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李纲:只当了77天宰相怎么能纲举目张?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大宋王朝的生动面孔【富媒体版】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公元1125年冬天,正当开封的百姓沉浸在灭辽胜利的喜悦之中时,却传来令人心惊的消息:昔日的盟友大金国突然翻脸,挥师直下,杀到了开封城下。于是,宋徽宗仓皇宣布退位,宋钦宗即位主持大局。就在这个时候,人们知道了李纲的名字。这位文官临危受命,被任命为京城四壁守御使,也就是首都卫戍司令,负责指挥开封保卫战。
李纲在开封城外严密布防,最终让金人丢下万把具尸体也终于没能攻破城门。而这个时候,朝廷却决定与金人议和,而议和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罢免李纲。开封的老百姓是多么不愿意李纲的离去,但一切都无法挽回,随着李纲的离去,北宋朝也终于在第二年灭亡了。
因为有了这样的好名声,宋高宗即位后,为了收拾天下人心,首先想到的就是召李纲入朝当宰相。然而,李纲这个宰相却只当了77天,创下了历史上最短的宰相任职纪录。
李纲去见宋高宗的时候是泪流满面着进去的。因为这个时候正是国破家亡、徽钦二帝都被金人抓走的国难时期,他的这番表现也让宋高宗为之动容。两个人就差在一起抱头痛哭了。
然后,在这样一种悲情的气氛中,李纲向高宗献上了纲举目张的十条施政方针,主要内容是:建议高宗不要放弃中原,仍然以汴京开封为京城号召天下百姓;建议彻底清算那些投降金国的大臣,以鼓舞士气;建议在各地募兵征兵,以备战守,等等。对于募兵、征兵的建议,高宗当然是欣然接受,他这个皇帝正缺追随者呢。于是,两名大臣带了一千多份空白的委任状出去招兵买马。情况非常乐观,光河北一地就招了17万人,其中包括后来威名远扬的抗金名将岳飞。
至于清算汉奸么,高宗有些不同想法,毕竟自己刚刚当了皇帝,还是应该以德服人,再说了,那些投降金国的人大部分也是被迫无奈。水至清则无鱼,高宗不想做得太绝。但是李纲却是喜欢把事情做绝的,他再三再四地要求严惩汉奸,最后,高宗被他逼得没办法,也只好拿张邦昌等人开刀,算是祭了一下南宋的大旗。
最让高宗犯难的是回銮汴京,也就是定都开封这件事。其实,开封从军事的角度来讲确实不易防守,当年宋太祖也考虑到这层因素想要迁都,因为宋太宗的极力反对而没有实行。现在的情况比起当年,自然是更加危险,开封太靠近前线,而且已经被金人攻破过,城防设施都被破坏,高宗担心自己也像父兄一样被金军逮了去。再加上,另外两个宰相黄潜善、汪伯彦立场动摇,极力劝说高宗避开敌人的锋芒,所以,权衡之下,高宗还是决定逃往扬州。当然了,前去募兵的两位大臣连同他们招来的兵马也要一同南下。
这么一来,李纲的施政方针等于说核心内容已经不复存在,这让李纲心灰意冷,他主动提出了辞职。高宗当然要挽留了,于是,李纲又泪流满面地掏出了真心话:“我的老家是在江南,祖籍福建,生在无锡,当然也希望陛下巡幸江南。但是,陛下离开中原后,这里的社稷山河和生灵百姓就再也没有希望了,徽钦二帝也就没有了回来的可能。”
高宗口头上嗯嗯地应着,心里却老大不高兴,他特别讨厌大臣们动辄把徽钦二帝搬出来,因为两个人中如果有一人归来,那么,他就得把皇帝位子给让出来了。
这个时候,宰相黄潜善的“小弟”张浚上书弹劾李纲,说李纲擅杀侍从,又指责他杜绝言路,独揽朝政,随心所欲。其中有些事情确实也不是空穴来风。
于是,高宗就罢免了李纲的职务,他的那些施政方针当然也就付诸东流了。
李纲被罢的消息传出,太学生陈东等人立刻给皇帝上书,恳求留任李纲,罢免黄潜善、汪伯彦,同时,他还在文章中劝高宗御驾亲征以迎还二圣。这样的提议当然是太过理想主义,把迎还二圣也想得太容易了。宰相黄潜善被一个太学生指名批评,感到脸上无光,所以他向高宗挑衅说:“陈东叫你御驾亲征是想置你于危险的死地。如果不杀陈东,恐怕他会煽动老百姓冲击殿堂。”高宗听了也恨得牙根痒痒,立即派人逮捕了陈东,并将他加以处决。有宋一朝,因上书言事而被杀的,太学生陈东是第一人。高宗这样的做法已经违背了太祖皇帝立下的祖训,也受到了后世的一致批评。
当了77天宰相的李纲此后一直被外放到偏远之地,郁郁不得志,58岁的时候病死在了湖南。《宋史》中对李纲评价很高,认为他是诸葛亮一类的人物,高宗不能用他,实在是南宋的一大损失。 大宋王朝的生动面孔【富媒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