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全面战争·日式三国(吉川英治笔下的三国英雄记)(套装共5册)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全面战争·日式三国(吉川英治笔下的三国英雄记)(套装共5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第十五章

  辽西辽东

  如今,曹操的势力犹如旭日东升,无人企及。

  北至匈奴,东至热河、山东方面,曹操已经完全占领了原先袁绍治下的全部领土。

  曹操还颁布了一套新政,将那些落后的旧政一扫而光。经过一系列的改革,文化、经济和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令人感到焕然一新。

  尽管如此,曹操却仍不满足。他的野心,旁人无从而知。

  “听说袁熙、袁尚两兄弟逃到辽西的乌丸(今河北省北部、辽宁省西部、内蒙古自治区一部分)。若不斩草除根,日后必然后患不绝。待辽西、辽东得以平定后,冀北和冀东才能够长治久安。”

  曹操雄心壮志,再命大军准备远征。但是此次,曹洪等诸位大将却并不赞同。

  曹军一再出征,远征复远征,这样毫无节制地向称霸天下的目标迈进。他们担心,万一京师许都突发事变,大军又远在千里之外,该如何应对?另外,荆州的刘表、刘备等人,一直虎视眈眈。万一他们趁机举兵,乘虚而入,又当如何是好?

  种种情形的确令人忧心!

  众人之中,唯有郭嘉一人支持曹操:“此番远征确实冒险。但是千里远征、成就霸业,机会只有一次。如此时机,转瞬即逝。我们此番既已离开京城远征至此,那么一千里或是两千里远征,其实并无多大差别。反之,若是任凭袁绍的遗族发展壮大,则不出数年,他们必然会起事造反。不如我们永绝后患为佳。”

  远征之事,商议再三,曹操最终拍板定了下来。

  辽西、辽东皆属夷狄之地。曹军对远征异族,并无经验。因此,此番远征军的装备和粮草的补给,都做充分周详的准备。另外,辎重运输的队伍,由数千辆战车和军粮车组成。

  此外,纯战斗部队便有数十万兵力,其中包括骑兵、步兵、战车队,以及弩弓队、轻弓队、铁枪队,还有挑着工具的工兵队等,声势浩大,甚是壮观。

  远征大军浩浩荡荡地抵达了庞龙寨。

  此处接近夷狄之境,山川的景象也为之一变。狂风劲吹,烟尘滚滚,庞大的军旅宛如蝼蚁一般,蜿蜒前行。

  大军抵达易州时,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令曹操甚为忧心。他的属下郭嘉一向在旁为其谋划,却突然病倒了。他身体虚弱,即使乘着轿子也难以赶路。

  郭嘉高烧不退,只得对曹操献计道:“此番远征,虽能获胜,但行军速度太慢,白白耗费时日。加之敌军的防守顽固,取胜难免要花费大量时日。所谓兵贵神速,丞相不如亲率精猛骑兵前往,以三倍于行军的速度猛攻,打他个出其不意。其余人马在此休整,静候佳音,等待着你们胜利归来。”

  曹操采纳了郭嘉的计策,立刻将远征军重新改编。率领号称“雷霆队”的骑兵和战车队伍,飞袭辽西而去。

  大军由一位袁绍的旧部负责担任向导,此人名叫田畴。

  辽西之地到处都是泥河、湖沼、断崖和险径。若非田畴的向导得力,曹军不明地理,恐怕早就深陷泥潭,进退不得。

  大军一路历经磨难,终于到达了夷狄大将蹋顿的柳城(属今辽宁省)附近。

  时为建安十一年 ,七月。

  曹操伫立在柳城以西的白狼山上,俯瞰敌阵,胸有成竹:“夷族兵马虽多,却装备简陋。看来他们毕竟是夷族,这种布阵简直如同儿戏。看来咱们一战便可破敌。”

  遂命张辽为先锋,命于禁、许褚和徐晃三人,分率三路部队进攻城外敌军营垒。曹军一战便斩杀了夷将蹋顿,在七天之内便攻占了柳城。

  袁熙和袁尚原本躲在城中督战,柳城一破他们便失去了立足之地,于是再次仓皇逃窜,带着几千名士兵向辽东逃去。

  其余夷兵全部投降。曹操接手柳城,又封赏了田畴,封他为柳亭侯。但是田畴却再三推脱:“卑职原为袁绍帐下之臣,如今苟且偷生,却为曹军带路,追击故主的遗族。卑职对此爵禄愧不能受,于情于义都难以接受。”

  “你确有苦衷,老夫也不勉强。”

  曹操了然,改封田畴为议郎,命其镇守柳城。

  曹操的军纪严明,文化先进,施政有方,令当地边民归服。甚至附近郡县的夷族也争先恐后地带着贡品赶来柳城,向曹操表示恭顺之意。其中还有一豪族,进献了一万匹骏马,曹操的军力更是如虎添翼。

  如今战事大捷,但曹操时刻担忧郭嘉,不知他留在易州,病情如何。

  “郭嘉的病情没有丝毫起色,眼看着人就要不行了。”

  有属下从易州赶来,向曹操禀告了郭嘉的病情。曹操闻讯,立刻下令:“这里交给田畴镇守,我们立刻启程,赶回易州。”

  此时已是隆冬时节,部队行军极为艰辛。另外缺乏饮用水,时常行军二百余里也难觅一滴水,将士们不得不掘地三十丈,才能觅得水源。曹军所到之处草木不生,曹军为了果腹,只得杀马为食,病员不断增加。

  最终,历经千辛万苦,曹军终于回到了易州。曹操对那些当初反对入夷境远征的大将们,表示了感谢:“感谢你们的宝贵意见,老夫受益匪浅。”

  曹操分别恩赏了这些大将,又说:“承蒙上天垂怜,老夫所幸取胜而归,平安无事,此乃奇迹。此番远征,确如诸君所言,收获不大,却遇到了莫大危险。老夫今后若有任何不当之处,还望诸位不吝指教才是。”

  之后,曹操又去病榻前探望郭嘉。郭嘉已经奄奄一息,他挣扎着见到曹操最后一面。见他平安无事,郭嘉才放下心来,与世长辞。

  “老夫霸业未成,却痛失爱将。郭嘉多年与老夫甘苦与共,难能可贵。郭嘉在老夫手下诸将中年纪最小,却英年早逝,叫人怎能不痛惜!”

  曹操如丧亲眷一般,失声痛哭。他下令厚葬郭嘉,钲角齐鸣,葬礼持续了三天。哀乐动地,愁云满天。

  葬礼后,郭嘉的随侍仆人悄悄送来一封书简。他禀告道:“此乃郭大人的遗书。他自知时日不多,便写下亲笔遗书,命小人在他死后,呈给丞相。他还说,若按他遗书之计行事,定能平定辽东。”

  曹操细细读罢郭嘉的遗书,忍不住将信笺放在额上,频频叩拜。

  数日之后,曹操帐下诸将纷纷议论辽东之事。他们都认为,如今袁熙、袁尚两兄弟业已逃到辽东,投奔了太守公孙康,这难免留下隐患。

  “我们不去理会他们也无妨。老夫估计,过不了多久,那个公孙康便会乖乖送来袁氏兄弟的首级。”

  曹操气定神闲地说。

  袁氏兄弟一路逃亡。他们失去了安身之所,只得逃往辽东,投奔公孙康。

  “我应该如何是好?是扶持袁氏兄弟,还是杀之而后快?”

  公孙康一时进退两难。

  族人坚决反对,认为不应该扶持袁氏兄弟。

  “想当初,他们的父亲袁绍在世时,屡次三番图谋我辽东之土。好在袁绍的诡计不成,自己却先阵亡了。我们对袁氏一族,有的只是恨,哪里有什么恩情可言?”

  有的人态度更为激烈:“袁氏兄弟此次前来,便如鸠占鹊巢一般。倘若我们现在心软,将他们收留下来,难保将来他们不会重蹈袁绍的覆辙。我们不如将他们杀之而后快,将首级送给曹操。一方面,曹操便失去了进攻辽东的口实,辽东可得安泰日子,另一方面,主公更可受其尊重。”

  公孙康听罢,欣然接受族人的意见。他暗中派人去打探曹操的动静,发现曹军暂无进攻迹象后,便打算对袁氏兄弟下手。

  一日,公孙康派人去城下,请袁氏兄弟进城赴宴。

  袁熙和袁尚商议一番,认为:“公孙康此番请咱们赴宴,想必是共商出兵之事吧?目前辽东深受曹军进攻之忧,他定是想请我们助其一臂之力。”

  袁氏兄弟毫无防备地走进城里,被引进一处楼阁。

  两人发现室中既没有火炕,坐榻上也没有褥垫。北方隆冬,天寒地冻,竟受到如此冷遇,两兄弟立刻面露不悦:“你这是要我们坐在哪里?”

  公孙康哈哈大笑道:“从今往后,你们的首级便要远赴万里之行,还要什么座位?”

  说罢,公孙康打个暗号,十余名埋伏在后的武士一拥而上,按住袁氏兄弟,用短剑刺入脾腹,之后割下了他们的首级。

  那厢,曹军布阵在易州,始终按兵不动。夏侯惇和张辽等大将难以按捺,频频谏言:“既然丞相无意进攻辽东,为何不趁早班师回朝?我们在此长期逗留,岂不是毫无意义?”

  曹操胸有成竹:“老夫在此逗留,自然是有把握的。老夫估计,可能今天辽东便能把袁熙、袁尚的首级送过来。且再等一等。”

  诸将闻言,都觉得难以相信,甚至有人嗤之以鼻。

  大约半个月后,辽东太守公孙康的使者终于到达了易州。使者不仅带来了公孙康的亲笔信,还呈上装着袁氏兄弟两颗首级的木匣。

  之前暗中嘲笑的人,都惊得目瞪口呆。曹操得意扬扬地说:“郭嘉之计果然厉害!他在遗书中早已料到此事,如今便可含笑九泉了。”

  曹操这才自揭谜底。原来郭嘉在遗书中,极力劝诫曹操不要再对辽东起兵:

  辽东可不用兵而自得,以静制动,则袁氏二人首级唾手可得也。

  郭嘉早就洞悉到,辽东之族多年对袁家势力反感。因此,袁氏兄弟前去投靠,岂不是自投罗网。

  可惜郭嘉虽有先见之明,却于三十八岁时,在易州的军旅中英年早逝,令人痛惜。

  曹操厚赏了辽东使者,并封公孙康为襄平侯左将军。他派人先扶郭嘉灵柩回许都厚葬,之后亲率全军返回冀州。 全面战争·日式三国(吉川英治笔下的三国英雄记)(套装共5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