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大宋王朝的生动面孔【富媒体版】

第48章 文天祥:状元宰相当了游击司令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大宋王朝的生动面孔【富媒体版】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文天祥中状元那一年正好20岁,头戴簪花在临安城里骑马游街接受万民欢呼的时候,那可真是意气风发。

  马上的这位帅哥相貌堂堂,颜值爆棚,一副高富帅的样子,俘获了众多少女的心,她们把鲜花尽情地向他抛洒。而状元哥哥的心气当然也傲得很,早在孩提时代,看见学宫中祭祀的同乡先辈欧阳修等人的画像,他就羡慕不已地说:

  “如果不能成为其中的一员,就不是真正的男子汉。”

  按照宋朝做官的一般套路,中了状元后先是分配去国子监当个高管,然后转翰林院学士,再到各部转一圈,做得顺利就进入未来的宰相人选了,应该说前途是一片光明。然而,造化弄人,当文状元正在组织部准备找他谈话的时候,他的老爸死了。按照封建时代的制度,丁忧三年,也就是要回家守孝三年,三年之后再来向朝廷报到。而三年后,早就有了新的状元,谁还惦记你这明日黄花,好工作估计也轮不上了。文天祥守孝三年回来后,果然没有留在中央政府,而是被派到了地方工作。

  当时的朝政把持在贾似道手中,这位蟋蟀宰相喜欢人家对他歌功颂德,搞个人崇拜,他知道文天祥状元出身,文字功底很好,倒也递来橄榄枝,让他写写马屁文章。没想到文天祥心里厌恶老贾,便玩起文字游戏将老贾讽刺挖苦了一番。得罪了当朝一品,你的仕途还会有戏吗?文天祥倒也死心了,递交报告要求内退,朝廷很快批复同意,于是37岁的状元哥哥就退休了。

  我们今天讲到历史上的正面人物,脑子里总是首先出现一副清贫的形象,其实不然,文天祥的家境就非常富裕,可以说是家产万贯。回家做个大富翁倒也不寂寞,问题是天下大事不安生,元朝的大军排山倒海地压了过来,一路打到了临安城下。朝廷发出了紧急求救信号,文状元一直以天下为己任,当然不会坐视不管。他迅速检讨了自己生活奢华的罪过,立马将家财散尽,全部充当军费,招起了一支万把人的民兵武装,赶去临安勤王——要是没有这万贯家产,恐怕也没有这万人武装。

  贾似道这时已经倒台,当政的是宰相陈宜中。陈宜中看到文天祥领着这么一支民兵过来,认为是乌合之众,居然不准他们进城。状元哥哥满腔热情地过来,换来的是这样一种待遇,你说苦逼不苦逼?后来好说歹说,总算把文天祥一个人放进来了。搞笑的是,文天祥拼命要往围城里冲,而围城里的许多南宋官员化装的化装、整容的整容,脚底抹油拼命要逃出城去。过了不久,连宰相陈宜中也逃走了。谢太后看到文天祥这个状元公像是见到了救命稻草,立马拜他为国防部长枢密使,后来又升任右丞相兼枢密使。

  这个时候,南宋朝廷要兵没兵,要将没将,也只剩了投降议和一条路了。元朝主帅伯颜执意要南宋的宰相去军营商议投降事宜,陈宜中也正是因此而逃走的,而文天祥接手了宰相的位置,也就成了出城谈判的不二人选。谢太后于是派他和左丞相吴坚一起去元军议降。文天祥的如意算盘是打算利用这一机会到元军中去一探虚实,回来再作抗战的部署。但没想到,双方在杭州城外的皋亭山开始谈判,却话不投机,蛮横的伯颜将文天祥给扣了下来,他甚至不顾基本的外交礼仪,把个堂堂的文丞相当作俘虏似的押解北上。

  在经过镇江的时候,文天祥和12名下属乘元兵看守不严,上演了“生死逃亡”的一幕,借着夜色逃了出来。原本以为逃离魔爪可以回归祖国温暖的怀抱,但没想到祖国正磨刀霍霍地等着他!

  原来,有谣传说元军派了一个宋朝投降的丞相回来劝降南宋的抵抗力量,坚守扬州的宋朝将领李庭芝误以为文天祥就是这个人,于是下令,让手下迅速杀掉文天祥。幸亏他的手下还是个明白人,派了两批人跟文天祥分别谈话,证实了文天祥的忠义气节,便擅自做主故意放走了文天祥。文天祥被误解后,还想跑到扬州去找李庭芝说个明白,不料,李大将军已经发出红色通缉令到处捉拿他。这一下可好,文天祥只好改名换姓,从海上一路跑到了温州,途中经历了九死一生。这一路上,状元哥哥写了很多诗,后来,他把这些诗辑成一集,题名为《指南录》。“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意思是他的一颗心像指南针一样向着南宋。

  这个时候,南宋的流亡小朝廷先后拥戴了两个不到10岁的小皇帝在福建、广东一带活动。文天祥赶到福州,立即被任命为枢密使,都督各路军马。但遗憾的是,所谓的各路军马其实已经没有多少可供“都督”了,而且,这个小朝廷在大敌当前的情况下,还陷入了中国人最常见的“窝里斗”情形:同样是两位最著名的南宋末年爱国领袖文天祥与张世杰却搞得水火不容,最后,文天祥只好选择出走,去江西打游击战了。

  曾经有一段时间,文天祥的游击队解放了很多沦陷地区,甚至把赣州也包围了起来。但元朝的正规军团一开到,民兵武装毕竟不是对手,游击队很快被打得七零八落。元军开始重点搜捕“游击司令”文天祥。让元军没有想到的是,他们居然抓到了很多个“文天祥”,有一个甚至坐着敞篷的轿子大摇大摆地跑到他们面前说:“我是文天祥!”元军大喜,觉得这个人的架势有点像,就押着这顶轿子回去。一路上,有很多游击队员被押到轿子前让他辨认,轿子里的“文司令”都是不屑一顾地呵斥道:“小人物,抓这种人做什么!”——就这样,很多游击队员都被放生逃走了。结果呢,轿子里的那位当然也不是文天祥,他是一位宋朝的宗室子弟,为了救文天祥脱逃而冒名顶替的。这个假文天祥当然被立刻斩杀了,据说他在临刑时还大笑不止,慷慨就义。

  文天祥虽然逃脱了,但他的妻子儿女都被元军抓住,两个儿子因不堪折磨,很快病死了。文天祥逃脱后,辗转到了广东南岭,吹响集结号,重新召集队伍。好不容易拉起一万多人的队伍,偏偏广东这个地方又发生瘟疫,一下子死了大半,文天祥的老母和长子也相继染病而亡。这真是雪上加霜啊!亡国丧亲,让大英雄情何以堪!

  公元1278年12月,游击司令率领残余的部众在广东海丰北面的五坡岭埋锅烧饭的时候,元兵突然涌入,手下惊慌失措,争相逃散,文天祥想要吞食冰片自杀,未能成功而被捕——在埋锅造饭的时候被人偷袭,状元的命运也真够悲惨的了,而更加苦逼的事情还在后面呢: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首诗大家应该都知道,文天祥的《过零丁洋》。那么,文天祥为什么没有被直接押解去大都也就是今天的北京,而要过零丁洋呢?元军本来是想让他招降正在崖山一带活动的南宋最后的流亡政权,遭到文天祥的拒绝后,他们便残忍地将他带到崖山的前线战场,强迫他观战,让他目睹南宋君臣和南宋军队的灰飞烟灭。

  崖山,位于今天广东新会的南端。公元1279年2月5日,元军四面合围,从海陆两方面进攻崖山。宋军在张世杰指挥下坚决迎战。双方投入总兵力达三四十万人,战船共计几千艘。在海上激战了一天一夜后,形势才对宋军不利。因为这个时候暴风雨突然袭来,海上一片迷雾,不便指挥呼应,而宋军久战疲劳又无法进食,才在敌人的猛攻下,许多战船开始溃散。文天祥被禁锢在敌人的战船上,目睹着宋军溃败,百官将士纷纷跳海的惨状,后来又听到大臣陆秀夫背着小皇帝投海自尽的噩耗,心中的悲痛可想而知。

  这一役,南宋军民有十万余人蹈海自杀,海上的尸体连绵不断地漂流到了东瀛日本,崇尚中华文明和忠义精神的日本国为此辍朝三天,天皇亲临海边遥遥向着中华方向拜祭英烈。

  而元世祖忽必烈接受了中华文化,一心要做中国之主,也急需治国人才,他对文天祥还是抱有希望的。文天祥被押解到大都后,他派了众多的说客来劝降,甚至把已经投降了的宋朝皇帝宋恭帝都搬了出来:你们的皇帝都已经投降了,你还要干什么?可文天祥就是不肯投降。后来,文天祥提出愿意出家做道士,他真实的想法是以道士的身份回乡重新组织抗元大业,忽必烈几乎要答应了,另一个已经投降了的状元宰相留梦炎却来阻挠,说文天祥如果获释必定会图谋恢复宋朝。忽必烈觉得有理,也就压下了这个念头。又过了一段时间,忽必烈觉得文天祥始终不屈,也很敬佩他的人品,甚至想无条件地释放他,成就元朝不杀忠臣的“美名”,然而,他的大臣们却坚决不肯放虎归山。忽必烈最后一次召见文天祥,亲自劝降,对他说:“你如果能够以侍奉宋朝之心侍奉我,我立刻就拜你为宰相!”文天祥却仍然是表达了唯求一死的愿望。

  公元1283年1月9日,文天祥被押至北京柴市口刑场,从容就义。临刑前,由于多年被囚禁,文天祥已经丧失了方向感,于是,他向围观的人询问南方在哪里,得到指示后,他向着南方深深跪拜,然后慷慨受刑。人们在他的囚室里发现了一首题为《正气歌》的诗: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

  文天祥,这位状元好男儿,以他鲜血淋漓的头颅,为大宋朝画上了一个最完美的惊叹号!

  2008年初,当年崖山之战的宋朝沉船在广东南海被打捞出水,这些考古线索,就是文天祥在狱中写的文章给我们提供的。据说,水下的沉船超过千艘,这些沉船和所载的文物,被考古学家称为“水上兵马俑”。这恐怕也是宋朝留给我们的最后印象了。 大宋王朝的生动面孔【富媒体版】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