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洛阳落日赋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全面战争·日式三国(吉川英治笔下的三国英雄记)(套装共5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第六章
洛阳落日赋
虎牢关一战大捷。曹操等十八路诸侯齐聚中军大帐,共贺来之不易的胜利。
在他们的共同见证之下,将此一战所斩获的数万敌人首级,都埋入大坑。
“只可惜这万人的首级之中,却独缺吕布一人!”曹操感叹。
“非也非也!若是吕布能被关羽、张飞这等小兵之流打败,那他的首级可就一文不值啦!”袁绍纵声大笑。
这就是他的逻辑:胜利之果属于自己,而失败之错则归罪于别人。
众人兴致高昂,共唱凯歌,举杯同贺一番之后各回营寨。
“袁将军,请留步!”一个人叫住了袁术。
袁术为主帅袁绍的胞弟,负责粮草运输和物资调配。他驻足回头,原来叫他之人正是长沙太守孙坚。孙坚之前遭遇汜水关惨败,一时失势,在义军营中总是远避他人。
“原来是孙将军啊。您怎么不回营中休息?”
“孙某此番专程来找你的。”
“哦?所谓何事?”
“孙某有一事不明,敬请指教。此前我任先锋军,攻打汜水关,为何迟迟没有军粮送来?请袁将军解释清楚。”孙坚高声质问道,同时右手握紧了剑柄。
袁术闻言脸色一僵,答道:“若问此事么,袁某早就想与您好好解释一番其中的详情,奈何人在军中,不由自己。”
“少说废话!我只问你,孙某在前线战场杀敌之时,你为何不送军粮?想我孙某与那董卓无冤无仇,只因响应檄文就前来举义。孙某本欲报效国家,解救百姓。而你等却听信鼠辈谗言,断我粮草,害得我的将士们忍饥挨饿,无力应战,因此才惨遭败北。如今我们虽为友军,但此仇此恨决不可轻饶。孙某今日来此,就是来取你的项上人头的。你速速好生作答,不可有假!”
袁术深知孙坚此人极无耐心,是个骁勇难挡的南方汉子。如今孙坚紧握剑柄,面色铁青,步步逼近,袁术早已吓得双膝发软,难以站立。
“孙将军!孙将军请息怒!袁某心知孙将军受尽委屈,全是袁某的不是。只怪我轻信了奸人的诽谤之词。我现在立刻就将他的首级砍下,为孙将军洗刷冤情。请孙将军少安毋躁!”
袁术为保性命,拼命向孙坚求饶。他还立刻将之前建议暂扣粮草的将官叫来,将他五花大绑押到孙坚面前。
“袁某正是听信了他的谗言,才对孙将军产生误解。如今我要将功补过,将此人立刻斩首,以解孙将军心头之恨!”
袁术立刻命人将此将当场斩首,还要四处张榜,为孙坚洗刷冤情。
孙坚觉得袁术不过是一介小人,再与他计较实属无聊。于是作罢,他苦笑一声,暂且回营。当晚,孙坚心结已解,在自己营中低垂帐帘,欲长睡一番,忽然听到帐外传来哨兵的争论之声。
“何事聒噪?”
孙坚起身,帐外聒噪之声已止,负责警戒的程普和黄盖两员大将正顺着帐帘缝隙低声询问:“太守大人,您醒着吗?”
“如此深夜,出了何事?”孙坚起身,撩开帐幔,向程普询问。
程普凑过身去,附耳低语道:“如此深夜,若非要事,属下不会叫醒将军。就在刚才,有敌军派来的两位密使前来营前叩门,说是要密见太守大人。”
“什么?董卓派来了密使?”孙坚大感意外,“他又要耍什么花招,孙某不如先会会再说。”
孙坚于是下令放使者进来。这二人此行前来冒着生命危险,因此一见孙坚,就鼓舌而言:“在下乃是董相国帐下之臣,名叫李傕。此番前来皆因董丞相一向仰慕孙将军,因此派我为使,愿结长久之友好。此事并非客套,为表诚意,董相国愿将膝下妙龄女儿许配给孙将军之子,共结两家之好。之后,孙将军满门子弟即可立刻封为郡守刺史,飞黄腾达。孙将军,董丞相诚意可鉴,如此千载难逢的良缘时机……”
“休得胡言!”未及对方说完,孙坚便一声怒喝,“董卓老贼,不知顺逆之道,弑君虐民。他就是一只私欲贪婪的畜生!董卓居然还想要我的儿子做他的女婿,真是痴心妄想!孙某现在唯愿征讨逆贼,诛其九族,将董贼的首级高悬于洛阳城头。若非如此,孙某死不瞑目。你们两个赶快滚回去,告予董贼!”
李傕硬着头皮,欲继续劝说:“孙将军,您话可不能这么说……”
孙坚却不肯容他继续聒噪,他劈头喝道:“休得多言!孙某本欲砍下你等二人首级。你们还不趁项上人头还在,滚回去向董卓老贼复命去吧。”
于是李傕和另一个敌使只得连滚带爬地逃回洛阳。他们将孙坚的说法如实地回禀给董卓。
董卓无奈。自从虎牢关遭遇大败以来,他一直郁郁寡欢。
“李儒,现在我们应该如何是好?”
董卓又叫来心腹之臣李儒,共同商议对策。
李儒回答:“回禀丞相。事已至此,我们不妨另谋蹊径,以求赢得转机。”
“我们如何才能赢得转机?”
“我们不如趁此机会,迁都长安,彻底舍弃洛阳。”
“迁都长安?”
“正是。此前虎牢关一役之中,号称天下无敌的吕布都不敌而败。全军将士意志消沉,再战恐难有胜算。此时我们不妨力劝天子移驾至长安,择时再战。最近,洛阳街头坊间传唱童谣:
西头一个汉,
东头一个汉。
鹿走入长安,
方可无斯难。
属下以为,这歌词所指那西头一个汉是指高祖皇帝,形容长安十二代的太平盛世。长安地域富饶,物产丰富,丞相若去,必能遇难成祥。而那东头一个汉则指的是光武皇帝定都洛阳,至今也恰好已满十二代,此乃天数如此。若我们此时迁都长安,则丞相的运势必然有所转运,更加亨通顺达。”
董卓闻言,顿时觉得豁然开朗。他立刻在朝堂之上按此天象之说,制定新的政策方向,让朝臣以理论之。其实倒不如说是董卓一人独裁,将此政策通知了群臣百官。
虽说名为朝议,但只要是董卓开口提出的政策,就是铁定的事实。可是这一次,群臣百官也难掩惊讶之情,议论纷纷。
端坐龙椅之上的傀儡皇帝也不免吃惊:“董卿是要迁都么?”
兹事体大,朝堂之上一时无人出言赞同,自然亦是无人胆敢反对。
一时之间,偌大的朝堂上鸦雀无声。
良久,司徒杨彪才谨慎地开口说道:“丞相大人,现在未必是迁都的良机。自新帝登基以来,为时不久,黎民百姓尚未得到几日安宁。若是此时迁都,舍弃历史悠久的京师洛阳,而迁都长安,恐怕百姓难以接受,一旦动乱,则又要引起一番天下大乱。”
太尉黄琬也接口道:“司徒大人方才所言有理。此时迁都,不大妥当。我想这朝上的百官众卿心里也明知此事不可为,只是不愿违逆丞相之意,才皆闭口不言罢了。”
荀彧也紧接着反对迁都提议,他说道:“若是此时迁都,百官公卿都弃洛阳于不顾,则商贾无生意可做,工匠无业可从,百姓流离涂炭。看在天下百姓之苦,请丞相大人三思!”
董卓见朝堂之上,反对之声渐强,唯恐此势再长,连忙正色喝止:“老夫哪管得过来那些区区小民!若要为天下大计着想,这些区区百姓又有何用!”
荀彧愤然回答:“百姓乃国之根本!没有百姓,国家安在!”
“休得胡言!给我将荀彧摘其官帽,削其爵位!看谁敢再反对迁都!”
董卓恼火,只得断喝一声走出大殿。他命人立备车辇,打道回府。
行至半路,忽然遇到两位等在路旁的青年将领,他们高声喊道:“董丞相,请留步!”
“请丞相稍等!”
两人追来,拦在车辇之前,立刻跪倒在地。原来是城门校尉伍琼和尚书周毖二人。
“拦我去路,所为何事?”
“回禀丞相大人,我等特来拦车申诉。明知无礼,但实乃有备而来。”
“有备而来?莫非你们有冤情要申诉?”
“我等听闻,今日朝堂之上已经内定迁都之事。”
“并非内定,那是朝堂决议。”
“迁都的消息一经传出,我等晚辈官员皆大吃一惊。如此洛阳古都,非一朝一夕就能建成。而且这一片大地更乃是汉室十二代才建成,请丞相三思啊!”
“你等鼠辈之徒,竟敢妄议朝政!你们还敢拦车申诉,实在大胆!”
“丞相大人,请息雷霆之怒。为了天下苍生,我等不能坐视不管啊!”
“何为不能坐视不管?如此胆敢公然反对朝廷决议,尔等想必是敌军派来的细作吧!留尔狗命,必定日后生祸。来人啊!给我把他们两人砍了示众!”
董卓说罢,即命车辇向前而行。而校尉伍琼和尚书周毖二人紧紧抱住车轮,进忠谏不止。
而董卓的家丁则直接从两人身后劈砍。只见那鲜血飞溅,染红车盖,而车轴之上也沾满肉泥,宛若系着一条红绳。车轮一边前行,一边留下两道血色车痕。
洛阳百姓见状无不落泪。只消半日时间,迁都的消息已经传得人尽皆知。闻者茫然,不知所措。
当夜,天地与往日相比,尤为黑暗。恐怕这是人们的心理作用,就连看那天际灿星也仿佛如妖魅跳梁,怪异无比。
“朝廷要迁都啦!快看迁都的告示都贴出来啦!”
“什么?这京师洛阳他们竟然弃而不顾,要搬去长安?”
“唉,谁知道这以后的日子怎么过呢?”
洛阳百姓听到迁都的消息,无不大为吃惊,一时都无所适从。
而市民一大早上就看到两位忠臣良将被立砍于街头,只因他们在董相国车辇前拦车进忠谏,却惹得相国大怒之下命人将其活活砍死在街头之上。目睹了如此惨状,大家都心有余悸。
“咱们可不能乱说话!”
“一不小心说错了,我们可就遭殃了!”
“大家小心啊,丞相真会砍头的!”
百姓身处极度恐惧之中,大家甚至连一声抱怨都不敢出口。
如此情势何其危险!董卓如此毫无顾忌,更不在乎民生民心。董卓很快将拦车谏言的两个人抛在脑后,他回府之后熟睡一晚,早上起床就立刻召唤:“李儒!李儒何在!”
“属下在此。”
“迁都的命令都发了吗?”
“属下已经安排妥当。”
“朝廷的公卿百官也都通知到了吗?”
“属下已经派人都通知到了,现在他们都在做举家搬迁的准备。城门也已经贴上了迁都布告,洛阳府衙派了官差,正在挨家挨户地通告。大部分洛阳百姓,应该可以随驾一同前往长安。”
“非也,随驾而行的都是些穷鬼。有钱的地主土豪会迅速隐藏财产,转移到别处。如今咱们丞相府和朝廷的金库是不是都囊中空空啊?”
“是的。所以属下准备在发放迁都布告的同时,也发布征收军费的告示。”
“你酌情办理吧,也不必万事都发告示。”
“属下遵命,这件事就交给我了。”
李儒随即抽调五千人马,命他们在城里征收迁都费用和军费。这伙人闯到洛阳城里的所有大户人家府中,肆意搜刮金银财宝。然后他们又将搜刮而来的财宝货物统统装车,快速发往长安。
京师洛阳在一日之间就陷入了彻底的混乱。
所有的官纪和警制,以及所有的秩序,全部荡然无存。城中人人自危,各个市街都是混乱不堪。
最为恶劣的,就是没收富家财物的方式。
李儒手下的暴兵们疯狂残暴,他们看上哪家是富豪地主,就会立刻包围,然后夺门而入,将所有的金银财宝全部夺走。如果他们遇上有反抗之人,则一律当场斩杀。不仅如此,他们还肆意凌辱别人的妻小家眷。每家每户都有年轻女子被拉至僻静之处,被他们强行侮辱。女子的悲鸣之声,从街头巷尾隐隐传来。还有人被公然掳走,其残暴之行简直令人发指!
迁都命令发布的第二天,为了防止流民私逃,流窜至其他地方,御林军开始进城。他们强制百姓们编为五千一团,或者七千一群,然后分别集中,一路押往长安。
流民中不乏哺乳妇女,以及扶老携幼的汉子,更多的则是又要担着全部家当,又要牵领孩子以防走失的家庭……这些原本在洛阳安居乐业的小老百姓们,一夜之间沦为流民。他们像羊群一样,被军队驱赶。谁也不清楚未来的命运如何。他们一路跋涉,凄惨无比。
这些暴兵对待百姓的态度更是猪犬不如。他们不断挥舞着刀枪棍棒,驱赶流民:“你给我快点儿走!不许磨蹭!小心你的小命不保!”
“病人不要带着,快将他扔在路边,速速上路!”
这帮暴兵毫无任何约束,他们在光天化日之下公然调戏人妻,杀死保护她们的丈夫,极尽暴虐之能事。
山野之间,回荡着流民悲愤的哭号之声,久久不绝于耳,天地为之凄然。
就在同一天。
董卓也离开了相国府,带着足足由八十辆马车承载的私人财产,浩浩荡荡地踏上赴长安之路。
“可以了,我们出发吧!”说罢他就钻进车辇。
董卓对洛阳这个古都王城毫无留恋。自从他强行占领洛阳至今,不过只住了一年多时间。
而在众多公卿百官中,有些人难舍故土,更留恋这座美丽的城市,他们依依不舍地潸然泪下:“没想到啊,我有生之年居然会离开洛阳!”
“老朽不想告别故土,实在难舍,痛心不已啊!”
有些年迈的老臣甚至恸哭失声。
董卓嫌他们行动迟缓,于是督促李儒强制所有人等立刻出城。还发布命令:
以今日寅时为限,宫门、离宫、城楼、城门、各衙,以及全市各街坊将焚之以火,火葬洛阳。
他知道袁绍和曹操的北上军队肯定会即刻抵达,于是宁可将这座城市烧为一片焦土,也不肯留给敌军只墙片瓦。
但是事出突然,众人准备不及,混乱难堪。
转瞬之间,寅时已到。
大火首先是从禁宫之中烧起的。
紫金殿的勾栏、琉璃楼的屋瓦、八十八门的金壁、鸳鸯池的珠桥,以及无数后宫院舍、亲王府邸,还有议政朝庙等大型建筑,都置身于一片火海之中。
“不知道这场火会烧多少天啊!”
董卓满意地注视着这片红光火海,随即动身出城。
搭载着皇帝、嫔妃以及皇族的车辇紧随在董卓的车队之后。他们看到如此惨状,不时发出悲号之声。一行车队匆匆忙忙弃城而去。
随之而后的是公卿百官的车马、后宫佳丽的车轿、宦官内臣的马队,以及装满金银财宝的马车。所有人都唯恐被火势所累,一窝蜂地拥出洛阳王城。
而吕布则接到董卓的密令,被派去执行一项特殊任务。他因此调拨了一万多名百姓和脚夫,又率领着数千兵丁,在大火焚城的前一日奔赴了埋葬汉朝历代皇室的陵墓宗庙。他下令掘开所有陵墓坟冢,无论是帝王之陵还是宫妃大臣之墓,全部被掘开。
他的目标是陪葬的财宝。历代帝王的陵墓中,陪葬的金银财宝,数之不尽。而从那些皇族公卿的墓陵之中所获得的各种奇珍异宝更是不计其数。宝剑名器,朱泥金银,吕布命人统统装车,而对那些人俑土器等物,则弃之不顾。
这些偷坟掘墓得来的珍奇宝物装满了数千辆车马,价值巨大,难以估量。
“将这些东西夜以继日送往长安!”
吕布下令由军队护送,将这些宝物安全押往长安。同时,他又派人去通知虎牢关的守军:“弃关离城!全体军队迅速赶往长安!”
殿军大将赵岑接到命令后觉得蹊跷,他不明白为何要去遥远的长安。但他仍然遵守命令,下令从虎牢关撤离。他在奔赴长安的途中路过洛阳,才发现整个城市已经陷入一片火海,早已毫无人迹。
吕布此举是为了防止守军动摇。如果提早通知,导致军心震荡,则敌军恐怕会趁机攻入。在迁都的期限之前一直守口如瓶。由此可见,此次迁都是如何仓促。
而吕布也扔下被挖得千疮百孔的历代帝王墓陵,急奔长安而去。
虎牢关一役之后,义军一直等着对方的反攻,但却迟迟不见动静,正觉得奇怪。
正在此时,前方传来急报。
“大事不妙!”
众将官闻言皆大惊失色。
“我们必须迅速攻破虎牢关!”
各路诸侯迅速调兵。
孙坚的先锋军最先从汜水关出发,进入了虎牢关,一雪之前大败之耻。而公孙瓒的队伍也迅速进入虎牢关,刘关张三兄弟随同队伍也率先进城,登上城头向洛阳方向张望。
“焚城之灾!”
“洛阳王城早已陷入火海之中!”
站在虎牢关的城头,能够远望关内情势。可是极目之处,渺茫三百余里之间,只见浓烟滚滚,火光冲天。
——如此惨状,竟是人间之景吗?
在这一瞬之间,所有人都感到无比凄怆。而十八路诸侯更是难以忍耐,未曾停顿片刻,立刻带兵冲入洛阳,以求第一个进入城中。
孙坚率先策马进城,沿路巡视街巷,目睹的尽是灰土焦炭。看到昔日繁华的京师竟沦落成如此惨状,他不禁潸然泪下。但他仍在热火疾风之间高声命令部下:“先去救火!努力善后!不要擅动百姓的东西,不许私藏财物!若有未逃脱的老幼妇孺,要立刻保护起来!在皇宫各门处派遣哨兵!”
孙坚治军甚严,属下没有丝毫懈怠。
各路诸侯下令部队分别安营扎寨。曹操见状立刻求见袁绍,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请袁将军尽快下令,如此时机不可错过!董卓此时刚刚离城,理应前去追击。我们怎可坐拥废墟,悠闲度日?”
“非也!此时时机不对。部队连续鏖战,兵困将乏。如今既然大部队已经进驻洛阳,我们不妨在此休养两三天再说不迟。”
“这洛阳已烧得只剩焦土,占领如此废墟之地,又有何值得夸耀之处!兵士若就此休整,难免失去斗志。我们不妨趁势追击,一举破敌!”
“曹公,既然你们拥我为帅,就当听从调令。待到时机成熟,袁某自然会下令追击。如今你也不必多言了。”
袁绍别过脸去,神情不快。
“哼!”曹操恨其无能,怒上心头。他狠狠地扔下一句:“竖子,不足与谋!”
说罢,曹操立刻回营,号令手下追击董卓。
曹操率领以夏侯渊、曹仁和曹洪等将官为首的一万余骑兵马,出门追击。他料想,敌军匆忙迁都,又带着车马家财,妇孺老小,一路之上必定狼狈不堪,拥挤混乱。
“快追!再快点!他们带着车马,走不快的!”曹操在后方纵马狂追。
另一方面。皇帝御辇和众多逃离洛阳的人,途中苦于行路之难。他们来到荥阳,刚想喘一口气,就有谍报早早传来:“曹操的军队追来啦!”
众人大惊失色,皇帝身边的嫔妃们,甚至在车辇上发出悲哀的呜咽。
“启禀相国!此时大可不必惊慌!你看那处的天险,可以隐蔽伏兵。”李儒不慌不忙地指向荥阳城后的重山之中。
李儒此人一向深谋远虑,因此他提的计谋让董卓立刻放下心来。
吕布率兵先将偷坟掘墓得来的金银财宝押至长安,随后也来到了荥阳之地。
刚到城外,他却突然遭遇城内投掷的一番箭矢巨石。吕布大怒道:“吕某是听说太守徐荣将为相国开道,迎皇上的御驾,在此处当殿后,才放心而来。莫非徐荣叛变了吗!既然如此,待我踏平此地!”
他正要号令士兵,准备攻城。
“糟糕!大水冲了龙王庙!那是吕布将军!”忽闻城头有人高呼。原来是李儒在那里呼喝。
“我只道是敌军追击而来,而把你们错当成了义军。请吕将军息怒,我立刻打开城门就是。”李儒匆忙迎接吕布进城,好生赔礼道歉了一番。
“如此说来,董相国是刚刚离开么?”
“正是!不信您到城头一望,他们的队伍正在往那边走。”李儒领着吕布登上城楼,殷勤地指着远处山谷说道。
果然由此可见在远处山谷的道路上,有大批车马军队缓缓而行。他们的行踪不久就被云雾遮掩,看不清了。
吕布这才收回视线,问道:“荥阳城小,不足以御敌。李儒,莫非你就要在此处抵挡曹操的追兵吗?”
李儒摇头道:“非也!此城为障眼之法,尽可送给敌军,以骄其气。殿后大军如今都埋伏在后面山谷,以待一击破敌。若是敌军发现吕将军在此当关,反而难以诱敌。不妨请吕将军也去山中埋伏,以助我之计谋。”
吕布听到李儒之计,深以为然,于是也带兵埋伏到谷中。
此时,曹操率领万骑兵马已经追击至此地。他不费多大工夫就轻易攻破了荥阳城。
曹操并不恋战,继续追敌,一直深入谷地。虽然地势不熟,曹操还是十分气势高昂,鼓励将士:“我们若继续按这个速度前进,那么很快就能追上董卓和皇帝的车马。到时候我们就能一举歼灭敌军的败兵残将。大家再快一点,速速追击!”
而一行人飞奔向前,只顾逐鹿,即使谨慎如曹操,也没有意识到周遭的杀机。
突然之间,从四面的山谷和悬崖之上传来了震耳欲聋的喊杀之声。
“糟糕!有敌军埋伏!”
待他们有所觉察之时,这万余骑兵马早已成了敌军的囊中之物。
若他们向前冲刺,则会有巨石从悬崖上落下,将他们的道路掩埋;若想渡河而逃,又有无数箭矢从对面林中兜头射来。一时间前有阻隔,后有追击,曹操的兵马进退维谷,几乎被全歼于其中。
“我又失去一员手下大将!啊!他也不敌而亡了!”
曹操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手下大将一个个在眼前倒下,至死仍然杀敌不止。
而此时,吕布从山谷一侧缓步而出。他对着曹操高喊:“呔!你这个傲慢的小儿曹操!别做你的春秋大梦了!你背弃旧主,忘恩负义,可知今日会陷入如此境地吗!”
吕布站在高处,低头俯视着拼命挣扎的曹操。 全面战争·日式三国(吉川英治笔下的三国英雄记)(套装共5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