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大宋王朝的生动面孔【富媒体版】

第12章 文彦博:当官是门技术活儿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大宋王朝的生动面孔【富媒体版】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苏东坡到杭州来做官之前,有个朋友曾告诫他:闲着没事你就喝酒赏花练练书法,少写诗词,不要妄议朝政。给苏东坡这个忠告的人就是文彦博,说大宋朝是“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这句话的也是他。

  文彦博是个典型的文人士大夫,但在他身上却找不到文人的通病。他读书很广学问很深,同时在官场上也游刃有余,历经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出将入相,前后达五十年之久,他的八个儿子、三十九个孙子也都在朝中做官,显赫的家世可以与唐代的郭子仪相比,而且,他的寿命比郭子仪还长,活了整整九十二岁。

  苏东坡要是能学到他十分之一的做官技巧,恐怕也不会一贬再贬、终身落魄了。

  我们今天就来翻翻文彦博的工作履历,看看他的当官技巧。

  文彦博是山西介休县人氏。介休是以春秋时期的介之推而得名的一个地方。“介之推不言禄,禄也不及”,《左传》里的这一章节被收录进了《古文观止》,意思是介之推不想做官,“官”也不会找上门来让他做。介之推是个不会做官的反面典型,文彦博应该是很早就吸取了他的教训。文彦博原本姓敬,他的先祖为了给后晋的皇帝石敬瑭避讳,连姓也改掉了,就改成了文姓。到了宋朝,文彦博原本想把姓改回来,可是一查赵匡胤的祖宗十八代,发现有一个叫赵敬的,他很注意这种细节问题,所以,又改回去继续姓文,以示对赵宋皇帝的尊重。

  文彦博这个人也是自小聪明。今天的人只知道“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其实,在从前的童蒙教材中也有一个关于文彦博的故事:有一次,文彦博与小伙伴们玩皮球,一个小孩不小心将球掉进了一棵大树的孔洞里,孩子们伸手去捞,却怎么也够不到。文彦博想了个主意,向树洞里灌水,皮球就势浮了出来。这个著名的“灌水取球”的故事,是与“司马光砸缸”齐名的儿童益智故事,而文彦博与司马光也算是同一时期的人。

  文彦博踏上仕途的第一站是在兖州做地方官,兖州这个地方有一种特产的墨,作为文房四宝之一,很受文人士大夫喜爱。任期满了,回京述职,文彦博可不像包拯那样连一块砚台都不带走,他带了好多的墨,送这个送那个,借此搞好跟同事的关系。北宋的时候,墨的价格可不便宜,一块墨的市场价在十贯钱左右,好一点的要三十贯,以一文钱换算为今天的一元钱,那就是一万元到三万元。可文彦博送起人来一点都不心疼。宰相吕夷简听说了,直截了当地也来向他讨要。吕夷简这个人我们在“宋仁宗”和“刘娥”的章节中都讲到过,也是个厉害角色。文彦博非常识时务,当即答应,第二天就捧着墨献到吕宰相的面前。吕夷简却不接墨,反而抓过文彦博的手给他看起手相来。《梦溪笔谈》上就是这么记载的:“盖欲相潞公(文彦博)手也。”吕夷简从他的手相中大概看出文彦博是个可造之才,这个小伙子“上路”的,从此,文彦博就入了宰相的法眼。

  三十五岁的时候,文彦博又去西北边关出差了一趟,正好碰到西夏的李元昊前来攻城侵犯,老文临危不惧,一双握笔杆子的手居然也拿得起刀枪,整整守城守了十天,让李元昊没占到便宜灰溜溜撤了。这一下,可给文人长脸了!范仲淹等几个朝中的哥们儿拼命给他点赞,一方面有了政绩,一方面有人提携,还有群众的呼声,文彦博想要不上都不行了。于是,文彦博很快就被提拔为枢密直学士知益州。

  成都是个好地方,川妹子热情火辣,夜生活缤纷多彩,文彦博在成都也有些把持不住,毕竟还年轻么,喜欢搞一些娱乐活动,生活作风就出了点小瑕疵。消息不知道怎么就传到了京城,京城派人来查他的问题。好在文彦博在京城有眼线,这个眼线是谁?咱们后面再说。接到内部消息后,文彦博也很紧张,如果这事儿搞不定,就可能影响今后的仕途了。这个时候,就需要手下人得力了!文彦博正好有这么一个得力的手下,名叫张少愚。张少愚自告奋勇,赶到中途去迎接钦差。张少愚能说会道,接待规格也十分高标准,钦差很满意,宾主酒酣耳热,气氛十分融洽。这个时候,张少愚拍拍手,就让小姐上来了。北宋的时候,官员嫖娼并不违规,官府甚至还养着一批官妓,专门为各级官员服务。面对着投怀送抱的川妹子,检察官也不是圣人,在糖衣炮弹面前,没几个回合就沦陷了。面对着闭月羞花的川妹子,半醉半醒状态的检察官才子情结涌了上来,他甚至还为那位妓女当场题写了一首情诗。

  良宵苦短,难忘今宵。告别了佳人,钦差要去办正事了。来到成都后,他当然端起架子板着脸,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了。文彦博说,那好吧,公事公办,办事之前先请您听个小曲儿。于是,就有人上来唱歌,唱的居然就是钦差写给妓女的那首情诗。钦差心里咯噔一下,着了人家的道儿,这还怎么公事公办?算了,多个朋友多条路吧!于是,哥俩好,一家亲,大家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了。

  这段故事被记录在《邵氏闻见录》中。要说文彦博存心拉中央干部下水,倒也言重了,他的本质还没有这么邪恶,他这样做一是为了自保,二则也是告诉钦差: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喜欢风花雪月也是人之常情,尤其在那个风雅的大宋朝。

  经过了这场风波,文彦博还是吓出了一身冷汗,此后,他在生活作风问题上就注意多了。当然了,京城的那位眼线也是要好好感激一下的。

  说起那位眼线,来头可不小,她居然是宋仁宗最宠爱的张贵妃。当年,张贵妃的父亲在文彦博的父亲手下当门客,那时候张贵妃还小,就认了文彦博做干伯伯。干伯伯有事,干侄女儿当然得帮忙。而文彦博当然也懂礼数,四川最贵重的特产就是蜀锦,这种丝织品在宋朝可是列入贡品的,价值不菲,女人嘛也最喜欢这些东西,于是,文彦博就精心挑选了上好的蜀锦送给了张贵妃。

  张贵妃穿着蜀锦裁制的华服出现在宋仁宗面前,宋仁宗眼前一亮,就问这么漂亮的衣服是哪里来的。张贵妃顺水推舟,说是益州知州文彦博送的,并且把自己跟文彦博的关系都交代了。宋仁宗龙颜大悦,记住了文彦博的名字,并且记下了他跟爱妃的这一层关系。文彦博在成都一届任满,就被调到中央,当上了副宰相。

  为了讨好自己心爱的贵妃,仁宗千方百计要挑文彦博“发财”。正好北方贝州有个叫王则的二愣子造反,旗号扯得很大,但没几千号人,官军已经把他们团团包围,就差没有拿下了。宋仁宗就派文彦博率领大军去平叛,三个指头撮田螺——手到擒来,文彦博于是又立了一功,顺理成章地升任宰相了。

  这个时候,张贵妃却出了事,成了众矢之的。我们在“包拯”的章节里也讲到过,张贵妃要为她的家人讨官做,宋仁宗诏书都写好了,包拯等朝廷大臣却坚决不同意,包拯据理力争,说到激动处,甚至把唾沫都溅在了宋仁宗的脸上。宋仁宗被包拯喷得没辙了,左顾右盼向另外的大臣发出声援和求救的信号。其他大臣居然装作没看见,就是不吱声。关键时候,文彦博觉得于公于私都得替张贵妃说几句话了,于是,他挺身而出,帮着皇帝说话。没想到,宋朝的言官们实在太厉害,看到有人替皇帝帮腔,就一致掉转枪口对准了文彦博,说他姑息养奸,说他动机不纯。有个叫唐介的御史更是在朝堂上当面对文彦博说:“相公应当自省!”文彦博羞愧难当,只得请求罢相。

  这一次,文彦博损失惨重,面对巨大的舆论压力只好提出辞职,刚到手的宰相立马弄丢了。不过,皇帝和贵妃记着你的情呢!你替领导背黑锅,领导借你下了台阶,当然也不会忘记再把你拉上台。没过多久,风声平息,他又再度登上了相位。而那位叫唐介的御史则因为“当朝要挟宰相”的罪名被仁宗赶出中央政府,贬到青州去当了一名小小地方官。

  文彦博这个宰相当的时间可长哪!四朝元老,但是他从来不居功自傲,对待皇帝总是那么恭恭敬敬,对待下属也能够秉公办事。年幼的宋哲宗上台,这也是他经历的最后一任皇帝,这个时候文彦博已经九十高龄。在皇帝传胪召见新科进士的时候,他在旁边侍立,一站几个时辰。小皇帝倒懂得尊老,对他说你休息一会儿吧。文彦博谢过皇帝的龙恩,依旧恭恭敬敬地站着,群臣看了都深受感动。

  宋神宗曾经问过文彦博,什么是他的养生之道,文彦博说:一是自我调节,不伤和气;二是不做过分的事,适可而止。这既是他的养生之道,也是他的为官之道,有了深厚的自身功底,有了对官场的深刻了解,有了对政局的明晰把握,再加上个人修养,一名成熟的政治家便近乎完美了。 大宋王朝的生动面孔【富媒体版】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