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大宋王朝的生动面孔【富媒体版】

第44章 韩侂胄:一颗脑袋输掉了宋朝的国格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大宋王朝的生动面孔【富媒体版】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公元1208年,南宋宁宗嘉定元年。一只木匣子被送到金国皇帝的御案前,匣子里装着一颗人头,宋朝宰相韩侂胄的人头。

  人头不是被金国的武士砍下来的,而是宋朝人自己砍了送过来的。金国与宋朝议和,每次都会提出惩罚他们所谓的“战犯”的要求,高宗年间的绍兴和议牺牲的是岳飞,而这次的嘉定和议,牺牲的则是韩侂胄,所不同的是:这一次居然连人头都送过来了。

  金国要韩侂胄的脑袋,当然是因为韩侂胄是抗金派的领袖;而宋朝之所以砍下韩侂胄的脑袋,还不仅仅是因为主战与主和的意见分歧。

  从某种意义上说,韩侂胄的脑袋是输在一个女人的手上,当然了,他的发迹其实也是因为女人。

  韩侂胄是北宋名臣韩琦的曾孙,他的妻子是太皇太后也就是宋高宗的老婆吴皇后的侄女,而韩侂胄自己的侄女儿呢,又是当今皇帝宋宁宗的皇后。所以说,韩侂胄的发迹是因为女人,他是以外戚的身份登上政治舞台的。当初,宋宁宗的父亲,也就是那个著名的“疯皇”宋光宗疯得实在太不像样子了,当时的宰相赵汝愚就跟韩侂胄联手,通过韩侂胄的关系,得到太皇太后吴氏的支持,废掉了光宗,改立光宗的儿子宁宗即位。韩侂胄因为有了拥戴之功,深受宁宗的信任,权倾一时,他的侄女儿也被宁宗立为皇后。很快,韩大人就与昔日的盟友赵汝愚闹掰了,他借助宫中的力量,清算了赵汝愚的势力。

  赵汝愚不仅是赵宋的宗室,还是儒家理学的知名学者,当时的理学大师朱熹就站出来力挺赵汝愚,奏劾韩侂胄是奸臣。韩大人得知后十分生气,他让宫廷的小丑戏子峨冠阔袖、手舞足蹈地扮成朱熹讲学的模样,让宋宁宗觉得朱熹的迂阔好笑,从而将朱熹贬出朝廷。为了打击赵汝愚,韩大人还不惜与儒家理学开战:他将理学斥为“伪学”,把赵汝愚、留正、朱熹、周必大等人列为“伪学逆党”,还奏请朝廷批准,把《朱熹语录》一律销毁,甚至还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四书五经都列为禁书,不许传习,这就是著名的“庆元党禁”。

  公元1200年,朱熹病死,全国各地自发地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悼念活动,悼念的诗文一直贴到了皇宫里,根本不把韩侂胄的禁令放在眼里,连低能的皇帝也惊呆了,问韩大人:既然你们说朱熹的理学是伪学,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人推崇他?到这个时候,韩侂胄才有些心虚,他身边的人也提醒他:把四书五经都禁了,以后的读书人读什么书呢?老韩这才意识到自己做过头,收不了场了。两年后,他又说动皇帝,把对理学的禁令一一废除。

  历时5年多的反“伪学”闹得虎头蛇尾、草草收场,韩大人面上无光,为了笼络人心,他又摆出一副主战派领袖的姿态,积极谋划起对金国的战争。

  可是,就在这几年中间,太皇太后吴氏和宁宗的韩皇后相继去世,外戚的关系网也就此断了。更要命的是,宁宗新立的杨皇后还是他的死对头。

  现在,我们就要来讲讲这个女人的故事了:

  杨皇后,小名桂枝,祖籍河南开封,杨家于靖康二年移居睦州青溪(今杭州淳安),杨桂枝出生的地方后来被称为“皇后坪”,这个遗址一直保存在今淳安里商乡。根据《齐东野语》和《四朝闻见录》等书的记载:杨桂枝出身卑微,据说她的母亲当年是专门侍候太上皇宋高宗的一名女优,也就是一个戏曲演员。小杨跟着在宫里就伺候起高宗的老婆,也就是后来称太皇太后的吴氏。小杨乖巧伶俐,吴太后特别喜欢她。别的宫女看在眼里,嫉妒在心里,有一次,吴太后去沐浴洗澡,宫女们就故意怂恿小杨试穿一下吴太后的衣服,说她穿起来一定会很好看。那时候的小杨,“宫心计”还只学了一半,禁不住人家的甜言蜜语,再加上自己的虚荣心作怪,居然真的去试穿了吴太后的衣服。这可不得了,皇帝、皇后、太皇、太后的衣服哪里是一般人可以随便穿的!顶起真来,这可是僭越的大罪,要杀头的。一帮嫉妒的娘们儿自以为得计,果然兴风作浪,去向吴太后告状。没想到吴太后倒是真的宠爱小杨,非但没有怪罪,反而将那些捉弄小杨的宫女训斥了一通:“你们用不着大惊小怪的,也许她将来还真会穿上这身衣服,拥有我这样的地位呢!”——吴太后当然只是随口说说,想不到后来却真的应验了。

  宋宁宗作为吴太后的曾孙经常来吴太后宫中请安,小杨长得姿色出众,又会卖弄风情,一来两去就勾搭上了。吴太后知道后当然很不高兴,觉得有伤风化还丢了自己的面子,有心惩罚小杨。可吴太后身边的太监或许是想讨好一下新皇帝,就劝吴太后说:“太后连天下都给了曾孙,一个女子又何足惜呢?再说了,这种事情关系到皇家体面,还是顺水推舟的好。”于是,吴太后也就只好顺水推舟了。

  杨美女比宋宁宗大6岁,这场姐弟恋的背后其实还有宋宁宗作为一个未成熟男子对女人的一种依赖。而杨美女呢,也不同于宫中的其他嫔妃,她心机深远,很想在政治舞台上一展身手。但是她的家庭背景实在太弱了,没有亲人可以帮忙,于是,她便认了大臣中一个叫杨次山的老乡作兄长,想让杨次山来作她宫外的帮手和耳目。

  很快,杨美女的机会就来了。宋宁宗的原配也就是韩侂胄的侄女韩皇后病死了,新皇后的人选要在杨美女和另一位曹美人之间产生。宋宁宗是倾向于杨美女的,但韩侂胄感觉曹美人性情更柔顺、更容易控制,所以力主让曹美人当皇后。

  杨美女从她的假哥哥杨次山那里得知此事,对韩侂胄恨之入骨。为了争得皇后的位置,她精心设计了一场以退为进的好戏:

  她对曹美人说:“皇后的位置不外是你我姐妹,但皇帝还没有决定,我们不妨各自摆上一桌,请皇帝来赴宴,问问他到底是什么意思。你先请,你优先!你看好不好?”

  曹美人不知是计,心中还暗自高兴。于是,宋宁宗便先到曹美人那里喝酒,酒喝得到位,曹美人正想求正事儿,杨美人就赶了过来,三言两语说是宫里出了什么事,就将皇帝接走,接到了自己的宫里。酒助色心,皇帝也是人,宋宁宗此时已经躁动不安,醉眼看着杨美女是越看越欢喜,当即就想上床。而杨美女早有准备,拿出纸笔,要宋宁宗先册立自己为皇后,然后再上床。最后,当然是美女的身体战胜了皇帝的意志。杨皇后就这么上位了,战胜韩侂胄的最厉害的一颗人肉炸弹也就这么埋下了。

  韩侂胄这个人其实是个空心大萝卜,没什么真本事,但因为有拥戴之功,深受宋宁宗的信任,执掌朝政大权,说一不二。杨皇后要把她的势力延伸到宫外来,韩侂胄显然就挡了她的道。但光凭一个杨次山,又怎么撼动得了权倾一时的韩侂胄呢?杨皇后便通过杨次山,主动结交礼部侍郎史弥远。史弥远是老宰相史浩的儿子,素来与韩侂胄不和,也正想寻找宫中的内应,以便攫取更大的权力。双方一拍即合,便勾结在了一起。

  韩侂胄也感受到来自杨皇后的威胁,为了给自己刷“存在感”、刷“威望值”,巩固自己的地位,他对北方的金国发动了闪电战,揭开了“开禧北伐”的战幕。

  由于是不宣而战,对方根本没有准备,宋军很快首战告捷。韩侂胄见金人如此不堪一击,头脑一热,当即正气凛然地发表了严正声明,号召南宋人民团结起来,收复中原。于是,大规模的北伐战争就打响了。在韩侂胄顾问团里的辛弃疾、陆游两位老爷子听到这个消息,写词的写词,写诗的写诗,高兴得都差点脑溢血过去。

  不幸的是,这封宣战书发得稍微早了一点。宣战书刚刚发布,那边战场上已经是稀里哗啦,摧枯拉朽,南宋军队败得一塌糊涂了。事实证明:这次开禧北伐,南宋除了在文字功夫、舆论宣传上做足文章之外,在军事准备上严重不足,完全是头脑一热的不理智冲动。

  杨皇后当然不会放过这次机会,她和史弥远、杨次山等人内外联手,高效率地组成了一个“除韩委员会”,要从肉体上彻底消灭韩侂胄。问题是,这帮书生搞暗杀也是外行,计划都没有做完,坊间却已经有鼻子有眼地传开了。阴谋团体内有一位姓王的官员更搞笑,八字都还没有一撇,他老兄已经在办公室里嚷嚷了:“好戏开场了!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几天之内,朝政大局将有大的变化!”

  韩侂胄当然也有了警觉,他让手下尽快整理出犯罪嫌疑人的名单,准备将阴谋团伙一网打尽。但是,韩侂胄又栽在了一个女人的身上。这个女人倒不是杨皇后,而是他最宠爱的第四位小妾。

  四夫人也就是个年轻貌美的花瓶,想当初杨皇后为了笼络巴结韩太师,经常召她进宫喝下午茶。为了表示亲热,杨皇后假意让她坐自己身旁,而这个女子胸大无脑,真的就一屁股坐了下去,竟与当朝国母并排坐了,搞得杨皇后心中大恨。这会儿,韩侂胄准备动手镇压叛乱了,她却来嚷嚷着要过生日,开生日派对。也是韩太师自信满满,以为大局在握,迟一天动手早一天动手也无所谓,居然就答应了小美人儿。就在小美人的生日派对上,韩侂胄还是接到了敌人将要行动的密报,可惜太师喝了点酒,密报连看都不看,竟然就放在蜡烛上烧掉了。

  过完了生日,第二天的早朝时间到了。韩太师上班倒是蛮积极,穿戴起来就要出门。他手下人又拦住他,说外面情况危急,有人要谋害太师,最好今天还是旷工一天。老韩听了冷笑,大叫“谁敢!”不当一回事地坐上车出发了。

  他没想到的是,其他人也许不敢,杨皇后当然就敢了。杨皇后有一个妹妹,写得一手好字,模仿宋宁宗的笔迹几乎可以以假乱真。宋宁宗也经常叫她代笔。杨皇后就叫妹妹伪造了三份圣旨,内容都是要除掉韩侂胄。三份假圣旨,两份没有发出去,一份发到了卫戍司令夏震的手中。夏震听说要杀当朝太师,一开始也不敢接这活儿,等到接到御批圣旨,这只大狼狗才乖乖听命。

  搞笑的是,杨皇后的党羽史弥远等人在御街上左等右等不见韩侂胄到来,心里也着了慌,以为阴谋已经败露,史弥远甚至脱掉官袍,准备化装逃跑了。

  就在这个时候,夏震带了300名军士在六部桥截住了韩侂胄的车队。夏震上前厉声大喊:“皇上有旨,罢去韩侂胄官职,立即押解出京。”

  老韩在车子里一惊,随即傲慢地说:“皇上有旨,我怎么不知道?皇上的圣旨都是从我手上发出去的,这道圣旨肯定是假的!”

  可人家压根儿不管真假,这帮军士劫持了韩侂胄的车子就跑。说来好笑,他们也没有准备好怎么处置韩侂胄,拉着他的车子到处乱跑,一直跑到钱塘江边一处几乎废弃了的皇家园林,夏震觉得不能再这么乱跑了,要是韩太师的救兵赶到就不妙了,于是决定就地处置。众人将老韩拖下车,推搡着进了一堵夹墙内,这才“摊牌”要取老韩的性命。老韩这会儿吓坏了,求爹爹告奶奶地想要收买“大狼狗”,可“大狼狗”的铁鞭已经夹头夹脑地打下来。诡谲的是,老韩竟然刀枪不入,只是双手抱着头,滚倒在地杀猪般地惨叫。原来,韩太师平时为防刺客,身上都穿着软甲防弹服。杀他不死,动静却闹大了。一位武士见老韩周身有软甲遮护,只有裆部露出空当,就举起铁鞭朝着老韩的阴部狠狠打去。堂堂南宋朝的太师就这么被阴损地打死了。

  宋宁宗听说韩侂胄被劫持的消息后,急忙要写手谕赦免韩太师。这个时候,杨皇后拉住皇帝一哭二闹三上吊了:“陛下若要下谕旨赦免韩侂胄,那就让臣妾先死在这里!”再说,那个写谕旨的杨妹妹也找不到了,宁宗这才作罢。后来,临安府来报告韩侂胄的死讯,宋宁宗竟然不相信,事情过了三天,他还坚持说韩侂胄没有死。群臣这才知道,韩侂胄的死并非宋宁宗的旨意,而是杨皇后与史弥远搞的鬼。

  权倾一时的韩太师死了,南宋的最后一次北伐也玩完了。

  在后世的评价中,韩侂胄被打入了《宋史》的“奸臣传”里,与秦桧并列,这恐怕跟他开启党禁、得罪了掌握历史话语权的读书人有关系。不过,历代为韩侂胄抱屈者也不少,南宋周密的《齐志野语》首先提出异议,说韩侂胄“身陨之后,众恶归焉,然其间是非,亦未尽然”。 大宋王朝的生动面孔【富媒体版】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