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节日里的诗歌盛宴——中国传统节日诗词选

立春日宁州行营因赋朔风吹飞雪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节日里的诗歌盛宴——中国传统节日诗词选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四、立春

  立春日宁州行营因赋朔风吹飞雪

  李益

  【题解】

  李益(748?—829),字君虞,唐代诗人,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后迁河南郑州。代宗大历四年(769)进士,任郑县尉,久不得志,弃官任游燕赵间。建中元年(780)初从军,784年后,辗转于李抱玉、崔宁、朱滔幕府,后出仕御史于东都。贞元四年入张献甫幕,后又任幽州节度使刘济从事。宪宗闻其有诗名,再次启用,官终礼部尚书,因而人称“李尚书”。李益长居西北边地,佐幕从戎,因而多边塞诗。

  这首诗作于贞元五年立春日。宁州即今甘肃宁县。贞元四年,邠宁节度使张献甫赴宁州抵御吐蕃进攻,诗人作为节度使幕府同往。诗题中的“朔风吹飞雪”,是对谢朓《观朝雨》诗“朔风吹飞雨”一句的化用。

  边声日夜合①,朔风惊复来。

  龙山不可望②,千里一裴回。

  捐扇破谁执,素纨轻欲裁③。

  非时妒桃李,自是舞阳台④。

  (录自《全唐诗》卷283,中华书局1960年版)

  【注释】

  ①边声:边塞的风声、雁声,军营的阵鼓、号角、口号、马嘶、胡笳等声音。 ②龙山:逴龙山。《楚辞·大招》:“北有寒山,逴龙赩只。”传说中此山常年寒冷,不见天日。 ③素纨:洁白细致的绢,此处喻指飞雪。 ④阳台:传说巫山上的高台,是云、雨形成的地方。宋玉《高唐赋》:“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后世咏雪诗中,亦将巫山高台视为雪的故乡。

  【评析】

  李益是一位有着家国情怀的诗人,他曾多次从军南征北战,然而,从初次从军的热诚到第六次入幕戍边,诗人在朝廷的漠视中逐渐丧失了建功立业的激情与信心。诗人将戎行生活与心绪变化诉诸笔端,创作了大量军旅诗词。这首诗写于任邠宁节度使张献甫幕府时期,是诗人第五次从军时的作品。首联以听觉起笔,熟悉的边声在诗人耳畔萦绕,可当北风再次卷起时,诗人还是吃了一惊。立春日,本该春草丛生、莺歌燕舞,塞外却以一场接一场的刺骨寒风迎接春天。颔联转写视觉,漫天飞雪随风起舞,“千里一裴回”,以至于模糊了望向龙山的视线。雪的动态与龙山的静态交叠在一处,一实一虚,画面唯美。颈联运用比喻辞格,将雪比作剪裁细碎的白色绢扇和素洁的丝纨。诗人不禁疑问,是谁在执扇、裁绢,送来了铺天盖地的雪?尾联给出答案,将雪拟为人,立春日,雪却不合时宜地造访,应是因为嫉妒欲放之桃李而自顾从巫山阳台飞舞而下。此诗重在描写边塞雪中的景致,以一个寒气相逼、风雪漫天的立春,暗示出诗人对功业难就的嗟怨。明胡应麟《诗薮》评其诗“可与太白、龙标竞爽”。

  【相关链接】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时间在公历2月3日至5日之间。“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明王象晋《二如亭群芳谱》)。从立春这天开始,时序进入春季,虽有春寒料峭,但寒冬已尽、风和日暖、万物生长带给人们新岁的希望与喜悦,故自西周起,古人就相当重视立春,举行迎春祭祀、出土牛等活动,迎春之节立春也逐渐被称为“春节”。辛亥革命后,废除年号制,引入公历纪年,在民间实现了阳历、阴历双轨,南京政府将公历一年之首的1月1日称为“元旦”,而已有千年历史的“元旦”正月初一,因与立春日临近,改称“春节”。此后,立春脱下了岁节的外衣,只单纯作为节气而存在。

  古代民间在过立春节时,有迎春神、贴春帖、春旛胜、踏春行、打春牛、咬春宴、送春盘等活动。官方也有一个重要的规定:“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司法顺应天意,春天象征新生,不宜取人性命,故立春至秋分不处决犯人。 节日里的诗歌盛宴——中国传统节日诗词选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