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龙山饮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节日里的诗歌盛宴——中国传统节日诗词选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九日龙山饮
李白
【题解】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唐代著名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幼年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少年时击剑任侠,求仙学道,开元十二年(724),辞亲远游,入巴蜀、扬州等地。天宝元年(742),应召入宫,玄宗令其供奉翰林,世称“李供奉”“李翰林”。代宗时,拜授左拾遗,此时李白已故世,后人仍称其“李拾遗”。
龙山位于今安徽马鞍山当涂县东南。据宋王存等人纂修的《新定九域志》所记,东晋“大司马桓温尝于九月九日登此山,孟嘉为风飘帽落,即此山也”。这首诗大致作于诗人从放逐地夜郎(今贵州桐梓)返金陵途中,路经当涂,恰逢九月九日,登龙山以抒怀。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①。
醉看风落帽②,舞爱月留人。
(录自《全唐诗》卷179,中华书局1960年版)
【注释】
①黄花:即菊花。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逐臣:遭受贬谪、驱逐的臣子,此处为诗人自称。 ②落帽:即“孟嘉落帽”“龙山落帽”,比喻文人不拘小节,风度潇洒。
【评析】
诗首句叙事,交代时间、地点、事件。此处“饮”,或为独饮,或为宴饮。“黄花”句,诗人因曾被流放夜郎故自称“逐臣”。此句诗人把情感投射到菊花上,通过想象菊花对其身世经历的嘲笑,暗示自己失意、困窘的境遇,也以此与下文自己洒脱豪放的心态形成强烈的对比。“醉”字直接点明诗人此刻酒意正酣,统领其后虚写的“看风落帽”和实写的月下醉舞。据《晋书·孟嘉传》记载,晋臣孟嘉曾于重阳日登龙山赴宴,席中虽因落帽受嘲,孟嘉却以美文应之,四座嗟叹。后世常用“风落帽”“龙山落帽”等比喻文人不拘小节的飘逸风度。诗人亦登龙山,醉眼蒙眬时,仿佛这一典故正在眼前上演。诗人自比魏晋名士,既是旁观者,又是画中人,颇有超脱的情味。醉而起舞,陶然自得,一个“舞”字将诗人的洒脱疏狂之态表现得淋漓尽致。“月留人”,赋予月亮情感,诗人月下醉舞,月亮不舍其离去,生动别致。而真正的不舍,来自诗人对大自然的留恋,诗人反说“月留人”,足见其放旷的性格与浪漫的气质。
【相关链接】
重阳诗词中常见“落帽”二字,此时“落帽”并非实指,而是源自《晋书》中的一段故事。
据《晋书·孟嘉传》记载,孟嘉曾任征西大将军桓温的参军。某年重阳,桓温在龙山宴请僚属,邀大家一同饮酒赏菊,孟嘉也位列其中。突然一阵风把孟嘉的帽子吹掉了,可微醉中的孟嘉并不自知,仍旧和同僚们把酒谈笑风生。桓温用眼神暗示左右和宾客不要告诉孟嘉,看看孟嘉有什么反应,可孟嘉竟浑然不觉。过了很久,孟嘉起身去厕所。桓温趁机命人把孟嘉的帽子捡起来并放在他的席位上。又命人取来纸笔,由咨议参军孙盛作文嘲笑孟嘉。毕竟古人对帽冠是十分看重的,更何况此时席中人都穿着象征身份的戎装,落帽是很失体面的事。孙盛写好后交给桓温过目,桓温便把文章也放在了孟嘉的席位上。孟嘉回来后,才发觉自己落帽失礼,于是请笔疾书,写了一篇文辞超卓的答词,满座宾朋争相传看,皆大为叹服。
晋代之后的作者们重阳节写“落帽”,往往用来表达气度宽宏、风流倜傥、潇洒儒雅,或者指代具有上述个性的人,有颂扬的意味在里边。 节日里的诗歌盛宴——中国传统节日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