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呼风杖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全面战争·日式三国(吉川英治笔下的三国英雄记)(套装共5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第二十二章
呼风杖
近来,在曹军江北阵地上,士气非常低迷。
只因之前曹军中了诸葛亮的计策,白白损失十万支箭矢。待事后得知真相后,曹军将士懊悔不已。
谋士荀攸经过一番苦思冥想,才向曹操献上一计:“东吴如今得诸葛亮相助,周瑜又是一员智勇双全的名将,敌我之间横亘一条大江,因此我军难以得悉对方的军情。属下以为,我们可以从军中挑选一两个人,混入吴军,待吴军吞下这个毒饵之后,我们便可伺机而动。主公以为如何?”
所谓毒饵,便是以糖衣包裹剧毒之物,人吞咽之后,身体内部会先溃烂,最后死亡。
“好计策!不过要想此计实施妥当,最关键的是人选。你有合适的人选吗?”
当曹操发问后,荀攸立刻吐露出自己的打算:“前些时候,丞相处斩了蔡瑁。他有蔡和、蔡仲两个族弟。他们因堂兄蔡瑁被处死,目前仍在服丧期间。”
“哦?那这两个人一定恨透了老夫!”
“是的,此乃人之常情。不过这也是我们可以利用之处,也是此计成功的关键!”
“你是说,蔡和和蔡仲二人是潜入东吴的人选?”
“正是。丞相不妨召他们二人前来,好生宽慰一番,再以名利晓之。之后,便可将他们二人派往江南,令其诈降吴军。敌人必定对此深信不疑,因为他们的哥哥蔡瑁刚刚被丞相所杀!”
“不过,万一这两个人因为心中忌恨于我,趁机投降了吴军,岂不弄巧成拙?”
“这倒不必担心。蔡和和蔡仲的妻子儿女如今身在荆州,他们岂会置家人于不顾,而背叛丞相呢?”
“此言有理!”
曹操点头许可,放心让荀攸去筹划此事。
第二天,荀攸便亲自前去拜访二人。他先递上了曹操的赦免令,施以恩德,之后将二人带到曹操面前。
曹操主动向两人斟酒,一边温和相向,一边提到此毒计:“如何?若你们能办成此事,不仅可以一洗令兄的污名,还可以立下大功一件啊!”
“好!”
“末将遵命!”
蔡和和蔡仲都摩拳擦掌,表示愿意前往。曹操见状,大为满意,立刻保证在事成之后必有重赏。他还答应定会重用两位功臣。
“丞相请放心!我等必将摘下周瑜和诸葛亮的首级,献于麾下!”
两人表了一番忠心后,便在第二天一早动身出发。他们仅带了五百余名部下,驾起数艘船,假装临时脱逃的模样,匆忙逃出曹军营寨。
这几艘船扬起风帆,顺流而下,很快便抵达了东吴的营地前面。周瑜此时正好在营中巡查,听到哨兵来报,说有两员敌军大将临阵脱逃,还带来数百名兵士前来投降。周瑜顿时大喜过望,吩咐一声:“好!立刻带他们来见我!”
不多时,蔡和和蔡仲二人便被侍卫引进大帐,来见周瑜。周瑜则直言道:“你们二人为何会从曹营临阵脱逃,来投奔东吴?这等背主行为,是英雄好汉所不齿的啊!”
二人皆低头垂泪,并答道:“我二人乃曹操水军大都督蔡瑁的族弟,如今我家堂兄被曹操无罪处斩,此等血海深仇,无以名状。虽然我们身为男子汉大丈夫,不应该对故主指手画脚,被人误解我们反复无常。但如今堂兄已死,我们却也遭曹操等人的猜忌,以致全无容身之所。万般无奈之下,我们只得铤而走险,伺机逃离江北。只求将军能够收容我们,让我们死得其所!”
周瑜闻言,十分高兴:“既然如此,只要你们二人能誓死为东吴效力,从今日起便可留在我军中!”
之后,周瑜将这二人派给甘宁管理。
二人心中窃喜不已:“嘿嘿!看来我们的假降之计成功了!”
但他们仍装作十分抑郁难过的神情,谢恩后便退下了。
鲁肃心中生疑,不禁问周瑜:“都督,咱们收留他们,是否妥当?”
周瑜微微一笑,毫不在意一般:“蔡瑁对曹操如此忠心耿耿,却被无罪而杀,他的亲人心中怎能不忌恨曹操呢?如今蔡瑁的两个弟弟前来投奔我们,就如候鸟随南风移居南方一样,又有何可疑之处呢?”
周瑜的分析似乎很有道理,鲁肃心中仍是生疑,便于当日又来拜访诸葛亮。他不断叹息,觉得周瑜对此事的处理,过于轻率。
谁料诸葛亮却一直笑而不答。鲁肃见状,便追问他究竟为何事发笑。
“子敬兄实在是杞人忧天,叫我怎能不笑?”
诸葛亮知道周瑜自有打算,便对鲁肃分析道:“蔡和和蔡仲显然是诈降东吴,因为他们的妻子儿女都还留在江北。周都督想必早已看破此计,便将计就计了。如今两军隔江对阵,一时都没有破敌良策。既然此时二人前来诈降,周都督便趁机将其为我所用,岂不是很妙!”
“原来如此!”
“你说,是不是你现在也笑自己是杞人忧天了?”
“唉!我实在笑不出来。我就是觉得自己实在愚钝,竟然完全看不透你们的心中所想。愚钝啊!”
鲁肃说罢,告辞而去。
当天晚上,黄盖暗中来到周瑜帐中,两人密谈了许久。
黄盖是吴军中资历最老的将领,他辅佐了孙坚以来的三代吴君,是位功臣元老。此人生得白雪寿眉,双目炯炯,可谓老当益壮,丝毫不输于年轻人。
“都督,末将深夜来访,只因咱们与曹操两军对阵旷日已久,必须找到破敌之法。如今曹操在江北修建要塞,固若金汤,水军也日日操练,大有进展。另外,目前敌我双方仍然是敌众我寡。我以为,只有以火攻,才能打破曹军,除此之外别无他计。周都督,你觉得火攻如何?”
“嘘!”周瑜赶紧制止黄老将军激昂的声音,“黄老将军,切莫高声!这条计谋,是谁教授于你的?”
“这还用别人教我?黄某戎马一生难道还不懂兵法吗?这明明是我自己想出来的计谋!”
“黄老将军与周某英雄所见略同啊!我不妨如实相告,今日蔡和和蔡仲兄弟假意前来投降,周某虽然识破,却将计就计将他们留在军中。实际上,我打算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噢?果然是妙计!不知都督打算如何利用那两个家伙?”
“周某以为,倘若也能派一个人去曹营诈降,倒不失为一个良策。只是一时想不到合适的人选。”
“为什么没有合适的人选呢?”
黄盖见周瑜叹息不已,不禁凑到跟前焦急地问道,“自东吴建立以来,已历三代,如此关键时刻,周都督居然连一个胜任的人选都想不到,未免眼力不济啊!黄某不才,愿意效劳!”
“哦?黄老将军是来主动请缨吗?”
“黄某这身老骨头,自孙坚将军以来,一直承蒙重恩。实在有幸,可以侍奉三代主君。如今东吴处于危急存亡之关头,黄某即使肝脑涂地,也死而无憾啊!”
“好!黄老将军勇气可嘉,周某佩服不已,此乃东吴之大幸啊!”
周瑜说罢,警惕地四下环顾。此时大帐内外静寂无声,帐中唯有一盏青灯摇曳,而无旁人偷听。
于是两人密议许久,一直到黎明,黄盖才悄悄离去。
周瑜小憩片刻后,立刻赶往中军,他命擂鼓召集众人前来议事。
诸葛亮也到场了,他搬了一个矮凳,坐在阵席之中。
周瑜下令道:“近日曹军已经兵临东吴边境,我们必须展开战斗。传我的命令,所有部队、所有人员做好准备,兵船上各备三个月的粮草,准备应敌!”
周瑜的话音未落,先锋部队的大将黄盖便挺身而出:“都督的命令实在是荒唐!你说要准备几个月的粮草?”
“周某方才说了,要准备三个月的粮草。”
“莫说三个月,恐怕就是备上十个月的粮草,也无济于事!以如今我们区区数万人马,怎能破得了曹操的百万大军?”
周瑜闻言,勃然大怒:“一派胡言!如今敌我尚未交战,你竟然说出如此不吉利的话来,扰乱军心!来人啊!把这个老糊涂给我拖下去!”
黄盖也不甘示弱,怒目圆睁,骂道:“周瑜,你别在我面前嚷嚷!别以为你平时仗着主公恩宠,就可以如此目空一切!黄某曾经侍奉东吴三代主公,劳苦功高。你明知毫无破敌的把握,不仅不谦虚向我请教,还居然恣意妄行,乱下命令,要打没有把握的仗!黄某凭什么要唯唯诺诺地听你的调遣!你一意孤行,只会害我军平白无故地损兵折将!”
“哼!你这个老东西,只会搬弄口舌,我看你就是故意扰乱军心!周某今日若不砍下你的脑袋,又岂能正明军纪!来人啊!给我将他押下去!”
“周瑜,你放屁!你算个什么东西!你个嘴上无毛的小孩子,竟然敢对黄某这个三代老臣吆五喝六的!你有本事就砍我脑袋啊!”
“来人啊!把他推下去斩了!”
周瑜气得满脸通红,头上的青筋暴起。他大声咆哮,宛如阎王下了死令一般。
“都督!可使不得啊!”
大将甘宁见势不妙,赶紧出来求情,求周瑜饶恕黄盖。
但是黄盖一直破口大骂,周瑜更是怒气难消。他不仅不肯饶恕黄盖,还将求情的甘宁也一通斥责。
“糟了!看来周都督是真动怒了!”
诸将一看,都不禁大惊失色,大家纷纷上前求情。他们一面责怪黄盖不该出言顶撞大都督,一面苦苦求情:“周都督,请息怒啊!黄老将军是我们东吴的老臣,请看在他年事已高,求都督饶他一命吧!”
周瑜一直大口喘着粗气,露出一副气急败坏的样子。但他经不住众人苦苦相求,最后撂下一句:“哼!周某今日看在众将的面上,姑且饶他一条性命。但是,军法岂能是儿戏,不可不正!黄盖死罪饶过,活罪难免,罚他杖责百下,闭门思过,不得外出!”
于是,黄盖被处以杖责百下之刑罚。黄盖被人扒下全身的甲胄和衣裳,露出瘦骨伶仃的躯体。在众目睽睽之下,他要遭到狱卒一百下的杖责。
“来人啊!给我狠狠打!谁胆敢再求情,便与他同罪!”
周瑜气得浑身发抖,哪里听得进诸将的苦苦哀求。
“一杖!两杖!三杖!”
两名狱卒手持棍杖,分别站在黄盖两侧,一左一右轮流落杖,打在黄盖的臀部。黄老将军脸朝下趴在那里,刚开始的五六下还能咬着牙关,不吭一声,但没过多久,便吃痛发出阵阵呻吟。
“十杖!十一杖……”
一杖又一杖,板子打在老将军瘦骨嶙峋的身上,将他打得皮开肉绽,鲜血横流。他的白髯被染成了红色,满身的铮铮铁骨也仿佛被打散了。
“九十!九十一!……”
当打到将近一百杖时,就连行刑的狱卒都已经精疲力竭,双手发软。受刑的黄盖更是奄奄一息,昏厥过去。此时,周瑜脸上也毫无血色,他狠狠地瞪着黄盖,丢下一句:“哼!你现在知道我的厉害了吧!”便径自回帐中休息去了。
众将见周瑜离去了,赶紧上前将黄盖抱起,送回他自己的营帐。黄盖浑身血流不止,几度苏醒来又昏厥过去。那些曾与黄盖同患难共甘苦的老将,见他如此凄惨,不禁悲从中来,伤感落泪。
诸葛亮目睹了整个过程,他只是默默回到自己的船屋。回去后,独自倚栏,若有所思地凝望着江水。
鲁肃在其后尾随而来,他一坐下,便迫不及待地说:“唉!今天竟然出了这么一档子事,真没想到啊!周都督是东吴的一军统帅,而黄老将军又是劳苦功高的老将,鲁某虽然有心劝解,但就怕都督气在头上,再规劝反而是火上浇油,会愈发不可收拾。没有办法,我只得待在一旁静观。但先生就不同了,您身为远道而来的贵宾,又颇受周都督的尊敬,因此不仅是我,就连营中诸将都觉得,先生若能站出来为黄老将军求情,或许能有转机。只是鲁某不明白,为何先生自始至终一言不发,一直冷眼旁观呢?莫非先生有什么顾虑不成?”
“哈哈哈!子敬兄,你怎么倒反怪起我来了?我正要问你呢,为何要欺瞒我呢?”
“哦?我哪里欺瞒你了?自从鲁某陪同先生来到东吴,可不曾欺瞒过先生啊!”
“看来,子敬兄尚不晓得兵法中,所谓‘兵者,诡道也’这个道理吧。别看周都督今日貌似气得怒发冲冠,愤然将黄盖狠狠地处以百杖刑罚。其实他不过是在表现出军中的内讧,演给外人看的。否则,他如何欺骗曹操呢?既然周都督有如此打算,我又何必上前规劝呢?”
“什么?这竟然是一个计谋?”
“自然如此。另外,子敬兄啊,孔明方才所言之事,请切莫对周都督提起。莫要再让他晓得,我已经了解此计了。”
“好的。我自然不会说。”
鲁肃心中仍然半信半疑,于是他悄悄来到周瑜帐中。不待自己提起,周瑜便首先说起这件事:“子敬,你可知道今日之事,军中将领们有何反应呀?”
“大家都从未见过都督生那样大的火气,现在仍然心悸胆寒呢。”
“那诸葛亮呢?他怎么评论的?”
“孔明先生十分惆怅,觉得都督如此对黄老将军,未免太寡情了。”
“哦?诸葛亮真的这么说?”周瑜乐得一击掌,“哈!我这下终于瞒过诸葛亮了!既然连他也信以为真的话,我的计谋势必万无一失!太好了!我终于如愿以偿!”
周瑜露出得意的笑容,向鲁肃吐露了心中的秘密。 全面战争·日式三国(吉川英治笔下的三国英雄记)(套装共5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