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人日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节日里的诗歌盛宴——中国传统节日诗词选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水调歌·人日
范成大
【题解】
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据北山《范成大年谱》考证),自号此山居士,又号石湖居士,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自署顺阳,人称顺阳公,南宋名臣,著名诗人、词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入仕,累迁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乾道六年(1170)使金,不辱使命,并撰《揽辔录》一卷。绍熙三年(1192),加资政殿大学士知太平州。翌年卒,谥号文穆。其诗文成就颇丰,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存《石湖词》,散佚严重。
这首词是淳熙年间词人于成都任职时所作,表达了远在异乡、不濡恩泽的感伤。
元日至人日,未有不阴时。新年叶气,无处人物不熙熙。万岁声从天下,一札恩随春到,光采动天鸡。寿域偏寰海①,直过雪山西。 忆曾预,宣玉册②,捧金卮③。如今万里,魂梦空绕五云飞④。想见大庭宫馆⑤,重起三山楼观⑥,双指赭黄衣⑦。此会古无有,何止古来稀。
(录自《全宋词》第3册,中华书局1965年版)
【注释】
①寿域:谓盛世。《汉书·礼乐志》:“驱一世之民,济之仁寿之域。” ②玉册:亦作“玉策”,古代册书的一种,帝王祭祀告天或上尊号用之,用玉简制成。 ③金卮(zhī):金制酒器。 ④五云:五色瑞云,多作吉祥的征兆。《南齐书·乐志》:“圣祖降,五云集。” ⑤宫馆:祠庙。《史记·孝武本纪》:“于是郡国各除道,缮治宫馆名山神祠,所以望幸也。” ⑥三山:传说中的海上三座神山。晋王嘉《拾遗记·高辛》:“三壶,则海中三山也。一曰方壶,则方丈也;二曰蓬壶,则蓬莱也;三曰瀛壶,则瀛洲也。” ⑦赭黄衣:天子所穿的袍服。唐高祖以赭黄袍、巾带为常服,禁止臣民使用。
【评析】
淳熙元年(1174)十月,四川暴乱,词人被任命四川制置使,知成都府。恰逢元日,举国欢庆,词人感受到皇恩浩荡、恩泽四海的同时,不禁为自己身处边陲、魂梦无所依而暗自神伤。首句词人用杜甫诗句切题,杜甫《人日两篇》其一:“元日到人日,未有不阴时。冰雪莺难至,春寒花较迟。云随白水落,风振紫山悲。蓬鬓稀疏久,无劳比素丝。”(见《全唐诗》卷232)词人自比杜甫,身处蓉城,心怀家国。同时首句的阴郁,也奠定了全词悲愤的基调。继而,词人描述了人日这天举国上下一片欢腾的景象。新春到来,到处人流如织、熙来攘往,皇恩泽被寰宇,连雪山以西的蛮荒之地都覆盖到了。词人身在成都,感受着皇恩,忆起曾经过往,不由感伤。下阕有回忆、有畅想。词人曾任职礼部,想起当年参与宣玉策、捧金卮等庆典活动,如今佳节却与皇帝相隔万里,只能魂牵梦萦,无法亲身感受。多希望重新见到宫馆、神祠,在三座仙山重新筑起楼观,为皇帝祈福祷祝。远在他乡不濡恩泽的愁绪,在节庆喧闹的对比之下显得更加难以排抑。这首词场面宏大,文辞华丽。宋杨长孺评其词“不雕而工”(《石湖词跋》)。
【相关链接】
宋时,巴蜀地区的人日活动极具地方特色。除通行的人日礼俗外,巴蜀各地又以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对人日意义的理解。
岷江边的乐山素以栽桑养蚕为业,每岁人日,当地人携酒菜登上乐山,并在山上击鼓吹笛,以祈蚕桑丰产。夔州府人日这天万人空巷,所有人都到蜀汉丞相诸葛亮排兵布阵的八阵碛游历走动,谓之“踏碛”。妇人们会在水边捡拾有孔的小石子,穿上彩绳,系在钗头,以祈祷一年的平安吉祥。昌州和眉州则认为,人日求子嗣最为灵验。《昌州图经》记有:“打子石俗谓掷石而住,其兆得男。”《眉州志》亦有“人日州人游重瞳观,观有仙翁洞,云:重瞳真人淘丹处。洞出灵蟹,色白,见者生贵子”的记载。 节日里的诗歌盛宴——中国传统节日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