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日道室焚修寄袭美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节日里的诗歌盛宴——中国传统节日诗词选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上元日道室焚修寄袭美
陆龟蒙
【题解】
该诗乃唐代诗人陆龟蒙诗作。农历正月十五为道教的上元节,道观于此日设道场拜祭道教神灵。焚修,焚香修行。袭美,即皮日休,道号鹿门子,晚唐著名文学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此诗为诗人上元日焚修感悟,与友人唱和之作。
三清今日聚灵官①,玉刺齐抽谒广寒②。
执盖冒花香寂历,侍晨交珮响阑珊③。
将排凤节分阶易④,欲校龙书下笔难⑤。
唯有世尘中小兆⑥,夜来心拜七星坛⑦。
(录自《全唐诗》卷624,中华书局1960年版)
【注释】
①三清:道教中玉清、上清、太清三神仙。灵官:道教神仙居住的仙境。 ②玉刺:古代的名片,“本用削木书字,汉时谓之谒,汉末谓之刺。汉以后则虽用纸,仍相沿曰‘刺’”(清赵翼《陔余丛考·名帖》)。玉刺为刺之美称。广寒:广寒宫。传说唐玄宗曾于八月十五在月中游览,见一宫殿美轮美奂,匾额上书“广寒清虚之府”,后称月中仙宫为“广寒宫”。 ③执盖、侍晨:道教称侍奉天帝的仙官、侍从。作者自注:“执盖、侍晨,皆仙之贵侣矣。” ④凤节:指道观的旌旗仪仗。 ⑤龙书:指道教的符箓,即道士用以召神劾鬼、镇魔降妖的法术之一。 ⑥兆:卜兆。小兆:即小兆臣,指管理或进行占卜的“官员”负责沟通天地神祇。道教高功法师在上坛做法事对瑶坛请称职位时奏称自己法职的自称,以表对神灵的尊敬和谦卑。 ⑦七星坛:道教用以祭祀北斗七星、拜元君之台。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七星坛》:“七月朔至七夕,各道院立坛祀星,名曰七星斗坛,盖祭北斗七星也。”
【评析】
这首诗描写了晚唐时道观上元节行斋醮的情景。“三清”“执盖”“侍晨”“凤节”“龙书”“小兆”“七星坛”,皆为道教名物用语,诗人信手拈来,足见他不但深受道教影响而且修习道教之事,对道家斋日习以为常。道教本为唐代的国教,唐代士子“以儒治世、以佛治心、以道治身”,在道教避世全生、仙游逍遥的思想中寻求安慰,道家的轻举飘逸,代表着一种自由精神和清雅脱俗的人格理想。诗人不仅奉道,而且是当时吴地修道文人圈的核心人物之一。诗人曾于茅山学道,家中亦设有道室,但诗中“将排凤节分阶易,欲校龙书下笔难”“唯有世尘中小兆,夜来心拜七星坛”两句,说明诗人并非想要出家为道,他所表达的应是对现实关怀的背离和对方外世界的神往。整首诗以平直的内容、平淡的情感、平易的语言,写出了诗人对道教的尊崇与虔敬。
【相关链接】
道教三元指的是宇宙之源、供养万物的三种物质——天、地、水。天官紫微大帝主赐福,其生辰日为正月十五,道门以“上元节”庆之;地官清虚大帝主赦罪,其生辰日为七月十五,道门以“中元节”庆之;水官洞阴大帝主解厄,其生辰日为十月十五,道门以“下元节”庆之。
每逢上元,道教都会设道场行斋醮,举行迎神祭祀等一系列法事活动,为民众祈福并吸引善男信女参观布施。道士们身着金丝银线的道袍,手持各异的法器,口中吟诵曲调行腔,其旋律舒缓悠扬,平稳优美,宛如众仙缥缈轻举之美,称为“步虚歌”。唐代崇信道教,唐高祖李渊认老子李耳为祖先;宋真宗、宋徽宗也极其崇信道教,宋徽宗更自号“教主道君皇帝”,道教因而备受尊崇,成为国教。宋代史地学家宋敏求所撰《春明退朝录》记载:“本朝太宗时,三元不禁夜,上元御乾元门,中元、下元御东华门。后罢中元、下元二节,而初元游观之盛,冠于前代。” 节日里的诗歌盛宴——中国传统节日诗词选