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大宋王朝的生动面孔【富媒体版】

第27章 宋高宗:且慢给我打差评!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大宋王朝的生动面孔【富媒体版】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如果要给中国历史上的皇帝们打分评价,估计宋高宗一定会得差评。至于这个人究竟做了什么,估计很多人并不知道,但他杀了岳飞呀,这还不够罪大恶极?杀岳飞,确实是高宗抹不掉的一个人生污点,但在其他方面,这个南宋开国的皇帝做得并不差,甚至还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好皇帝。

  宋高宗赵构是徽宗的第九个儿子,打小就是个好孩子,读书每天坚持读万把字,射箭可以拉开一石五斗的弓,相当于一个运动健将。据说他还是个大力士,双手可以平举一百多斤的东西再走上几百步,把旁边看的人都吓得吐舌头。

  靖康元年,金兵围城,指定要让一个亲王去当人质。宋徽宗有31个儿子,没人愿意去,19岁的赵构当时被封为康王,自告奋勇,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就去了。临行前,他还悄悄告诉当了皇帝的哥哥,如果有什么对付金兵的好办法,就尽管去做,不必顾虑自己。到了金营里,人家正举行射箭比赛,有心想出出他的丑,说小王子,你也来吧。小王子也不胆怯,上去嗖嗖嗖三箭,全中靶心。金国将士都惊呆了:哎哟我的妈呀,这要是守城的宋军都有这样的箭法,咱们还攻什么城?不都死在他们箭下了。金兵对他刮目相看,但同时也怀疑,这是不是真的大宋皇子?功夫这么好,别是来卧底的吧?过了几天,宋朝的一个将领趁着夜色搞突然袭击来劫营,被金兵打退了。金人当然要向人质们兴师问罪,跟赵构一同前去谈判当人质的大臣张邦昌吓得屁滚尿流,唯独康王赵构神色自如,一副大义凛然、不屑一顾的样子。金人更加确信,这个皇子是假的!长在深宫里的皇二代哪有遇事这么镇定的!于是,金人决定退货,要求换一个皇子去做人质。结果,赵构的五哥抽到了下下签,被派去替换赵构,而赵构则英雄般地回到了开封城,受到军民们的热烈欢迎。

  他的哥哥钦宗皇帝看他这么神勇,就委任他做了天下兵马大元帅,让他到外地去开展征兵工作。这也正好让他躲过了一劫,成为徽宗31个儿子中唯一没有被金人抓走的一位。

  这些就是高宗当皇帝之前的先进事迹。

  赵宋皇室唯一的漏网之鱼成了流亡政府掌门人的不二人选,但金兵却不放过他,发起了代号叫“搜山检海捉赵构”的斩首行动。这个时候,赵构这个“天下兵马大元帅”身边连支像样的部队都没有,也真的只好往山沟沟、往大海里跑。

  从21岁到24岁,这么“躲猫猫”躲了三年,金兵玩不过他,不玩了,回北方去了,赵构也总算在杭州安定下来。

  南宋的皇宫是建在杭州一座叫凤凰山的山上的。是不是很奇特啊?历史上哪个朝代的皇宫是建在山上的。这倒不是为了居高临下打仗战备,杭州这样的小山也居不了多少高。这样的选址其实体现的还是赵构节俭爱民的一面:

  当时,随着赵构从北方逃到杭州的军民有几十万人,而杭州在当时是一个规模不大的城市,杭州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住房紧张问题”呈现出来了,这个时候如果再大兴土木建造皇宫,势必要拆迁大量的民居,造成房地产市场的空前紧张。凤凰山原本是一座废弃的荒山,山上栖息着成千上万的乌鸦和各种野鸟,也就是一个大鸟窝。赵构不想跟杭州的老百姓抢地盘,只好跟乌鸦们过不去了。军队被调来赶鸟平地,连太监们都拿起了弹弓射鸟打麻雀,这么搞了将近一个月终于建成了,大鸟窝就成了南宋的皇宫。

  我们今天去北京的故宫参观,什么坤和殿、太极殿,一个殿接一个殿,气象恢宏,如果你能穿越到南宋皇宫去参观一下,你会惊讶得连嘴都合不拢:总共才这么一个殿,朝廷的所有重大活动都在这一个殿里举行,根据每次活动的不同性质,更换一下大殿的牌匾,比如搞庆典就叫大庆殿;祭祖宗就叫明堂殿;接见外国使节,就改挂文德殿的牌匾;选拔、召见状元,再拿一块集英殿的挂上……节约吗?高宗皇帝当年就这么节约。

  在中国的历史上,宋朝和明朝都经历了外族入侵带来的亡国之痛,宋高宗几乎是在废墟里白手起家,在缝隙中生存,他所开创的南宋却延续了一百多年,寿命甚至比它的敌人大金国还长;而大明朝实行的是“两京制”,北京和南京各有一套政府班子,北京的领导班子覆灭后,南方的半壁江山却是完整的,南京领导班子完全可以在第一时间全面启动,投入工作。而且,南明的军队至少有七八十万,兵力远比清朝八旗军要雄厚得多,但南明却很快玩完了。宋高宗卧薪尝胆、励精图治,而南明的皇帝们却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两个流亡政府的结局当然也就大不相同。

  这样一比较,是不是应该给宋高宗打个高分啊?再来看几件赵构当了皇帝之后的事情吧:

  赵构的皇宫是从鸟儿们手里抢过来的,他心里想着总也有些不忍,于是,在太平下来之后,他就培养起一个兴趣爱好,在皇宫里养鸽子,鸽子也是鸟,算是皇帝对那些被野蛮拆迁的鸟类的一个补偿吧。每天清晨,早朝之前他都亲自来放鸽子,大群的鸽子脚上系着金色的铃铛,带着万点金光和一片清脆的铃声,从凤凰山的皇城中飞出,掠空而去,像是白云蔽日一般,成为当时杭州的一景。可南宋的公知大V却看不过去了,朋友圈上写诗发文章挑刺,说皇帝不去收复河山迎还二圣,每天养鸽子玩物丧志。你养这些鸽子还不如养只大雁,可以南来北往地给两位俘虏皇帝传递书信呢!鹁鸽飞腾绕帝都,暮收朝放费工夫。何如养个南飞雁,沙漠能传二帝书。

  诗写得很尖刻,跟那首“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可算是异曲同工。不过,高宗皇帝还是蛮有雅量的,看了那首鸽子诗并没有吹胡子瞪眼,反而是将那个写诗的人收编到体制内,赏了他一个官儿当当,把他也当鸽子一样养了起来。说到高宗的雅量,还有一件事颇能说明问题:

  高宗的书法很好,遗传了他老子宋徽宗的艺术细胞。在今天杭州的鼓楼旁边还保存着他题写的一面墙,“忠实”两个大字确实笔力不凡,有兴趣的朋友旅游时可以去看看。有一次,高宗去灵隐寺进香,路过九里松,看到门搂上挂着南宋书法家吴说写的牌匾,高宗冷不丁就评价了一句:“这几个字写得不好,怎么能挂在这里呢?”庙里的和尚很会见风使舵,趁机求皇帝的墨宝。高宗也一时兴起,挥毫泼墨,写了“九里松”三个大字。周围当然是响起一片喝彩和点赞,那是必须的。和尚赶紧把这御题墨宝拿去做了匾,换下吴说原先写的那一块。

  这事儿过去也就过去了,实在是太小的小事一桩。没想到,宋高宗却还挂在心里,他倒不是记挂着和尚们有没有把他的字挂上去贡起来,而是在心里反复琢磨比较着吴说写的那几个字,越比较越觉得自己那几个字还没有吴说的写得好。

  几天之后,正好朝廷对吴说有新的任命,吴说上任之前来向皇帝辞行,高宗说了一番官样文章后,就把九里松门匾的事说开了,说吴说原来写的那块匾很好,自己虽然也写了一块,但自我感觉还没吴说原来那块好,所以还是换回来吧。吴说万万没想到皇帝会这么谦虚,而且在他看来,皇帝的书法造诣也确实比他高,所以他再三谦让表示不敢。宋高宗却现场办公,让内廷太监去照办了。

  高宗是努力想做个好皇帝的,他的一生也是循着“克己复礼”这条路走的。当然了,他的内心是藏着小九九的,他对宋金两国的实力有个基本判断,认为宋朝不可能消灭金国,能够维持南北对峙、半壁江山已经很不错了,所以他力主和议,并且按照金国的要求,不惜冤杀了抗金名将岳飞,以换回被金人俘虏去的亲生母亲韦太后。

  韦太后回国后,告诉高宗一件事:说是他的哥哥钦宗皇帝赤着脚追赶着韦太后的车驾,让韦太后捎一句话给“九哥”——宋高宗排行老九,所以钦宗叫他九哥——只要九哥能够救他回来,他就是到道观里去度过余生也是好的。

  史书上没有记载高宗听到这句话的反应,但从后来的历史来看,他是没有任何实际行动的,从这层意思上说,高宗又是冷酷狠心的。因为他很明白,钦宗如果回来,对他意味着什么。那么,岳飞整天高喊迎还二圣,岂不更加触动他那颗冷酷的心。

  至于说高宗没有复国中兴之心,那也是不客观的。陆游的《老学庵笔记》卷二记载:“今上初即位,诏每月三日、七日、十七日、二十七日,皆进素膳。”——高宗为什么要定期吃素啊?“以祈国祉”,就是为国家祈祷。高宗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人,他的身影隐藏在政治的、道德的、国家的、种族的重重迷雾之中,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只能通过推测才能理解这位皇帝。心理学家如果能把他作为一个样本,应该是一个好的课题。至于打分评价么,确实有些简单化了。 大宋王朝的生动面孔【富媒体版】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