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大宋王朝的生动面孔【富媒体版】

第38章 张浚:所谓“忠君报国”成色几行?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大宋王朝的生动面孔【富媒体版】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长江沿岸烽火连天,江北几乎全部沦陷,没有一艘民船敢靠近北岸。可就在此时,却有一叶扁舟自岳阳冒风雪而行,于金兵铁蹄出没的长江北岸顺流而下。岸上之人遥遥望去,只见船上立一银须白发的老者,一副凛然不可侵犯的气势。

  当小舟在南宋抗金的前敌总指挥部所在地建康府靠岸时,守城卫兵纷纷拜伏于地,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老英雄再度出山,我大宋有救了!

  这位老英雄就是我们本文的主人公张浚。这是一个横跨高宗、孝宗两朝的宰相,而且“都督诸路军马”,也就是说可以调度各大军区,身兼宰相和元帅,地位更在当年的韩、岳等“中兴四将”之上。

  作为主战派的大臣,张浚一直被视为抗金英雄、国之砥柱,但这位“英雄”的成色其实是很值得怀疑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此人的祸国殃民恐怕更在秦桧之上。

  张浚的发迹是在南宋初年,作为一名监察官员,他讨好两位投降派的宰相汪伯彦、黄潜善,对抗战派的宰相李纲大肆指责,甚至将李纲诬蔑为“国贼”,以至于李纲被罢官。后来,发生了一起颠覆宋高宗的苗刘军事政变,张浚联合各路将领回京平叛,算是制止动乱的主要谋划者,由此立下了大功,被宋高宗任命为执政大臣。高宗甚至当场解下自己佩带的玉带赐给他,对他感激得不得了。

  张浚是力主抗战的,而且从来不乏豪言壮语。他曾经对宋高宗说:“我去前驱清道,专等陛下立刻回驾中原!”甚至还跟高宗相约,新年春节就要在沦陷的开封旧皇宫里举办盛大的收复宴会。岳飞是个爽直人,在旁边听了以为是儿戏,退朝后就对张浚说:“您把恢复大计看得这么容易、算得如此神速,不是在说梦话吧?”张浚听了十分不高兴,也由此对岳飞有了很深的成见。在文武大臣中,张浚似乎是最不看好岳飞的,而他最青睐的却是秦桧。秦桧从金国逃回后,就是由张宰相保荐,担任枢密使的。

  张浚的抗金口号一直喊得震天响,但问题是除了低成本的喊喊口号,他没有其他真本事作本钱。张浚是四川人,所以他力主经营川陕,开辟第二战场,以对抗金国。这样的主张并不错,但他的“经营”却大成问题:

  建炎四年,张都督会合川陕五路兵马共计40万人与金兵会战于富平。这场战役原本是有很大胜算的,金兵远道而来,部队已经很疲乏,而且扎营的位置也不好,两军之间是大片的沼泽,不利于金国的骑兵作战。这个时候,宋军如果分道而进,突袭安营未稳的金军,战胜的可能性很大。但张浚却很讲究打仗的仪式感,先派人跑去送战书,以示宣战。其实,两国处在战争状态,再去宣战纯属多余,所以金人理都不理。张浚见自己的约架得不到响应,十分恼火于金人的无礼,于是又发扬“阿Q精神”,自娱自乐地下了一道命令,说是能活捉金国主帅完颜娄室的赏银万两、赐节度使官衔。金国主帅听说后,倒也幽默,针锋相对地贴出布告:“有能活捉张浚者,赏驴一头,布一匹。”——在金人的眼里,张都督就值这么个价!完颜娄室还登高瞭望张浚的军营,嘲笑着评价说:“千疮百孔,太容易打破了!”

  张浚屡次跟金人约架,说:我们打一仗吧,打一仗吧,求求你打一仗吧!可到了约定的时间,金兵都“放他的鸽子”,没有出来应战。张浚的自我感觉有些膨胀起来,不可一世,走路都横着走了。可这会儿,金人却在偷偷地玩“工兵挖地雷”的游戏,挖了很多泥土。干什么?在沼泽里铺设一条道路呀!霎时间,道路铺成逼近宋营,金人铁骑便排山倒海地呼啸而至。这么不讲规矩,还有没有奥林匹克精神?张都督还在发牢骚骂娘,40万大军已经被各个击破,他身边只剩了千余名亲兵随从,狼狈地逃了回来。

  富平之战是南宋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兵团决战,40万大军哪!此后,南宋朝廷再也没有力量发起这么大兵力的会战了。张浚把南宋的家底给输光了,说明他基本不懂军事。输了也就输了,胜败乃兵家常事,但在输了之后的表现上,张浚的心术就有些不正了:

  大战之前,大将曲端曾经预言:这么一封封战书搞文字游戏,摆家家似的必定会吃败仗。张浚对此很恼火,还跟曲将军立下“军令状”,玩赌脑袋的游戏。张浚败了,当然不肯输脑袋,那怎么办?只好谋划曲将军的脑袋了。

  曲将军在军中同事关系也不好,正好有仇人诬蔑他谋反。张浚本来就气量狭隘,见此机会便让曲端的仇家去审理曲端谋反案。曲端的那位仇家是个虐待狂,根本不审什么案件,直接用铁笼把曲端关起来,锁住手脚,又用绵纸封糊住曲端的嘴巴和鼻子,然后,在铁笼子四周堆起炭火,做人肉烧烤了。煎烤之下,曲将军的四肢遍体流油,嘴里也渴得要命,挣扎着拼命请求给喝点水,那位虐待狂让狱卒把准备好的烈性烧酒直接灌入曲端口中,曲将军当场七窍流血而死。

  曲端其实是一位了不起的将领,富平之战溃败后,很多宋军虚张声势,打着曲端的旗号,金兵看了居然不敢追击。等到曲端的死讯传来,金国主帅拊掌大笑,说:“现在你们还能用曲端的大名来吓我吗?”于是挥师奋击,把宋军打得一塌糊涂。曲端是南宋岳飞之后的又一大冤案。秦桧杀岳飞,百年之后,大家还在为岳飞鸣冤;但张浚杀曲端,却已经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了。历史,也有不公平的地方。

  我们回过头来还是说张浚。

  张浚是以抗战派的形象出现在大家面前的,有些时候,他甚至把忠君报国的大旗当作了他自己的独家商标。在他看来,只有他张浚才是统帅各路大军北伐,实现中兴大业的唯一人选。这个统帅人选不应该是任何别人,包括岳飞。宋高宗有一阵子很信任岳飞,曾经想把中兴大业全部都委托给岳飞,所以,当“中兴四大将”中的刘光世离职后,高宗想让岳飞接管刘光世的部队。这个时候,张浚出来反对了,反对的理由当然很堂皇,宋朝的国家制度是坚决不让将领做大,怎么可以把国家一半的军队交到一个人手上呢?那么,谁来接手呢?张浚心里是打着小九九的,他想把刘光世的部队收归己有,让自己的都督府有一支直属的部队。

  宋高宗听张浚说的也有道理,便让张浚去处理这个问题。于是,张浚把岳飞召到都督府,两个主战派战友进行了一场谈话。

  如果张浚能够以一种坦荡磊落的方式跟岳飞交换意见,那么,这件事的处理可能就会是另外一种结果。可惜,张浚采用了一种最不高明,却是直到今天心中有鬼的人仍然惯常采用的做法:揣着明白装糊涂,拿别人当傻瓜。

  他装作根本没有发生过让岳飞统领这支部队的样子,装模作样地征求岳飞的意见,问他谁可以接替刘光世。当岳飞否定了他提出的几个人选时,他又阴沉着脸,说出一句相当伤人的话:“我就知道非你不可了!”岳飞当即也忍不住了,生气地说:“都督您正儿八经地征询我的意见,我不敢不据实回答。你这么说,难道是我一心想图谋这支部队吗?”

  双方把话说到这份上,再也没有回旋余地。岳飞一怒之下请年休假到庐山上替母亲守坟去了,而张浚他们最终也没有处理好这支军队的去向,导致刘光世手下的一员大将带着一半的军队、整整4万人马投降了敌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淮西兵变”。

  当时临安的太学生就说张浚“有中兴之心,无中兴之才”“侈言诞计,专权误国。”(《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宋高宗一开始对张浚十分信赖,但后来,对张浚的办事能力也产生了深深的怀疑,他发出话来:“朕宁亡国,不用张浚”,于是就罢了他的宰相兼都督的职位,却让张浚推荐的秦桧上了台。而秦桧上台之后,当然也就没张浚什么事了,张浚的忠君报国口号也就只能到一边去喊了。

  等到孝宗即位,皇帝倒是一心想要中兴恢复,干一番大事,但身边已经没有了岳飞、韩世忠这样可用的大将。于是,又想起了这位张浚张老先生。对此,太上皇赵构倒是提醒过宋孝宗:“不要相信张浚的虚名,将来必定会坏大事的。”但由于张老先生的口号喊得响,俨然已经成了一面旗帜,孝宗也还是想用用这面旗帜。

  于是出现了前文这一幕,花甲之年的张浚乘坐着一叶小舟从湖南岳阳冒风雪而行,沿着长江顺流而下,来到杭州。这位须发银白却满面红光的老人,趾高气扬,很有些舍我其谁的气概。而普通的老百姓只闻其名,不知其实,也都额手相庆:老英雄再度出山,我大宋江山恢复有望!宋孝宗见张老英雄的人气指数爆棚,觉得自己押对了宝,也想玩一把“梭哈”了:任命张浚为枢密使,全权负责军事行动,指挥北伐。因为时值隆兴年间,历史上称为“隆兴北伐”。

  地动山摇,大山临盆,搞得轰轰烈烈。可结果,符离集一战,张老英雄又把宋孝宗拼凑起来的8万大军给搞得灰飞烟灭了。宋孝宗为此患上严重的抑郁症,听到张浚这个名字连手都会抖了。

  张浚一生指挥了三大战役,不仅保持连败不胜,而且每每都把家当拼光,输了个底朝天,这样的战绩也真是让人醉了,厉害的是他照样能够维持抗战英雄的声誉,比如杨万里的《诚斋文集》就对张浚赞不绝口:“身兼文武全才,心传圣贤之绝学”,“出将入相,捐躯许国”,“忠义勋名,中兴第一”。这样的评价,让后世不知底细的人还真以为他是那个时代的中流砥柱呢。 大宋王朝的生动面孔【富媒体版】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