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全面战争·日式三国(吉川英治笔下的三国英雄记)(套装共5册)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全面战争·日式三国(吉川英治笔下的三国英雄记)(套装共5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第十七章

  独闯绝地

  如今,诸葛亮此番出使的使命已成。吴国大军也已出征,诸葛亮便辞别了吴主孙权,搭上一艘兵船,准备随军同行。

  同一艘兵船上,满载着赶赴前线的东吴将士,程普和鲁肃二将也在其中。

  程普素来与周瑜关系不睦。之前对于此次出兵,他本心存异议。但此时,程普却连声夸赞起周瑜来:“我之前还担心周都督年纪虽轻,不知他是否靠得住。但今天早上,看到他在江岸边号令三军,做出征动员,发布军令时,果然是有大将之风啊!周都督实在是个了不起的人才!连我那犬子程咨都说,咱们东吴真是出了一个英雄啊!”

  鲁肃也在一旁附和道:“是啊!周都督青年时代就是一个风流人物,但他外柔内刚,此番带军出征,则更能发挥出他的英雄本性来!”

  程普连连点头,继续说道:“看来我之前对周都督认识不足,缺乏了解,所以才会有所误解。从今往后,我再也不自诩年纪虚长他几岁,或者有过多少实战经验了。我如今只听周都督的号令,对他尽忠尽节。我之前对他会有误解,实在不应该!如今我这话也说了,对周都督绝对一片真心。以前我实在无知,得向他告罪!”

  程普一边说,一边露出十分忏悔的神情。

  诸葛亮一直站在二人身旁,却始终一语不发。他只是独自倚在船舷之上,遥望江水,若有所思。

  距离江口七八十里处,大小兵船如云集,整齐有秩。周瑜命人沿江岸各处构筑起了水寨,他的大帐则位于居中的位置,背靠西山,作为水陆总司令部。营帐、栅门全部林立,连绵五十余里。旌旗翻卷,几乎遮云蔽日。

  “听说诸葛亮也跟来了?”周瑜在帐中一见到鲁肃,便立刻问道,“派人去将诸葛亮接来吧。”

  “都督是要接孔明先生至此吗?”

  “正是。”

  “这倒容易。我去接他就是。”

  鲁肃说罢,立刻赶到江岸处的营寨,把正在那里休息的诸葛亮请到周瑜帐中。

  周瑜见到诸葛亮,以一副轻松的口吻问道:“对了,周某还有一事不明,想要向先生请教。”

  “都督请讲。”

  “周某想了解一下白马之役和官渡之战。”

  “哦,此战乃袁绍与曹操的战役。都督怎么会问我呢?”

  “先生饱读兵书,精通兵法。周某想请教,为何曹操能以寡兵而大胜袁绍,究竟原因何在?周某愿听先生的高见。”

  “士气的高低与用兵的神速与否,这些是曹操与袁绍两者最大的差异。但最重要的是,曹军以奇兵烧毁了袁绍的乌巢粮仓。这一奇招最终决定了曹操取得大捷。”

  “果然如此!”周瑜情不禁以手击膝,“果然是英雄所见略同。周某也觉得那次突袭,成就了官渡之战的胜负。如今再反观我们,曹操手握八十三万大军,而我军实际只有三万人马。曹操现在拥有绝对的优势,我军若想击破曹军,也可以切断他的军粮运送之道,方为上策。不知先生以为如何?”

  “曹军的囤粮之地,都督可否探明了?”

  “周某已经派出探子,大概查明曹操的军粮全部囤于聚铁山。先生自少年时代起,便一直居于荆州,对那一带的地理想必十分熟悉。如今既然决定你我联手,共同抗曹。因此周某打算借先生千余骑敢死队,趁夜深入敌境,烧毁曹军的粮仓。这件事恐怕除了先生,再无人能够胜任了!”

  诸葛亮立即明白了,这正是周瑜想借敌人之手,加害自己的计策。

  但他却欣然同意了:“遵命!”

  当即约定好当晚出发,诸葛亮便告辞回到营地。

  鲁肃听闻此事,不免替诸葛亮担忧,于是便尾随其后,也来到了诸葛亮的营地。

  诸葛亮回去后,立刻披挂好盔甲,挂上佩剑,全副武装地等候夜色降临了。

  鲁肃见状,忍不住现身出来,充满感情地问道:“先生,今夜出击,你是否有把握必胜?还是会害怕,难免一死呢?”

  诸葛亮含笑答道:“这么说可能有些大言不惭,但就凭在下的本事,不论是水上的船战、马上的骑兵战,还是战车之战、步兵枪手之原野作战,在下对其战法之妙无一不精通。若是知道会有赴死之险,我又何须出战呢?”

  “可是像曹操这样的人,定然不会对粮仓掉以轻心的,毕竟军粮关系到全军的生命啊。先生倘若只率领少数人马前去,无异于自寻死路啊!”

  “这是周都督和你的想法,但就算将你们二人的本领加在一起,恐怕也比不上孔明的一人之才。”

  “何以见得?为什么我们二人抵不上先生一个人?”

  “常常听东吴人说,陆战有鲁肃,水战有周瑜。恕在下冒昧,子敬兄虽擅长陆战却丝毫不懂水战,而周都督以水战闻名,却完全不懂得陆战。依我看来,一个优秀的将官必须智勇兼备,同样精通水战陆战才行。你们如今貌似精通作战,实际并不擅长,不过是半吊子的本领罢了。”

  “哦?先生竟然好大的口气啊!你这么说鲁某还则罢了,可你要说周都督是个半吊子,未免太过分了!”

  “我这么说,毫不过分!你且想来,便能明了。周都督仅仅借我千骑之兵,便要我去聚铁山烧毁曹军的粮仓,如此做法,岂不正好证明他完全不懂得陆战之实!倘若孔明今夜阵亡,那么周都督的昏愚之名,便会立刻传遍天下了!”

  鲁肃闻言,不禁大惊失色。他慌忙告辞,立刻前去面见周瑜,将刚才的一番对话如实转告。

  周瑜本来就十分意气用事。他一激动,便将所有理智抛之脑后。待他听到鲁肃转述的诸葛亮的一番嘲讽之词,立刻怒道:“好一个诸葛亮!竟敢说我对陆战一窍不通!还说我是一个愚夫,半吊子的将才?……如此也罢!请子敬再跑一趟,告诉诸葛亮,说他今夜不必出师了。待周某今夜亲自领兵偷袭,将曹军的粮仓烧为灰烬。让他瞧瞧我的厉害!”

  周瑜受诸葛亮一番冷嘲热讽,便立刻头脑发热,急于显示一番自己的能力。他立即向部下发出夜袭的命令,出兵的人数也增至五千,打算入夜之后便动身出发。

  而诸葛亮从鲁肃那里听到消息后,却大声嘲笑:“周都督无论是带五千兵马,还是八千兵马,都将成为曹操的刀下冤魂!搞不好他自己也会成为俘虏。周都督乃东吴至宝,岂能遭遇如此下场。子敬兄,你是周都督的心腹好友,一定要对他言明利害,叫他打消此念才好啊!”

  之后,诸葛亮又托鲁肃带话:“如今东吴若与我家主公刘豫州能真心一体,共抗曹贼,则大功可成!倘若反其道而为,互相矛盾,彼此猜忌,则必为曹操提供可乘之机。此次战役,若选择陆战为首役,非常不妥。东吴应该发挥水战优势,将首战放在江上战船之争,以与曹军一决雌雄。待首战告捷,挫敌锐气之后,方可伺机再寻陆战之良机。”

  此时天色渐晚,暮色苍茫。

  周瑜已经备好马匹,与五千兵士一道,站在薄暮之中整装待发。只待一声令下,便要出师而去。

  鲁肃匆忙赶回,赶紧将诸葛亮的建议传达给周瑜。周瑜侧耳听罢,不禁长叹一声:“唉!看来周某之才,远不及诸葛亮啊!”

  他只得连忙下令取消夜袭,从此打消奇袭聚铁山的念头。周瑜并非愚钝之人,他也深知此番夜袭极其危险。即便诸葛亮不明说,他对此其实心知肚明。

  但是,周瑜虽然打消了夜袭的念头,但却丝毫没有打消对诸葛亮的加害之意。他忌惮对方的睿智,心头的杀意变得愈发强烈了。他在心中暗暗发誓:“日后总有机会下手的!”

  此时,东吴的情势已变。诸葛亮身上有一团凶云笼罩。而刘备则命江夏刘琦镇守领土,自己则率部下从江夏进发至夏口。

  刘备心中牵挂诸葛亮,于是他每天都登上樊口的山丘,遥望南方:“不知诸葛亮那里如何了?”

  诸葛亮如今音讯全无,刘备只得将忧思之情寄予滚滚长江之水。他有时也会凝视江南的白云,暗暗思忖:“不知东吴的动向究竟如何?”

  正值刘备愁苦之间,有一艘船从东吴而来,带来消息:“东吴要向曹军开战了!现在已经布下数千兵船,舳舻相继,连绵数里,正溯流而上。吴国还在三江口的江岸一带,构筑起规模空前的水寨。至于北岸的形势,曹丞相已经率领百万大军,从江陵、荆州一带出发,水陆并进,日夜兼程。黑压压地逼近南方!”

  刘备不待听完全部的消息,早已按捺不住心中的欢欣,他面色潮红,高声叫道:“成了!我计已成!”

  刘备的性格本不是这种喜怒形于色的人。以往无论遇到什么大事,他都极少如此欢喜雀跃。他常常面无表情,不动声色。就连他身边最亲近的人,也常常摸不透他的心思。

  但是此时此刻,刘备的兴奋之情,早已溢于言表。他立即召集众臣到夏口城楼前,宣布道:“如今我们得知,东吴已经起兵。但诸葛先生却至今音讯全无。不知谁愿为我下一趟江南,探视东吴兵阵,以及诸葛先生是否平安?”

  糜竺自告奋勇地说:“末将不才,愿意前往。”

  “哦,那就有劳爱卿了。”

  刘备觉得糜竺正是胜任此职之人。

  糜竺颇有外交才能,且足智多谋,能够随机应变。此人生于山东,他家是郯城当地首屈一指的富商。想当年,刘备还在广陵(今江苏省,扬州)之时,一无钱财,二无兵将。正当他十分窘迫时,糜竺身为富商之子,便与他投契。糜竺不仅资助刘备钱财,还将自己的妹妹许配给他。自那以后,糜竺便负责刘备的财政事务至今,他也算刘备手下的一员有特殊才能的重臣。

  “若是你能去一趟,我便放心了。”

  刘备点头应道,又命人准备了一艘小船,装满酒肉、茶叶以及礼物,命糜竺带着满船大礼,顺江而下。

  糜竺抵达吴军阵地后,将来意告知了哨位,之后便被领去周瑜的大帐。

  “远道而来,感激不尽啊!”

  周瑜愉快地收下了礼物,又在帐中设宴款待糜竺。

  “请回头代周某向刘豫州转达谢意!”

  周瑜礼貌有加,但却只字不提诸葛亮的事。

  接下来的两三天里,两人见面会谈了两三回,可是周瑜每次话语间,都似乎回避提及诸葛亮。

  到了第三天早上,当糜竺前去辞行之际,周瑜才突然说道:“孔明先生目前也在我军中。周某以为,共商讨曹大计,不如请刘豫州也一并前来。倘若刘豫州能亲临此地,就太好不过了!”

  糜竺闻言,不敢答应,只得谨慎地回答:“这个糜某不知主公的意见如何。不过,在下一定会将都督的意思转达过去。”

  糜竺告辞后,鲁肃心中不解,便问周瑜:“我不明白,都督为何要请刘备来此?”

  周瑜则神态自若地答道:“要他来,自然是为了杀他!”

  周瑜心目始终坚信,只要除掉诸葛亮,再杀死刘备,便是为东吴的将来扫清障碍。

  而鲁肃就这一点来说,却与周瑜的想法背道而驰。他认为,此时双方尚未与曹操交手,而自己内部却先开始内斗,这绝不是什么好事。但此时周都督主持工作,因此鲁肃也不便强烈的反对,只得含糊其辞道:“都督这又何必啊!”

  另一方面,刘备在夏口焦急地等待,当他从糜竺那里听说了事情的原委后,便决定:“也罢!我便亲自去吴军中走一趟!”

  刘备立即命令备船,以便动身。

  但是关羽以及其他重臣,都反对刘备的轻率之举。他们认为:“主公请想,糜竺此番前去,但周瑜却不让他见孔明先生。如此看来,周瑜的用心实在令人生疑。不如请主公先修书一封送去,再打探一番为好。”

  刘备却执意不听,反而说道:“孔明此番出使东吴,好不容易才促成我们两家同盟。倘若此时刘某不去,反而有违结盟的约定。刘某此番前去,便是以信义为重。”

  刘备命赵云和张飞等留下,自己只带关羽一人,及随员数人前往。

  一行人驾着一叶小舟,很快便抵达了吴军的阵地。

  江岸部队立即将此讯禀告周瑜。

  “来得正好!”

  周瑜闻讯,心中暗喜。他立刻问兵士:“刘备这次带了多少兵马来?”

  “他只带了二十余名随从。”

  “哦?只带了二十多人?”

  周瑜不禁窃喜。他知道,此事已成!

  之后,刘备一行人便在兵士的引领下,走进吴军的中军营门。周瑜迎出帐外,双方互相施礼后,周瑜将刘备请入帐中,并让至上座。

  “幸会幸会!在下便是刘备、刘玄德。久仰周将军的大名。将军之威名不仅名噪南方,在北方也是赫赫有名。今日得见尊荣,实乃幸事!”

  “皇叔客气了。周某不才,让皇叔见笑了。周某久仰刘皇叔之英名,可惜军中不便,多有怠慢。还请皇叔恕罪。”

  周瑜一番客套,便在帐中支起酒宴,款待刘备一行。

  诸葛亮对这一切都毫不知情。这日他偶然从江岸的兵士口中听说,今日光临的贵客是江夏的刘皇叔时,他十分错愕:“什么?主公来了?”

  诸葛亮闻讯后,急匆匆赶往周瑜的中军大帐。他来至帐外,并不进去,而是从帐篷的缝隙里向内张望。 全面战争·日式三国(吉川英治笔下的三国英雄记)(套装共5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