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节日里的诗歌盛宴——中国传统节日诗词选

鹧鸪天(紫禁烟花一万重)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节日里的诗歌盛宴——中国传统节日诗词选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鹧鸪天(紫禁烟花一万重)

  向子

  【题解】

  向子(1085—1152),字伯恭,号芗林居士,临江(今江西清江)人,两宋之交著名词人。哲宗元符三年(1100),以恩荫补官。为人忠节,历尽坎坷,几经宦海沉浮。金军进犯,力主抗金,曾率兵抗击金军。因忤秦桧意被贬还乡,退闲十五年,号所居曰“芗林”。卒,年六十八。

  京师即汴京。这首词应作于宋室南渡之后,词人流寓江南,佳节与友人赋诗,忆起汴京上元盛况而感怀。

  有怀京师上元,与韩叔夏司谏、王夏卿侍郎、曹仲谷少卿同赋。

  紫禁烟花一万重。鳌山宫阙倚晴空①。玉皇端拱彤云上②,人物嬉游陆海中③。 星转斗④,驾回龙。五侯池馆醉春风⑤。而今白发三千丈,愁对寒灯数点红。

  (录自《全宋词》第2册,中华书局1965年版)

  【注释】

  ①鳌山:元宵节用彩灯堆叠成的山,形似巨鳌,故谓之。 ②玉皇:指徽宗赵佶,笃信道教。端拱:指正身拱手。《魏书·辛雄传》:“端拱而四方安,刑措而兆民治。” ③陆海:繁华富庶之处。《汉书·地理志下》:“有鄠杜竹林,南山檀柘,号称陆海,为九州膏腴。”此处代指汴京。 ④星转斗:北斗星转向,说明时值夜深。 ⑤五侯: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泛指权贵豪门。池馆:指池苑馆舍。

  【评析】

  词多为双调,分上下两片,通常上片与下片的意义各自完整、相对独立,或上景下情,或上虚下实,或上片怀昔下片感今。这首词打破了上下片结构的定格,下片接续上片内容,却未贯通到底,而是在尾句转结。词牌《鹧鸪天》上下片共九小句,这首词的前七小句皆回忆北宋都城汴京上元节之盛况。首句化用杜甫《伤春》“关塞三千里,烟花一万重”,杜甫喻指春色浓郁,词人实写汴京皇宫烟花繁盛。华灯堆叠而成的鳌山与华丽的宫阙高耸云天,彩楼仿佛天边的红霞一般。皇帝端坐于彩楼之上,街头巷尾满是游玩嬉戏的百姓。夜已深,皇帝摆驾回宫,侯门通宵宴赏,纵情狂欢。后二小句如怒马收缰,词情突变,以“而今”开端钩转现实。而今的词人身经乱离,流寓江南,白发苍苍,面对寒灯,不禁万虑千愁。“白发三千”与“寒灯数点”,写出了词人眼前凄凉冷落的境遇,与前文不吝着墨、大肆铺陈的节日盛况形成鲜明对比,意蕴深沉厚重。胡寅评其词“以枯木之心,幻出葩华;酌玄酒之尊,弃置醇味”(《题酒边词》)。

  【相关链接】

  宋代元宵节,官家放灯先要搭建一座高达数丈的棚架,披红挂绿,缀满琉璃灯、牛角灯、万眼罗、各色纱灯,远望似小山一般,更像传说中海中巨鳌的形状,故名“鳌山”。《宣和遗事》记载了好风流快活的徽宗元宵节追欢取乐的场景:“东京大内前,有五座门:曰东华门,曰西华门,曰景龙门、曰神徽门,曰宣德门。自冬至日,下手架造鳌山,高一十六丈,阔三百六十五步;中间有两条鳌柱,长二十四丈;两下用金龙缠柱,每一个龙口里,点一盏灯,谓之‘双龙衔照’。中间有一个牌,长三丈六尺,阔二丈四尺,金书八个大字,写道:‘宣和彩山,与民同乐。’”

  宋时不仅官家张灯结彩,如此隆重,民间亦如此,只是规模小些。《水浒传》第三十三回题为“宋江夜看小鳌山,花荣大闹清风寨”,小说里写道元宵将近,清风寨上的百姓“去土地大王庙前,扎缚起一座小鳌山,上面结彩悬花,张挂五六百碗花灯”。书中还对清风寨鳌山之炫美做了一番描写:“山石穿双龙戏水,云霞映独鹤朝天。金莲灯,玉梅灯,晃一片琉璃。荷花灯,芙蓉灯,散千团锦绣。银蛾斗彩,双双随绣带香球;雪柳争辉,缕缕拂华幡翠幕。村歌社鼓,花灯影里竞喧阗;织妇蚕奴,画烛光中同赏玩。虽无佳丽风流曲,尽贺丰登大有年。” 节日里的诗歌盛宴——中国传统节日诗词选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