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后出师表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全面战争·日式三国(吉川英治笔下的三国英雄记)(套装共5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第十章
后出师表
蜀吴联盟的关系,暂时未发生变化。
早在蜀国征讨南蛮之前,也就是魏国曹丕建造大舟企图侵犯东吴之前,诸葛亮便派邓芝去东吴,希望重修旧好。东吴接受了蜀国的示好,也派张温回访蜀国,重新结成了蜀吴同盟,商定共御外敌。直至诸葛亮南征胜利归来,蜀吴的这种联盟关系一直维持着。
由此也可以看出,魏国之所以在街亭大胜蜀军后,便立刻调转矛头,指向东吴,其主要原因是魏国十分忌惮这个蜀吴联盟,而曹休误中周鲂的诱敌之计,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小插曲而已。
蜀吴同盟的主要内容,便是在两国之中任何国家若遭到魏国侵犯时,另一个国家必须立刻举兵打击魏国,反之亦然。
正因如此,吴蜀两方在祁山、街亭展开对战时,东吴便立刻整顿兵马,攻向魏国侧翼。
魏国一直对蜀吴两方结盟十分关注,也一直严加防备。在剑拔弩张的气氛中,周鲂的一招诱敌之计,便立刻点燃了魏吴两军的战火。
但是,在吴军大胜曹休后,却并未乘胜追击,而是迅速撤兵,究其原因,乃是东吴认为自己已经履行了条约,做到了在魏蜀开战时,东吴必会攻魏的承诺。因此孙权立刻派使节前往成都,向蜀帝夸耀自己信守承诺,并展示了战果:“东吴一向重视吴蜀联盟,因此特在石亭狙击魏军,便是证明。若贵国军师诸葛亮欲继续攻魏,我们依旧会信守承诺,在侧面干扰魏国。到时候,在我们两方的联手之下,定能打败魏国。”
而另一厢,曹休由于在石亭一役大败而归,死里逃生。他百般羞愧下,逃回洛阳不久便染上痈疽病去世了。
曹休作为魏国的元老重臣,又是魏帝的亲族,因此曹叡敕令厚葬。
当时,司马懿原本在南境防御东吴,他听说曹休病故的消息后便立刻动身,星夜兼程地赶回都城参加葬礼。朝中众臣对此大惑不解:“都督,您为何如此重视曹休的葬礼,特意急忙赶回来呢?”
司马懿答道:“我军在对蜀国的战役中虽在街亭取得大胜,却在石亭败于东吴。诸葛亮得知此讯后,必定立刻起兵,卷土重来。到时候,若是陇西告急,这满朝文武又有谁能去抵挡诸葛亮?我早料到此中利害,便提早赶回准备。”
众人听罢,面露讥讽:“这个司马懿,竟然好生胆怯!他定是认为吴军远远强于蜀军,生怕自己在南境对付不了吴军,才特意回来再对付蜀国罢了。”
虽然众人的毁誉褒贬不一,但司马懿却毫不在意。他依旧我行我素,每日充满自信,悠然上朝,继续留在洛阳。
而诸葛亮此时身在汉中。自蜀军在街亭之役战败撤回后,诸葛亮一直忙于整顿军备,勤于练兵,并按计划储存粮草。他时时留意天下大事,伺机向魏军发动反攻。
蜀国得知吴军在石亭取得大捷,便下令赐酒三军。某晚,诸葛亮特向众将传达蜀帝的意思,并取来美酒设宴款待众人,以犒劳蜀军坚忍的奋斗。
正当众人把酒言欢之际,忽然狂风大作,将庭中一棵老松树吹折。诸葛亮见状,眉头轻皱,却不愿因此扫了众人的兴致,仍若无其事地和大家继续饮酒。这时,忽有侍卫来报:“赵云之子赵统、赵广二人,正在外面求见。”
诸葛亮闻言,脸色骤变,他险些摔了手中的酒杯,叹道:“不妙啊!老松刚被狂风吹折,赵云之子便到了……”
诸葛亮不祥的预感果然灵验了——赵云的两个儿子带来了一个噩耗:“家父已于昨夜病故了。”
诸葛亮闻讯后,十分悲痛:“赵老将军自先帝起便一直追随,乃是蜀国之栋梁。如今不幸病故,不但蜀国痛失了一位大将,我也若失去了一条臂膀一般。”说完,不禁潸然泪下。
这个噩耗传至成都,后主刘禅更是失声痛哭:“想当年,若非赵老将军舍命相救,朕恐怕早就死在当阳的乱军之中了!如今赵老将军撒手人寰,叫我如何不悲伤!”
于是,刘禅立刻颁布诏令,将赵云谥为顺平侯,并以国葬之礼厚葬,墓地设在成都郊外锦屏山之东。赵云的长子赵统被封为虎贲中郎,次子赵广为牙门将,令其为父守坟。
这时,一位近臣奏道:“诸葛亮将军从汉中派来使者杨仪,正在殿外等候皇上谒见。”
杨仪入宫后,恭敬地呈上诸葛亮的奏表。这一次,诸葛亮写就了再次誓师北伐的《后出师表》。刘禅伏案阅读。只见表中写道: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在奏表的一开始,诸葛亮便直言主战的理由。他之所以这么说,便是针对当时在成都中有许多消极的言论,他主张积极出兵的同时,也表示了个人的责任重大。
他同时提到,北伐曹魏的战争绝非一朝一夕便能达成的。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必须靠众人锲而不舍地攻克难关,才能获得最终的胜利。
诸葛亮的笔调十分谨慎,他分析了蜀国与魏国实力的差异,也同时提醒众人绝不可妄自菲薄。另外,他还解释到自己长年留在汉中,不解征衣地整顿军务的六条理由。他发誓无论遇到任何艰难险阻,都一定会完成先帝的遗托。最后,他还写道:
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二十倍于吾之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谨呈表以仰圣断。
建兴六年冬十一月
这篇《后出师表》读后,令人顿感悲壮。
在此之前,诸葛亮注意到魏国在边境对吴作战失利,且曹休病殁,魏国上下正处于气势削弱、斗志涣散,而且西部防守薄弱之时。因此,他才特意上表,认为此时正是出兵北伐的良机。
后主读罢表后,立刻准奏。
于是,杨仪又日夜兼程地赶回汉中,将刘禅的旨意带回。诸葛亮领旨后,立即下令:“出征!”
蜀国的三十万大军,经过半年多的休整,实力大为增强。诸葛亮一声令下,大军立刻向陈仓道进发。
此时,诸葛亮四十八岁。
在隆冬的严寒之中,险峻的陈仓道更是崎岖难行,四周的高山皆被皑皑白雪所覆盖。蜀军将士在风雪中艰苦跋涉,眉毛和马缰都挂上了冰霜。
魏军的守边将士发现了汉中的行动,他们十分震惊:“大事不好!诸葛亮再度领兵而来,蜀国大军有数十万人之多,我国需立刻准备应战!”
急讯飞传至魏都洛阳。顿时,洛阳城上下人心惶惶。魏军刚刚被吴军所打败,尚未恢复过来,如今蜀军又来攻击,他们一方面担心若全力抗蜀,吴军可能会乘虚而入,另一方面则顾虑到若再次挑战吴军,蜀军定会在后方攻击。如此一来,魏国难免深陷两面夹击的困境,而不久前曹休的大败也令魏军的士气大跌。
“诸葛亮再度带兵来犯,不知哪位将军愿意替朕前去镇守长安,保家卫国呢?”魏帝曹叡无奈,只得召集群臣商议。
大将曹真在廷上,面带羞愧地说:“启禀陛下,此前臣曾镇守陇西,在祁山与诸葛亮对阵,最终无功而归,十分惭愧。臣日日思虑,如何戴罪立功。近日,臣得到一员大将,此人能使一柄六十斤大刀,双手能开铁胎硬弓,骑一匹千里征马,身藏一对流星锤,百发百中,十分厉害。此人有万夫不当之勇,在此国家危难之际,正可以命他担任先锋,为国征战沙场。”
魏帝正求才若渴之时,听完曹真的介绍十分高兴,便立刻将此人召来。
过不多时,只见殿上走来一位身高膀大的武将。此人身高九尺,面黑睛黄,熊腰虎背,好一派傲岸之气。
“果然是一位英雄好汉!”魏帝曹叡一见此人便十分高兴,忙问曹真,“他是哪里人氏?”
曹真也显得十分骄傲,对那人吩咐道:“王双,你还不赶快自我介绍!”
那人连忙拜倒在地,朗声答道:“启禀陛下,小人名叫王双,字子全,陇西狄道人氏。”
“好!朕得此猛将,实乃吉兆啊!蜀军胆敢来犯境,实在是自不量力!”魏帝当即封王双为虎威将军,任前部大先锋,并赐锦袍金甲,“王将军,你的身材高大,需配一件合适的战袍才是。”
之后,魏帝转身对曹真激励道:“过去的失败不要紧,只要我们能总结经验便足够了。朕再次封你为大都督,请你率领魏国大军出战,一雪前耻,将诸葛亮的蜀军彻底击碎!”
曹真接过魏帝赐予的印绶,领旨谢恩。
之后,他便率领十五万魏国精兵,从洛阳出发前往长安,与原本镇守长安的郭淮、张郃二将会合。曹真分兵把守各处要地,做好准备,迎战蜀军。
与此同时,蜀军已行至陈仓道的途中,忽然遇到一座城池阻住去路。此城位于三面陡壁之中,将去路牢牢堵住,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原来,在蜀兵撤军之后,魏国料到蜀国必定还会卷土重来,因此提前在陈仓道修筑了陈仓城,由一位忠诚名将郝昭把守。
“我军在风雪之中行军不易,如今这陈仓城将大路封住,又有魏将郝昭把守,若要从此通过,实在难上加难。我们不妨另选他路,改从太白岭鸟道出祁山如何?”
虽然众人纷纷建议弃走此路,但是诸葛亮却坚持己见:“无妨!倘若我们连这等小小的陈仓城都攻不破,即使出了祁山,又如何能破魏国的大军?陈仓道之北便是街亭,我们必须先将此城拿下,再以此作为据点,以便下一步行动。”
诸葛亮遂命魏延攻城,但是一连数日,魏延却始终难以攻克城池。
这时,阵中一位将官靳祥到帐中献计,他自称与守将郝昭是同乡好友。靳祥说道:“小人与郝昭既是同乡,又是至交。自我迁到西川之后,便与他失去了联系。若是派小人进城,对其晓以利害,必能劝他投降。”
诸葛亮思索后,点头答应,请靳祥前去劝降。于是,靳祥独自一人来到陈仓城下,对城头高喊:“我乃郝昭之友靳祥是也!与他本是故交,特来求见。”
郝昭一见之下,确是故人,便下令打开城门将靳祥迎进城来。
“好久不见!”
“是啊,郝将军,你一点没有变化啊!”
“靳祥啊,是什么风把你吹来的?”
“我此番前来,是想向你引荐一个朋友。”
“噢?你要引荐的是何人?”
“不是别人,正是蜀国的诸葛孔明。”
郝昭一听,立刻勃然变色:“你走吧!立刻离开这里!”
“郝将军,你怎么生气了?”
“你还不清楚吗?我乃魏将,你是蜀官,诸葛亮更是蜀国的丞相!你若是来叙旧便好,若是劝降的,恕郝某难以从命!”
“郝将军,请你暂息雷霆之怒。今日我之所以来见你,正因为你我曾是故交。如今你仅凭这几千魏兵,如何守得住小小的陈仓城?蜀军有数十万大军兵临城下,这胜败想必你也早已分明。我是怕你白白送死,岂不可惜?”
“住口!”郝昭再也听不下去了,他愤然起身,手指城门,高声喝道,“休得多言,你快走吧!”
“哎!郝将军,你别急着赶我走啊!诸葛丞相嘱托我的差事,我还没干完,怎能回去呢?”
“哼!来人啊!”郝昭叫来几个兵士,下令,“将这位客人绑在马背上,送他出城!”
“得令!”
于是,手下牵来马匹,将靳祥强行推上马鞍,拉至城门处。郝昭命人打开城门,向马臀狠狠地抽了一下,马儿吃痛,向城外狂奔。
靳祥无奈,只得回营复命。他将事情的经过原原本本地禀明诸葛亮,之后更是满腹怨气:“唉!他怎么如此固执!”
诸葛亮仍十分看好郝昭,遂命令靳祥再次进城游说。靳祥回到陈仓城下,对着城头高喊:“郝昭!我又回来了!请你好好听我一句忠告吧!”
郝昭闻声,便在城楼现身问道:“你怎么又回来了?”
靳祥在城下高呼:“郝昭啊郝昭!你不过孤城一座,又怎能抵挡蜀国大军?都是我们蜀国丞相惜才,才命我再次前来。兄弟啊,你莫要固执己见了,赶快打开城门,咱们也好一续老友之情啊!”
“呔!靳祥!你还不闭嘴!我念在你我身为故交,才没有立刻下令放箭。如今你我身在战场,哪里还谈得上什么老友之情。郝某既然领了魏国的印绶,就要效忠朝廷,哪怕城中的守兵不多,也绝不会轻易投降!你这匹夫,还不速速离开,再要多言,就休怪我不客气了!”
说罢,郝昭便转身离开。紧接着,城楼上响起了击发箭弩的铮铮之声,靳祥只得沮丧地返回营中,如实回禀:“丞相,那个郝昭十分固执,我实在劝不动了!”
诸葛亮听罢,下令道:“也罢!待我亲自出马,拿下陈仓城!” 全面战争·日式三国(吉川英治笔下的三国英雄记)(套装共5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