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节日里的诗歌盛宴——中国传统节日诗词选

【双调】沉醉东风·重九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节日里的诗歌盛宴——中国传统节日诗词选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双调】沉醉东风·重九

  卢挚

  【题解】

  卢挚(1242—1314),字处道,一字莘老,号疏斋,又号蒿翁,涿郡(今河北涿州)人,元代散曲大家,诗文与刘因、姚燧齐名,世称“刘卢”“姚卢”。由诸生身份仕元,累迁河南路总管。曾任江东道廉访使、翰林学士等职,晚年客寓皖南宣城。

  这首小令描写凄清、萧瑟秋景,抒发孤寂、落寞情感。

  题红叶清流御沟①,赏黄花人醉歌楼。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②。

  (录自《全元散曲》[上],中华书局1981年版)

  【注释】

  ①御沟:流经宫苑的河道。 ②白衣:代指穿着白色衣服的人。魏晋时,白色为平民服色,此处指官府吏役。

  【评析】

  小令开篇用“红叶题诗”之典故。据唐范摅《云溪友议》记载,玄宗年间,锁禁深宫的宫女寂寥哀怨时,便题诗于红叶之上,红叶随御沟流水流出宫外。常有文士拾到后作诗唱和。后人以“红叶题诗”表闺怨。此处作者采用代言体作闺音,借闺怨表达自己的哀怨。“题红叶”与“赏黄花”对偶,以赏花人的热闹,反衬题红叶者的孤寂与哀伤。天空辽远,雁影稀疏,月落重阳将尽,月下山影狭长、清瘦,“冷清清”概括暮秋景色,亦是作者心绪的真实写照。而“衰”“寒”“愁”,将蕴含于秋景中的情感推至高潮。“一片”言遍及各处。“白衣送酒”典出南朝宋檀道鸾《续晋阳秋》:“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望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后归。”此处化用此典,隐士尚有人惦念,重阳佳节作者却孤单一人,故而发问,抒发心中落寞哀怨之感。这首小令用典丰富,典雅蕴藉,韵味悠长。元贯云石《阳春白雪序》评其词曲:“妩媚,如仙女寻春,自然笑傲。”

  【相关链接】

  元代统治者保留前朝重阳节的习俗,重阳节登高、赏菊、饮酒、食用重阳糕。早在《西京杂记》中,就有汉代人重阳食用蓬饵的记录,“饵”即是糕,扬雄《方言》称“饵谓之糕”,因此蓬饵大致便是重阳糕的雏形。隋杜台卿在《玉烛宝典》中写道当朝人“九月食饵……黍秫并收,以因黏米嘉味”,并渐渐成为重阳食俗。待到宋朝,文献中已经有了重阳糕食材、做法以及样式的细致描述。据《东京梦华录》记载,汴京重阳节“前一二日,各以粉面蒸糕遗送,上插剪彩小旗,掺饤果实,如石榴子、栗子黄、银杏、松子肉之类。又以粉作狮子蛮王之状,置于糕上,谓之‘狮蛮’”。而《梦粱录》则表明,杭州重九时“以糖面蒸糕,上以猪羊肉、鸭子为丝簇饤,插小彩旗,名曰‘重阳糕’,禁中分及贵家相为馈送。蜜煎局以五色米粉塑成狮蛮,以小彩旗簇之,下以熟栗子肉杵为细末,入麝香糖蜜和之,捏为饼糕小段,或如五色弹儿,皆入韵果糖霜,名之‘狮蛮栗糕’”。重阳节为何吃糕?因为“糕”“高”同音,古人将其视为成长、高升的象征,赋予它吉祥的寓意。 节日里的诗歌盛宴——中国传统节日诗词选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