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贾似道:假大空走不出条正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大宋王朝的生动面孔【富媒体版】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贾似道是个混混儿,一直到他混不下去之前,他都混得很好,这从他的履历就可以看出:
文凭基本没有,出身市井无赖。24岁通过一场专门为他设置的“考试”,并且受到皇帝的接见,顺利地打开了做官的道路;30多岁成为封疆大吏;40岁进入执政班子。
这样的发迹轨道当然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因为他有强大的政治背景。而这个背景就是他的姐姐、宋理宗的贾贵妃。
贵妃在后宫的地位仅次于皇后。宋理宗的皇后姓谢,是前朝宰相的孙女。这位谢皇后,也就是后来的谢太后是南宋历史上最著名的太后,因为是她以太后的身份签署了标志南宋亡国的投降书,也就是后人在诗句里讽刺的“侍臣已写归降表,臣妾签名谢道清”。
那段时间正是南宋与蒙古联合灭掉了金国之后的幸福时光,蒙古人的精力正在中亚、东欧各地野蛮发泄,而南宋君臣的精力则发泄在了“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里。
贾似道从少年起就有两大嗜好,一是好赌,二是好色。他的赌博,是斗鸡走马样样都会,还有一样特别的爱好,就是斗蟋蟀。蟋蟀的学名叫促织,贾似道写过世界上第一部研究蟋蟀的专著,叫《促织经》,可见已经玩出精来了。他的这部《促织经》至今仍是蟋蟀爱好者的入门教科书。有时候,遇到紧急公事,他的部下在办公室里找不到他,一直找到他家里去,常常看到老贾正和一群美女姬妾趴在地上斗蟋蟀。他的好色,也是朝野闻名的,不仅把临安城里出名的青楼名妓都召回家去,而且对于美色的尼姑有着特殊的兴趣。他经常带着一帮人上班时间畅游西湖,夜以继日,以至于当时有人写诗讽刺道:“朝中无宰相,湖上有平章”。宋理宗有时候深夜在御花园凭栏眺望,发现西湖上波光灯光两相辉映,弦歌之声不绝于耳,就对左右说:“这一定是贾似道在游湖。”第二天一问,果然不错。既然前线无战事,天下太平,而人生有限,何不及时行乐呢?宋理宗的嗜好也跟小舅子差不多,大家彼此彼此,何必多说。
这是一个春光明媚的晴天,几抹熏风,吹走了寒冷的隆冬,迎来了温煦的初春。贾似道又带着他的美女姬妾们乘上兰舟画舫,徜徉在西湖上。一只游船从他们的画舫边经过,游船上坐着一位玉树临风的书生,贾似道的姬妾中有一个叫李慧娘的,看到帅哥美男,禁不住称赞了一句:“美哉少年!”贾似道听到就吃醋了,认为这是对自己的精神出轨,于是,李慧娘的脑袋就被砍了下来,盛在一个托盘里给其他的姬妾观赏,以示警诫。这则故事记载于宋元间的笔记《钱塘遗事》里,后来的各种戏剧里以《红梅记》或者是《李慧娘》为题,也多有表现。在戏文里,贾似道以一个大白脸的奸臣扮相出现,而他后来的表现也确实证明了这个混混儿是断送了南宋江山的第一奸臣。
南宋君臣的美好时光终于被蒙古人的铁蹄惊破。开庆元年,蒙古大军大举进犯南宋,包围鄂州也就是今天的湖北武昌,大有顺江东下、消灭南宋之势。宋理宗如梦初醒,连忙让小舅子带兵去援救鄂州。贾似道已经当了多年南宋最高的军事长官,却不知道打仗是个什么样子。他来到前线,一听到蒙古人凄厉的号角,就吓得心惊胆战。他向部下下达军令,可是他不懂业务,部下看不懂,双方都着急。而前线的军官们当然也看不起外行的长官,有一位叫高达的猛将每次出兵,望见贾似道戴着高帽子骑马督战,他都要嘲讽地笑着对手下的军士讲:“戴着高帽子不可一世,其实有什么用哦!”贾似道也觉得自己没用,但打仗不行,议和可以呀!在此前的宰相史弥远当政的20多年里,天天谈议和,那些议和的条件和条款,大家都背熟了,这还不容易!于是,贾似道派人去蒙古军营秘密请求议和。
当时蒙古的主帅就是后来的元世祖忽必烈,蒙古大军这会儿士气正盛,不久就可以攻下鄂州,所以对议和毫无兴趣,贾似道派出的使者也被人家赶了出来。贾似道听到这个消息,真是头都大了一倍,要想作战,他又不敢,要想议和,却被拒绝,真是走投无路了!不料,这混混儿却有混混儿的福气,刚过了一天,就传来好消息,原来,蒙古大帝国的最高统治者蒙哥大汗在亲自带兵进攻四川钓鱼城的时候,碰上了鬼门关,被南宋军民轰过来的一块大石头砸中了脑袋死了。大汗死了,那么大汗的位置谁来继承呢?忽必烈是蒙哥汗的亲弟弟,当然也无心在这里打仗了,他要赶回去争夺汗位呢。于是,绝处逢生的和平就这样不期而遇地到来了。
既然是天赐良机,贾似道就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对朝廷一骗到底,假报战功,说蒙古军是自己打退的,捷报中还把作战经过说得天花乱坠,称之为“鄂州大捷”。
当时的南宋军民天天盼着前方胜利的消息,都快盼疯了,忽然听到这个喜讯,顿时“喜大普奔”,大家开始热情讴歌贾似道,称之为师相,比之为周公,反正是挽救了南宋的古往今来第一伟人了。贾混混儿回京后发现自己的人气指数飙升,也很受用,决定将这骗局一路骗下去。
宋理宗原本已经受了不小的惊吓卧病在床,不久驾崩了。他的侄儿,一位胎中带疾先天不足的少年继位了,是为宋度宗。宋度宗觉得“爷叔”这么厉害,也就全盘交给贾似道,自己放心地当他的安乐皇帝了。
这个时候,忽必烈已经争得了蒙古大汗的位置,改革蒙古帝国的体制,换上了中国的龙袍,称皇帝为元世祖了。元世祖没有忘记与贾混混儿约定的和约,就派元朝的翰林学士郝经携带着正式的国书南下,要与宋朝订立签约手续。贾似道听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他和忽必烈议和的事,对朝廷可是瞒得死死的,一旦戳穿,不仅人气指数会直线下降,而且犯的是欺君之罪,那还怎么混下去?那边郝经已经到了长江北岸,再过几天就会到达临安,这边,贾似道雇用了一帮御用文人正在为他创作“鄂州大捷”的报告文学。这可怎么办?这可怎么办?一不做二不休,贾似道又犯混了,这一回是彻底地犯混了:他下令把元朝的外交使节拘留在了真州的军营里。
拘留外交使者,这是当年匈奴人干的事。郝经也不是苏武,真州更没有地方让他牧羊。忽必烈性子也烈,听到这个消息当即暴跳如雷,元军整装待命,大举南侵。
贾似道觉得一切国家大事都由他一人做主,他可以一手遮天,干脆把元军南侵的消息也给隐瞒起来,忽略不计。襄阳受到元军围攻了两年,形势危在旦夕,他居然不派兵增援,也隐瞒不报,就像没事一样。宋度宗从一个宫女口里听到了一点风声,来问贾似道,贾似道矢口否认,咬定天下太平没事没事。当然了,那名宫女跟李慧娘一样被砍了脑袋,成了托盘里的展示品。
后来,消息实在瞒不住了,大家却都还寄希望于贾似道。因为长期以来,在贾似道操控的舆论工具吹捧之下,他已经被说成了“军事天才”“国之梁柱”,大家一致要求“贾英雄”再度出山再来一个鄂州大捷。贾似道当然知道自己不能再上前线去,于是,耍起了流氓无赖的本领,宣布自己要辞职。国之栋梁要辞职,那可怎么行呢!举朝挽留,甚至连宋度宗也都向贾似道下拜了。
贾似道想了很多办法推脱责任,到实在无法再推时,他才装腔作势地挂帅出征,抽调各路精兵一共13万人,去迎战元军。结果当然是把南宋皇朝的最后一点血本输得干干净净。
到这个时候,贾似道的人生要想再赌已经没有本钱了,于是墙倒众人推,当初称赞他是“军事天才”“国之栋梁”的人一致要求处死贾似道。
当年宋理宗的谢皇后此时已经升格为太皇太后,她倒是个厚道人,总觉得贾似道是三朝元老,不忍心跟杀只猪似的杀了,只是抄了他的家,派人监押着将他充军流放。
出发之时,贾混混儿居然还带着几十个美貌的姬妾一块儿上路,女人叽叽喳喳的,以为是去春游。监押的人一看就火了,把这帮女人统统赶走,一个都不许带。这位监押的官员叫郑虎臣,他的父亲正好受过贾似道的迫害,他又痛恨贾似道祸国殃民,于公于私,都想着趁机报仇。当时正值大暑天气,郑虎臣故意命令轿夫将轿子的顶给卸下来,让贾似道尝尝大太阳下暴晒的滋味。一路上,他还让轿夫们唱一些老百姓骂贾似道的歌谣小曲。到了福建闽江边上,郑虎臣又提醒贾似道:“江水很清,何不自己了断?”贾似道却还想混下去,分辩说:“谢太后许我不死的。”郑虎臣可没这耐心了,到了漳州木棉庵这个地方,正好贾似道上吐下泄,不停地跑厕所,老郑就在厕所里动手结果了贾混混儿。
贾似道死在厕所里倒也真是遗臭万年了,可见一个人不管怎么混,除了要有背景之外,总还得有点智慧、有点自知之明的。一个混混儿被人吹捧得连自己都相信自己是军事天才时,那就只好去吃屎了。 大宋王朝的生动面孔【富媒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