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日晷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全面战争·日式三国(吉川英治笔下的三国英雄记)(套装共5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第十二章
日晷
小霸王孙策的名望,如东升之旭日一般。江东一带莫不慑服于他的威武之下。但是在江东还残存着一股顽固的势力,如坚固的牙齿一般,难以拔除。
那就是太史慈率领的小股势力。
虽然他的主公刘繇早已落荒而逃,但太史慈仍未变节。他召集各处散兵游勇,据守泾县,坚持抵抗孙策的势力。
而孙策率领大军四处征战。他昨日方才溯江而上前往九江,今日却已转战到秣陵城,明日又打算攻打泾县。他正可谓南船北马,征战不断。
“泾县虽然城池不大,但是城北一带都是沼泽地,而且城后靠山,实可谓易守难攻。据说守城的士兵只有两千之众,不过事到如今他们还坚持到底,必定都是视死如归的勇士。”
孙策抵达泾县城外之时,并未怠慢。反之,他告诫将士切勿轻举妄动,又将兵营扎得颇远。他打算慢慢打探城中情况,并不轻易进攻。
“周瑜何在?”
“末将在此!”
“我来问你,若是你来坐镇的话,会如何攻打泾县?”
“嗯!此战必是艰难无比。我们得做好伤亡惨重的准备。”
“哦?看来你也以为此战不易啊。”
“不过末将确实有一计。那就是选一位不惜死命的大将,招募十个决死壮士,挑着易燃的树脂和油布,趁有风之夜潜入城中,四处放火。”
“为何要以此计才能入城呢?”
“因为如果夜袭的人数稍多,就会被敌人发现。”
“只是那泾县城墙颇高啊!”
“只要得法,想攀上去也是可以的。”
“那么,我该派何人前去呢?”
“陈武可担此任。”
“陈武是刚刚降入我军的大将,将来必有用武之地。若派他执行此任,万一有失,未免可惜。这个太史慈虽然是时为敌方,但我非常看好他的武功。若能将他生擒活捉,为我所用,岂不更好。”
“若要生擒太史慈,不妨如此行事。我军可在外严阵以待,待兵士们进得城中,四处放火之时,我们可从东南西三门同时进攻。而北门只放少量兵力,引诱太史慈从北门出城。到时我们将他紧逼不放,在沿途设好埋伏即可。”
“此计甚妙!”
孙策鼓掌赞同。
陈武立刻准备,招募敢死队员。他设下条件,若是圆满完成任务回来,即可提拔为统领百人的伍长,还有丰厚赏赐,因此士兵们纷纷报名。
陈武又从这些人选之中挑出十名精壮之士,静静等待时机。
这一夜,月黑风高,正适合夜袭。
十位敢死队员身背油布、树脂等物,陈武也是一身紧身的夜行衣,未带盔甲。他们一路在树木高草的遮掩下,匍匐前进到泾县城下。
此处的城墙并非是石墙,而是用高温烧制的土砖砌成。城墙厚约一丈,高约数十丈。由于经年的日晒雨淋,砖缝之间已经长出蔓草,砖石剥落,甚至在空隙之处还有鸟儿筑巢,整座城墙显得破败荒芜。
“你们听好了!我先由此攀墙而上,到顶上就会放下绳索,你们到时沿着绳索就能登上了。现在你们负责蹲在原地盯着敌人的步哨。听明白了吗?千万小心别发出任何动静,以免被发现。”
陈武交代之后,就只身一人攀登城墙。他先将短剑插进砖缝之间,以充作扶手脚蹬。然后利用这个剑梯,一步一步地攀了上去。
“着火啦!”
“城中走水啦!”
“快救火啊!”
瞬时之间,守卫钱粮仓库、城楼、马厩等各处的守兵纷纷大叫着报火警。泾县城中顿时陷入混乱,太史慈连忙登上城楼,大声指挥。
“大家不要惊慌!这是敌人的圈套!都冷静下来,先灭火就可以了!”嗖!咻!
城外无数飞箭纷纷掠过太史慈的身侧。
那夜月黑风高,吹得太史慈几乎难以站稳。
火借风势,兵士们拼命扑火,但这厢火势稍弱,那厢火势又猛。转眼之间大火已经烧至全城。
正在这时,从城外的三个方向又攻来了敌兵。一时之间呐喊声、战鼓声响成一片,宛如惊雷一般顺风而来,吓得城中守军自顾不暇,哪里还有心思扑火。个个惊慌失措,狼狈不堪。
“将北门打开,我们冲出去!”太史慈眼看城中形势大乱,连忙下令突围,“将士们!跟我一起从北门冲到城外,与孙策大军决一死战!万幸那敌军兵分三路围城,北门一处的兵力薄弱!”
说罢,太史慈一马当先,顶着烈风,冲出北门。
城中的守军已被大火折磨得难以呼吸,如今见太史慈如此英勇,于是立刻跟随他冲出北门。
他们原本听到北门之外的喊杀声最弱,待他们出得城门,却发现此处敌军的人数众多,出乎意料。
“快看!太史慈逃出来啦!”
只听一声号令,忽然从四面八方的黑暗之中射来无数飞箭。太史慈的人马猝不及防,伤亡惨重。
“不要怕!冲啊!冲去敌军的主阵!”
太史慈毫不畏惧,他大声嘶吼,鼓舞将士。待他奋力砍杀一阵之后,环顾四周,却发现跟随他出城的其他将士早已四散而逃,如今只剩下他孤身一人。
“如此也罢!”
他勒马回首,遥望大火中的泾县城池,不禁咬紧了嘴唇。如今大势已去,他也无力回天,于是打算暂时回老家东莱黄县,等待时机东山再起。
太史慈心意已定,便再度催马,冒着疾风和乱箭,趁夜色的掩护驰向江岸。
“别让太史慈跑了!”
“太史慈休走!”
狂风嘶吼,呐喊不断。太史慈一路舍命狂奔,但跑了十几二十里地,身后的追兵仍然毫不放松,一直紧追不舍。
他来至一处,遍布沼泽池塘。这里是长江涌进芜湖的沿路,芜湖之水又在潮涨潮落之际在陆地上形成了无数水洼。水洼之中还遍布无数野草芦苇。这些芦苇高可遮人,太史慈几度差点迷失方向。
“糟糕!”
太史慈的战马不慎踏入一片泥沼之中,马失前蹄将他抛至芦苇丛中。这时从四周立刻伸出无数长钩、绳索,将他的身体紧紧勾住不放。
“吾命休矣!”
太史慈终于被孙策之军生擒活捉了。
他随即被兵士们押解着,五花大绑带往孙策大营。一路之上,他愤恨地仰望苍天,忍不住泪水横流。
“我命已绝!”
太史慈很快就被押到孙策的大帐之中。
“万事休矣!”
太史慈心灰意冷,以为此命已绝,于是绝望地闭上双眼。
这时,只听有人呼唤:“啊!太史慈,久违啦!”
太史慈微睁双目,却见一人掀开帐幕而来,亲切地跟他打招呼。此人正是敌军大帅孙策!
太史慈愤然说道:“孙策!你不就想要我的脑袋么,速速了事吧!”
而孙策却大步走到他面前,笑道:“想死容易,活命却难。你这么着急寻死又是为何?”
“并非我着急寻死!只是我不堪忍受你侮辱于我!”
“我何时侮辱你了?”
“哼!如今我败在你的手里,也无须多说。你也休得多问。速速拔剑,给我来个痛快吧!”
“不!我并非要杀你。我很了解你是一名忠义之士,又怎么会眼睁睁将你杀掉呢。你以为自己是败军之将,但刘繇落败完全归结于他自己愚昧,与你无关。”
“……”
“孙某只是可惜,你资质英敏,却投错主君。宛如一只良蚕混于蛆虫之中,又怎能吐出好丝呢?”
“……”
太史慈默默地低下头来,并不说话。而孙策则亲自俯下身来为他松绑。
“你可愿不再将此生虚度,在战场上施展作为?我且问你,若我有意召你入我帐中,成为我孙策的左膀右臂,你可愿意?”
太史慈干脆地回答:“我愿意!请孙将军将我纳入麾下,我愿效犬马之劳!”
“爽快!你果然是个痛快人!毫无扭捏之情,我就喜欢这样的将官!”
孙策立刻拉着太史慈的手,将他请入自己的私帐之中一叙。
“你记不记得,前不久在神亭山上,咱们两人打了一仗,滚作一团。你说实话,如果当时再打下去,你觉得能不能打赢我呢?”
孙策闲话笑谈,太史慈也笑着答道:“咱们两个要不再打一仗,要不怎么知道谁胜谁负啊。”
“我倒知道,若我当时输了,肯定会被你绑起来的。”
“那是自然!”
“若你将我抓起来,你会如同我现在对你一样,将我松绑,饶我一命吗?”
“恐怕不会!当时我若赢了,可能你的项上人头早就不保了。再说,就算我有心饶你,那刘繇也不肯啊。”
“哈哈哈!此话有理!”
孙策闻言,拍掌大笑。
孙策当即下令大摆酒宴,款待太史慈。两人在席间一边对饮,一边畅谈。孙策对太史慈说道:“我希望以后你会给我提出行军作战的良策,我必定会认真听取。请你一定不吝赐教!”
太史慈则谦逊地回答:“哎!败军之将不言兵!”
孙策立刻反驳:“此言差矣!你看那昔日韩信,他也向降将广武君问计。”
“如此说来,我愿献计一则,以示诚意,不过恐怕孙将军不会喜欢我这个主意。”
太史慈微笑地注视着孙策,等待他的答复。
孙策也报之以微笑道:“哈哈哈!莫非你认为我孙策没有肚量接受你的计谋吗?”
“正是!”
太史慈耿直地点头。
“我确实有此担心,不过孙将军但听无妨。”
“好!请讲。”
“孙将军可知,之前刘繇帐下有很多优秀将士,在他落败之后四散流亡,难觅良主。”
“你说的是刘繇的旧臣是吗?”
“若将他们视为残兵败将,则会让人误认为他们软弱无能,无处投奔。但是我知道刘繇的旧臣之中有不少能人良将,只因如今时运不济而流落各地。”
“既然如此,我又该如何处置呢?”
“若你现在将我太史慈放了,给我三天时间。我可去说服这些残兵败将,将他们带回来效忠孙将军。我觉得大约能带回三千精兵,为你所用。不知孙将军能否同意。”
“既然如此,你就去吧!”
孙策当即拍板,爽快地答应了。
“不过,请你务必于三天后的正午午时回来。”
孙策与太史慈做好约定,便赠他一匹骏马,将他放走了。
第二天早上,帐下众将官不见太史慈在押,更不知孙策昨夜是如何处置的。于是孙策告诉他们,自己给了太史慈三天期限,约定带回三千精兵。
“什么?孙将军把太史慈给放了?”
众将官闻言无不错愕,他们认为费尽功夫才将太史慈生擒活捉下来,如今却好似放虎归山。大家都认定他必定一去不复返了。
“孙将军,搞不好您上了太史慈的当。他说不定一去不归啊!”
孙策摆手道:“你们未免多虑了!我相信太史慈是一位忠义之士,我正是看中了这点才饶他性命,将他纳入麾下的。若他一去不复返,则代表他是一个不仁不义之人,放掉他也无甚可惜!”
“既然如此,只好这样。”
众将官闭口不言,但是心中仍存疑惑。
到了第三天,孙策命人在营外架起一座日晷,并派了两个兵士观察日影。
“辰时已到!”
执勤的士兵每个时辰都来向孙策报告一次。过了不久又来报告:“巳时已到!”
据说,这个日晷最早是秦始皇时期在作战时使用的。《宋书》中记载何承天始立“表候日影”。明朝有晷影台,这是由最原始的日晷发展而来的。
在他所处的东汉时代,日晷的结构还非常原始。人们将一根直竿立在沙土中央,根据影子的方向和长度计算时刻。
此外,还有通过将影子投在木板或墙上的方法记录时间的。
“午时已到。”
报时的兵士大声报告之后,孙策立刻带领众将官来到营前,手指前面:“请看南面!”
只见远处的旷野之上扬起漫天马尘,太史慈果然率领三千人马准时回来了。
众将官不禁疑惑尽消,拍手欢呼。大家佩服孙策的慧眼,钦佩太史慈的忠信,更是欢迎太史慈率兵归来。 全面战争·日式三国(吉川英治笔下的三国英雄记)(套装共5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