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节日里的诗歌盛宴——中国传统节日诗词选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上元
曾巩
【题解】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建昌军南丰(今江西南丰)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位列“唐宋八大家”,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家世为儒”,与欧阳修、王安石、杜衍、范仲淹交友,多发政论。嘉祐二年(1057)考中进士,出任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司法参军、实录检讨官。后赴浙江、山东、湖北、江西、福建、河北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受神宗召见,留在京师。元丰五年,迁中书舍人,同年罢职。次年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
这首诗是诗人在福州任职时所作,描写了正月十五喧闹的夜景。
金鞍驰骋属儿曹,夜半喧阗意气豪①。
明月满街流水远,华灯入望众星高②。
风吹玉漏穿花急,人近朱阑送目劳③。
自笑低心逐年少,只寻前事撚霜毛④。
(录自《全宋诗》第8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注释】
①喧阗(tián):喧哗拥挤。唐王维《同比部杨员外十五夜游有怀静者季》:“香车宝马共喧阗,个里多情侠少年。” ②望:月圆。 ③朱阑:红色的栅栏。阑,同“栏”。 ④霜毛:白色的须发。唐韩愈《答张十一功曹》:“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
【评析】
任职福州期间,诗人年事已高,是一位历经世事沧桑的花甲老人。欢闹的节日,市井街巷涌动着年轻的气息,老人不禁被感染,追忆往昔,谁不是从年轻的时候过来的呢?诗的首联足显长者的心态,节日里,看少年策马,意气风发,豪情万丈,“金鞍驰骋”“夜半喧阗”,都是年轻人的快乐。颔联写街景,先从上而下,月光如水倾泻,人潮涌动向前,欢乐随人流绵延,目不可及;再从下而上,华灯万盏,高耸入云霄,与圆月、繁星融为一片。颈联将焦点重新放到青年男女身上。春风吹动滴漏,光景不待人,少年们急切切地在花间穿梭,靠近朱阑的女子眼波流转,顾盼生姿。古诗词中“朱阑”常有思念、痴望的意象,元宵节观灯赏月的习俗又恰好为青年男女提供了偶遇、相识、约会的机会,怎奈“玉漏”无情,诗人便以“急”“劳”二字道出了少男少女思春的迫切心情。尾联写诗人自己,鬓发霜白却还勉强自己追逐少年情怀,自己都感到好笑,韶华不复来,此刻还是回忆下前尘往事罢。这首诗写出了年迈诗人的少年心思,也道出青春不再的无奈,寄情于景,触景生情,叙事怀人,摇曳生姿。
【相关链接】
宋代元宵节承袭了唐及其前的各种习俗,迎紫姑、放烟火、赏花灯、猜灯谜、吃汤圆,不一而足。商品经济发达的宋朝由于坊市合一,没有营业时间和营业地点的限制,夜市未了早市开场,基本瓦解了宵禁制度,“杭城(南宋都城临安)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宋吴自牧《梦粱录》)。繁华的京城,平日里花团锦簇,勾栏瓦肆喧嚣尘上。待到节庆日子,喜庆的热浪在市井间涌动,以游园、赏灯为乐的元宵节,人们更是走上街头彻夜狂欢,京城的灯夜盛况与唐代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据宋王栐《燕翼诒谋录》记载,宋时将元宵放灯时间由唐代的三夜延长到五夜,“太祖乾德五年(967)正月甲辰诏曰:‘上元张灯旧止三夜,今朝廷无事,区宇乂安,方当年谷之丰登,宜纵士民之行乐。其令开封府更放十七、十八两夜灯。’后遂为例”。南宋淳祐年间,又将日期前提至正月十三日,从正月十三便进入节日狂欢,一直延续到正月十八,共计六夜。 节日里的诗歌盛宴——中国传统节日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