到枫桥(今江苏省,苏州附近),巩固防御。
孙策来到此地视察之时,认为不过是区区一座小城,只要他亲自督战,必将一战而下。但是谋士张纮规劝他道:“孙将军乃是三军之首。你只需在中军帐中坐镇即可,无须事必躬亲。”
“此话有理!”
孙策认为张纮的建议很好,于是派大将韩当担任先锋。陈武和蒋钦二将则搭乘小船,绕到枫桥之后,形成夹击之势。
严舆难以抵挡,只得退入吴城。
孙策立刻率军迫近吴城,他亲自立马于护城河畔,指挥全局。
这时,有一位大将模样的人从城内箭楼的高窗中探出上半身。他左手扶在梁上,右手指着孙策,嘴里不干不净地破口大骂。
“竖子可恶!”
孙策回头看了一眼,太史慈早已心领神会,拉弓瞄准了那人。
只见太史慈的手指放开弓弦,飞箭离弦直奔那人而去,竟将他扶着栏杆的左手钉在了梁上。
孙策不禁拍鞍叫好:“好箭法!”
全军也被太史慈精准的箭法折服,高声欢呼,气势简直已如攻破吴城。
那员大将的手被太史慈一箭钉在梁上,不禁哀号声声。
“快来人啊!给我拔下此箭!”
旁边的士兵赶快过来帮他拔下箭来,扶他回去。
这名将官成了大家的笑柄,而太史慈却因这一箭而声名远扬,被人们誉为神箭手。而浙江一带盘踞多年的“东吴德王”严白虎,他的自负之心也开始有所动摇。
“此为奇耻大辱!”
他观察敌方的阵容,发现包括统帅孙策在内,他的旗下诸将,人人年轻有为。这些新时代的新锐之秀,斗志昂扬,并辔而来,不容小觑。
“严舆,我有一个想法!”
他看着胞弟,双臂抱胸,慎重地说道。
“哦?兄长有何想法?”
“我认为我们必须忍辱负重,在受到敌人的打击之前讲和为好。”
“兄长是要投降吗?”
“非也!我们只是给他冠个虚名,实权还在我们手中。这些人太年轻了,肯定不会深谋远虑。待我们讲和之后,就能争取到时间,我总有办法对付他们的。”
于是严舆作为胞兄严白虎的使者,来到孙策营中求和。
孙策在帐中接见了他,还毫不客气地盯着严舆说道:“你就是东吴德王的弟弟吗?来吧!我们坐下来,边喝酒边说话吧。”
孙策立刻摆上酒宴,频频劝酒。
严舆在心中暗中思量:“看这孙策果然飒爽英姿,不愧人称江东小霸王!只是他年轻气盛,乳臭未干。看来也只是一个心比天高,只知道追求理想的年轻人罢了。如今他只不过时运有佳,手握兵马,便如此的得意忘形!”
严舆虽然心中暗下判断,却在嘴上一味阿谀奉承。
待两人喝至半酣之时,孙策突然莫名其妙地问道:“你怎能如此大意呢?”
“将军这是何意?”
严舆反问,而孙策突然挥刀,砍断他的椅腿,说道:“孙某就是此意!”
严舆立刻失去平衡,仰面摔倒。而孙策则捧腹大笑,说道:“孙某明明提醒过了,你怎么还会这么大意呢?”
孙策若无其事地责备对方不留神,收剑入鞘,伸手将脸色苍白的严舆拉起,说道:“起来吧!孙某只是玩了一个酒后的游戏罢了。不过你这位东吴德王的使者,到底打算给我什么条件?你家兄长究竟许了我什么好处?不妨直说!”
“家兄曾说……”
严舆只好强忍着腰痛,试图重新拾起东吴德王之使的威仪。
“是这样的,家兄认为两军相争,并无益处,只是平白损兵折将。因此希望与孙将军共修长久和睦,平分江东之地。”
“平分江东之地?”
孙策突然瞪眼怒骂:“就凭你们这些无赖之徒,竟然想与我们平分江东?简直是自不量力!还不给我滚回去!”
严舆一见孙策发怒,心知讲和必定不成,便想默然离去。而孙策从后面追来,一刀砍掉他的首级,鲜血四溅。
孙策将剑上的血渍擦净,转身对着一旁瑟瑟发抖的严舆随从说:“把你家主人的人头捡起来,带回去吧!”
他又指着严舆首级说道:“你回去禀告严白虎,这颗首级就是我的答复!”
随从匆忙抱起严舆的首级,急匆匆赶了回去。
严白虎在后方等候回复,结果等到的竟是弟弟的首级,他不禁对孙策这般暴力的挑衅而胆寒,根本不敢为胞弟报仇。
“我在此处与孙策单打独斗,危险之至。”
严白虎心生退意。他决定撤到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到那里可以依靠浙江的诸雄,再图后计。他打定主意后,舍弃吴城,打算连夜逃跑。
太史慈和黄盖等人在他身后紧追不舍,孙策大军又下一城。
他这个昔日的“东吴德王”如今却被打得落花流水,毫无反抗之力。严白虎一路逃亡,沿途只得躲进百姓家中抢粮食,或者藏于山野之中,历经坎坷才抵达会稽。
当时的会稽太守名叫王朗。王朗答应帮助严白虎,于是举兵抵挡孙策的进攻。
王朗的手下有一个谋士,名叫虞翻,字仲翔。虞翻对此表示反对。
“王大人,孙策已占尽天时,若我们此时逆天而行,只会自取灭亡。请大人一定要避开此役。”
“何为天时?”王朗问道。
“天时即是如今的时势浪潮。”虞翻立刻回答。
“你的意思就是让我放任孙策来袭,却袖手旁观吗?”
“王大人可抓起严白虎送给孙策,如此与他修好,方能保全一方的平安。这才是顺应天时。”
“一派胡言!我堂堂会稽太守,又怎能对那乳臭未干的孙策小儿献媚?难道你想让我成为世人笑柄吗?”
“王大人请明鉴。孙策尊崇信义,广布仁政,颇得民心。而那严白虎骄奢淫逸,实施恶政,少有善举。更何况,他脑筋守旧,不知道与时俱进。大人即使不出手相救,他也必然被时代淘汰。”
“不可!严白虎与我渊源已久,而那孙策才是外敌,远征而来坏我秩序。如今我正要联手抵抗他的侵略。”
“唉!如此而来,王大人也将被时代所淘汰啊!”
虞翻不禁嗟叹,而王朗闻言勃然大怒。
“好你个虞翻!竟然咒我灭亡!我不愿再见到你。快给我滚出去!”
王朗对他下令放逐,而虞翻则毫无怨言,自去流亡。
虞翻被逐出之时,身上未带一物,除了一只鸟笼,笼内有一只云雀,便只身离开了会稽。
“鸟儿啊,你跟我走吧。我看你也不愿被没心肝的主人豢养,对吧?”
他对王朗所说的时代风浪,一方面很多隐居山野的贤人被浪潮推入世间,另一方面又将身处官府的能人赶入山林之中。
虞翻就是其中之一。
此时,他正默默徘徊于原野之上,寻觅可以建起隐居草庐的合适地点。
当他来至一座无名山前之时,才放心地将云雀放出鸟笼。
“鸟儿啊,你也回到属于自己的地方去吧!”
虞翻微笑注视着鸟儿展翅高飞的身影。他觉得鸟儿开始新生活的姿态,和自己的选择完全一样。
当虞翻放飞笼中鸟之时,会稽城已经和孙策的大军展开了数日的激战。
这一日,会稽太守王朗打开城门,亲自驰骋到阵前,他高声骂阵:“黄口小儿孙策!尔有胆量上前来吗?”
“孙策在此!”
只见一位英姿飒爽的年轻将军应声而出,剑甲锵锵,奔到王朗的跟前。
“原来你就是孙策!就是你跑到我们浙江来,搅乱大家的太平日子!”
孙策根本不予理会,他也骂道:“你这老猪真是啰唆!全因你们这帮贼人,整日贪婪自私,只知道吸食民脂民膏,害得百姓遭殃。孙某此番率军前来,就是要将你们赶出老巢!你休做无益抵抗,速速交出城来!”
王朗大怒,扑上前来。
“痴心妄想!”
孙策正要应战,却见一位大将从身后冲出来,挡在他身前。
“孙将军,斩这老猪哪用得上你出手?”
来人正是太史慈,他冲上来挺枪便刺。
王朗旗下也有一员大将纵马而出,此人名叫周昕,他直冲太史慈而来。
“别让王朗逃跑了!”
“活捉太史慈啊!”
“包围周昕!”
“活捉孙策!”
双方的士兵各自呐喊,一片混乱。而周瑜、程普二将早已趁乱绕到敌军身后,形成包围之势。会稽城的军队前后受敌,立刻骚乱起来。
王朗拼死一战才撤回城里,但却折损了大批将士。从此之后,他再不敢轻易出征,而是窝在城里当个缩头乌龟,还下令全军“绝不许轻易出城”。他以守为攻,闭门不出。
此时的会稽城中还藏着东吴逃来的严白虎,他分析道:“孙策率军奔袭而来,如果我们能坚持守城一个月,他们就会供给不足,兵粮匮乏。因此如果打持久战的话我方有优势,我们只需巩固防守,谅那孙策也毫无办法。”
于是严白虎也承担起了一部分防守任务。他高筑城墙,严加防备。
时日已久,孙策那方果然渐生疲态。而且无论如何到城前讨敌骂阵,百般挑衅,王朗就是不为所动,坚决不开城门,也不应战。
“如今青麦未熟,一路运粮又花费时日。即使我们去抢占百姓的积粮聊充军粮,也不足几日开销。更何况若是抢劫百姓,则为不义,与我军宗旨不符。如此困境,我该如何是好呢?”
正在孙策愁眉不展之时,他的叔父孙静提出了建议:“孙策啊,我倒有个法子。”
“叔父,请但讲无妨!”
“你是否知道,这会稽城的金银兵粮并不设在城中?”
“侄儿不知。”
“王朗将金银钱粮都藏在城外数十里远的查渎。因此,若我们此时突袭攻打查渎,王朗绝不会坐视不管。”
“此言极是!”
孙策立刻采纳了孙静的建议。当晚,他就命各营点起无数篝火,竖立许多旗帜,摆出要去夜袭会稽城的架势,而大军则暗中转战查渎。
会稽城里的守兵自然不知这是孙策使的障眼法。他们看到敌军营中篝火旺盛,以为会展开夜袭,于是不眠不休地彻夜盯防,互相提醒:“我们绝不可大意!敌人可能马上就攻上来了!”
但是一直等到天亮,敌营的篝火都熄灭了,城外却仍不见敌军一兵一卒的身影。
“查渎遇袭!”
王朗闻讯不禁大惊失色,他只得匆忙带兵出城,赶去营救。但在他奔往查渎的途中,遇到了孙策设下的埋伏,一战之下被几乎全歼。
王朗拼死脱逃,跑到海隅。而严白虎在逃往余杭(今浙江省杭州市)的途中,被一个叫作董元代的属下灌醉,在熟睡之时被砍下头颅。
元代将严白虎的首级献给孙策,获得了赏赐。
自此,会稽城也落入孙策手中。如今南方几乎尽在孙策的掌握之中。他封叔父孙静为会稽城主,又任心腹之臣朱治朱君理为吴郡太守。
这时,有快马来报,他在宣城的家眷出了状况。
“有一天晚上,宣城附近的山贼和各州的残兵败将联合攻打了宣城。令弟孙权和大将周泰奋力抵抗。为了营救被敌军包围的孙权,周泰来不及披挂盔甲,就赤身裸体地冲入敌军。如今孙权无事,但周泰却因大战众贼,全身负了二十余处重伤,目前生命垂危。”
孙策闻讯,匆忙赶回宣城。他惦念母亲是否平安,但回去后才发现周泰的伤势异常严重,日夜煎熬。
“我一定要救活他的性命,谁知道哪里有好大夫好药材?”
他匆忙向家臣问计,那位献出严白虎首级,后归顺为臣下的元代说道:“我曾于七年前遭到海盗袭击,受了致命的箭伤。我有一个朋友叫虞翻,当时住在会稽。他给我介绍了一位名医朋友。在那个名医的救治之下,我的伤势仅用了十日便痊愈了。”
“虞翻,就是那个虞仲翔吗?”
“您也认识他吗?”
元代惊诧于孙策竟认识自己的旧友,不禁瞪圆眼睛。
“我并不认识虞翻,只知道他曾是王朗的属下。只因张纮曾推荐此人给我,才有所耳闻。若是如此,你们一定要速速将虞翻找来,也把那位名医带来。”
于是孙策立刻下令,各地的官吏也马上命令属下:“急寻虞翻!”
此时虞翻正隐居于山野之中,他被四处搜寻的官吏找到。当听到孙策命他带名医救人时,他说道:“好。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虞某便随你们走一趟。”
于是他立刻找到那位名医朋友,两人一同赶到宣城。
这位名医是虞翻的好友,果然异于常人。
他是一位白发童颜的老人,气质更是清新脱俗。
他抵达之时,手里拿着一束白蔷薇,边走边嗅。仿佛他不愿闻到人多混乱的气味,而更加眷恋野地的芬芳。
孙策接见之时问到他的姓名,名医回答:“我叫华佗。”
他是沛国谯县人,名叫华佗,字元化。华佗虽然颇有来历,却不愿多说。
名医华佗立刻诊察病人,他点点头,自言自语道:“你这病花上一个月左右就能医得差不多了。”
果然,在他的治疗之下,经过一个月,周泰的箭伤就痊愈了。
孙策见状,非常高兴,夸奖道:“你果然是一位名医!医术了得!”
华佗也笑道:“将军也是一位治国名医啊。我们只不过医治的对象不同罢了。”
“你想要什么作为诊费呢?”
孙策问道。
“我没什么所求,若将军能任用虞翻,便感激不尽了。”
华佗微笑着回答。 全面战争·日式三国(吉川英治笔下的三国英雄记)(套装共5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