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白马将军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全面战争·日式三国(吉川英治笔下的三国英雄记)(套装共5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第九章
白马将军
但讲后来之事。
如今的洛阳已然化为焦土废墟,各路诸侯均认为再守此空城并无意义,于是大家纷纷返回封地。
袁绍也整顿了兵马,移师河内郡(今河南省武陟县西南)。但是因为拥兵甚众,他的军需吃紧。
“虽然我们如今已经尽量缩减将士们的配给口粮,但是也难以坚持多久。若是因军粮不足而造成军心动摇,士兵们有可能去打家劫舍,抢劫物资。到时候袁将军的军队就会被百姓当成土匪强盗。您也就由昔日的义军主帅,变为土匪头目了。”
管理军粮的部将十分担忧,频频催促袁绍一定要迅速拿出对策。
袁绍也认为事到如今,再也顾不得颜面了,便要修书:“如此说来,袁某就去求一求冀州(今河北省中南部)牧韩馥,暂借一些军粮之资,聊以应急。”
这时,一个名叫逢纪的侍将私下进言,说道:“大鹏当展翅高飞,遨游于天地之间。将军又怎能为钱粮这样的区区小事,就去请求别人帮忙呢。”
“逢纪,你所言有理。若有他策,我也断不会借粮。莫非你有良策?”
“良策确有一个。冀州一地物产富饶,粮食充足,可谓是金银满地,俯拾皆是。将军若能夺得冀州之地,则以后军粮物资之事,皆可无忧了。”
“冀州确实是我梦寐以求之地,不过我们该如何将其拿下呢?”
“属下认为,将军可以暗中派密使前往北平(今河北省,满城附近)太守公孙瓒处,谎称请他配合我军一起攻打冀州,战胜之土地可以双方分之。”
“何以如此?”
“那公孙瓒听到将军的提议,必会有所心动。而另一方面,将军又可暗中与冀州牧韩馥联手,佯作可以助他来打公孙瓒。那韩馥必定会仰仗将军之力。如此一来,冀州不就唾手可得了么。”
袁绍闻计,甚为高兴,于是他立刻依逢纪之计而行。他给韩馥修书一封,派密使送去。
冀州牧韩馥接到袁绍的来信,觉得有些奇怪。他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道:
北平公孙瓒正在暗中召集大军,准备攻打冀州。你要立刻备战,万万不可懈怠。
韩馥自然不知袁绍在背后挑拨公孙瓒之事,所以大惊,连忙召集群臣共商对策。
“袁绍曾任十八路诸侯大军之主帅,智勇双全、位高望重。他此次对我忠言以告,我们应依靠此人之力,请他进驻冀州。想那公孙瓒若是得知我们得到袁绍的兵力相助,必定有所忌惮。”
众位大臣都深以为然。
韩馥于是立刻决定:“按此办理!”
但是一个叫耿武的长史认为此事不可行,他罗列依据,直言不讳。但他的意见却未予重视。一时之间会议陷入一片混乱。当场就有三十几人因支持耿武的反对意见,愤然离席。
最终,耿武得知韩馥仍要邀请袁绍前来,而自己的主张未被采纳,觉得无可奈何,欲辞官归隐。
但耿武乃一位忠烈之士,他终不忍心目睹主公陷入覆灭之地。于是他暗中寻找机会,欲在袁绍进冀州之时行刺于他。
不久之后,袁绍在韩馥的邀请之下,大摇大摆地率兵进入冀州。而忠臣耿武则藏在路旁树后,握剑以待。
耿武决定舍生取义,刺杀袁绍,以解韩馥与冀州百姓之危。
因此当袁绍的大军行至跟前之时,耿武一跃而出,挥舞宝剑冲到袁绍马前:“贼子休得入我冀州!”
“有刺客!”
袁绍身边的随从连忙上前拦阻。
“无礼狂徒!”
大将颜良连忙赶到近前,大喝一声,举刀便砍。
耿武自知刺杀无望,只得孤注一掷,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将手中之剑掷向袁绍。
当耿武的鲜血泼洒在地时,他的剑也扎进远处的树干之中,而袁绍则毫发未伤。
虽然有此风波,但袁绍大军依旧顺利进驻冀州。太守韩馥及群臣百官在城头插遍旌旗,以贵宾之礼欢迎他的光临。
袁绍刚刚入城,便立刻实施新政:“强国的第一步,即为肃清政事。”
袁绍封太守韩馥为奋武将军,而自己则趁机执掌了大权,实施了一些善政,以笼络人心。袁绍又将田丰、沮授、逢纪等心腹之人安排在重要位置上,进一步弱化韩馥的势力。
韩馥直到此时才如梦方醒,他追悔莫及:“耿武果然言之不虚,我真是大错特错!”
但是此时,万事已定,他已无力挽回。韩馥日夜烦恼,最后终于决定奔赴陈留,投奔太守张邈而去。
另一方面。北平的公孙瓒按照与袁绍的密约,率兵赶来冀州。他发现此时冀州已然落入袁绍之手,便派弟弟公孙越为使,求见袁绍:“望袁将军履约,将半分冀州让于我方。”
袁绍答道:“此事倒是可以。不过这划分领地之事并非小事,还请公孙瓒亲自前来商量才好。我到时一定履行当初之约。”
公孙越闻言满意而归,却不料在归途之中遇到埋伏,被箭雨所伤而亡。
公孙瓒得知弟弟遇害之噩耗,愤恨不已。他誓将袁绍人头斩下,诛杀全家,否则无颜再见家乡父老。
他举兵来到磐河桥畔之时,发现冀州大军也在河的对岸严阵以待。袁绍的大旗迎风飘扬。
公孙瓒策马来到桥上,高声骂阵:“背信弃义、不知廉耻的袁绍何在?若你尚有廉耻之心,就赶快出来见我!”
“袁某在此!”袁绍也打马踏上磐河桥,“韩馥自认难孚众望,因此将冀州让贤于我袁绍,自己乐得逍遥。倒是你实在不知廉耻,竟敢公然发兵,难道你自认是土匪不成?”
“住口!袁绍原来你竟然是此等狼心狗肺的畜生!想当初我奉你为忠义盟主,与你共进洛阳。如今想来,我真是悔不当初!你竟然在光天化日之下就如此扯谎,你真是一点廉耻都不顾了吗?”
“信口雌黄!来人啊!生擒公孙瓒,将他的舌头拔下,袁某必有重赏!”
文丑号称为袁绍帐下的第一勇士。他身高七尺,面色赤黑,宛如螃蟹。
他一听到袁绍之命,立刻出列:“末将在此!”
文丑提马上桥,对着公孙瓒大声挑衅:“休得无礼!”
公孙瓒晓得文丑的武功高强,但毫无怯色。两个人举枪便战,打了几个回合之后,公孙瓒终究不敌文丑。
“我不敌也。”公孙瓒暗叫不好,旋即撤下,逃回桥东的自家军中。
“你有种别跑啊!”文丑根本不理会敌军人数众多,提马便追,一直杀入桥东的敌军阵中。
“快点拦住他!”
“别让他伤到主公!”
公孙瓒帐下的数名大将连忙冲到前方阻挡,他们将文丑团团围住,却都敌不过文丑。几个回合就被文丑砍于马下,一时之间尸殍满地。
“此人竟然如此可怕!”
公孙瓒见状简直吓破了胆,匆忙之间只顾拨马就逃。他跑着跑着就与其他手下跑散,等跑到一处山间小路之时,只剩他孤身一骑。
这时,文丑的声音在他身后响如炸雷:“公孙老儿!若你现在下马投降,爷爷饶你不死!”
公孙瓒忙乱之间连弓箭都丢掉了,他只得拼命鞭打坐骑,企图逃跑。但马匹跑得太急,慌不择路绊倒在地折断了前腿。公孙瓒也被甩下马来。
文丑策马于转瞬之间已来到跟前。
“吾命休矣!”公孙瓒绝望地闭上双眼,打算拔剑与他拼命。正在此时,忽然有一大汉从旁边的山崖上一跃而下。他挡住文丑的去路,一言不发地挺枪就战。两人如此缠斗了八十回合。
“此乃天助我也!” 公孙瓒心中暗想。他连忙趁机爬到山顶,捡回一条性命。
后来听说文丑缠斗不止,最终无功而返。这厢公孙瓒重整兵马之时,向部下询问:“你们谁知道今天救我于危难之时的那位壮士,他究竟是何人?”
于是部下们分头去各自队伍中查找。
很快,那人便来到公孙瓒面前。但出人意料的是,他并非公孙瓒的属下兵丁,而是一名旅人。只见这人生得浓眉大眼,仪表堂堂,十分伟岸。
“请问你此番出行,打算去往何处?”公孙瓒问道。
“在下名叫赵云,字子龙,乃常山真定(今河北省,石家庄正定)人氏,此番正要返回故乡。”
赵云又说,他原在袁绍旗下从军,但看不惯袁绍的所作所为。他认为袁绍此人心术不正,不可长期追随,因此索性回老家去,今日恰巧路过此地。
“原来如此!我公孙瓒虽非智仁兼备,但若您有意,我们可以同心协力,拯救黎民于涂炭之苦。不知你意下如何?”
赵云闻言,痛快地回答:“既然如此!我愿留在此处,聊尽微薄之力。”
公孙瓒于阵前得此良将,一扫阴霾之气。第二天,他重振旗鼓又来到磐河桥畔。这次他用北国所产的两千匹白马列了阵势,好不气派。
公孙瓒之所以会拥有大量白马,是因为几年前他与北方胡人作战时,曾将清一色的白马编成骑兵阵,大败敌军。因此他的“白马阵”闻名天下。
“嚯哟!这阵势还摆得挺壮观的!”
河岸对侧,袁绍手搭凉棚,眺望敌阵。
“颜良、文丑听令!”
“末将在!”
“我命你们二人分成左右两翼保护,由鞠义率弓箭手千名,在河畔布下箭阵。”
“末将得令!”
袁绍下令后,又亲自率领一千人马,五百弓弩手、八百余枪戟步兵列为中军,周围以幡旗旆旗等围成圆形,列下阵来。
两军都已布阵列兵,严阵以待。公孙瓒隔岸看到敌人的阵形之后,命大将严纲为前锋,举起金线绣成的“帅”字大红旗,压到河畔。
公孙瓒虽然认为昨天救回自己一命的赵云是个英雄,但仍不敢完全相信他。于是今日之阵仍以严纲为先锋,而只让赵云率五百兵士位于后阵。
两军以一河之隔,排军对阵。从辰时直到巳时,太阳从偏斜的东方已经升至天空正中央,双方将士都怒目相对,却皆等对方先动。一时之间偌大的战场之上,只听见河水的汩汩之声,双方却都纹丝未动。
公孙瓒有些迫不及待,于是回头号令手下:“如此对峙亦是无益。敌军布阵只是虚张声势,不如我们乱箭齐发,渡河杀敌!”
于是他一声令下,东岸立刻拉弓,一阵箭雨铺天盖地射向对岸。
严纲以箭雨为掩护,率领前锋军渡过河去,冲入敌军先锋鞠义的阵中。
鞠义以静制动,见敌人渡河便点起狼烟为号,颜良和文丑见号立刻从两翼包抄,将来军团团包围。严纲不敌被斩落马下,“帅”字大旗也被扔入河中。
公孙瓒心中焦急,高声命令:“都不许撤退!”
公孙瓒亲自带兵杀敌,却难以抵挡鞠义的猛烈攻势。颜良和文丑二将发现公孙瓒之后,立刻又从两翼包抄。像对付严纲一样,将他团团包围在中央,前后围攻。公孙瓒只得咬碎钢牙,与溃退的兵卒一道,拼命逃跑。
“此战已赢!”
袁绍得意自己用兵如神,也跟在颜良、文丑和鞠义诸将之后,冲过磐河桥,肆意在敌军之中左砍右杀。
公孙瓒的军队早已溃不成军。不仅他的第一阵被破,第二阵溃败,就连中军也被敌军打得四散奔逃。不过,后阵的士兵却一直坚守阵地,按兵不动。
后阵之中约有五百兵士,带兵的正是昨日才投靠而来的客将赵云赵子龙。
鞠义一路率领先锋军连连冲散敌军,奔至后阵之时也毫不在意,他指挥将士:“将敌人全歼于此!”
而正在这时,后阵这五百兵士忽然摆开阵形,宛如莲花绽放,登时就将鞠义的兵马包围其中。将士们手持弓箭枪支,四面进攻,鞠义却是不敌。他见势不妙,仓皇拨马回撤。而赵云哪里容他逃走,拍马而来,一枪将他挑落于马下。
赵云的胯下白马立时沾满血迹,宛如红梅落英。这是公孙瓒昨日赠予他的骏马良驹。
赵云又率兵冲到前阵,直逼文丑、颜良而去。敌军见势不妙,都欲撤回对岸,无奈这磐河之上只有一座窄桥,一时之间无数兵士在拥挤踩踏之间坠河而死。
此时,袁绍尚不知道,赵云早已歼灭了他深入后方的军队。
他率领大军越过磐河桥,在河畔布置下三百余骑人马和百人弓箭手之后,与大将田丰并辔而立,得意扬扬地说道:“田丰,你看那公孙瓒也不过尔尔!”
“将军英明。”
“公孙瓒这个白马阵天下闻名,他的两千匹雪色白马一字排开,确是气派。不过白马阵只是个花架子,咱们的兵马一冲,也就溃不成军了。如今他们的帅字大旗也泡在河里,先锋严纲被咱们斩了。可笑这公孙瓒,如此无能!我看他不过是徒有虚名罢了!”
但他的话音未落,忽然有一阵箭雨兜头盖脸地向他射来。
“哎呀不好!”袁绍慌张地问道,“此箭乃何人所射?”
他慌忙撤退,想要逃回自家盾圈的保护之中。
“冲啊!斩杀袁绍者立头功啊!”
这时,赵云率领五百将士突击而出,从四面八方包抄而来。
田丰一时猝不及防,被敌军的神速进攻吓得浑身颤抖,他连忙建议:“太守大人!此地危险,不可久留!一不小心就会被流箭所伤,或被敌军生擒活捉。末将以为我们不妨先退到磐河桥下,暂时藏身为好。”
袁绍发现他们已被敌军包围其中,四面受敌,而且流箭纵横,危险异常。他索性把心一横,决心决一死战。袁绍除去身上的重盔重甲,丢在一旁,高呼道:“大丈夫本当战死沙场,才得偿所愿!若咱们只知道一味躲藏逃跑,岂不叫人耻笑!将士们,跟我一起上!拼啦!”
袁绍除去重甲之后一身轻装,他一马当先地持剑冲入敌军,大声呼喝:“将士们!冲啊!”
众将官见主帅都如此亲身上阵,不禁士气大振,纷纷紧随其后奋勇杀敌。
这时,他们恰与逃回岸边的颜良、文丑二军会合一处,于是重整队伍,以死相拼。战场的局势又发生了逆转,袁绍大军又占了上风,追赶敌军而去,直逼公孙瓒的主阵。
这一天中,两军交战的局势瞬息万变,各有输赢。但战事惨烈,双方都死伤惨重,鲜血染红了磐河之水。这一战从黎明一直打到午后,陷入胶着的混战,一时胜败难分。
由于赵云先前的反攻之势,公孙瓒一方一时之间反败为胜。但不容众将官歇一口气,袁绍率田丰、颜良、文丑等诸将已经杀至眼前。敌军势如破竹,一时无法抵挡。公孙瓒只得转身,仓皇而逃。
这时,一股狼烟腾空而起,磐河之畔立刻战鼓擂鸣。袁绍的旌旗招展,击鼓声声,喊声大振。袁绍之军从四面八方挡住公孙瓒的退路。
公孙瓒穷途末路,只得猛抽战马,拼命狂奔。
二里地……三里地……他别无他法,只有沿着崎岖山路夺命而逃。
袁绍在他身后紧追不舍,誓将公孙瓒拿下。他们一路追赶,跑了五里多地,突然从前方峡谷之间冲出一队人马。
“袁绍小儿!我刘备已在此恭候你多时了!”刘备首先自报家门。
“你的死期已到!还不速速受降!”
“投降了还能留你一条性命,若是不然,让你今天回姥姥家喽!”
关羽和张飞两人也在一旁敲边鼓,他们也是一路日夜兼程赶来助阵。
袁绍大惊:“糟糕!这不是在虎牢关,三英战吕布的那个刘备吗?”
众人见势不妙,转身就跑。一时之间,拥挤踩踏,人仰马翻,丢盔卸甲,狼狈不堪。
此战告捷。
公孙瓒将刘备迎至大寨,连连拜谢道:“今日多亏刘公相救,方能捡回一命。”
他又接着说:“此前我也身陷险境,幸遇一豪杰相救。此人亦乃真英雄,他定能与你投缘。”
于是他立刻差人去请赵云。
赵云片刻即到,问道:“不知太守召唤有何吩咐?”
公孙瓒将赵云引见给刘备,极力称赞赵云品质高洁,武功高强,用兵高明。
赵云闻言十分害臊,他谦逊地说道:“太守大人,您特意将在下召来,却如此取笑于我,赵某实在不敢当啊。”
别看赵云星眸阔面,生得一副威风凛凛的英雄形象,他却始终保留一颗赤子之心。刘备见他此番神情,不禁莞尔一笑。
赵云见刘备微笑,也颔首点头:“幸会幸会!”
刘备双眸柔和,赵云目似秋霜,两人初次相见皆对视而笑。
公孙瓒介绍道:“此乃刘备,字玄德。今日特来助我,他乃是我的恩人。我们交往甚久,情谊深厚。”
赵云听到对方的姓名后,非常惊讶:“莫非您就是那位英雄刘备,与关羽和张飞二位豪杰结拜的刘备是吗?赵某真没料到能在此地有缘相见!”
赵云深为能有幸见到刘备而十分高兴。
“我乃常山真定人氏,名叫赵云,字子龙。此前因故留在太守营中,身立寸功,但年纪尚轻,仍须多加历练。还请刘公多为赐教!”
刘备也彬彬有礼地回答:“哪里哪里!您过谦了!刘某只是一介武夫,除了一片丹心,并无一官半爵,亦无半寸封地。今日得见赵将军,刘某心中十分仰慕!”
两人初次相见,却已如相交十年的知己兄弟。
刘备心中惜才,暗忖:“赵云人品风流,绝非等闲之辈。”
赵云亦在心中对刘备充满敬意:“久闻刘备举义军,胸怀高远。今日得见果然才华横溢,远胜传闻所言。我若要追随诸公,非刘备莫属!”
由于刘备和赵云两人都只是临时助阵的客将,因此公孙瓒难免心中寂寥。但他诚心诚意地引见此二人相识,也是乐事一桩。
公孙瓒与刘备约定,今后必有重谢。又赠予赵云一匹通体雪白的骏马,助他常胜不败。之后与他们二人拱手告别。
当夜,赵云骑着白马回到营中。公孙瓒所赠的宝马固然珍贵,但他更加念念不忘的,则是刘备的卓越风范。 全面战争·日式三国(吉川英治笔下的三国英雄记)(套装共5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